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区详细情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请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区详细情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请书.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 报 书 实 验 区 名 称 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实 验 区 负 责 人 古天龙 学 校 名 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主 管 部 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申 报 日 期 2009年6月5日 教育部 财政部 制二九年四月填 写 要 求1请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空缺项要填“无”。2格式要求:申报书中各项内容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或另附纸张;均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3规范填写“实验区名称”,命名应突出其独特性,避免命名过于宽泛,如“中国语言文学系”、“电子工程学院”等;避免使用抽象名称命名
2、实验区,如“艺术教育”等。4. “所属类别”填写:艺术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跨学科门类;申报跨学科门类项目,请注明具体所跨学科名称。5. 著作、教材、论文须已刊登在正式期刊上或为正式出版物,截止时间为2009年5月31日。1、实验区基本情况实验区名称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所属类别工 学建立时间2005年实验区负责人姓名古天龙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64.10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教授/副校长联系电话(手机)电子邮箱cctlgu传真通信地址广西桂林市金鸡路1号邮 编541004实验区前期工作基础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以工为主
3、、电子信息类学科优势突出、创新实践教育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始于1996年,经历了改革试点、整合推进、创新提升三个阶段,不断深化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改革试点阶段(1996-2000年):学校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强调人才培养中要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无线电工程系率先在通信工程、电子仪器与测量、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按电子信息类专业大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公共基础、专业基础模块打通,设定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专业限选模块,专业任选模块可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发展要
4、求自主选择。专业任选模块的课程多为工程应用技术类课程,新方案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我校学生1997年首次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即获得全国二等奖3个;在1999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2个。整合推进阶段(2000-2005年):学校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重工程,促创新”的教育理念,在完善电子信息类专业大类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由“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工程实训六大模块构成的“3+6+X”工程应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即3门公共基础课,6门专业基础课,X为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公共基础课按工科类打通,专业基础课按专业大类打通,专业课包括专业限选课
5、和专业任选课。2000年,整合优化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实验的硬件资源和教师资源,成立“教学实践部”, 负责全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电子电路基础实验、电子实习、金工实习,构成面向全校各专业的课内公共实践教学平台;为拓展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成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与以各类学科竞赛为载体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及各系学生科协一起构成了学生课外创新实践体系,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异常活跃。我校学生2001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竞赛唯一最高奖 “索尼杯”和3个一等奖,2003年又获5个全国一等奖(总成绩居全国高校第三),2005年获全国机器人舞蹈大赛冠军,“千手观音”获最佳创意奖。“大学生创新实践基
6、地”2003年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荣誉称号,2005年“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至此,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具雏形。全面提升阶段(2005年-2008年):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学校坚持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并重的教育理念,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逐步从以往培养单纯技术型工程师转为培养建立在坚实专业知识及技能基础上,具备系统的工程概念和知识,熟练掌握工程工具,具备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工程能力,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现代工程应用型人才。2005年,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广至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
7、、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微电子制造等学科专业。从大工程教育观出发,以强化工程实践训练为重点,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工程能力的培养从“课内”的每个实践环节,拓展到“课外”的创新实践活动,从“校内”的工程实训,延伸到“校外”的工程实习,构建了“实验、实习、实训、竞赛、工程实践、创业孵化”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六个实践环节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科研一体化”电子信息特色明显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教育体系。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成为国家特色专业,电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8、建设单位,“电子电路实验”教学团队成功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学校还获准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十几年来,学校不断探索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并重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务实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力开展创新实践教育;加强电子信息优势专业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面向工程应用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课内课外、教学科研、学校企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工程应用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专兼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为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进一步创新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培养经验。2、指导思
