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庄子的智慧智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庄子的智慧智慧课件.ppt(10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老子庄子的智慧智慧第1页,此课件共104页哦道家老庄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和庄子两本书是道家思想的经典,其中老子五千言为老子的专著。庄子一书,内篇是庄子所作,而外篇和杂篇出于其门徒之手。地位:老、庄(约前600-前500)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如同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和柏拉图(前427年-前347年)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老庄哲学是自成一套的宇宙观、认识论、方法论、自然哲学和人生哲学。核心:老庄哲学的中心思想与理论基础是“道”。第2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认识论:老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事物,他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
2、”这说明“道”是一个神秘的、实有的存在体。老子认为道是宇宙间永远存在的、绝对的;是永远运动的或变化着的事物;“道”不同于时空中的具体事物,它是无限广大的,不能用具体名词来限定它。“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庄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认为万物都是变化的,万物有共同性,即“道”。老庄所说的“道”作用于人生,叫做“德”。强调修身养德、养生。第3页,此课件共104页哦人生论:老庄主张自然无为。“自然”是不加强制力量而顺其自然的心态。“无为”即“好静”,“无事”,“无欲”。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特意、不刻意去做某些事。“无为而无不为”,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二者的关系是:
3、“无为”是一种处理事情顺其自然的态度,“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第4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老子认为人若执着于外在的名利,就没有自由了。人们追求欲望满足,往往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主张为人应淡泊名利,追求精神的超脱、解放。怎样解脱呢:老子认为应“致虚极,守静笃”。即虚怀若谷,持重守静,最终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庄子则认为应“无待,无己”的逍遥之举,即破除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使精神活动处于无牵无挂的逍遥境界中。而要达到这一境界的内心功夫是:“心斋”(养心气,层次高于身斋(吃素);“坐忘”(消除贪欲,使心灵自由舒展),“守宗”(即处于无所待的境界而不受外界的影响)。第5页,此课件共1
4、04页哦儒家和道家处世态度比较“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zhu)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听了,深有感触地教诲弟子:“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孔子意思是说,水自身的清或浊,决定了它或享“濯缨”之荣,或遭“濯足”之辱。水的命运是由它自身的内因决定的。孟子进而阐发:“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意思是说,人的荣辱,都是由其自身的内因决定的。孔、孟强调人们应当加强自身修养,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第6页,此课件共104页哦儒家和道家处世态度比较“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我足。”道家的解释则是:“沧浪之
5、水清的话,我用它来洗帽带,沧浪之水浊的话,我就用它来洗脚;不管是好是坏,我都拿来为我所用。”道家强调的是,我们不必考虑如何改变环境,关键是如何考虑适应环境。第7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老子何许人也老子何许人也迷一样的传说迷一样的传说黑格尔佩服老子,认为老子真正代表了东方的黑格尔佩服老子,认为老子真正代表了东方的哲学智慧。哲学智慧。世界发行量最大的两部书世界发行量最大的两部书-圣经圣经、老子、老子道德经道德经第8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老子,早期传说为李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者,著有老子一书老子以“道”为本,以“自然”为宗,强调要化解人世的危乱就应先
6、解消文化对人的影响,使人民顺其自然本性、依从自然规律而自由自治,因此提倡“无为而治”。第9页,此课件共104页哦一、宇宙观本体论一、宇宙观本体论 老子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老子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道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10页,此课件共104页哦【常常】(chn)“常常”指裙子。指裙子。说文说文.巾部巾部:“常,下
7、裙常,下裙也。也。”人类早期是以树叶、兽皮等作为御寒之人类早期是以树叶、兽皮等作为御寒之物。自从进入文明社会后,物。自从进入文明社会后,“常常”作为遮羞物。作为遮羞物。有固定不变之意。如常法、常规、纲常、伦常。有固定不变之意。如常法、常规、纲常、伦常。第11页,此课件共104页哦道有三层意义:道有三层意义:道的本性道的本性道的公用道的公用道的规律道的规律34第12页,此课件共104页哦1 1、道的本性、道的本性-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实际上不是别的,就是,实际上不是别的,就是道性自然,道的
