2023年春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二中高二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刀*** 文档编号:8741604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春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二中高二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3年春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二中高二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春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二中高二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春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二中高二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春永春二中高二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但究竟在什么时候开始有茶,在考古学对茶叶、茶器等尚无新的发现以前,还不能提供出具体的年代来。可以肯定的是,自开始有茶起,直到战国时代以前的很长时期内,有茶的地方还仅限于茶树原产地的西南地区。当然,在这个期间内,西南地区中巴蜀一带的茶,曾以“贡品”的形式,进入到中原地区。到了战国时代,七雄并起,战事频繁,茶才由茶树原产地的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经由水路和陆路先后传入后来的产茶地

2、区。不过,还应指出的是,在战国或秦代以前,基本上仍是茶的药用时期,因此,六之饮注中把晏婴所处的春秋时代以及这个时代以前的周公时代,并上溯到神农氏时代,都作为茶的饮用时期,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的根据,是神农氏撰有食经,其中曾提到饮茶。实际上,古代人往往汇录议论性质相关的文字成书,而用一位思想或行事与此议论相称的古人题名,由于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方面的创始者,所以就把食经托为神农氏所撰。陆羽据此而把神农氏说成是饮茶的创始人,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茶由药用时期发展为饮用时期,是在战国或秦代以后,因而六之饮中举出司马相如和扬雄,认为他们是汉代有着饮

3、茶风尚的人,是合乎历史事实的。三国以后的两晋时代,六之饮中举出了饮茶的刘琨、张载、陆纳、谢安、左思等五人,另再参照七之事中所引的史料,也以两晋时代的为多,说明两晋时代已是一个饮茶风尚迅速普及的时代;到了唐代,饮茶之风大盛,并进而说明有不少地方已形成了“比屋之饮”,这也是合乎历史事实的。但是,从七之事中所引的史料来分析,在两晋时代,南方的饮茶风尚已较北方为盛,而陆羽并未就此加以阐述,同时,他也未参照七之事中所引史料,在六之饮中举出南北朝时代有着饮茶风尚的人,这都不能不说是茶经中的不足之处。由此可知,六之饮所说的唐代以及唐代以前的这段饮茶历史,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为了指出这段饮茶历史中的关键性史实,

4、这里要加以补充的有两件事。一是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曾有“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之句,这说明自公元前316年以后,四川的饮茶风尚已开始向陕西进而向中原地带传播。二是晋代以后的南北朝前期,南方的饮茶风尚仍较北方为盛。如北朝西魏杨街之在所著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报德寺中,述及北魏有些人鄙薄地把茶称为“酪奴”,并说“自是朝贵宴会,虽设茗饮,皆耻不复食,惟江表,残民远来降者好之。”所谓好,即是喜好饮茶。(摘编自吴觉农茶经述评)材料二:由于交通与通讯技术都十分落后,因此僧侣求学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茶文化的传播。我国茶文化依赖这种人际传播形式,在日本、朝鲜等邻邦得到了普及,而这些国家也则通过将我国茶文化

5、与自身本土文化相融合,创造了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体系。另外,人口迁移在我国茶文化传播中也发挥出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茶文化的国内传播来看,西晋迁都导致茶文化中心南移的现象展现出了人口迁移在茶文化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茶文化的国外传播来看,广州、福建等茶文化发展繁盛的地区所出现的劳动力输出等现象,也推动着我国茶文化向东南亚国家的传播。茶专著、茶文学的流通,则在我国茶文化的国内传播与对外传播中发挥出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如陆羽所创作的茶经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典籍,不仅在我国国内的茶文化普及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而且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直至今日,已经被翻译为多个版本的茶经仍旧在中外茶文化交

6、流中持续做出着贡献。与此同时,许多国外茶文化爱好者也在对我国茶文化做出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创作专著的形式推动着我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如日本荣西法师在结束中国之行之后,创作了吃茶养生记这一日本第一部与茶文化相关的著作,这部著作在日本社会的茶文化普及过程中彰显出了重要价值。事实上,当茶叶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时,在此基础之上的跨区域传播就已经出现。从这种模式的表现形式来看,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跨区域传播途径包括汉朝时期出现的丝绸之路、唐宋时期出现的茶马古道。基于这种形式的茶文化传播,让我国茶叶与茶文化在国内的影响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并且在我国茶文化向西方国家、东南亚地区传播的过程中展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价

