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区详细情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请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区详细情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请书.pdf(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实验区详细情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请书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申 报 书 实 验 区 名 称 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实 验 区 负 责 人 古天龙 学 校 名 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主 管 部 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申 报 日 期 2009 年 6 月 5 日 教育部 财政部 制 二九年四月 填 写 要 求 1请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空缺项要填“无”。2格式要求:申报书中各项内容以 Word 文档格式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或另附纸张;均用 A4 纸打印
2、,于左侧装订成册。3规范填写“实验区名称”,命名应突出其独特性,避免命名过于宽泛,如“中国语言文学系”、“电子工程学院”等;避免使用抽象名称命名实验区,如“艺术教育”等。4.“所属类别”填写:艺术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跨学科门类;申报跨学科门类项目,请注明具体所跨学科名称。5.着作、教材、论文须已刊登在正式期刊上或为正式出版物,截止时间为2009 年 5 月 31 日。1、实验区基本情况 实 验 区 名称 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所属类别 工 学 建立时间 2005 年 实验区负责人 姓名 古天龙 性别 男 民族 汉
3、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教授/副校长 联系电话(手机)电子邮箱 传真 通信地址 广西桂林市金鸡路 1 号 邮 编 541004 实 验 区 前 期 工 作 基 础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以工为主、电子信息类学科优势突出、创新实践教育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始于1996 年,经历了改革试点、整合推进、创新提升三个阶段,不断深化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改革试点阶段(1996-2000 年):学校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强调人才培养中要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无线电工程系率先在通信工程、电子仪器与测量、电子信
4、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按电子信息类专业大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公共基础、专业基础模块打通,设定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专业限选模块,专业任选模块可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自主选择。专业任选模块的课程多为工程应用技术类课程,新方案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我校学生 1997 年首次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即获得全国二等奖 3 个;在 1999 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2 个。整合推进阶段(2000-2005 年):学校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重工程,促创新”的教育理念,在完善电子信息类专业大类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由“公共课、基础课
5、、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工程实训六大模块构成的“3+6+X”工程应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即 3 门公共基础课,6 门专业基础课,X 为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公共基础课按工科类打通,专业基础课按专业大类打通,专业课包括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2000 年,整合优化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实验的硬件资源和教师资源,成立“教学实践部”,负责全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电子电路基础实验、电子实习、金工实习,构成面向全校各专业的课内公共实践教学平台;为拓展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成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与以各类学科竞赛为载体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及各系学生科协一起构成了学生课外创新实践体系,学生的创新实 践活动
6、异常活跃。我校学生 2001 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竞赛唯一最高奖“索尼杯”和 3 个一等奖,2003 年又获 5 个全国一等奖(总成绩居全国高校第三),2005 年获全国机器人舞蹈大赛冠军,“千手观音”获最佳创意奖。“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2003 年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荣誉称号,2005 年“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至此,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具雏形。全面提升阶段(2005 年-2008 年):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学校坚持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并重的教育理念,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逐步从以往培养单纯
7、技术型工程师转为培养建立在坚实专业知识及技能基础上,具备系统的工程概念和知识,熟练掌握工程工具,具备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工程能力,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现代工程应用型人才。2005 年,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广至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微电子制造等学科专业。从大工程教育观出发,以强化工程实践训练为重点,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工程能力的培养从“课内”的每个实践环节,拓展到“课外”的创新实践活动,从“校内”的工程实训,延伸到“校外”的工程实习,构建了“实验、实习、实训、竞赛、工程实
8、践、创业孵化”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六个实践环节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科研一体化”电子信息特色明显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教育体系。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成为国家特色专业,电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电子电路实验”教学团队成功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学校还获准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十几年来,学校不断探索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并重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务实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力开展创新实践教育;加强电子信息优势专业建设,不断完善
9、和优化面向工程应用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课内课外、教学科研、学校企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工程应用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专兼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为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进一步创新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培养经验。2、指导思想 2-1 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实验区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探索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需求牵引,工程应用,务实求是,创新实践”的教育理念。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为: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基础、系统的工程概念和工程知识、突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