8、本性就是自然道性自然,道的本性就是自然。“自然自然”,形容词。形容没有任何外在压迫,形容词。形容没有任何外在压迫,没有外在制约,没有外在限制等这样一些含没有外在制约,没有外在限制等这样一些含义。义。第13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自然自然”谁挥鞭策驱四方,谁挥鞭策驱四方,万物兴歇皆自然。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李白第14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太上,不知有之;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我自然”。-道德经道德经第十七章第十
9、七章黄帝;尧、舜、禹、汤;秦始皇;希特勒黄帝;尧、舜、禹、汤;秦始皇;希特勒政治家的等级政治家的等级第15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自然自然”是道的本性是道的本性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道德经道德经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二章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德经道德经第五十一章第五十一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道德经道德经第五十五章第五十五章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道德经道德经第二十八章讲第二十八章讲第16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自然自然-艺术的最高的境界艺术的最高的境界返璞归真;见素
10、抱朴;返璞归真;见素抱朴;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情感的情感的自然自然流露表达。流露表达。唐代唐代.张彦远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历代名画记,将历代绘,将历代绘画分为五个等级画分为五个等级:自然、神、妙、精、谨细。自然、神、妙、精、谨细。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而成谨细。妙而后精,精之为病,而成谨细。第17页,此课件共104页哦2、道的功用、道的功用创生宇宙创生宇宙“道生一,道生一,一生二,一生二,二生三,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道德经四十二章四十二章第18页,此课件
11、共104页哦道创生宇宙道创生宇宙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第19页,此课件共104页哦“道”广大无边,万物均由“道”而生。万物从“道”分离出来后,周流不息地运动着。万物的这种运动离”道”越来越远。远到极处,物极必反,万物又回到了”道”的本根。对万物而言,向本原的重新回归,实际上是一种复命的过程,也是万物的最终归宿。第20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道能以不变应万变,以少制多,有无往而不胜力量,道与我们所说的规律有相
12、似之处。道的作用是柔弱的,然而柔弱的“道”却使世界万物应时而生,繁荣昌盛,万物并不会感到有压力存在,即“道法自然”之意。正是这种“无为”的做法却达到“无不为”的效果。第21页,此课件共104页哦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道有固定的运行变化规律,不因任何人意志而改变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第22页,此课件共104页哦道是最高原则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故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何故,道使之然 所以天地不以为仁,圣人亦不以为仁,而以为自然。第23页,此课件共104页哦二、朴素辩证法二、朴素辩证法反者道之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弱者道之用。-道德经道德经四十章四十章“道道”之体之体是是“虚静虚静
13、”“”“恍惚恍惚”“”“寂然寂然”,是是“无忧无忧”“”“无物无物”“”“无形无形”之无;之无;“道道”之用之用则是则是“柔弱柔弱”。相互转化相互转化柔弱胜刚强柔弱胜刚强第24页,此课件共104页哦逆向思维“六亲不和,有孝慈;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第十八章第十八章344第25页,此课件共104页哦1、老子比较系统地揭示事物存在是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老子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统一
14、体中。第26页,此课件共104页哦“有有”和和“无无”无,名天地之始;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27页,此课件共104页哦“三十辐共一毂三十辐共一毂g,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埏埴(shn zh)以为器,当其无,)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有器之用。凿户牖凿户牖yu以为室,当其无,有以为室,当其无,有 室之用。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28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两人间的平衡是对立的,两人间的平衡是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
15、矛盾的统一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相互依存,不可体。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存在的前提。不敢剪:不敢剪:失去矛盾的一方,另一方失去矛盾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也就不存在了。第29页,此课件共104页哦2、事物向相反方面转化,物极必反、势强必弱“反者道之动”含义其一是指道作用下的万物总是向其相反的方向发展,即事物都是在对立转化的状态下存在,而不是静止不动,一成不变的。第30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故应当联系到事物的对立转化来深化其认识。第31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老子将对立面的转化看成是