9、想2-1 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 实验区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探索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需求牵引,工程应用,务实求是,创新实践”的教育理念。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为: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基础、系统的工程概念和工程知识、突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备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工程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现代工程应用型人才。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工程应用教育,将工程素质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相融合,以社会发展、技术进步需求为牵引,以“工程认知能力工程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施能力”为主线,
10、进行工程素养、工程知识、工程能力的培养。实验区多方位多层次推进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学科竞赛、创业孵化等,探索与构建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工程认知能力工程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施能力职业实习职业拓展职业设计工程素养工程知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毕 业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图1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需求牵引工程应用创新实践务实求是入 学职业认识2-2理论研究(社会调研情况,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承担与实验区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情况,关于实验区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等)1、社会调研情况学校设立专门机构一直跟踪了解电子信息行
11、业需求,广泛调研国内外高校教学改革和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状况。随着“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对电子信息行业高水平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在用人企业发布的人才需求中,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数量始终名列前茅。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推进,每年的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加之国内外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尽管电子信息类专业属于朝阳专业,但随着国内各学校竞相开办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从根本上说,学生不能就业,问题在于学生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不能适应企业环境,其中关键是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差、不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学生也抱怨在学校缺少实践机会,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到位,
12、求职盲目。学校面临实习经费短缺、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在学校理论教育和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缺乏必要的承接。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弥补上述缺失,以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实验区十分注重对社会需求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成立以校领导带队、职能部门和专业教师参与的调研小组,分赴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华北等20多个省市,先后12次对我校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状况进行全方位调研。通过发放问卷、走访用人单位和召开校友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专门的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撰写完成的毕业生质量调研报告获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思想稳定、踏实肯干、好学上进、动手实践
13、能力强,上手快、适应性好,同时也指出,学校在整体优化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仍需不断加强。通过对电子信息产业升级转型、电子信息行业需求及其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区域发展状况的调研,结合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并对传统工程教育弊端进行剖析,我们认为:培养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大力开展工程教育迫在眉睫。 2、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需求调研,逐步加深了对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现代工程师的工作不仅受自然规律的约束,还受到社会规律的约束。结合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特点,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应具备以下的基本特征:(1)
14、全面系统的工程意识电子信息行业是一种工程性很强的行业,必须遵循工程的基本原理,按照工程的客观规律来实施项目研发。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的工程师,必须具备系统的工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工程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综合的知识与能力,团队的协作,还需要工程人员具有相关的法律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国际化的开放性视野和顺畅地运用外语与人交流思想的能力。(2)务实求是的工程素质工程素质是指人们在考虑工程问题、从事某项具体工程工作时所表现出的内在品质和作风。务实求是是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品质和素养,一个工程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精神和作风。(3)综合的工程知识结构电子信息科学
15、技术具有高度综合、交叉与渗透的特点,这就必然要求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既要掌握本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学科专业的最新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又要具备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4)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教育不再仅仅局限在工程专业知识领域,现代工程师应该具备从经济、生态、社会等角度寻求技术解决方案的能力。通过实践,深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层次、多方位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工程认知、工程实验、工程设计、工程实施能力。(5)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知识正在呈指数性增长,学会学习并能及时吸收、灵活运用和迅速更新知识已成为现代工程师
16、跟上时代变化、开拓新领域以及进行创新工作的重要保证。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强烈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综合上述分析,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人才成长平台。3、承担与实验区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情况教育改革项目(仅列20项)1“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单位,国家质量工程项目,古天龙,2008;2“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萧泽新,2008;3“电子电
