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707832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练习一、小石潭记柳宗元(唐)解释下列加点字,翻译下列划线句,给划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音节并翻译(每句至多划两处):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堂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不之。伐竹孙道,下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力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限 为屿,为峨,为岩。青树翠境,蒙络摇缴,参差披拂。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H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潭西南向望,斗折蛇行,明灭可处。其岸势四中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学骨,悄怆幽遂。以其理过济 不可久居,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枣而从者,崔氏二个生:日

2、恕己,曰奉壹。文学常识文章的作者 是(朝代)文学家、哲学家,一八大家之一.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0因做过柳州刺史,故史称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柳宗元一生留卜 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白成-路。最为多人称道作,是那 叫情深意远、毓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记”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写景、状物、抒情、议论,目的都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抱 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观点理解默写:1 .与朱元思书 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和小石潭记中的, 有着异曲 同

3、工之妙,都写出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趣和水的清澈。2 .文中储溪流曲曲折折,段行得见.段乂行不见的句/是:3 .文中,作者坐在小石潭边突出的感受是:4 .文中突出“卷石底以出”的四个短句是:, , , .5 .文中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6 .文中写小石潭位置之隐蔽的语句的有“ ”和“ 7 .柳宗元发现小石潭是先闻其声的,那种水声“”优美动听,使他很高兴,从而欣然前往。8 .文中描写小石潭岸上优荚景色的句子是:9 .文中描当游仙.静态的句r是:10 .文中描写游鱼动态,勾勒出一幅鱼乐图的句子是: ,。U.文中描写这个小石潭源头的神秘莫测,“”其实也寄寓了作者当时被贬的处境。 12.写小石潭源流的

4、溪身和岸势时,文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是:和13.文中写作者凄凉感受的语句是:g课内阅读,1 .小石潭记在写小石潭时,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第二段写小石潭本身,着重 写水的 和水中的游鱼:第三段写小石潭的源头,着重显示其:第四段写:一段补叙同游的游伴。(也可以这样问: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 ,第三段探寻水潭的源流,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的 特点。)2 .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3 .选文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卜.澈,影布石上”描绘了 一幅美丽的,作者在 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4 .第2

5、-4段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 .作拧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6 .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句子:理由:7 .文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整体感受是什么?8 .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切勿翻译)9 .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10 .在文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冽”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的说明。(2 分)的课外阅读:A.(甲)郦道远的三峡(乙)柳宗元小石潭记1 .分别从三峡

6、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洪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甲)(乙)B、(甲)柳宗元小石潭记(乙)范仲淹岳阳楼记第三四五段2 .甲乙两文都是写景的名篇,虽同样优美生动,婉转曲折,却是各有千秋,表情达意不同。试比较两文 主旨。二、岳阳楼记范仲淹(北宋)这篇文章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作者贬到邓州时。全文通过描写洞庭湖壮美之景色引发感 慨,继而托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和抱负,文章层层展开,匠心独运,表现出作者难能可贵的精神境 界。文章骄敢兼行,铿锵朗炼,精彩纷呈,是难得的名篇。【正文】1.解释下列加点字,IB译下列划线句,给划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音节并翻译(每句至多划两处)I庆历四年春,滕子京硼

7、守巴陵郡。.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丹兴。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r其上。照余作文以记之。尸理夫巴陵胜状,在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模无际涯:朝呼夕阴,气象万千。此 则岳阳楼之大理也,前人之述评您 终则北通必峡,曲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 异乎?若夫淫雨靠雨,连月不开,阴风怒吼,浊浪排空,日星隐夫,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横摧,薄 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用怀乡,忧馋畏心 满日肃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垠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二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 或长烟二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荣辱 你忘,生酒地风,借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占仁人之,g 或异:者之刃。何哉?不以物哉,不以上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II“先天卜之忧而忧,后天卜之乐 而乐”乎。噫!做即人,吾谁归!时六年九月十五H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 一代文学家,政治家 .,著有 一。本文中的 “ 。”成为F占流传的佳甸。理解默写1 .古今中外,凡成就 番事业的人,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 的心态。2 .范仲淹在文中表达了 ,一”的政治情怀,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把它作为座右铭,心系苍生,立志为民造福。3 .文中“ ,”两句体

9、现了范仲淹为官几十年所坚持的政治信念,表现了 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境界。4 .文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语句是:,5 .在我国历代文人中,许多人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杜甫的“安得广限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范仲淹的“。”顾炎武的“大卜兴亡,匹夫仃加”等,就是这种高尚情操的具体体现。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练习(续)6 .文中的“。”表现了 “古仁人”在不同处境中都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7 .范仲淹心系天下,笔画江山。岳阳楼记里,洞庭湖波汹涌澎湃,“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渔家傲中,边塞落日雄奇壮美,“, 。”8 .成功与失败,欢乐和痛苦,是人生的常态。面对生活,我们应拥有“, ”

10、的胸襟气度。9 .范仲淹在文中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10 .人生路上,我们不要因一时的成功而洋洋得意,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垂头丧气,只有保持一种 “,”的良好心态,才能勇攀高峰,实现生命的价值。神课文内容理解1 .归纳段意2 .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3 .膝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4 .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5 .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6 .第入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7 .迁客骁人的览物之情是什