16、认识世界的基本原则,安身立命的指导方法。人只有防止走极端,自觉地与道同体,保持虚盈的状态,就足以全生避害。认为只要不失得道者的知足长乐,世俗的荣辱得失皆可看作浮云,从这个角度看“道者反之动”表达了得道者对是非得失的超越。第32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其二是指纷繁复杂的万物最终都要返回到原来起始的虚静的状态。“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老子第十六章)。第33页,此课件共104页哦3、量变引起质变“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乱。合抱之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累土;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7、。”第34页,此课件共104页哦4、否定之否定“大直若屈,大巧若诎,大辨大直若屈,大巧若诎,大辨若讷,大赢若绌若讷,大赢若绌”。第35页,此课件共104页哦物壮则老物壮则老“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道德经二十三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55,柔弱,柔弱者生之徒。者生之徒。-道德经第七十六章第七十六章第36页,此课件共104页哦岁月的联想岁月的联想岁月给我们送来了昨天、
18、今天岁月给我们送来了昨天、今天和明天,同样,岁月也给我们和明天,同样,岁月也给我们带走了昨天、今天和明天。带走了昨天、今天和明天。为年轻人是送来为年轻人是送来为老年人是送走为老年人是送走344第37页,此课件共104页哦三、用柔的方法论,守弱的人生观 “弱者道之用”含义“弱者道之用”是指道作用于万物时的特征。老子说:“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柔弱胜刚强”柔之用:守曲、枉、低、敝、少、辱、贱、雌、静,退、无事、无为、不争、无私,以最终达到全、正、盈、新、得、荣、贵、雄、进、有为、有成的目的第38页,此课件共104页哦上善若水上善若水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
19、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道德经八章八章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经道德经七十八章七十八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道德经二十二章二十二章)第39页,此课件共104页哦柔弱胜刚强柔弱胜刚强水的哲学水的哲学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摧枯拉朽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摧枯拉朽;长江巨浪浩浩荡荡一泻千里长江巨浪浩浩荡荡一泻千
20、里;深潭古井波平如镜无古无今深潭古井波平如镜无古无今;一池春水一池春水 “风乍起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吹皱一池春水”第40页,此课件共104页哦婴儿哲学婴儿哲学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合而朘zu作,精之至也。终日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号而不嗄sh,和之至也。,和之至也。-道德经五十五章第41页,此课件共104页哦水之意象水之意象演绎出了名彪千古的哲学论著。演绎出了名彪千古的哲学论著。水的意向是情的河流,是美的烟波。水的意向是情的河流,是美的烟波。-莫不流淌着中国古人生命的泉流,莫不激发莫不流淌着中国古人生命的泉流,莫不激发着古人情爱的的浩然。着古人情爱的的
21、浩然。第42页,此课件共104页哦王安石王安石:“千里澄江似练千里澄江似练”;“六朝旧事随流水六朝旧事随流水”苏轼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某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某处,舞榭舞榭歌台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第43页,此课件共104页哦感悟感悟“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道德经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第四十二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
22、久者,以其不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私。-道德经道德经第七章第七章少则得,多则惑。少则得,多则惑。-道德经道德经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二章第44页,此课件共104页哦历史的事实另人惊讶:历史的事实另人惊讶:好人不得志,从屈原、岳飞、谭嗣同到彭德好人不得志,从屈原、岳飞、谭嗣同到彭德怀;怀;小人青云直上,从赵高、袁世凯到康生。小人青云直上,从赵高、袁世凯到康生。陶渊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挂冠而去“归归去来兮去来
23、兮”;李太白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心颜”第45页,此课件共104页哦柔弱胜刚强柔弱胜刚强2将欲歙将欲歙x之,必固张之。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不可以示人。-道德经道德经第三十六章第三十六章固固:姑且姑且微明微明:高明微妙的谋略高明微妙的谋略第46页,此课件共104页哦四、社会政治观四、社会政治观1 1、无为无为老子认为对于君主而言老子
24、认为对于君主而言:为无为,为无为,事无事,事无事,味无味味无味。-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以不追求为追求以不追求为追求-以不动作为动作以不动作为动作 -以没有成就为成就以没有成就为成就虚虚 静静 淡淡-道家的消极无为道家的消极无为第47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老子强调老子强调“无为无为”的原因:的原因:按照老子哲学的辩证法:按照老子哲学的辩证法:“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i。上德若。上德若谷谷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大事无事大事无事-大为无为大为无为-第48页,此课件共10
25、4页哦“有为有为”的背后是多欲的背后是多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令人口爽,驰骋畋tin猎令人心发狂,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道德经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第49页,此课件共104页哦“无为无为”之之“三不原则三不原则”:不尚贤,不尚贤,使民不争。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道德经道德经第三章第三章结果:结果:“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道德经道德经第三十七章第三十七章第50页,此课
