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理论学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教育理论学习材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理论学习材料。一、新的教学观1、教学目的的新演变新的教学目的观(1)双基观: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 (2)智能观: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3)素质观:加强基础,增强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2、教学本质的新定义新的教学本质观(1)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即相当于老师的“教”,是教学实践中教师这一方的行为。(2)将“教学”看成是一个联合词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并且两者不可分割。3、教学价值的新内涵新的教学价值观(1)重外在价值轻内在价值。教学的外在价值,即教学服务于社会的价值。教学的内在价值,即教学具有完善人的精神世界的价值。(2)内外价值并举。教学
2、不能仅仅只注重学生认知智慧的发展,还应关注人的情感智慧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完善人的精神世界。4、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新的教师观(1)教师的职责定位:传授文化知识;教师的角色定位: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员、社会的代表人等。(2)教师角色的新定位为: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新生一代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学习者和学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教学的领导和管理者。教师职责的新定位: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5、对学生的新认识新的学生观(1)潜能观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人人的潜能分为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心理潜能又分为智慧潜能、情感潜能和
3、创造潜能。教师所要做的,就在于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具有潜能。(2)发展观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乐观地估计学生的天性。坚持性善论,反对性恶论。性善论注重自省和内在力量的挖掘,性恶论注重外在规范的约束和行为的矫正。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3)主体观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要认识学生必须是学习的主体。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基础,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要相信学生确有内在的主体能力,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明确判断教学活动中谁是主
4、体的标准。看学生是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主要取决于他是否确定或参与确定有关活动的目的,是否决定或参与有关活动的过程。如果是,则为主体;如果不是,则为客体要帮助学生完善主体结构。学生的主体结构包括操作系统和动力系统两部分。操作系统主要由智力因素组成,承担着对客体(教学内容)的感知、概括、记忆、运用等任务;动力系统主要由非智力因素组成,承担着激发和维护主体认识活动的任务。(4)差异观学生是一个个独特的人首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三)创新教育与教师1、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创新”、“创新教育”首先是作为一种观念提出的。任何一种新观念的提出,都是时代时展的必然结果。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
5、创新意识和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创新教育是走教育创新的必经之路。同时,新观念都具有超前性。2、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活动。俗话说通情才能达理,情是基础,理是目的。创新教育要注重人的情感投入,创设怀境、培养情感,使课堂充满人情味。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探索能力的重要依据。现行教材中蕴藏着大量创新的好题材,如:“通过,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还有别的解法吗?”等等。但教材具有通用性、共同性,同时又有简约性的特点,加上时代的变化,观念、知识的更新,往往显露出滞后性。这
6、就要求教师联系实际,进行及时的充实和变通。(四)创新教育与学生1、强调主体的参与。2、强调知识的应用。(1)课本知识生活化,培养应用意识。(2)重视实践,培养应用能力。教师要精心创设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提高应用能力。二、素质教育(一)结合学科特点,有机渗透思想教育。1、结合教材,自然渗透。教科书中思想品德教育内涵十分丰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挖掘并有意识地去揭示它们,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到感觉,从而自然地受到教育。2、见缝插针,适时渗透。除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外,其他学科都有它自身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见缝插针
7、,抓住每一个教育时机,适时向学生渗透。3、持之以恒、不断渗透。一种正确的思想、科学观点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和树立的,它需要长期的实践,反复不断地认识,逐步形成或树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持之以恒、进行不断地渗透。(二)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优化课堂教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教师虽代表不了学生外在环境和教育的全部,但却象一面聚光镜一般,把外部环境和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和提供的条件,集中起来发挥影响。这种影响反映在教学中,就是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也必然有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只能是学生的学习。现代教
8、学研究认为:“既然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必须是能动的、主动的、独立的活动。学生就当然是主体。”学生主体作用能否发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有目的地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现代教学论把教与学的关系看作:“学这个主体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这个主导是对主体的学的主导。”这就明确指出了,教与学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教学活动中辩证统一的两个侧面的关系。只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1、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并把它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意图。教师要在认真学习纲要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
9、的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结合认知、技能、情感等要素,分别制定学期、单元和课时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要在不断调控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造较为理想的认识、思维条件,有目的地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意图。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全体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下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讲效率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这一认识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由复习铺垫、引入新课、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总结评价等环节构成。优化教学各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避免由