7、值。(摘编自栾著浅谈茶文化的传播途径及历史演变过程)【注】六之饮和七之事都是陆羽茶经中的篇章。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作用,茶文化向西方国家、东南亚地区的传播力度将会大大削弱。B. 西晋时,茶文化中心南移与西晋迁都是分不开的;饮茶风尚由蜀地向中原传播,则与秦攻取蜀国有关。C. 从在我国茶文化输出中所承担的角色来看,茶经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典籍,有着重要地位。D. 战国以前,茶只产于西南地区;战国后,由于战争,茶才由水、陆两路传向中原地区。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早在春秋时代,甚至追溯到神农氏撰写食

8、经的时候,已有饮茶。B. 两晋时,南方饮茶的风尚比北方更为突出,六之饮就证明了这一观点。C. 从洛阳伽蓝记可知,北魏有些人把茶称为“酪奴”,认为茶不及奶饮品。D. 战国或秦之前,茶基本作为药用;秦人取蜀后,茶才开始用于饮用。3. 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材料一提及的茶的两种功用的一项是( )A. 汤发云腴酬白,盏浮花乳轻圆。B.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全七碗茶。C.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D. 春醒茶可解,诗病药难痊。4. 简要分析材料一最后一段补充两则史料的用意。(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史铁生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

9、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我们那个地方虽然也还算是黄土高原,却只有黄土,见不到真正的平坦的塬地了。由于洪水年年吞噬,塬地总在塌方,顺着沟、渠、小河,流进了黄河。从洛川再往北,全是一座座黄的山峁或一道道黄的山梁,绵延不断。树很少,少到哪座山上有几棵什么树老乡们都清楚。我常想,要是那一座座黄土山都是谷堆、麦垛就好喽。破老汉总是笑笑说:“那可就一股劲儿吃白馍馍了。”越是穷地方,农活也越重。春天播种;夏天收麦;秋天玉米、高粱、谷子都熟了,更忙;冬天打坝、修梯田,总不得闲。单说春种吧,天不亮,耕地的人们就扛着木犁、赶着牛上山了。太阳出来,已经耕完了几垧地。一行人慢慢地、有节奏地向前移动,随着那悠长

10、的吆牛声。吆牛声有时疲惫、凄婉;有时又欢快、诙谐,引动一片笑声。清明节的时候我病倒了,腰腿疼得厉害。那时只以为是坐骨神经疼,或是腰肌劳损,没想到会发展到现在这么严重。队长提议让我喂牛,社员们都赞成。“年轻后生家,不敢让腰腿作下病,好好价把咱的牛喂上!”老老小小见了我都这么说。在那个地方,担粪、砍柴、挑水、清明磨豆腐、端午做凉粉、出麻油、打窑洞全靠自己动手。腰腿可是劳动的本钱;唯一能够代替人力的牛简直是宝贝。老乡把喂牛这样的机要工作交给我,我心里很感动,嘴上却说不出什么。和我一起拦牛的老汉姓白。陕北话里,“白”发“破”的音,我们都管他叫“破老汉”。也许还因为他穷吧,或者还因为别的;那几颗零零碎碎

11、的牙,那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尤其是他的嗓子他爱唱,可嗓子像破锣。傍晚赶着牛回村的时候,最后一缕阳光照在崖畔上,红的。破老汉用镢把挑起一捆柴,扛着,一路走一路唱:“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过得好光景” 声音拉得很长,虽不洪亮,但颤微微的,悠扬。“老汉的日子熬煎咧,人愁了才唱得好山歌。”确实,陕北的民歌多半都有一种忧伤的调子。破老汉只带着个七、八岁的小孙女过。那孩子小名儿叫“留小儿”。留小儿总没完没了地问我北京的事。“哈时想吃肉,就吃?”“嗯。”“成天价想吃呢?”“那就成天价吃。”这些话她问过好多次了,也知道我怎么回答,但还是问。“你说北京人都不爱吃白肉?”她觉得北京人不爱吃肥肉,很奇怪。她仰着