17、路实验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景新幸,2007;4“电子电路实验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景新幸,2008;5“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林基明,2007;6“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李智,2008;7 计算机学科核心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广西教改重点资助项目,董荣胜,2008;8 西部高校大学英语“双轨”模式教学实践与研究,广西教改重点资助项目,张丽娟,2008;9 一般工科院校计算机学科形式化方法教育的探索,广西教改重点资助项目,古天龙,2007;10 跨专业、大平台电路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广西教改重点资助项目,景
18、新幸,2005;11 “三位一体”的院(系)级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广西教改项目,杨青山,2008;12 工程教育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电路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广西教改项目,周萍,2008;13 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与创新研究,广西教改项目,朱名日,2008;14 工科大学生四种能力培育模式研究与实践,广西教改项目,李幼平,2007;15 自治区级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整体方案与实践,广西教改项目,郭庆,2007;16 依托科研成果,构建数字系统测试与诊断实验平台,广西教改项目,颜学龙,2007;17 校企共建实验中心,实现开放式通信网络教学体系改革,广西教改项目,林基明,2006;18
19、 电子设计创新实验教育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广西教改项目,周娅,2006;19 适应ASEA市场化需求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广西教改项目,陈以,2006;20 学分制下工程实训实习模式、内容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广西教改项目,熊发明,2005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仅列10项)1 大众化高等教育下教学型高校适用性人才培养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古天龙等,2006;2 基于“质量工程”实施背景下的一般本科院校教学团队的培育与管理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磨玉峰,2007;3 发挥机电优势,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课题,黄美发,2006;4 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与就业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向荣,2006;5 西部高校与知名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培训中心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景新幸,2006;6 建立学习型高校与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杨辉华,2006;7 提升广西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王玫,2006;8 基于北部湾经济发展的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研究,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李幼平,2008;9 广西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研究,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
21、”规划课题,魏银霞,2008;10 广西高校创新性教学科研团队的行为、特征与模式研究,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蔡翔,2008; 实验区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等 (仅列20项)1 古天龙.教学型高校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 古天龙.计算教程CC2005 中的形式化方法教育J.计算机教育,2008(14);3 景新幸.跨专业、大平台电路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高等理科教育,2007年第3期;4 田克纯.建设省级示范实验中心的几点思考J. 高教论坛,2007年5期;6 杨 杰.“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视角J.学术论坛,2006年第6期;7 杨 杰.论大学生
22、道德教育多角色体验法J. 学术论坛,2006年第12期;8 郭 庆.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8期;9 周 娅.基于ASP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与现代化,2005.11;10 陈小毛.基于Quartus软件开发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 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第6期;11 陈智勇.计算机系统结构CAI课件的开发与应用J.高等理科教育2007年 第2期;;12 郭 庆.基于虚拟仪器的网络化综合实验室建设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08;13 刘庆华.基于MATLAB和DSP的语音信号处理课程的建设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
23、06年8期;14 曹卫平.射频CAD技术可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年29卷3期;15 段吉海.“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年29卷5期;16 姜 兴. 通信专业电磁场课程的学习难点及教学改进J. 中国教师与教学(高教版),2007年5期;17 唐立国.论以学科竞赛促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年10月;18 谢跃雷. 数字系统设计基础教学探索与研究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年29卷3期;19 叶进.基于问题的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的设计J. 计算机教育,2007年第7期;20 黄文明.基于网络的远程教
24、育资源共享研究J.中国远程教学育,2007年第11期;3、培养方案3-1 培养目标 实验区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学生应具备深厚的科技人文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清晰的工程认知能力、熟练的工程实验能力、规范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可行的工程实施能力;良好的职业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素质和团队沟通素质。3-2方案设计及可行性1、方案设计(1)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坚持理想、信念引导先行,将德育放在人才培养工作首位的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将思维方法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学习、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整体素质的提升等统一协调发展的原则; 坚持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校企结合,实现“全方位全
25、员全过程育人”的原则; 坚持系统优化,稳中求新的原则,既能保持核心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又能根据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与之相适应。 坚持突出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加强实践能力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原则; 坚持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尊重个体差异,强调特色培养的原则。(2)实验区的体系结构实验区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实验区体系结构充分体现了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基于系统的概念,引入了双反馈机制,从而保证了系统的稳定和自适应能力。教师队伍是实验区的基础、是实验区得以正常运行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实验区承担了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等11个电子
