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上学期数学游戏教案4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上学期数学游戏教案40篇.docx(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班上学期数学游戏教案40篇这是大班上学期数学游戏教案40篇,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第1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单双数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设计背景在一次音乐律动表演活动中,为了扩大活动空间,我让幼儿排成一排,从一开始报数,然后我请单数的小朋友上前一步,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所措,最后他们问我:“老师,什么事单数啊”?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还没有单数这个概念。刚要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会到事物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指导下,我构思了本次认识单双数的活动内容。活动目标1 .通过创设情景,游戏化的教学,幼儿理解并区分1
2、0以内的单双数。2 .培养幼儿的思考归纳及探索能力。3 .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游戏活动。4 .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幼儿理解并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难点:理解单双数的含义,幼儿自己根据规律,归纳出20以内的单双数。活动准备1 .黑猫警长头饰,歌曲黑猫警长。2 .纸盒做的房子,房里装有若干“鸡蛋”3.110的数字卡片,幼儿人手一套120的数字卡片。骰子若干。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小老鼠偷走了鸡妈妈的蛋宝宝,被黑猫警长调查出来了。请小朋友来当黑猫警长,去小老鼠的家把蛋宝宝救出来。二,在交
3、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1 老师把小朋友救出的蛋宝宝一排排粘贴在黑板上,在后面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2 .请小朋友给鸡蛋宝宝找朋友,两个两个的圈起来。3 .请幼儿观察思考,是不是每个鸡蛋宝宝都有朋友呢?引导幼儿说出: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的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是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两个两个的叫双数。4 .师小结:5 ,10以内有五个单数,五个双数。B,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是好朋友。三,在游戏中区分单双数。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2,扔骰子,幼儿说出自己扔的是单数还是双数。3.集体游戏:找朋友。单数抱抱自己,双数找一个朋友抱抱。四,拓展练习。要求幼儿能根据
4、自己总结归纳的规律,找出老师为他们准备好的120的数字卡片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五,延伸活动。集体游戏:钻山洞。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结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比较好的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2.整个活动条例还是比较清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了观察法,操作法,游戏发,归纳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效方法,幼儿可以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再加上老师的合理引导。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3.幼儿能积
5、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基本能独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动脑筋探索,获得经验,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4.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达成很不理想,第四个大环节,只有极少数幼儿能根据归纳出的单双数规律,准确说出20以内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直接运用卡片来判断很抽象,幼儿不易掌握。应该还是先要投放学具让幼儿操作。怎样才能让幼儿准确的掌握任意一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是我下一步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第2篇、大班数学活动顺数与倒数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学会顺数与倒数,学会顺接数、倒接数。2、在游戏中感知倒数与顺数的规律,开拓幼儿的思维发展。3、情感上: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
6、,积极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理解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活动难点:学习倒数、倒接数活动准备1、110磁性数字卡2套、方向箭头1个2、青蛙10个,荷叶若干个3、相同火车头图片2个(区别:车牌号不同)4、高楼模型1栋、110粘贴数字1套5、开火车音乐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一)教师自我介绍,表达认识新朋友的愉悦心情。(二)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导入青蛙,及要去参观青蛙的新楼房的主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三)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进行知识铺垫。1.通过拍手游戏感知数量之间多1与少1的关
7、系。2.数字感知多1与少1的关系:如:比2多1的数是几?比9少1的数是几?二、基本部分:(一)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报数的方法,使幼儿初步感知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并进行小结:我们把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这样排列的一排数叫顺数。从大数到小数排列,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1,这样排列的一排数叫倒数。(二)教师引导幼儿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观察、感知由于方位的变化,数的顺序也会发生变化。(三)复习巩固:1.教师以神奇的口吻,导入青蛙,以寻找青蛙不同点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有的青蛙胸前没有数字,并启发幼儿进行按规律填数字。2.以青蛙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从任意数起的顺数