12、小脸儿,望着天上的星星;北京的神秘,对她来说,不亚于那道银河。留小儿的大死得惨,平时谁也不敢向破老汉问起这事,据说,老汉一想起就哭,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听说,都是因为破老汉舍不得给大夫多送些礼,把儿子的病给耽误了;其实,送十来斤米或者面就行。那些年月啊!秋天,在山里拦牛简直是一种享受。庄稼都收完了,地里光秃秃的,山洼、沟掌里的荒草却长得茂盛。把牛往沟里一轰,可以躺在沟门上睡觉;或是把牛赶上山,在山下的路口上坐下,看书。秋山的色彩也不再那么单调;半崖上小灌木的叶子红了,杜梨树的叶子黄了,酸枣棵子缀满了珊瑚珠似的小酸枣尤其是山坡上绽开了一丛丛野花,淡蓝色的,一丛挨着一丛,雾蒙蒙的。灰色的小田鼠从黄土

13、坷垃后面探头探脑;野鸽子从悬崖上的洞里钻出来,“扑楞楞”飞上天;野鸡“咕咕嘎嘎”地叫,时而出现在崖顶上,时而又钻进了草丛我很奇怪,生活那么苦,竟然没人逮食这些小动物。也许是因为没有枪,也许是因为这些鸟太小也太少,不过多半还是因为别的。譬如:春天燕子飞来时,家家都把窗户打开,希望燕子到窑里来作窝;很多家窑里都住着一窝燕儿,没人伤害它们。谁要是说燕子的肉也能吃,老乡们就会露出惊讶的神色,瞪你一眼:“咦!燕儿嘛!”仿佛那无异于亵渎了神灵。那年冬天我的腿忽然用不上劲儿了,回到北京不久,两条腿都开始萎缩。住在医院里的时候,一个从陕北回京探亲的同学来看我,带来了乡亲们捎给我的东西;小米、绿豆、红枣儿、芝麻

14、我认出了一个小手绢包儿,我知道那里头准是玉米花。那个同学最后从兜里摸出一张十斤的粮票,说是破老汉让他捎给我的。粮票很破,渍透了油污,中间用一条白纸相连。“我对他说这是陕西省通用的。在北京不能用,破老汉不信,说:咦!你们北京就那么高级?我卖了十斤好小米换来的,咋啦不能用?!我只好带给你。破老汉说你治病时会用得上。”唔,我记得他儿子的病是怎么耽误了的,他以为北京也和那儿一样。十年过去了。前年留小儿来了趟北京,她说这两年农村的生活好多了,能吃饱,一年还能吃好多回肉。她说,黑肉真的还是比白肉好吃些。“清平河水还流吗?”我糊里巴涂地这样问。“流哩嘛!”留小儿“咯咯”地笑。留小儿给他爷爷买了把新二胡。自己

15、想买台缝纫机可没买到。“你爷爷还爱唱吗?”“一天价瞎唱。”“不是愁了才唱吗?”“咦?!谁说?”关于民歌产生的原因,还是请音乐家和美学家们去研究吧。我只是常常记起牛群,记起那片土地,于是就又想起破老汉那悠悠的山歌:“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过得好光景”如今,“好光景”已不仅仅是“受苦人”的一种盼望了。老汉唱的本也不是崖畔上那一缕残阳的红光,而是长在崖畔上的一种野花,叫山丹丹,红的,年年开。哦,我的白老汉,我的牛群,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有删改)注:受苦人,即庄稼人的意思。陕北方言。大:爹。黑肉:瘦肉或精肉。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对“座座黄土山”的奇想与破老汉

16、带笑的接话,用幽默的语言呈现沉重的内涵,读来并不轻松。B. 清平湾农活繁重,农民们总不得闲,全靠自己动手,生活尽是辛劳痛苦。C. 老乡们听到燕子肉能吃就仿佛亵渎了神灵,说明他们仍残存封建迷信意识。D. “我”在山里拦牛时,可以睡觉、看书,插队的生活很轻松愉快,所以怀念。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是小说故事的见证者,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同时,“我”也是线索人物,使小说内容紧凑、集中。B. 当代作家王蒙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诗,是涓涓的流水”小说语言富有诗的美感,小说情节淡化,如散文般平静幽淡,但其中却富有哲理性。C. 小说叙写了“留小儿没完没了地问我北