10、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教学过程中,应具有这样的意识:能让全体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就不让少数或个别人代替。3、优化教师的“教法”,教给学生“学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老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的方式。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操作法、练习法、讨论法、游戏法、阅读法等等。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要舍弃一节课只用一种教学方法的做法,应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综合运用。(三)突出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四)培养学生
11、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知识是为了发展,学生获得知识不是他们学习的终点,而是他们心理发展的起点。学生的心理发展包括认识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认识的发展主要指一个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如感知觉、记忆、思维等。主要表现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敏捷、正确、深刻和完善程度,概括和抽象水平,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意向的发展,也有称为个性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认识的发展与意向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铺相成的关系。1、创造良好的气氛效应,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课堂教学是一种特定的群体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力求创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并善于运用气氛去引发或转变学生
12、的行为,这种气氛应该是和谐的、认真的、合作的、追求科学的一种学习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要求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注意、期望、鼓励、关怀和爱护。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做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证明了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与情感是促使学生积极上进的物质力量。对于学生个体来说,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品尝到成功的愉快,才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2、组织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意志,发展能力。人的意志是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在学习活动中的锻炼。三、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1)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作为对“应试教育”的直接反动,素质教育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形成学生
13、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看作生命体,而不是仅仅看作认知体,它更重视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完整人生。但是,我们也必须明确,素质教育并非只重视人的发展的需要,而忽视社会发展需要,恰恰是把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2)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和“应试教育”不同的是,素质教育不是只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而是充分重视每一个学生,力求使所有的学生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在其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这种重视全体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有差别的全体教育。只是重视学生“智”的发展,而是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但这
14、种全面发展不是均衡发展,而是一种“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的准确涵义。(3)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与“应试教育”不同,素质教育不(4)素质教育的普通性。素质教育既不是“为升学作准备”,也不是“为就业作准备”,而是指导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具有现代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公民意识的公民教育。这种教育不具有专门定向的性质,而是适应未来社会广泛需要的教育,因此注重基础性和普通性。四、注重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注重参与的广度,让全体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参与“量”的飞跃。1、采取多种形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是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
15、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打好基础。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采取“合作研讨”、“分层教学”等多种形式,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2、展示知识的形成,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受到恰当的思维训练,完成知识的“发现”和“获取”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准备性参与、尝试性参与、理解性参与和巩固性参与,从而达到全程参与的目的。3、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活动,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读书、计算、操作、推理、
16、判断等任何一项学习都不可能由眼、耳、口、手、脑某一感官独立完成。必须密切合,才能使学习卓有成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听觉通道的学习,效率只有30%,视觉通道的学习,效率为50%,而复合通道的学习效率可达7080%。 为确保学生的全方位参与,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创设学生活动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发现、认识、理解、掌握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二)注重参与的深度,增强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参与“质”的飞跃。1、培养自主意识,增强独立性。“独立性”指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学好,能通过独立思考来
17、认识和判断问题,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和策略能作出适当的评价,并进行调控。2、调动积极因素,增强主动性。“主动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特征的总和。表现为对学习有兴趣,能主动确定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主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热情。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因素,让学生成为信息的主动摄取者和加工者,以自身的力量去主动作用于教师的教。(1)创设问题情境,产生认知兴趣,使学生“想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2)教给学习方法,具有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
18、”。 “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学习、主动学习。3、注重思维发展,增强创造性。人才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对学生创造性品格的培养,主要包括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和创造人格的培养等。创造性思维是人的思维品质中最有活力、最有价值的方面。(1)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2)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五、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一)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教材的教学内容比较单调、枯燥,呈现形式比较呆板单