8、与倒数练习。3.教师以乘坐小火车参观青蛙的新楼房的方法,导入小火车,引导幼儿对车牌号码变换方向进行观察,再次感知由于方位的变化,数的顺序也会发生变化,并引导幼儿根据车牌号的排列规律结合报数乘坐火车,以参与的形式体验、感知顺数与倒数。4.以观察楼房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顺接数与倒接数的练习。如:住在5楼的*想到1楼的*家串门,要走哪几层楼?5.教师以祝福青蛙搬新家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再次进行顺接数与顺倒数的练习,如:“拍拍手,来数数,123,接着数”(456),“拍拍手,来数数,987,接着数”(654)。三、结束部分拓展幼儿思维,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哪里有顺数与倒数,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活动延伸
9、请幼儿回家同爸爸妈妈共同寻找、查阅资料,顺数与倒数还应用在哪些方面,下周一大家共同分享。活动反思活动结束后,有的小朋友自觉排队,请一人当小队长,按顺序数数,有的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数数,由这些可以说明孩子们已经有了探究的兴趣,那么我们教师应放开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玩、去探索,毕竟学习不能只通过一两集体活动来完成。第3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分类教案设计意图: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
10、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活动准备:红、黄、蓝不同颜色的伞图片各2张,小动物图片各一张,各种水果图片若干、大小不同的球若干。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说呀!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森林动物超市开业了,营业员小熊把一堆乱乱的伞放好,可突然听见这些伞说话了,“喂喂喂,你可别把我们这么放,我们不这样
11、住,我们要一样得住一家”。听伞们这么吵,小熊可急坏了,“呀!这,这可怎么办呀?”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熊,好吗?1、出示图片红、黄、蓝不同样色的伞2、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擦亮你们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下我们该把伞怎么放更合适呢?(要求幼儿分成三份,到黑板上粘贴)3、让幼儿说出自己分类的理由。二、森林超市开业,许多动物都来逛超市了,逛累了,小动物们就找了三间小洋房休息,小动物们都想去休息。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1、出示图片小白兔、小花猫、啄木鸟、小喜鹊、小山羊、大老虎、大狮子、小麻雀、小蜻蜓、大象、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2、师:只有三间房,这么多动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动物们满意呢?小动物们都为
12、难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下。请你讲一下这样分的理由。3、幼儿小组讨论分法。4、找幼儿试着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颜色、活动的范围: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按身体的大小,按凶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征来分。有的小朋友说“老虎和狮子最厉害,他们分一间屋”“小喜鹊、小麻雀、百灵鸟、啄木鸟、猫头鹰、小蜻蜓一间屋,他们都会飞”“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一间屋,他们都会游泳”小朋友们替小动物分好房子,小动物们都休息了,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轻松下吧!三、游戏分球游戏要求:找三组幼儿进行比赛,把放在一起的球按大、中、小不同分类,那组分的又快又对获胜,可以获得小红花。四、幼儿动手操作自主分类:1、
13、师:小朋友们分的本领着么大,来帮老师一个忙好吗?让幼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各种水果、文具、球类图片让幼儿按自己所想动手分类。2、让幼儿说出分类理由。3、师总结:我们应该按照水果类、文具类和球类,也可以说是吃的、玩的、用的分类。五、结束活动:小朋友们这节课的表现可真好啊!老师决定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操场做游戏,小朋友们听老师的口令,男孩站一队、女孩站一队,我们一起排着队去做游戏。第4篇、大班数学认识单双数教案反思活动设计背景在一次音乐律动表演活动中,为了扩大活动空间,我让幼儿排成一排,从一开始报数,然后我请单数的小朋友上前一步,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所措,最后他们问我:“老师,什么事单数啊”
14、?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还没有单数这个概念。刚要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会到事物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指导下,我构思了本次认识单双数的活动内容。活动目标1.通过创设情景,游戏化的教学,幼儿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2.培养幼儿的思考归纳及探索能力。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游戏活动。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幼儿理解并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难点:理解单双数的含义,幼儿自己根据规律,归纳出20以内的单双数。活动准备1.黑猫警长头饰,歌曲黑猫警长。2.纸盒做的房子,房里装有若干“鸡蛋”3
15、.110的数字卡片,幼儿人手一套120的数字卡片。骰子若干。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小老鼠偷走了鸡妈妈的蛋宝宝,被黑猫警长调查出来了。请小朋友来当黑猫警长,去小老鼠的家把蛋宝宝救出来。二,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1 老师把小朋友救出的蛋宝宝一排排粘贴在黑板上,在后面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2 .请小朋友给鸡蛋宝宝找朋友,两个两个的圈起来。3 .请幼儿观察思考,是不是每个鸡蛋宝宝都有朋友呢?引导幼儿说出: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的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是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两个两个的叫双数。4 .师小结:A,10以内有五个单数,五个双数。B,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