11、么? 答:8 .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 持什么态度?答:9 .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答:10 . “迁客骚人” “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U.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答:12 .词语欣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答:13 .在卜面句中用横线画出直接抒发“二者之为”的词语。(2分)14文中第四段写微风时月光的句子是,无风时月影的句子是:15 .第三四段运用 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 和.的两种心情。16 .第五段中“先天下之忧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17 .距离范仲

12、淹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 ?请阐述你的看法。18 . (1)文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形容心 境开阔,精神愉快的:(2)试再举出几个成语,并解释其含义:三、醉翁亭记欧阳修(北宋)1.解驿下列加点字,翻译下列划线句,给划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音节并翻译(每句至多划两处):年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汇美。望之用终而深秀者,琅琳也。中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向泻出r两峰之间齐,限泉也。峰回路转,仃亭界券临卜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冬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此,饮少或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事不在

13、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芍之心而学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靠开,云归而岩穴限,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方容而幽弄,佳木港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山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丁贝在歌r途,行者休树,前者呼,后者应,一偻般般,往来而不挚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津,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孽,杂然而前尊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 竹,射者中,弈者胜,麟筹穿塔,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名朗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承,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 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

14、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义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桂以文 者,太守也。太守岁谁?庐陵欧阳修也。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欧阳修是_一代的文学家,“八大家”之一,字号,又号。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作品收入理解默写;1 .有的家长寒暑假让孩子出去打工,正如醉翁亭记中所谓“,一”目的大多不是让他们“挣钱”,而是要他们去体验和感悟生活。2 .醉翁亭记中所表现作者意在彼不在此的语句是:。3 .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o4 .陶渊明笔卜的桃花林之奇,奇在“一”刘禹锡的“陋室”环境之雅“, 。”欧阳修所描写的山间朝暮景色多变,变在“,5 .醉翁亭记中描写秋冬景色的句子是:.,o6 .苏轼说“求物之妙,

15、如系风捕影,能使物了然于心者。”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神来之笔捕捉到四 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两个句子是:_-7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为全文写景抒情奠定了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8 .欧阳修的解翁亭记文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9 .解翁亭记文中描写花草芬芳的语句是:W.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清晨之景的语句是:1L解翁亭记中表现饮酒旨趣并不在酒的是: ,。12 .欧阳修在最初写醉翁亭记的时候,写到了滁州四面的景色,最后修改的时候,只用了五个字一言 以蔽之,总领了滁州的山水自然环境的特点:13 .醉翁亭记中表现作者将游览之乐融入到宴饮之中的语句的是: ,_-14 .醉翁亭记中描写太守喝

16、醉后的形象的句子是:“, ”此句与上文中的15 .醉翁亭记中抒发作者被美景所吸引的欢乐心情的语句是:16 .醉翁亭记中写山间夕照卜全景的句子是:17 .在滁州,在欧阳修所治理的这个州郡,由于一年来政宽民安,风调雨顺,岁物丰成,已经展现出天 人合一的动人美景。请你把欧阳修在文中的描述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课内阅读理解题:1.醉翁亭记全文共四段,第一段写琅珊山的笑逐颜开景色、醉翁亭得名并引出作者寄情山水的乐 趣,第二段写,第三段写滁人、众宾随太守游琅那山的盛况,第四段写一2一个“”字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作者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是人情之乐,写宴 饮,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

17、飞荡林间,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 “游而乐”。全文创造性地运用了二十一个“”字,一贯通篇,亳无重复之感,反而具有一唱三叹 的风韵。3 .“醉翁之意不在酒”或“醉翁之意”已经成为一个成语,它就源自于本文,它在原文中的意思是:_ ,用作成语的意思是4 .“水落而石出者” 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深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5 .照应“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的句子是:6 .文章第四段不仅写太守乐,还写了禽鸟乐、游人乐,这是为什么?7 .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8 .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

18、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9 .在欧阳修治理下,滁州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请你结合行文第3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对“滁人游 的景象加以描写。(5080)字,不得翻译原文。)10 二段写出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含有“山”和“水”的成语:11 .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对比阅读:A.(甲)醉翁亭记第一段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练习(续)(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

19、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 布置也。(选自欧阳修林泉高致)(译文)山把水当成自己的血脉,把草木当成自己的毛发,把烟云当成自己的神采。所以,山有了 水,就鲜活起来,有了草木,就有显得繁盛,有了烟云,就更为秀媚。水把山当成自己的脸而,把山亭 水榭当成自己的眉目,用打渔垂钓来彰显自己的精神。所以水有了山而更显妩媚,有了空榭更显明快, 有了渔钓之人才更空旷落寞。这是山水画应有的布局构思。1.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假如他去游览琅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B.甲醉翁亭记第二段和第四段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滁人仰而望