10、备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工程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现代工程应用型人才。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工程应用教育,将工程素质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相融合,以社会发展、技术进步需求为牵引,以“工程认知能力工程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施能力”为主线,进行工程素养、工程知识、工程能力的培养。实验区多方位多层次推进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学科竞赛、创业孵化等,探索与构建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2-2理论研究(社会调研情况,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承担与实验区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情况,关于实验区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着作等)1、社会调研情况 学校设立专门机构
11、一直跟踪了解电子信息行业需求,广泛调研国内外高校教学改革和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状况。随着“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强国工 程 认 知 能 力 工 程 实验 能力 工 程 设 计 能 力 工 程 实施 能 力 职业 实 习 职业 拓 展 职业 设计 工程素养 工程知识 毕 业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 图 1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需求牵引 工程应用 创新实践 务实求 是 入 学 职业 认 识 战略的实施,我国对电子信息行业高水平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在用人企业发布的人才需求中,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数量始终名列前茅。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
12、推进,每年的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加之国内外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尽管电子信息类专业属于朝阳专业,但随着国内各学校竞相开办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从根本上说,学生不能就业,问题在于学生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不能适应企业环境,其中关键是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差、不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学生也抱怨在学校缺少实践机会,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到位,求职盲目。学校面临实习经费短缺、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在学校理论教育和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缺乏必要的承接。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弥补上述缺失,以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实验区十分注重对社会需求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成立以校领导带队
13、、职能部门和专业教师参与的调研小组,分赴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华北等 20 多个省市,先后 12 次对我校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状况进行全方位调研。通过发放问卷、走访用人单位和召开校友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专门的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撰写完成的毕业生质量调研报告获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思想稳定、踏实肯干、好学上进、动手实践能力强,上手快、适应性好,同时也指出,学校在整体优化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仍需不断加强。通过对电子信息产业升级转型、电子信息行业需求及其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区域发展状况的调研,结合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并对传统工程教育弊端进行剖析,我
14、们认为:培养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大力开展工程教育迫在眉睫。2、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 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需求调研,逐步加深了对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现代工程师的工作不仅受自然规律的约束,还受到社会规律的约束。结合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特点,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应具备以下的基本特征:(1)全面系统的工程意识 电子信息行业是一种工程性很强的行业,必须遵循工程的基本原理,按照工程的客观规律来实施项目研发。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的工程师,必须具备系统的工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工程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综合的知识与能力,团队的协作,还需要工程人员具有相关
15、的法律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国际化的开放性视野和顺畅地运用外语与人交流思想的能力。(2)务实求是的工程素质 工程素质是指人们在考虑工程问题、从事某项具体工程工作时所表现出的内在品质和作风。务实求是是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品质和素养,一个工程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精神和作风。(3)综合的工程知识结构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具有高度综合、交叉与渗透的特点,这就必然要求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既要掌握本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学科专业的最新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又要具备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4)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工程教育不再仅仅局限在工程专业知识领域
16、,现代工程师应该具备从经济、生态、社会等角度寻求技术解决方案的能力。通过实践,深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层次、多方位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工程认知、工程实验、工程设计、工程实施能力。(5)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知识正在呈指数性增长,学会学习并能及时吸收、灵活运用和迅速更新知识已成为现代工程师跟上时代变化、开拓新领域以及进行创新工作的重要保证。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强烈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综合上述分析,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育