16、单数,它们手拉手,是好朋友。三,在游戏中区分单双数。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2,扔骰子,幼儿说出自己扔的是单数还是双数。3.集体游戏:找朋友。单数抱抱自己,双数找一个朋友抱抱。四,拓展练习。要求幼儿能根据自己总结归纳的规律,找出老师为他们准备好的120的数字卡片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五,延伸活动。集体游戏:钻山洞。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结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比较好的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2.整个活动条例还是比较清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
17、学习单双数,并运用了观察法,操作法,游戏发,归纳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效方法,幼儿可以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再加上老师的合理引导。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3.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基本能独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动脑筋探索,获得经验,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4.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达成很不理想,第四个大环节,只有极少数幼儿能根据归纳出的单双数规律,准确说出20以内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直接运用卡片来判断很抽象,幼儿不易掌握。应该还是先要投放学具让幼儿操作。怎样才能让幼儿准确的掌握任意一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是我下
18、一步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第5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单双数教案活动设计背景为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区别和理解10以内的单双数,我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利用身上的器官来帮助他们了解单和双的概念,即知道一个物体为单,如人身上的嘴是单个的。两个物体是双,如一双手,一双眼睛。第二、运用实物具体操作,来让幼儿知道一组物体假如两个两个数,数到最后正好数完的是双数,数到最后还剩一个的是单数。第三、让幼儿通过寻找感知、利用学具独立操作、游戏活动认识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第四、让幼儿了解单双数之间的关系,延伸到超10数的单双,拓宽知识面,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活动目标1、利用直观教具引导幼儿理解单双数概念,
19、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认识10以内单双数。2、了解单双数之间的关系。3、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4、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0以内单双数教学难点;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活动准备1、在教室里放置一些成单成双的物体。2、手套5双,110数字卡和实物图片若干,超10的数字卡若干。3、单双汉字卡各5张,单、双汉字头饰各一个。4、宇宙飞船模型一个。5、幼儿自备学具盒一个活动过程1、谈话导课。利用幼儿非常熟悉的身体器官来引出单数和双数的概念。我们每人都有好听的名字,你们想知道这些数字的名字吗?(1)出示110数字卡让幼儿认读(2)引出单双数概念:a、出示
20、数字1,谁能说出表示是1的物体?(一个娃娃,一个鼻子,一张嘴)像这样成单的数,给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单数”。b、出示一双手,说这是两只手,让幼儿用数字表示出。依次再出示一双眼睛,一双脚等,让幼儿说出表示的数,教师引导像这样成双的数叫双数。单数妈妈和双数妈妈都有许多宝宝,我们看看都有谁?2运用直观教具操作活动来引导幼儿认识区别单双数的技能。(1)依次出示110只手套,具体操作,让幼儿认识10以内单双数。a、拿一只手套引导孩子说出那么数字1就是单数妈妈的宝宝。b、拿出一双手套,引导孩子说出那么数字2就是双数妈妈的宝宝。依次类推出2、4。6、8、10是双数,1、3、5、7、9、是单数。(2)让幼儿拿出
21、学具盒里的学具110个摆一摆、分一分,区别单双数。(3)通过寻找活动加深单双数的概念。a、寻找身上是单双数的东西b、在教室里寻找单双数的物品。3、通过讨论理解如何确定某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小组探讨学习)(1)出示110的数字卡让幼儿将数字分为单数和双数。并把单双字卡贴在各自下面。(2)出示图片,让幼儿判定图上的物体是双数还是单数。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辨别单双数(把一组物体,两个两个的数,数到最后刚好数玩就是双数,如果还剩一个,这个数就是单数。)4、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单双数之间的关系。单双数是怎样排列的?在什么情况下单双数可以互变?如2怎样才能变成单数,5是怎么变成双数?(单双数是反复交替排列,
22、给一个数加1或减1,双数可变单,单数可变双)5、游戏:数字宝宝找妈妈。(巩固单双数练习)一天,数字宝宝出来玩,找不着妈妈了,谁愿意帮助他们?(请两位老师分别戴单、双字样头饰扮妈妈)给每位幼儿发一张110的数字卡片或实物图片,先判断拿的是单数还是双数,然后找到各自妈妈,并站在妈妈身后。6、拓展延伸:智力宝宝大闯关。提供超10的物体或数字,让幼儿区别单双。老顽童爷爷说我们的宝宝真聪明,准备邀请你们去快乐星球做客。不过,要能回答出他的问题。准备好了吗?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10以内单双数,还能区别比10大的数的单双。一个整数,看它末尾的那位数字是0、2、4、6、8的就是双数,末尾是1、3、5、
23、7、9的就是单数。小朋友们表现得都很棒!现在,让我们一起乘坐飞船去快乐星球玩一玩儿。(拿着飞船带幼儿到户外游戏结束课堂活动)第6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时钟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设计背景平时,与家长交流,跟到家长聊的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没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另外,大班的孩子面临入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差别很大,小学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学习任务比较多。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特意设计了认识时钟这一节课。活动目标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看整