19、一,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教师在教学中处理教材内容时,也习惯于机械呆板地照本宣科,严格遵循教材,紧扣教材、忠实于教材,不敢越教材半步。在现代的教学中,强调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教学内容具有现实性、生活化、趣味性等特点,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因此,我们在处理教材、安排教学内容时,就要打破传统的教材处理方法,既要尊重教材,但又不要拘泥于教材;既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二)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多年来,教师一直处于知识传授的权威者的地位。老师对学生总有许多不放心,总怕学生的能力有限,总放不下师长尊严的架子,在教学中总喜欢采用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说你做的讲授方
20、法,这些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一定的定势。实现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获得系统的知识。(三)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在传统的教学中,大课堂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过分强调了对学生的统一要求,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受到限制,教学与现实生活、学生的学习实际脱节,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要接受讲授式的教学内容,进行千篇一律的问题训练,思维过程主要是对课本例题的模仿。在现代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已经呈现出多样性、灵活性、实效性等特点。研究性学习、
21、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式学习、讨论式学习等学习活动方式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四)教学过程的探索性。在传统教学中,人们往往只重视结论,而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学生在学习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在教学中形成了学生死记硬背,喜欢套用公式、例题机械模仿地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受到限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欠佳。 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探索学习的机会,要找准让学生探索学习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探索。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在探索中学会验证,在探索中学会推理,在探索中学会归纳、整理,在探索中学会求新求异。同时,我们要把探索性学习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使探索性学
22、习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五)教学目标的多元性。传统的教学活动,在评价时更多地偏重于知识技能领域里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要求,而忽视了教学活动的过程目标。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感受、探索性学习的过程重视不够。现代教学在教学目标上明显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既重视教学活动中的知识技能目标,更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方面的体会,更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探索性等。六、指导学生创新学习的原则1、全体参与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创新学习的根本方向。2、主体主动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新学习的前提。3、启发探索原则。在创新学习
23、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的探索。启发探索创新学习的基本方式。4、求异求优原则。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尽可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从“异”中求“优”。创新学习的灵魂。5、民主愉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创新学习的重要保证。6、个性化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帮助。创新学习的客观要求。7、实践操作原则。引导学生在创
24、造实践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创新学习的重要途径。8、评价激励原则。对学生的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实现成功,体验成功,主动地不断地争取新的成功。创新学习的动力因素。七、重视学法指导 培养学习能力(一)指导“做”,培养操作能力1、操作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动手操作只是一种手段,不能与目的本末倒置。2、要指导操作过程,明确程序,不能把操作活动看作是一般的随意的活动,动手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操作过程要有序、明确,学生完成的是一个从感知到表象,再抽象概括的认知过程。3、操作要同观察、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促进感
25、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更好地理解知识,构建良好的认识结构。(二)启导“思”,培养创新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因此,我们要从传播和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在教育中要从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求异性、发散性、独创性”四点要求着手;要不拘泥于教材,采用“开放式”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拓宽思路、施展才华,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三)诱导“说”,培养表达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教学有效调控的主
26、要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留足让学生口述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路,以体现自主学习精神。(四)引导“联”,培养迁移能力。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一切新知都是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产生的,迁移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人们认识活动之中。 教育教学理论理论知识部分一、分层教学在学科中的运用 1、学生分层 首先经过测试,依据学生对知识的不同掌握情况,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或组,并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兴趣。对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个出发点,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或者分组,就不可能进行真正的分层教学。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
27、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这种知识水平是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用一句俗话就是“跳一跳,摘桃子”。对这种知识的学习,学生必须先努力向上“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即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目标的分层就在于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阶段学习目标,以使不同的学生能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3、教学评价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必然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如果再以一张试卷或是统一的操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的话,不能有效反应出学生实际掌握的水平。因此,对学生进行分
28、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结合学科谈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疑乃思之端,学之源。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并且从敢问到善问,提高质疑能力和质疑水平,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提倡鼓励和精心引导的过程。 1. 创设激其情,引其疑的情境。 2. 对比生疑。 3. 以谬生疑。 4.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疑。 三、什么是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国家强制的,平等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