17、京的事”,塑造了留小儿的天真、可爱与对北京的好奇、向往的形象,又为文末留小儿来北京做铺垫。D. 小说描写清平湾秋天,选择典型画面,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将远景与近景组合,写出了清平湾秋日的美丽和生机。7. 小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请在文中从不同角度举例分析。(4分)8. 作者为什么说“清平湾”是“我的清平湾”?请结合作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1)(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开宝四年,唐主李煜遣其弟从善来朝,奉方物入贡。帝赐第,留京师。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优诏不许。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

18、,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七年,帝遣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入朝。门下侍郎陈乔、内史舍人张洎劝其主无入朝。江南主信之,遂称疾固辞,且言:“谨事大朝,冀全济也。今若此,有死而已!”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富雄,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江南主不从。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彬等入辞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八年二月,曹彬等连破江南兵。十月,江南主危迫,遣学士徐铉求缓师。铉至,言于帝曰:“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帝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铉不

19、能对。十二月城克,群臣称贺,帝泣曰:“宇县分割,民受其祸,攻城之际,必有横罹锋刃者,实可哀也。”命出米十万赈恤之。九年正月,曹彬俘江南主李煜还汴。帝御明德门,以煜尝奉正朔,命勿宣露布,止令煜君臣白衣纱帽至楼下待罪。帝责张洎曰:“汝劝煜不降,使至今日。”因出洎所草召上江援兵蜡丸书示之。洎谢曰:“书实臣所为。今得死,臣之分也!”帝奇之,以为太子中允。初,彬之伐江南也,帝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彬曰:“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二月,拜彬为枢密使。六月,江南州郡皆降。(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有删改)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彬等入辞/帝诫曰/

20、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B. 彬等入/辞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C. 彬等入辞/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D. 彬等入/辞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入朝,指地方官员、属国或外国使臣谒见天子,也指进入中

21、央朝廷做官,文中指谒见天子。B. 侍郎,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近侍,后官位渐高,唐代三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首。C. 正朔,古代改朝换代时新立帝王颁行新历法,象征着一个王朝的合法性与唯一性,即“正统”。D. 蜡丸书,蜡丸是用蜡做成的丸状物,因为能够防潮保密,古代常常会在蜡丸中放置机密文书。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初,南唐对宋朝看似臣服,实际上却在修整军队,由于宋朝过于强大,李煜只求得以保全,主动上表请求废掉国号。B. 宋太祖召令李煜入朝,陈乔、张洎认为不能入朝,李穆认为入朝与否不是关键,江南甲兵、物力尚可,应考虑恢复实力。C. 宋太祖在徐铉请求暂缓进

22、兵时,不赞同他的说辞,认为江南即使能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宋朝,也不能不入朝归降臣服。D. 九年正月,曹彬俘虏李煜回朝,太祖让李煜君臣穿戴白衣纱帽,在明德门下等待判决;六月,江南州郡向宋朝投降。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优诏不许。(2)初,彬之伐江南也,帝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13. 请结合文本,概括宋太祖平定江南采取了哪些措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欧阳修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注】西湖:此

23、处指颍州西湖。朱轮:古制,太守所乘之车,以朱漆涂轮。作者曾任颖州知州,故以太守自比。辽东鹤:出自晋陶潜搜神后记,写辽东人丁令威修道升仙,化鹤归飞之事。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一定有词牌名,不一定有题目,后人为了区别同词牌的词,往往取首句为题目。本词即如此。B. “归来恰似辽东鹤”化用典故,与上片第二句“来拥朱轮”形成对照,感叹久别归来时世事变迁。C. “城郭人民”三句,写颍州百姓看到的是年年更替的新上任的太守,没人再认识以前的太守了。D. 这首词的语言清新朴素,特别是下片,运用故典,化用成语,一气蝉联,略无停顿,自然流畅。15. 请赏析这首词的三、四两句。(三)