24、点。2、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看整点。活动准备1、实物时钟1个。2、每人一个自制小时钟。3、112的数字头饰活动过程一、导入课题,认识钟表:1、幼儿听音乐做拍手游戏。2、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使幼儿了解钟表的名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3、简单认识钟面。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时针、分针以及他们之间的
25、不同,认识钟面上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提问:(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1只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的名称叫什么?(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3)分针跑一圈,时针走几个数字?指针是顺时还逆时针运转?(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指针是顺时针运转)。(4)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369)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回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教师操作钟表)
26、提问:谁跑的快?(分针)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三、自主探究,学认整点。依次出现表示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知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在认识1、2、3时后,又让孩子们认识了8时、6时、7时、12时。小朋友们在认识中,都说的非常好,特别是在认识12时中,小朋友说出了两根针是重叠在一起的都指着12的,所以就是12时。在认识这些时间后,我又让孩子自己动手拨一拨这些时间,在动手
27、拨时间中,进一步认识了时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如;教师说出时间2:00,幼儿快速拨出时间:2:00。四、全体练习。出示自制小时钟,让幼儿自己拨出下列作息时间,并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早上7:00起床;8:00去学校;中午11:00吃饭;2晚上8:00睡觉。五、.教师归纳:钟表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表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认识了钟表,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表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表的用处可大啦。六、表演游戏:(结束)方法:12名幼儿自由选择112的数字
28、头饰,按顺序拉手站成圆圈,表示一个大表盘,再请两名幼儿分别扮演时针和分针,在圈内随着音乐转圈,音乐停止时,两针要指向老师事先要求的时间,其他幼儿当裁判看看是否正确。游戏反复进行,结束活动。教学反思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游戏作引导,以掌握概念为目标,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使操作精,在动手和观察过程中认识时钟的结构,运行规律和整点,同时又渗透了时间观念教育,将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为趣味盎然的活动。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
29、意识。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儿在学习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这个环节时刚开始时有点不理时针和分针的关系,还有的幼儿是理解之后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述。我相信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会更加注重一些小细节,让整个课程活动更加活跃,效果更好。第7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扑克牌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有趣,通过大牌管小牌的游戏使幼儿区分数字的大小。2、能根据牌面花色、颜色及数字等不同,将扑克牌进行分类、“组队”,并能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能对扑克牌进行有规律的排序、接龙。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
30、趣。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小朋友在家里面有过玩扑克牌的经验物质准备:两副扑克牌、一块黑板、一面小鼓活动过程:一、介绍好玩的扑克牌出示扑克牌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教师简单介绍扑克牌。分析:通过此环节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得幼儿关注本次的活动,为活动的正常开展做好铺垫。二、游戏:大牌管小牌1、请每个小朋友都抽取三张牌,并听老师讲解游戏规则游戏:教师敲小鼓和小朋友共同说儿谣,听到老师说:一、二出牌的时候才能出牌,大牌的小朋友赢牌。要求输牌的小朋友给赢牌的孩子捶背、或背一下等。分析:这个环节的安排,一方面是让小朋友在操作前有明确的目标,内心有一种要解决问
31、题的动力,他们更愿意投入学习。另一方面也有一个难易的递进,如会玩扑克牌比较大小,然后在进行比较难的按着花色给扑克牌分类排序三、给四种花色的扑克牌分类和排序1、教师边说儿谣边发扑克牌并请小朋友数数每人发了几张扑克牌。2、请找手里面有四种花色尖的拿给老师。老师说我们把这个尖当作1。我们要一起玩一个按花色接龙的游戏。3、教师讲解规则,幼儿游戏。分析:这个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单一操作练习的形式,而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中止,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中拓展数学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四、幼儿分小组给两种花色的扑克牌排序接龙。幼儿分组探索,进行互相合作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到幼儿活动中来。