29、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 一般而言,素质教育应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基本特征包括强制性、平等性、全面性、社会性、未来性和创造性。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合格素质的公民的必经途径,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无论从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看,素质教育都应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教育的主导方向。 四、创新教育的内容 创 新 素 质包 含 内 容作 用1创新意识 创新动机、创新欲望、创新兴趣、乐于创新2创新精神创新理想、创新勇气、创新意志敢于创新3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
30、善于创新4创新能力敏锐观察、丰富想象、独特实践能够创新5创新人格创新品质、创新情感、创新个性保障创新五、基础教育的目的和目标 ;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思想、有知识、有能力的劳动者。 六、教育当前急需改革的内容 :改变应试教育为素质、能力教育,加强对教师的政治思想和品德培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七、学会参与 走向未来1、在学习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喜欢学习,有较高品质的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因此,除了认知技能领域外,它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取向、能力、方法、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
31、“学会参与”强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并使学习成果得到恰当的评价,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将基础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更好地统一起来,注重人的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学习者的亲身参与中进行才会有效。没有学习者的参与,学会学习将是一句空话。2、在活动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活动。3、在做人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做人。在“学会参与”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动与静的关系;个体活力与规范约束的关系;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关系;学生的长远发展与近期发展的关系。八、现代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
32、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 九、教学改革要实现哪五个转变 () 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 () 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 () 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 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 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十、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五观念: () 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 () 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 () 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 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 ()
33、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十一、成功的教育的出发点是什么?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的关系。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平,要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来衡量。教师的善教应该体现在学生的乐学善学上。 十二、衡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准则 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准则 十三、教学方法改革的
34、导向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导向。 十四、教学改革的目的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的目的。 十五、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十六、成功的真正秘诀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变为志趣,志趣可转化为理想,理想可以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十七、课堂结构设计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 既要克服教师为中心,又要避免学生为中心; () 既要重视知识学习,更要注意能力培养; () 既要重视教法,又要重视学法; () 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 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十八
35、、教师的作用 不单是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教会学生创造思维。有了创造思维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可以在自己的思维实践中学到教师没有讲授的知识,甚至创造新知识,这样的学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把学生一生所需要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教知识总是有限,教思维是根本。教师应当是手握创造思维金钥匙的指导者。 十九、班主任工作的原则 民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实效性原则、群体性原则和社会性原则等。这些原则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变化,对搞好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十、如何帮教教育学生 1、优化环境,增强校园魅力。 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3、批
36、评学生要注意适度。 4、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育。 二十一、如何教育双重性格学生 1、正视学生所犯的错误,耐心加以引导 2、学生不分优劣、一视同仁 3、生从思想上净化,在集体中熏陶 4、以身作则,以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 二十二、怎样表扬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1、表扬应针对事,而不应针对人。 2、表扬要及时。及时的表扬犹如生病及时服药一样,对年幼的孩子会产生很大的作用,一旦发现孩子有好的行为,就应及时表扬,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 4、尽量避免当众表扬孩子。 5、表扬的方式要恰当。 二十三、应该如何表扬孩子呢? 首先,家长要对孩子良好的行为表现给予经常的关注
37、和及时的表扬。 其次,要明确表扬的目标是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 再次,方式得当。 表扬的方式还有适合孩子的年龄阶段。二十四、怎样让表扬恰到好处? 表扬是一门学问。不加思考的表扬,非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有时还会适得其反。那么,在班级管理中,怎样让表扬恰到好处? 恰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若离开了表扬,就会丧失自信心;若经常受到表扬,学生就会变得沾沾自喜以致缺乏承受批评的能力;不切实际的夸大表扬,则会扰乱学生的判断力,使之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乃至周围的事物。所以,教师要全面权衡,把握好表扬的“度”,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方给学生一个恰到好处的表扬。 公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