26、件共104页哦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使夫智者不敢为也。-道德经道德经第三章第三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其政察察,其民缺缺。-道德经道德经第五十八章第五十八章第51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自然无为自然无为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
27、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第二章第52页,此课件共104页哦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以至于无为。-道德经道德经第十一章第十一章老子讲的老子讲的“无为无为”是按是按“自然自然”规律办事,规律办事,不妄为,不乱为,不胡作非为。不妄为,不乱为,不胡作非为。第53页,此课件共104页哦“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8、无为也可以说就是一种无为也可以说就是一种“不争不争”。以一种不争的。以一种不争的态度去对待,反而可以达到无所不为(的结果)态度去对待,反而可以达到无所不为(的结果)。第54页,此课件共104页哦2、反对德治和法治老子反对德治和法治。“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老子认为,德治是道治破坏的结果。所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德治是天下失道后不得已而采取的治国方略。第55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法治祸害更大。“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在君即法令的社会,法律都是统治者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制订的,体现的是其自身的利益并将利
29、益合法化。因此,在本质上强化了君与民的对立。然而,“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所以,法律治国是不起不了良好效果的,只会导致“民不畏威,则威大至”,即君主被推翻。第56页,此课件共104页哦6、小国寡民不相往来的社会组织小国寡民是老子理想的社会和国家形态。老子:“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57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这就是说,国家要尽量小,人民百姓也要尽量少,即使有了器具、车船、武器,人们也不去使用它们。甚至连文字也不要。必须使人民看重生
30、命,不到处搬迁,使人民有吃有穿,能够安居乐俗,不要有其他非分之想。相邻的国家,鸡狗的叫声都能相互听得到,但人民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第58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老子认为,社会之所以混乱,互相争夺,原因就在于人们欲望的过分,法令的繁多,知识的追求和讲究虚伪的仁义道德等。“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第59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老子对仁义道德也进行了某些批评和揭露,他指出,所以要讲仁义忠孝那一套,都是因为大道废弃,六亲不和,国家混乱。因此,他认为,要使天下太平,没有争夺,就要取消知识,取消道德,取消新颖的器具和财货。第60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在此基础之上,老
31、子提出了自己的历史发展观。他认为社会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道”、“德”、“仁”、“义”、“礼”。第61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人类社会的最初发展阶段是“道”统治的,一切纯任“自然”,是完全“无为”的。以后的社会分别由德、仁、义、礼统治。老子认为每后一个阶段与前一个阶段相比,离“无为”越远,美的善的东西越少,丑的恶的东西越多,因而离他的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就越远。第62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老子所追慕向往的社会,正是远古的原始社会。老子的幻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春秋战国时代战争频繁,生活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人民迫切要求安静修养和减轻剥削的愿望。第63页,此课件共104页哦4、“治大
32、国若烹小鲜治大国若烹小鲜”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德信。-道德经道德经第四十九章第四十九章子曰: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面而已矣。”我有三宝,持而保之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天下先故能成器长。-道德经道德经第六十七章第六
33、十七章第64页,此课件共104页哦君道无为,臣道有为。君道无为,臣道有为。君道君道“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有三层基本的含义:有三层基本的含义:1、“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为而民自化”。2、“我好静而民自正我好静而民自正”。静:无私欲;正,民风淳朴。静:无私欲;正,民风淳朴。3、“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第65页,此课件共104页哦静是心灵的升华静是心灵的升华无为本来就是一种非常美妙的生活静是一种感受,静是一种心灵的升华;静是一静是一种感受,静是一种心灵的升华;静是一片闲适,静是一片安逸。静到无所事事,静到片闲适,静是一片安逸。静到无所事事,静到无所作为,静到只是享受阳光,享