20、山, 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 成,而喜。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半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 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译文: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宁闲适。在山谷之间找到 这泉水以后,就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丰山,低头听泉声:春天采摘幽香的山花,大旱天托庇在乔 木下乘凉,到了秋冬两季,经过风霜冰雪,山水更加清楚地显露出明净秀美,四季的景色没有什么不可 吸的。乂庆幸这里的白姓喜欢那年景的丰收,高兴同我起游玩,于是我根据这里

21、的山水,称道这里的 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婚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宣传良上的恩德来和仃姓共同欢乐,这是州官的事情。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来给这座亭子命 名.)2 .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 ?(用文中词语问答3 .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思想?4 .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C.甲醉翁亭记第一段和笫四段乙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丁颖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日: “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尤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2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 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

22、尔?奈何? ”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丁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 客笑口: “子欲逃名乎? ”居士日:“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4吾之乐 尔。”(节选自诗人玉屑)5 .根据上面语段,分别写出欧阳修白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6 .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性格特点。四、满井游记练习题一、原文.燕地寒,花朝在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 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大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涧,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 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品品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了匣也。

23、山峦为晴雪所洗,娟 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娥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员 未盛,泉而茗者,艳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淡背。凡曝沙之鸟, 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白此始,恶能无 纪?己亥之二月也。二、文学常识袁宏道,字_,号_,人._代著名文学家,与兄、弟 均有才名,袁宏道兄弟诗文风格相近,提倡“独抒性灵,不拘俗套”,反对仿古,追求自然:,时人称之为“*,称他们的 诗文为“他与哥哥袁宗道、弟弟袁中道,

24、并称” ”,为“公安派”的创始者。本文选自 三、字词小结(1)古今异义1 .上肯微润古义:肥沃今义:糊状的东西2 .如倩女之峭面而髻鬟之始姆也 古义:梳掠 今义:夺取今义:一种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今义:厌恶今义:拘谨,不自然3 .柔梢找见古义:在风中散开4考所无纪古义:安,哪5 .回住一室之内古义:拘束,限制。(2) 一词多义1 .于:于时冰皮始解(介词,在)乍出于匣也(介词,从)2 .然:始然如拭(的样子)然徒步则汗出浜背(表转折.即)3 .鳞:鳞浪层层(名作状.像鱼鳞一样)呷浪之鳞(指代鱼)4 .之:若脱笼之鹄(表修饰关系M译”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俵示限定关系何译为“以”) 如倩女之

25、硝面而皆鬟之始掠也(舒缓语气,无实义)5 .始:冰皮始解(刚刚) 髻鬟之始掠(刚刚)始知郊田之外(才 )未始无春(尝)6 .作:嘱予作文以记之(写 ) 冻风时作( 起)7 .得:欲出不得(能,能够 ) 悠然自得( 起)得意8 .乍:波色乍明(初、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突然)(3)词类活用1.作则飞沙串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使跑)2.鲜浪层层(名作状,像鱼鳞一样)3.果而茗者(名作动:汲泉水,煮茶)4度而歌者(名作动.端着酒杯)5目翠而拳者(名作动:穿着艳装:骑驴)(4)解释文中成语汗流浜背: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汗出得很多。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悠然自得:悠闲自在的

26、样子。飞沙走砾:沙子飞扬,石砾滚动。形容风很大。四、重点句子翻译始知郊川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高柳夹堤,土仔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倩女之能而而髻鬟之始掠也。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艳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五、理解性背默1、总写满井春天的景色及自己心情的句子:高柳夹堤,土仔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2、满井春水之光的句子: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乍出3、满井春山之态的句子:连绵的山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妖冶,如倩女之峨面,而髻翼之始掠也4、满井的初春植物的句子: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山浅鬣

27、寸许5、满井的初游春人的句子: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崇而歌者,红妆而蹇者,亦时时有6、满井的初春动物(鱼鸟)的句子: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得意,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7、综括前文写景的句子:始知郊田以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8、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始知郊山以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9、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大稍和”这一特点?(摘录原句):高柳夹堤,土膏微涧,一望空阔10、文中写作者郊游感悟的一句话是:始知郊川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六、阅读练习1、主旨句:始知郊田之外末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达作者2、层意:第一段:写京城中早春“余寒犹厉”、“冻风时作”的景象。第二段:写郊

28、游所见满井春色。第三段:交代写作本文的用意和写作时间。3、燕地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 风时作”“七沙走砾”。友达作者“局促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4、第段不写“满井”,反而抒发郁闷心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5、第二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 “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 的?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6、第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洪趣和无意于官场的愿望,表达自己将以 这次游览满井为起

29、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7、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试举例 说明。(1)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表达了出城游玩的喜悦心情)(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写出了水光的明丽(3)如倩女之面贵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写出了春山的美好可爱(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写出了麦苗破上初生而又齐整喜人的情8 .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本文是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 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9 .找出第二段中与第一段相呼应的景致与情致。(“天稍和”与“余寒犹厉”相呼应;“高柳夹堤,土膏微 涧”与“飞沙走砾”相呼应:“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相呼应。)10 .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羽毛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这几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两个方面写 出了 “春”的信息?(11 .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 的特点。如“” 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如“,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写春天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写麦田破土初芽的情景,准确而生动。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无不渗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