38、掌,认真判断事情的真与假、对准确公正地表扬,这样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否则,达不到表扬的效果不说,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可信度也会因此而下降。 深入。实际工作中,教师看得最多的是学生显性的表现,而对其隐性的东西并不十分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平时仔细观察。 二十五、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举出一个。 1、练习法 ;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2、实验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3、实习作业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教学方法。二十六、新课程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有哪些?举出两个。
39、1、接受学习 ;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3、合作学习 ; 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合作学习的特征:1、 异质分组,建立学习的“多元世界”。小组成员在性别、学业能力、步调和其他品质上必须是不同的、异质的。这样才能够共同发展、接纳他人,使学业困难者获得更好的发展的目标。2、 积极互助。小组成员必须人人参与。3、 分工合作。建立小组成员的行为规则要求
40、,强调个人责任感,各自的义务,对其他成员的鼓励和支持。4、 资源共享。互相帮助和交流。5、 奖励体系。集体的荣誉就是每个人的荣誉。 合作学习的意义:1、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陪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2、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3、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和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能得到承认,其潜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助于张扬个性和满足学生的需
41、要,使学生感到学须有信心;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使师生在多维互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在和谐中进取的境界。合作学习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它有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态度。4、探究学习 ; 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5、机械学习 :机械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6、意义学习: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二十七、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举出两个。 1、个别教学 ;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2、
42、班级授课 ;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又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按照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对全体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3、分组教学 ;在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或取消年龄编班这一基础,按学生能力、成绩分组进行教学的形式。4、现场教学 :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在有关人员的协同下通过现场的实物、过程行进而展开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5、复式教学: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级,由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教室的一节课内,分别使用不同的教材,交叉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 二十八、教学评价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1、客观性:在进行评价时,要公正、科学合理,不能主
43、观臆断,掺杂个人感情。 2、全面性 ;评价要着眼于成果、过程和背景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评价标准不宜过分的突出某一项目,而忽视另一些项目。3、指导性 :评价要提出建设性意见,使被评价者能够发扬优点,不断前进。4、科学性 ;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进行价值判断,它即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分析,而且还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二十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是什么?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三十、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那些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
44、是学生 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从教学与教学研究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三十一、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性?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循序渐进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抓住关键期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因材施教三十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什么?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使学
45、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三十三、怎样钻研理解教材? 整体把握法 从总体上全局上了解全套教材的性质、内容、编排意图、训练线索及体例,做到对每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胸中有数,从而居高临下,进退自如。 序列探讨法 从教材的纵线上进行排列、梳理,跳过纵横交错的章节(单元),在落实各条训练线方面增强整体印象,熟悉不同类别的训练点在各条训练线中的地位和作用。 单章(篇)钻研法 从单章(篇)教材的钻研入手,把理解教材的任务落实到单元(课时)。 从某一角度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放在一起比较研究,深化理解。 学科渗透法 三十四、怎样研究学生? 查:查资料档案
46、。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以往的思想品德表现、学业成绩、身体健康状况等。 谈:座谈了解。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以往和现在在同学中的交友情况及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情况。 聊:个别谈话。主要是为了实地考查学生的性格,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社会、学校、班级、教师和同学的看法,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等。 访:家访、社会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在家庭及当地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对父母及他人的态度、劳动观念、社交情况等。 察:察言观色。主要是为了了解当时学生的心理活动,收集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当时的情感状态等。 三十五、怎样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情境的创设,总的来说可分
47、为智力情境和非智力情境两大类。智力情境的创设,主要是利用认知发展的同化与顺应机制激活思维,作用于思维的流畅性、广深性、发散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搜索性和调控性,比如情境、变式情境,问题解决的发现探究式情境等。非智力因素是指作用于学生的心向情境、内容呈现方式以及合作交往的过程的反馈调控等手段,营造生动直观、情趣共济的学习情景,充满激情、活泼热烈的交往场境,情真意切、陶冶心灵的艺术氛围,相互悦纳、宽松和谐的心理沟通。 三十六、如何研究教材? 一、是研究教材对课程标准反映的真实性,即教材是否全面地反映了课程标准所坚持的教育理念,教材是否真实反映课程标准所坚持的教育要求,以及通过教材运用所反映的课程标准的地方适用性如何等问题。 二、是教材内容选择的容量与难度是否符合地方教育的实际情况,教材的印刷与装帧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卫生等问题。 三十七、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那些方面? 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课堂驾驭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三十八、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待学生错误的回答? 学生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教师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