26、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实验区体系由理论课课程体系、实验保障体系和大学生创新实践园等三部分组成。(3)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框架 指导性培养方案共190学分左右,其中理论教学130学分,实践教学60学分(含课内实验上机等),要求学生在36年时间内修完规定学分。 公共基础课(75学分):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而设置的通识教育课程,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好的综合素质。 专业基础课(44学分):是各专业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理论、技术基础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 专业选修课(22学分):是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制定的体现本专业特色的重要、核心专业课程。 实验保障体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 子 信 息 类 专
27、 业教 师 队 伍公共基础课专 业 基 础 课(加强基础、相对稳定)不同的专业课不同的专业课用人企业或单位大学生创业园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园不同的专业课调整自如企业专项培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资格认证实验教学专家指导小组(企业深度介入)按学年调整一个培养周期或更长时间调整理论课课程体系课外(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大学生职业规划系 列课程(分类指导,发展个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2 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体系结构图)国家级机电综合训练工程中心国家级电子电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指导小组课内调整自如生产实习 公共任选课和人文素质任选课(各4学分),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特长
28、、爱好选修人文素质课程,公共任选课学生必须跨专业选课,方可取得学分。 实践教学(含课内实验上机等)(37学分) 工程实训系列课程:通过工程实训系列课程,提升学生的工程认知能力、工程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 职业规划系列课程(4学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了解自身的特点,早做规划,发展个性,突出学生自身特色。培养方案较好地处理了教学计划的相对统一性与人才培养多样性的关系。在制定方案时,根据学校提出的原则性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实验区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自主性,从实际出发,准确定位,注重特色,发挥优势。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加强了基础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工程
29、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职业规划和职业道德培养,构建了以宽厚的文理教育基础为支撑,且能满足不同专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教育平台。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教育平台教学平台素 质知 识能 力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基本能力创造能力系统认知思想道德基础知识心理品质单元设计人际交往综合设计职业道德创新设计知识获取专业基础课专业知识知识运用知识加工交叉学科知识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大学生科技协会外语“不断线”计算机“不断线”实验教学“不断线”思想政治与素质教育“不断线”工程实训系列课程贯穿图3 实验区培养体系和教育平台示意图实验平台创新平台就业平台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46x课程体系特色显明的系列教材网络教
30、学平台就业指导委员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学科创新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计划电子信息类学科竞赛勤工助学中心大学生创业园生产实习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共基础课实验室各专业实验室职业规划系列课程贯穿各专业实验室(4)人才培养方案要点 遵循教育规律 优化课程体系遵循教育规律,优化课程体系,实现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电子信息类学科知识变化快、创新性强的特点,把握变与不变的规律。不变的是学科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这是厚基础的前提。变的是技术手段、实现的方式和方法、使用的器件和设备,这是X的由来。“4+6+X”的核心课程体系如下:4核心公共基础课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程序
31、语言设计。6核心专业基础课 工程数学、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EDA技术。上述两类课程内容和体系相对稳定,实现厚基础。X专业课程,强调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可列出专业的多门核心课程组,学生可根据自已的爱好和专长进行选择,选修更能发挥其优势的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X类课程突出的是变,即主动适应技术发展、适应社会需求、适应企业需要,从而实现需求牵引。 强化基础教育 保证“四个不断线”在课程安排中,充分考虑知识积累、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长期性,课程安排做到“四个不断线” 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不断线、外语教学不断线、计算机教学不断线和实验教学
32、不断线。以国家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为例说明。(a) 外语不断线计划安排(通信工程专业)学期12345678课程大学英语64学时大学英语64学时大学英语64学时大学英语64学时信号处理外文教材56学时专业外语32学时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56学时毕业设计4万字符资料翻译目标提高听、说基础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听说能力训练综合应用能力初步掌握专业阅读能力掌握使用科技外语方法提高阅读理解文献能力综合运用专业外语能力 (b) 计算机不断线计划安排(通信工程专业)学期12345678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48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56学时数据结构40学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32学时信号处理实验8学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64
33、学时计算机网络16学时毕业设计上机目标计算机基本技能和使用编程思想和编程方法程序设计思想和数学基础计算机应用专业仿真软件应用计算机硬件和应用基础网络通信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c) 主要课程实验教学不断线计划安排(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区的实验课教学是由“课内实验单独设课实验课综合类实验全开放性实验”构成,实验教学不断线是指单独设课(实验课与理论课分别选课,分别计算成绩,是两门相互独立的课程,但一般在同一学期开出)的实验课。学期12345678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1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16学时电路分析基础实验16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16学时数字逻辑实验16学时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16学时E
34、DA技术实验16学时毕业设计上机目标计算机使用技能C语言编程能力训练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及应用电子技术基本技术及电路的调试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应用计算机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基础相关设计软件的应用各种知识和技术的综合运用(d) 思想政治与素质教育不断计划安排(通信工程专业):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坚持课堂教学为主,二是发挥学生工作主阵地作用。在课程安排上,在一、二年级的每个学期安排了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三、四年级安排形势与政策课。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校有一个既是传统又是特色的做法,即每周晚点名,以此作为长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突出工程意识 更新教学内容将创