34、受独处,享无所作为,静到只是享受阳光,享受独处,享受亲情,享受音乐,享受美味,享受爱情。受亲情,享受音乐,享受美味,享受爱情。第66页,此课件共104页哦静是一种境界静是一种境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能得。”-大学大学“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第67页,此课件共104页哦静是人生之顿悟静是人生之顿悟“宠辱不惊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陈继儒幽窗小记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徐志摩的徐志摩的再
35、别康桥再别康桥第68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再别康桥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第69页,此课件共104页哦少则得,多则惑少则得,多则惑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道德经第九章第九章范蠡范蠡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
36、得,故知足知足常足矣。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知足常足矣。-道德经道德经第四十六章第四十六章34第70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唐唐.王遵王遵五湖五湖已立平吴霸越功,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片帆高扬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谁似陶朱得始终。-范蠡,人称“陶朱公”34范蠡激流勇退,范蠡激流勇退,逃到齐国去了。逃到齐国去了。临行前他给另一临行前他给另一个功臣文种写了个功臣文种写了一封信说:一封信说:高鸟高鸟己散,良弓将藏;己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就烹。第71页,此课件共104页哦你熟悉下列句子吗?你熟悉下列句子吗?哀莫大于心
37、死,而人死亦次之。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君子之交淡如水东施效颦东施效颦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第72页,此课件共104页哦道家道家庄子庄子哲学的智慧哲学的智慧第73页,此课件共104页哦庄子与庄子 庄子(369-286 BC),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有庄子一书,老子思想的继承者。第74页,此课件共104页哦庄子的故事.庄周梦蝶第75页,此课件共104页哦庄子庄周梦蝶文中述说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栩栩然蝴蝶”,“不知周也”。等他醒来,惊奇地看到自己是庄周。因此,他糊涂了,不知是庄周做梦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成庄周。第76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这个寓言是要
38、说明,蝴蝶与庄周、物与我,本来就是一体,没有差别,因此不必去追究。自此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庄周梦蝶就成了文人墨客借物言志的重要题材,蝶梦也就成了梦幻的代称。第77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他认为,万事万物平等齐同,而认知上的是或非、然或否都是相对的,是人的私心成见所致,梦就是醒,醒就是梦,万物始于一,复归于一。所以庄与蝶、梦与觉相互转化,彼此渗透,最后成为浑然一体,庄子是借庄、蝶交会贯通;物、我消解融合的美感经验,让人们去领略“物化”的佳境。第78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
39、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第79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庄子虽然自己梦见蝴蝶,但他却坚持“古之真人,其寝不梦”的说法,这样的真人大概世上是绝无仅有的。对梦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描述,禅师语录中就有一段妙论:“昨日梦说禅,今日禅说梦。梦时梦如今说底,说时说昨日梦底。昨日合眼梦,今日开眼梦。诸人总在梦中听,云门复说梦中梦。”第80页,此课件共104页哦.鼓盆而歌庄子在自己的妻子死后,不但不伤心落泪,却还得意坐在地上“鼓盆而歌”的事实.后来还由此引出庄子一段精彩玄妙的生死谈,大意是说:
40、“人生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从生到死,从死到生的过程,就好比春夏秋冬,四时往复一样,此刻,妻子已经回归自然,正沉睡在天地的怀抱中,而我在一旁哇哇大哭,不但不明智也毫无必要,所以便为她鼓盆而歌。”第81页,此课件共104页哦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子何为者邪?对对曰: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
41、水而活我哉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周曰:诺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鲋鱼忿然作色,曰: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若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耳,若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3、生活清贫第82页,此课件共104页哦4、终生不仕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愿以境内累矣!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
42、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第83页,此课件共104页哦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庄子来,欲代子相。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之,曰:“南方有鸟,其名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为鹓鶵(yuyun ch)n ch),子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