32、分析:这个环节是对上一个环节的检验和提升,并在活动中教师能够真正的观察到孩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进一步的对分类和排序有充分的理解和认知。活动延伸:1、请小朋友回到家里和家长玩扑克牌游戏2、请小朋友思考并尝试还有哪些排序的方法。活动反思:数学活动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能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并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快乐这是非常难得的。扑克牌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有这么多的数学的奥秘,是教师注意观察生活,并把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到课堂,幼儿在这种趣味数学活动中不仅学到到数学知识,也会自觉地的寻找生活中数学发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体验。扑克牌简便轻巧,玩起来千变万化,引人入胜,可以有效地培
33、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操作扑克,来玩数学游戏,幼儿能在扑克牌中,了解很多很多的数学游戏和数学奥秘。教师通过扑克游戏,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使孩子玩得轻松,学得愉快。第8篇、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教案反思活动设计背景平时,与家长交流,跟到家长聊的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没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另外,大班的孩子面临入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差别很大,小学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学习任务比较多。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特意设计了认识时钟这一节课。活动目标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
34、时针的运行规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看整点。2、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看整点。活动准备1、实物时钟1个。2、每人一个自制小时钟。3、112的数字头饰活动过程一、导入课题,认识钟表:1、幼儿听音乐做拍手游戏。2、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使幼儿了解钟表的名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3、简单认识钟面。通过观
35、察活动认识时针、分针以及他们之间的不同,认识钟面上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提问:(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1只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的名称叫什么?(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3)分针跑一圈,时针走几个数字?指针是顺时还逆时针运转?(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指针是顺时针运转)。(4)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369)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回赢?
36、好,比赛就要开始了(教师操作钟表)提问:谁跑的快?(分针)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三、自主探究,学认整点。依次出现表示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知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在认识1、2、3时后,又让孩子们认识了8时、6时、7时、12时。小朋友们在认识中,都说的非常好,特别是在认识12时中,小朋友说出了两根针是重叠在一起的都指着12的,所以就是12时。在认识这些时间后,我又让
37、孩子自己动手拨一拨这些时间,在动手拨时间中,进一步认识了时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如;教师说出时间2:00,幼儿快速拨出时间:2:00。四、全体练习。出示自制小时钟,让幼儿自己拨出下列作息时间,并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早上7:00起床;8:00去学校;中午11:00吃饭;2晚上8:00睡觉。五、.教师归纳:钟表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表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认识了钟表,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表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表的用处可大啦。六、表演游戏:(结束)方
38、法:12名幼儿自由选择112的数字头饰,按顺序拉手站成圆圈,表示个大表盘,再请两名幼儿分别扮演时针和分针,在圈内随着音乐转圈,音乐停止时,两针要指向老师事先要求的时间,其他幼儿当裁判看看是否正确。游戏反复进行,结束活动。教学反思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游戏作引导,以掌握概念为目标,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使操作精,在动手和观察过程中认识时钟的结构,运行规律和整点,同时又渗透了时间观念教育,将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为趣味盎然的活动。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以比赛的
39、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儿在学习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这个环节时刚开始时有点不理时针和分针的关系,还有的幼儿是理解之后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述。我相信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会更加注重一些小细节,让整个课程活动更加活跃,效果更好。第9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找朋友教案(附教学反思)设计意图: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是抽象的数字概念。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赛”中增勇气,“乐”