35、新意识、实践意识强化到教学内容中,增加部分学科前沿知识。并实现融入工程意识教学内容的优化。选取部分专业的核心课程试点,逐步推广到其它课程。实施计划如下表课 程工程意识培养点大学计算机基础初步认识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产生、收集、转换、组织、存储、检索、传输、处理等技术,强化对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发布能力的培养。程序语言设计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算法思想,正确使用语言的结构来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电路分析基础重点培养学生对电路的认知、分析和计算能力。通过对电路的仿真验证,初步体验工程设计验证的作用。模拟电子技术培养学生模拟单元电路的设计能力、掌握单元电路调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
36、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实际工程问题的复杂性。数字逻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推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建立起逻辑关系与物理实现之间的联系。信号与系统将信号与系统课和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逻辑有机结合。以信号的分析与系统的求解为主线,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EDA技术重点培养学生现代电子工程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掌握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实现电子系统开发的技术。 加强工程实训 提高应用能力本实验区通过开设八阶式工程实训系列课程,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工程认知能力、工程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a) 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全面性:方案从认知能力、实验能
37、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b) 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渐进性:方案将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分为“四种能力八个阶梯”。每一个学期完成对一种能力的训练,体现了能力训练的渐进性。(c) 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不间断性:方案从时间上的安排上充分体现了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不间断性,学生在校的四年间,每一个学期都有工程应用能力课程安排。图4 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实施示方案示意图电子认识实习入 学能 力毕 业1123456782345678金工实习毕业设计创业实践系统设计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电装电调实习电子电路综合实训电子电路制作工程认知能力培养工程实验能力培养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工
38、程实施能力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过程工程应用能力增长过程文化及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工程认证企业培训 拓展校企联系 实施“三定”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联合企业从三个方面介入人才培养过程:第一,企业将人才培养的要求直接反馈到本实验区,实验区修改相应的培养计划;第二,企业兼职教师通过开设专业任选课、专业限选课等形式直接参与高年级的教学活动;第三,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实验教学指导专家组成员,使实验教学具有更强针对性。在本培养方案中,突出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通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实现定方向、定技能、定单位培养。 规划职业课程 实现人尽其才在本实验区的课
39、程体系中,设置了4学分的职业规划课程,每学期0.5学分,充分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牵引学生向工程应用型发展,促进学生就业。大一:学生根据自已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加入各类学生科协或社团组织,通过职业体验和兴趣培养,找到自已的兴趣和爱好所在,利于今后重点发展。大二:通过竞争的方式,学生可以进入学科创新基地或学校创新基地。通过参与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获得课堂上无法获得的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职业规划课程引导,学生可以自主完成职业规划和生涯设计。大三:学生在生涯设计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自已的职业素质,提高职业技能。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实验区择优选拔
40、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或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大四: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入大学生创业园或参与企业资助项目,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通过双向选择参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资格认证或企业专项培训;多数学生接受系统的理论课学习和实验课训练,并通过工程实训系列课程培训,将其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入学毕业职业规划系列课程竞争进入职业体验理想兴趣生涯设计职业素质训练职业认识职业设计职业拓展交际沟通管理才能职业实习毕业大学创新实践园毕业工程实训系列课程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电装电调电子电路企业培训课程设计综合训练工程认证择优选拨自主选择重点扶助学生科协社团组织创
41、新基地学科基地教师科研项目国家创新项目企业资助项目大学生创业园必选课程必选课程必选课程双向选择工程应用型人才工程应用型人才工程应用型创业人才工程应用型创业人才企业精英人才企业精英人才以人为本、发展个性 突出特色、人尽其才图5 职业规划系列课程安排及作用示意简图 建立创新体系 培养工程能力在现有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和工程训练中心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各项机制,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园,为学生提供实践能力训练、创新能力发展、创业素质开发的平台和环境。培养环境包括了校内校外、课内课外二个层次三个阶梯,同时又为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所覆盖,营造了优良的育人环境。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
42、创新实践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工作办公室桂林显艺科技有限公司桂林新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科技交流平台花 江论 坛网 络干 线求索网创新在线校友之路院系学术在线校长讲坛名家讲坛校外校内课内课外环境学有所用创业无限图6 大学生创新实践园简图互为支撑阶梯发展大学生科技活动基地大学生兴趣小组自主管理参与性大学生科技协会(12个协会)广泛的参与性院级大学生创新基地大学生学科创新基地国家工程实训中心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10个)(2个)校级国家级 实行弹性学分 鼓励交叉选课通过实行弹性学分制,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自由空间和发展机会,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基础牢固、循序渐进的环境。鼓励学生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之间及校内外其他专业间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多学科融合意识,培养全面系统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人文、艺术技术和管理多向发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融合教学科研 提升工程素养教师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本实验区将全力打造具有较强工程意识、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