17、过程的始终,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人才成长平台。3、承担与实验区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情况 教育改革项目(仅列 20 项)1“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单位,国家质量工程项目,古天龙,2008;2“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萧泽新,2008;3“电子电路实验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景新幸,2007;4“电子电路实验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景新幸,2008;5“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林基明,2007;6“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国家级
18、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李智,2008;7 计算机学科核心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广西教改重点资助项目,董荣胜,2008;8 西部高校大学英语“双轨”模式教学实践与研究,广西教改重点资助项目,张丽娟,2008;9 一般工科院校计算机学科形式化方法教育的探索,广西教改重点资助项目,古天龙,2007;10 跨专业、大平台电路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广西教改重点资助项目,景新幸,2005;11“三位一体”的院(系)级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广西教改项目,杨青山,2008;12 工程教育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电路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广西教改项目,周萍,2008;13 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与创新研究,广西
19、教改项目,朱名日,2008;14 工科大学生四种能力培育模式研究与实践,广西教改项目,李幼平,2007;15 自治区级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整体方案与实践,广西教改项目,郭庆,2007;16 依托科研成果,构建数字系统测试与诊断实验平台,广西教改项目,颜学龙,2007;17 校企共建实验中心,实现开放式通信网络教学体系改革,广西教改项目,林基明,2006;18 电子设计创新实验教育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广西教改项目,周娅,2006;19 适应 ASEA 市场化需求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广西教改项目,陈以,2006;20 学分制下工程实训实习模式、内容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广西教改项目,熊发
20、明,2005 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仅列 10 项)1 大众化高等教育下教学型高校适用性人才培养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古天龙等,2006;2 基于“质量工程”实施背景下的一般本科院校教学团队的培育与管理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磨玉峰,2007;3 发挥机电优势,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黄美发,2006;4 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与就业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向荣,2006;5 西部高校与知名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培训中心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景新幸,2006
21、;6 建立学习型高校与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杨辉华,2006;7 提升广西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王玫,2006;8 基于北部湾经济发展的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研究,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李幼平,2008;9 广西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研究,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魏银霞,2008;10 广西高校创新性教学科研团队的行为、特征与模式研究,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蔡翔,2008;实验区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着作等(仅列 20 项)1 古天龙.教学型高校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中国高
22、教研究,;2 古 天 龙.计 算 教 程 CC2005 中 的 形 式 化 方 法 教 育 J.计 算 机 教育,2008(14);3 景新幸.跨专业、大平台电路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 年第 3 期;4 田克纯.建设省级示范实验中心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07 年 5 期;6 杨 杰.“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视角J.学术论坛,2006 年第 6 期;7 杨 杰.论大学生道德教育多角色体验法J.学术论坛,2006 年第 12 期;8 郭 庆.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 8 期;9 周 娅.J.,;10 陈小毛.基于 Qua
23、rtus软件开发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理科教育,2006 年第 6 期;11.计算机系统结构 CAI 课件的开发与应用J.2007 年 第 2 期;;12 郭 庆.基于虚拟仪器的网络化综合实验室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13 刘庆华.基于MATLAB 和 DSP 的语音信号处理课程的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 年 8 期;14 曹卫平.射频 CAD 技术可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 年 29 卷 3 期;15 段吉海.“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 年 29 卷 5 期;16 姜 兴.通信专业电磁场课程的学习难点及教学改进
24、J.中国教师与教学(高教版),2007 年 5 期;17 唐立国.论以学科竞赛促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 年 10 月;18 谢跃雷.数字系统设计基础教学探索与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 年 29 卷 3 期;19 叶进.基于问题的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的设计J.计算机教育,2007 年第7 期;20 黄文明.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资源共享研究J.中国远程教学育,2007 年第 11 期;3、培养方案 3-1 培养目标 实验区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学生应具备深厚的科技人文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清晰的工程认知能力、熟练的工程实验能力、规范的工
25、程设计能力和可行的工程实施能力;良好的职业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素质和团队沟通素质。3-2方案设计及可行性 1、方案设计(1)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坚持理想、信念引导先行,将德育放在人才培养工作首位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将思维方法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学习、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整体素质的提升等统一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校企结合,实现“全方位全员全过程育人”的原则;坚持系统优化,稳中求新的原则,既能保持核心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又能根据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与之相适应。坚持突出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加强实践能力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原则;坚持利于学生个性
26、化发展的教育,尊重个体差异,强调特色培养的原则。(2)实验区的体系结构 实验区体系结构如图2 所示。实验区体系结构充分体现了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基于系统的概念,引入了双反馈机制,从而保证了系统的稳定和自适应能力。教师队伍是实验区的基础、是实验区得以正常运行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实验区承担了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等 11 个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实验区体系由理论课课程体系、实验保障体系和大学生创新实践园等三部分组成。(3)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框架 指导性培养方案共 190 学分左右,其中理论教学 130 学分,实践教学 60学分(含课内实验上机等),要求