24、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12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 。”(2)蜀道难中“_,_”引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给蜀道增添了神秘而浪漫的色彩。(3)杜甫在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 。”(4)姜夔的扬州慢中“_,_”两句,化用杜牧赠别的诗句来反衬今日一片荒凉的景象,令人感叹。(5)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古诗词有许多,柳永在望海潮中仅用“_,_”八个字就把西湖的美景概括出来了。(6)望海潮词中的“_,”写街巷河桥的美丽;“_,”写居民住宅的雅致。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一

25、)课内知识。(本题共5小题,10分)17.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映阶碧草自春色(映衬) 异日图将好景(描绘)危乎高哉(危险) 因自度此曲(谱写)余独好修以为常(美好) 难赋深情(表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把守)A. B. C. D. 18. 对下列句式理解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汝是大家子(判断句) B. 肇锡余以嘉名(状语后置句)C.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被动句) D.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定语后置句)19.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B. 偭规矩而改错C.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D. 进不入以离尤兮20. 从词类活用看,下列

26、各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鸷鸟之不群兮A. 侧身西望长咨嗟 B.名余曰正则兮C. 长余佩之陆离 D. 猿猱欲度愁攀援21 下列诗句中不含“互文”现象的一项是( )A.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B.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C.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二)(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狗真的有计算能力吗? ,但动物学家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进行了一项特别的实验,测试对象是一条以擅长“计算”而著称的达克斯猎犬,这是条“身经百战”的猎犬,在此前的测试中每次拿到算式卡片后,它总是会仔细观察主人,然后顺利从几个答案卡片中挑

27、选出正确的。但这次实验的方法很“奸诈”:不是让狗的主人得出错误的答案,就是向“算数”的狗传达错误答案。动物学家做了一套卡片,在卡片的正面写着一道简单的算式。可有一点是主人不知道的,那就是卡片用几层透明纸制成,最后一层上印了另外一个算式,从背面是能看见的,卡片的背面对着主人,卡片的正面对着狗。毫无疑心的主人看到,以为就是狗要“计算”的算式,就不自觉地把这个算式的答案传递给了狗,殊不知这个答案和卡片正面的问题完全对不上,于是狗接二连三地答错。因此,动物学家的结论是: ,但它们敏锐的观察能力让人惊叹。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8、2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是让狗的主人得出错误的答案,而是向“算数”的狗传达错误答案B. 不是向“算数”的狗传达错误答案,而是让狗的主人得出错误的答案C. 不是让狗的主人得出正确的答案,就是向“算数”的狗传达错误答案D. 不是向“算数”的狗传达正确答案,就是让狗的主人得出错误的答案四、写作(60分)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年来,从“拯救男孩”到“担忧小鲜肉”,相关讨论不断出现。细思之,与其说这是一种对男孩儿“不够阳刚”的性别忧思,不如说其代表了一种更为广泛和深层的社会性反思,包括对过度娱乐化的生活状态的焦虑,对重应试轻素质的教育模式的批评

29、,对“妈宝”“啃老”等现象所反映出的青少年独立生存能力缺失的担忧正因如此,在这个急速发展、千变万化的时代,人们呼唤勇于担当、志存高远、壮气如云、坚毅拼搏、锐意进取的美好品质,而这些品质常被视为是一种“阳刚之气”。请结合材料,选择男生或女生的身份,以“阳刚之气与当下青年”为主题,给全校同学写一份倡议书,表达你的思考与建议。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下三月月考参考答案 一、 现代文阅读(一)1. D【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战国后,由于战争,茶才由水、陆两路传向中原地区

30、”中“中原地区”理解错误,应为“后来的产茶地区”,不仅仅限于中原地区。故选D。 2. C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A.“神农氏撰写食经的时候,已有饮茶”分析错误,原文是“所以就把食经托为神农氏所撰”,可见食经是古代人托神农氏所撰的;原文“在战国或秦代以前,基本上仍是茶的药用时期”,可见春秋时代茶仍是药用而非饮用;B.“两晋时,南方饮茶的风尚比北方更为突出,六之饮就证明了这一观点”推断错误,原文是“三国以后的两晋时代,六之饮中举出了饮茶的刘琨、张载、陆纳、谢安、左思等五人,另再参照七之事中所引的史料,也以两晋时代的为多,说明两晋时代已是一个饮茶风尚迅速普及的时代”,可