40、中长才干。意在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学,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通过本科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教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规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活动目标:1 .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2 .在游戏的情景中让幼儿能感知相邻数。3 .进行朋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4 .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1圆片教具若、,磁性黑板、1-10的数字卡片(人手1套)、110的大数字卡片(人手一张)。2.幼儿已
41、学会10以内的数字。活动过程:一、通过语言引出主题:小朋友们,你们有朋友吗?你们的朋友是谁呢?二、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并体验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对应并置的两排圆片,数量分别是2和3.师:第一排圆片有几个?第二排圆片有几个?第一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一排圆片呢?我们可以说2比3少1,3比2多1。2、教师在3个圆片下面再贴出第三排4个圆片。师:第三排有几个圆片?第三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三排圆片怎样?我们可以说3比4少1,4比3多1.3、教师以中间一个数为参照,先与前面一个数比,再与后面一个数比。师:3比2怎样?3比4怎样?4、师小结:3比
42、2多1,3比4少1,所以3的“好朋友”就是2和4.通常我们就把这排在一起的3个数叫相邻数。5、教师把2个圆片取下,在4个圆片的下面贴上5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4比3怎样?4比5怎样?所以4的相邻数是3和5.6、教师把3个圆片取下,在5个圆片下面贴上6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5和4怎样?5比6怎样?所以5的相邻数是4和6。7、教师直接说数字6、7、8、9,请幼儿说出它们的相邻数是谁和谁?启发幼儿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找它们的相邻数,幼儿回答后,师可总结。(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理解10以内的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三、玩游戏“找朋友”,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1、“找朋友”的游戏。将幼儿分为四组
43、,每组幼儿胸前挂有110的数卡。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本组的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到本组的朋友,音乐停止,2、3、4的幼儿手拉手站一排。(先请10位幼儿演示,然后游戏继续。)2、卡片游戏。师事先发给幼儿110的数字卡片,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幼儿找出该数的两个“朋友”,并将卡片举起。(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四、结束部分。1、游戏后评价。2、师小结,教育幼儿要像数字宝宝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设计意图: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友爱同伴的意识。)教学反思:整个活动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
44、兴趣,再衔接到数字朋友中去。整个活动老师通过讲述、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再用卡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结果几个环节帮助幼儿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活动目标。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老师请幼儿找朋友时,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问题刚提出,孩子们就争着回答;老师请小朋友们做“找朋友”的游戏时,活动气氛非常活跃。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还有幼儿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动后请家长回去利用扑克牌与幼儿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再玩几次类似的游戏。第10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6的分合教案(附教学反思
45、)设计思路:第二轮课改需要我们以整合的思想来实施新教材。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幼儿在前些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和练习了数的形成、2、3、4、5的分合、组成等等。通过创设相应环境,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引导幼儿去探索、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并将自己获得的知识用交流的方式表现出来。设计目标: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分合。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
46、乐设计准备:1、教师教具:多媒体课件;2、幼儿用具:彩笔、纸等。设计流程:一、拍手游戏2、3、4、5的组成在教师的带领下做2、3、4、5的组成游戏。二、出示活动内容(多媒体课件)1、幼儿观察图片,发现了什么?2、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鱼进行不同的分类,并各自介绍自己的发现。3、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分类的情况。三、教师课件演示四、学习6的分合1、教师:今天老师买了几条鱼想把它们放在两个鱼缸里,数一数有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看看它们都一样吗?引导幼儿从鱼的大小、颜色、特点、种类、生活习性来分。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2、幼儿自主讲述,如6条鱼可分成1条大鱼5条小鱼。教师根据幼儿讲述演示在屏幕上。教
47、师:6有几种分法?3、教师归纳: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4、活动延伸:(听音乐,幼儿做练习)老师巡视指导。5、集体纠正。活动反思:在数学教育领域中,强调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培养他们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第11篇、大班数学老狼老狼几点了教案反思教学目标:1、体验感知10以内数量不同组合的可能性、变通性。2、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准备:大、中、小不同的圈若干。活动过程:1、做游戏前有一件事情要做,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