43、海,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非练实不食,非醴(l)泉不饮。泉不饮。于是鸱于是鸱(ch)得腐鼠,鹓鶵过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之,仰而视之曰:吓!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5、淡泊名利第84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以“道”为宇宙本原的思想,提出了“通天下一气耳”的气化统一观,特别突出了认识标准的相对性问题。认为如果“以物观物”,即从常识的角度看问题,只能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齐物论),不可能有一个确定的结果;而从“道”的角度去看问题,即“以道观物”,其结果必然是“齐物
44、”而无所谓差别和是非。一、“齐物论”。第85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1.1.是非无定是非无定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贵而相贱;以俗观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之,贵贱不在己。(秋水秋水)在庄子看来,贵贱、大小、有无、是非、同异等在庄子看来,贵贱、大小、有无、是非、同异等等一切都是相对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等一切都是相对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标准果也是不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标准是无法衡量的。是无法衡量的。第86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2.2.道通为一道通为一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45、。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草茎)与楹(草茎)与楹(庭柱庭柱),厉与西施,恢诡谲(),厉与西施,恢诡谲(gu ju)怪,怪,道通为一。道通为一。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 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 者,得也。者,得也。(齐物论齐物论)第87页,此课件共104页哦二、“逍遥游”的人生哲学,绝对的自由观是庄子的人生哲学和自由观。庄子认为,人在世上生活,总是“未免乎累”,故他要求一种绝对的“无待”的自由。第88页
46、,此课件共104页哦客观上的无待相对应的,是主观上的“无己”,乃至“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庄子应帝王),“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知乎君子小人哉!”(庄子马蹄)如此的自由是以对人类文明的彻底否定为内容的,它表明了庄子要求彻底摆脱社会国家的桎梏、追求精神解脱的自由观的奇特的性质。第89页,此课件共104页哦“逍遥”“逍遥”也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单从字面上讲,“逍遥游”即是“没有任何束缚的自由自在的活动”。“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究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就是关于“逍遥游”境界。第90页,此课件共104页哦三、无待 怎样才能达
47、到“逍遥游”的境界?“逍遥游”有前提是“无待”;要作逍遥游,自然要无待。如何无待?自然要于已无待,于功无待,于名无待。“无已”即忘却自己的形骸、智虑,与宇宙万物合为一体;“无功”即自然无为;“无名”即不图虚名,以实为本。第91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但这里的无已、无功、无名,却非对一切无所谓,满足于现状。要无已,只有先充实自己,完成自己,才有可能进一步升华,破除我执,达到无己的境界;要无功,先要有功,再有而不恃,进到自然无为的境界;要无名,先有名,再以实化虚,进到以实为本的境界。第92页,此课件共104页哦无待与有待相对。语出庄子逍遥游。无待是无所凭依,不受任何限制的一种绝对的自由境界。世间的
48、一切均为有待,限制了自由。而绝对的自由是超越有待达于无待。第93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达到“无待”境界的根本方法是“无己。”苦乐之情。得失之忧皆因“有己”而起。来自客观方面的有待,不是对自由的真正束缚,真正的束缚来自人自身。只有无己,从精神上超脱社会和自然的限制,泯灭物我的对立。超脱一切荣辱得失的思虑,游心于无穷而无所待,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第94页,此课件共104页哦鼓盆而歌庄子的生死观庄子妻死庄子妻死,惠施吊之惠施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与人居,长子长子,老老,身死身死,不哭亦足矣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不亦甚乎!”庄子曰
49、庄子曰:“不然不然,是其始死也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然察其始而本无生生;非徒无生非徒无生,而本无形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而本无气.杂乎芒芴杂乎芒芴之间之间,变而有气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寝于巨室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寝于巨室,而我噭噭而我噭噭(jio)然随而哭之)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故止也。”第95页,此课件共104页哦五、庄子哲学的现实意义五、庄子哲学的现实意义1、超越现实、超越现实大眼界、大胸怀,大气派大眼界、
50、大胸怀,大气派道家是道家是“药店药店”儒家是儒家是“粮店粮店”2、立足长远、立足长远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绿色环保绿色环保第96页,此课件共104页哦庄子中的成语故事第97页,此课件共104页哦第98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这个故事源于这个故事源于庄子庄子齐物论齐物论。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太少了!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