31、见是七之事证明了这一观点;D.“秦人取蜀后,茶才开始用于饮用”理解错误,原文“一是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曾有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之句,这说明自公元前316年以后,四川的饮茶风尚已开始向陕西进而向中原地带传播”,这说明四川的饮茶风尚已开始向陕西进而向中原地带传播,而不是“茶才开始用于饮用”。故选C。3. 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材料一提及茶的两种功用是“药用”“饮用”。A.“汤发云腴酬白,盏浮花乳轻圆”讲的是煎茶,而不是茶的两种功用。故选A。4. (1)补充两则史料指出了茶经的错误,完善了我们对茶的认识;(2)茶经没有明确北方饮茶风尚传播的具体时间,而日知录明

32、确到了公元前316年这个时间节点;(3)茶经没有明确南方茶文化盛于北方的时间区域,而洛阳伽蓝记把南方茶文化盛于北方的时间区域后推到南北朝前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内容的能力。由原文“六之饮所说的唐代以及唐代以前的这段饮茶历史,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可见补充两则史料指出了茶经的错误,完善了我们对茶的认识;由原文“一是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这说明自公元前316年以后,四川的饮茶风尚已开始向陕西进而向中原地带传播”,可见茶经没有明确北方饮茶风尚传播的具体时间,而日知录明确到了公元前316年这个时间节点;由原文“二是晋代以后的南北朝前期,南方的饮茶风尚仍较北方为盛。如北朝西魏杨街之在所著洛阳伽蓝记卷三

33、”,可见茶经没有明确南方茶文化盛于北方的时间区域,而洛阳伽蓝记把南方茶文化盛于北方的时间区域后推到南北朝前期。(二)5. 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B“生活尽是辛劳痛苦”说法错误。从文中“吆牛声有时疲惫、凄婉;有时又欢快、谈谐,引动一片笑声”“秋天,在山里拦牛简直是一种享受”可见“生活尽是辛劳痛苦”的说法错误。C“说明他们仍残存封建迷信意识”说法错误。他们不吃燕子肉,体现了他们的纯朴和善良。D“所以怀念”因果关系错误。作者并非因为“插队的生活很轻松愉快”才对其怀念,而是因为这段生活是自己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以后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才对其怀念。故选A。 6.

34、 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酸枣棵子缀满了珊瑚珠似的小酸枣”为比喻,“灰色的小田鼠野鸽子野鸡”是排比的手法,没有运用拟人。故选D。7. 写环境有地域性。沟壑纵横,全是山峁,植被稀疏,是陕北地貌特征;人物语言多用方言。“白”发“破”的音,是陕北的口音等。嵌入了地方民歌。破老汉那悠悠的山歌等是陕北特色的民歌,反映当地的生活。描写富有地方特色的风物。乡亲们捎给我的小米、绿豆、红枣儿等,是陕北的地方物产。【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特色的能力。环境方面很有地域特色,如“只有黄土”“全是一座座黄的山峁”是地貌特征;“陕北的清明前后爱刮风,天都是黄的,太阳白蒙

35、蒙的”是陕北的气候特征;“窑洞”是当地的民居。人物方面,人物对话多用方言,如“老汉姓白。陕北话里,白发破的音,我们都管他叫破老汉”“心儿就是孩子的意思”,这些都是方言。具体内容上,“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过得好光景”嵌入了地方民歌。破老汉那悠悠的山歌“声音拉得很长”“陕北的民歌多半都有一种忧伤的调子。”破老汉唱的民歌是陕北特色的民歌,反映当地的生活。人情风物方面,如“陕北的风俗,清明节家家都蒸白馍,再穷也要蒸几个。白馍被染得红红绿绿的,老乡管那叫子推,是为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是清明节的风俗;如“乡亲们捎给我小米、绿豆、红枣儿、芝麻”,这些是陕北的地方物产。8. 清平湾是作者生活过的地方,

36、曾给作者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清平湾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善良、质朴、坚强、勇敢等。清平湾是作者悟出人生哲理之地,能让他积极乐观面对人生的苦难。【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句子,把握小说思想感情的能力。清平湾是“我”生活了两年的地方,“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我很奇怪,生活那么苦,竟然没人逮食这些小动物。如:春天燕子飞来时,家家都把窗户打开,希望燕子到窑里来做窝;很多家窑里都住着一窝燕儿,没人伤害它们。谁要是说燕子的肉也能吃,老乡们就会露出惊讶的神色,瞪你一眼:“咦!燕儿嘛!”仿佛那无异于亵渎了神灵”,表现了清平湾村民虽然生活艰苦,却敬畏

37、生命清平湾是作者生活过的地方,曾给作者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清平湾的老乡们对“我”很照顾,“我”生病的时候,“队长大家一致同意队长提议让“我”放牛的事,“队里再开会时,队长提议让我喂牛。社员们都赞成。年轻后生家,不敢让腰腿作下病,好好价把咱的牛喂上!老老小小见了我都这么说”,后来回北京村民们又捎来各种特产“我”得到了村民们亲人般的关心照顺,与淳朴的村民成为血肉相连的一家人。清平湾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善良、质朴、坚强、勇敢等。“越是穷地方,农活也越重春天播种夏天收麦冬天打坝有时又欢快、诙谐,引动一片笑声他爱唱,可嗓子像破锣”,生活艰难,但人们在苦难中自得其乐,有时用歌声来抵御苦

38、难,感动着“我”清平湾是作者悟出人生哲理之地,能让他积极乐观面对人生的苦难。二、 古诗文阅读(一)9. A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曹彬等人入宫辞行,太祖告诫他们说:“平定江南的事情就全都委托给你们了,一定不要抢掠百姓,一定要广施威信,要让百姓自己归顺。攻下城的那天,千万不要屠杀。如果陷入了苦战,那么李煜一族也不要加害。”“入辞”是“彬等”的谓语,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生民”作“暴掠”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10. 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唐代三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首”错误,唐代三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副

39、职。故选B。 11. 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江南甲兵、物力尚可,应考虑恢复实力”错误。由原文“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富雄,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可知,李穆说:“入不入朝,国主自己决定就好。但宋朝兵器精锐,财力雄厚,恐怕不容易抵挡。应当仔细地考虑,不要留下遗憾。”由此可知,李穆是宋朝的大臣,“朝廷甲兵精锐,物力富雄”指的是宋朝,而不是“江南”;不是“应考虑恢复实力”,而是让李煜考虑入不入朝。故选B。12. (1)南唐主亲笔上疏请求遣送从善回国,太祖下诏书安抚,却没有答应(他的请求)。(2)起初,曹彬讨伐江南(临行的时

40、候),太祖对他说:“等到你打败了李煜,就让你做使相。”【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手”,亲笔;“疏”,上疏;“优诏”,下诏书安抚。(2)“俟”,等到;“克”,打败;“以为”,使成为或任命担任什么官职。13. 对南唐恩威并施(或:赏赐李从善的同时又扣押他,安抚李煜却又不答应他的请求,诏令入朝不成便实行军事打击。)对将领知人善任(或:任用曹彬作为平江南的主将,以剑授彬,使其便宜行事。)对百姓施以仁德(或:嘱咐曹彬攻下城池,不可大肆杀戮;担心百姓受战争之祸,开仓赈济。)对降主和降臣宽以待之(或:对江南主败迹,不发布露布公告;不计较张洎起草蜡丸书的旧怨,反而任

41、命他为太子中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由原文“帝赐第,留京师。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优诏不许”可知,太祖赏赐李从善府邸,把他留在京城。南唐主亲笔上疏请求遣送从善回国,太祖下诏书安抚李煜,却没有答应(他的请求)。由原文“七年,帝遣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入朝。江南主不从。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可知,七年,太祖派知制诰李穆诏令李煜入朝。江南主没有听从。太祖就命曹彬等人带领十万士兵讨伐江南。赏赐李从善的同时又扣押他,安抚李煜却又不答应他的请求,诏令入朝不成便实行军事打击,可见对南唐恩威并施。由原文“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可知

42、,太祖就命曹彬等人带领十万士兵讨伐江南。并且把剑授予曹彬说:“自副将以下,不遵守命令的就杀了!”任用曹彬作为平江南的主将,以剑授彬,使其便宜行事,可见对将领知人善任。由原文“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可知,太祖告诫他们说:“平定江南的事情就全都委托给你们了,一定不要抢掠百姓,一定要广施威信,要让百姓自己归顺。攻下城的那天,千万不要屠杀。如果陷入了苦战,那么李煜一族也不要加害。”由原文“帝泣曰:宇县分割,民受其祸,攻城之际,必有横罹锋刃者,实可哀也。命出米十万赈恤之”可知,太祖哭着说:“天下分裂,百姓受苦,攻城的

43、时候,一定有平白遭受战火之苦的,这真是太悲哀了啊!”命令放出十万米来抚恤百姓。嘱咐曹彬攻下城池,不可大肆杀戮;担心百姓受战争之祸,开仓赈济,可见对百姓施以仁德。由原文“帝御明德门,以煜尝奉正朔,命勿宣露布,止令煜君臣白衣纱帽至楼下待罪。帝责张洎曰:汝劝煜不降,使至今日。因出洎所草召上江援兵蜡丸书示之。洎谢曰:书实臣所为。今得死,臣之分也!帝奇之,以为太子中允”可知,太祖亲至明德门,因为李煜曾经侍奉宋朝,命令不要用露布宣告,只让李煜君臣穿戴白衣纱帽在城楼下等待判决。太祖责问张洎:“你劝说李煜不投降,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然后出示了张洎起草召集上江救兵的包成蜡丸的书信给他看。张洎谢罪说:“蜡丸书确

44、实是我写的。如果被处死,是我应得的!”太祖非常惊奇,任命他为太子中允。对江南主败迹,不发布露布公告;不计较张洎起草蜡丸书的旧怨,反而任命他为太子中允,可见对降主和降臣宽以待之。参考译文:太祖开宝四年,南唐主李煜派其弟李从善前来朝见,带上本地物产上贡。太祖赏赐李从善府邸,把他留在京城。南唐主亲笔上疏请求遣送从善回国,太祖下诏书安抚李煜,却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当时唐主侍奉中原,虽然对外显露畏惧臣服,对内实则修整军备。等到南汉灭亡,李煜非常害怕,就上表乞求废掉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七年,太祖派知制诰李穆诏令李煜入朝。门下侍郎陈乔、内史舍人张洎劝李煜不要入朝。李煜信任他们,于是就称病,坚

45、决推辞不去入朝,并且说:“恭谨地侍奉宋朝,只希望能保全性命。现在如果去了,只有一死罢了!”李穆说:“入不入朝,国主自己决定就好。但宋朝兵器精锐,财力雄厚,恐怕不容易抵挡。应当仔细地考虑,不要留下遗憾。”江南主没有听从。太祖就命曹彬等人带领十万士兵讨伐江南。曹彬等人入宫辞行,太祖告诫他们说:“平定江南的事情就全都委托给你们了,一定不要抢掠百姓,一定要广施威信,要让百姓自己归顺。攻下城的那天,千万不要屠杀。如果陷入了苦战,那么李煜一族也不要加害。”并且把剑授予曹彬说:“自副将以下,不遵守命令的就杀了!”八年二月,曹彬等人接连打败江南军队。十月,李煜感到危险紧迫,派学士徐铉向宋朝请求暂缓进兵。徐铉到

46、了宋,对太祖说:“李煜以小国侍奉大国,就如同儿子侍奉父亲,从来没有过失,为什么要讨伐呢?”太祖说:“你认为父子是两家人,合适吗?”徐铉不能回答。十二月,城池被攻克,群臣祝贺,太祖哭着说:“天下分裂,百姓受苦,攻城的时候,一定有平白遭受战火之苦的,这真是太悲哀了啊!”命令放出十万米来抚恤百姓。九年正月,曹彬俘获江南主李煜回到汴京。太祖亲至明德门,因为李煜曾经侍奉宋朝,命令不要用露布宣告,只让李煜君臣穿戴白衣纱帽在城楼下等待判决。太祖责问张洎:“你劝说李煜不投降,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然后出示了张洎起草的召集上江救兵的包成蜡丸的书信给他看。张洎谢罪说:“蜡丸书确实是我写的。如果被处死,是我应得的!”太祖非常惊奇,任命他为太子中允。当初,曹彬讨伐江南(临行的时候),太祖对他说:“等你打败了李煜,就让你做使相。”曹彬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习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