27、学生在36 年时间内修完规定学分。公共基础课(75 学分):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而设置的通识教育课程,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好的综合素质。专业基础课(44 学分):是各专业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理论、技术基础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专业选修课(22 学分):是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制定的体现本专业特色的重要、核心专业课程。公共任选课和人文素质任选课(各 4 学分),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特长、爱好选修人文素质课程,公共任选课学生必须跨专业选课,方可取得学分。实践教学(含课内实验上机等)(37 学分)工程实训系列课程:通过工程实训系列课程,提升学生的工程认知能力、工程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实施能
28、力。职业规划系列课程(4 学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了解自身的特点,早做规划,发展个性,突出学生自身特色。培养方案较好地处理了教学计划的相对统一性与人才培养多样性的关系。在制定方案时,根据学校提出的原则性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实验区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自主性,从实际出发,准确定位,注重特色,发挥优势。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加强了基础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职业规划和职业道德培养,构建了以宽厚的文理教育基础为支撑,且能满足不同专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教育平台。(4)人才培养方案要点 遵循教育规律 优化课程体系 遵循教育规律,优化课
29、程体系,实现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电子信息类学科知识变化快、创新性强的特点,把握变与不变的规律。不变的是学科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这是厚基础的前提。变的是技术手段、实现的方式和方法、使用的器件和设备,这是 X 的由来。“4+6+X”的核心课程体系如下:4核心公共基础课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程序语言设计。6核心专业基础课 工程数学、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EDA 技术。上述两类课程内容和体系相对稳定,实现厚基础。X专业课程,强调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可列出专业的多门核心课程组,学生可根据自已的爱好和专长进行选择,选修更能发挥
30、其优势的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X 类课程突出的是变,即主动适应技术发展、适应社会需求、适应企业需要,从而实现需求牵引。强化基础教育 保证“四个不断线”在课程安排中,充分考虑知识积累、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长期性,课程安排做到“四个不断线”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不断线、外语教学不断线、计算机教学不断线和实验教学不断线。以国家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为例说明。(a)外语不断线计划安排(通信工程专业)实验保障体系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 子 信 息 类 专 业 教 师 队 伍 公共基础课 专 业 基 础 课(加强基础、相对稳不 同 的 专 业 课 不 同 的 专 业 课 用人企业或单位 大学生
31、 创业桂林电子 科 技大学 大学生 创新实践园 不 同 的 专 业 课 调 整 自 如 企 业 专 项 培 训 电子信息工程技 术资格认证 实验教学专家指导小组(企业深度介入)按学年调整 一个培养周期或更长时间调整 理论课课程体系 课外(理论实践结(课内课外结大学生职业规划系 列课程(分类指导,发展个性)省级实验教 学示范中心 图 2 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体系结构图 国家级机电综合训练工程中国家级电子电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学指导小组 课内 调 整 自 如 生 产 实 习 教学平台 素 质 知 识 能 力 基 本 素 质 专业 素 质 基 本 能力 创造 能力 系统认知 思想
32、道德 基础知识 心理品质 单元设计 人际交往 综合设计 职业道德 创新设计 知识获取 专业 基础课 专业知识 知识运用 知识加工 交叉学科知识 公共 基础课 专业课 大学生科技协会 外语“不断线”计算机“不断线”实验教学“不断线”思 想 政 治 与 素 质 教 育“不 断 线”工程实训系列课程贯穿 图 3 实验区培养体系和教育平台示意图 实验平台 创新平台 就业平台 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4 6 x 课程体系 特色显明的系列教材 网络教学平台 就业指导委员会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大学生学科创新基地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计划 电子信息类学科竞赛 勤工助学中心 大学生创业园 生产实习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
33、学示范中心 公共基础课实验室 各专业实验室 职业规划系列课程 贯穿 学期 1 2 3 4 5 6 7 8 课程 大学英语 64 学时 大学英语 64 学时 大学英语 64 学时 大学英语 64 学时 信号处理 外文教材 56 学时 专业外语 32 学时 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 56 学时 毕业设计 4 万字符 资料翻译 目标 提高听、说 基础技能 培养自主 学习能力 强化听说 能力 训练综合 应用能力 初步掌握专业阅读能力 掌握使用科技外语方法 提高阅读理解文献能力 综合运用专业外语能力(b)计算机不断线计划安排(通信工程专业)学期 1 2 3 4 5 6 7 8 课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 48 学时
34、 C 语言程序设计 56 学时 数据结构 40 学时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32 学时 信号处理 实验 8 学时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64 学时 计算机 网络 16 学时 毕业设计 上机 目标 计算机基本技能和使用 编程思想和 编程方法 程序设计思想和数学基础 计算机应用 专业仿真 软件应用 计算机硬件和应用基础 网络通信 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c)主要课程实验教学不断线计划安排(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区的实验课教学是由“课内实验单独设课实验课综合类实验全开放性实验”构成,实验教学不断线是指单独设课(实验课与理论课分别选课,分别计算成绩,是两门相互独立的课程,但一般在同一学期开出)的实验课。学期
35、1 2 3 4 5 6 7 8 课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 16 学时 C 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16 学时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 16 学时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16 学时 数字逻辑实验 16 学时 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 16 学时 EDA 技术实验 16 学时 毕业设计 上机 目标 计算机使用技能 C 语言编程能力训练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及应用 电子技术基本技术及电路的调试 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应用 计算机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基础 相关设计软件的应用 各种知识和技术的综合运用(d)思想政治与素质教育不断计划安排(通信工程专业):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坚持课堂教学为主,二是发挥学生
36、工作主阵地作用。在课程安排上,在一、二年级的每个学期安排了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三、四年级安排形势与政策课。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校有一个既是传统又是特色的做法,即每周晚点名,以此作为长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突出工程意识 更新教学内容 将、强化到教学内容中,增加部分学科前沿知识。并实现融入工程意识教学内容的优化。选取部分专业的核心课程试点,逐步推广到其它课程。实施计划如下表 课 程 工程意识培养点 大学计算机基础 初步认识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产生、收集、转换、组织、存储、检索、传输、处理等技术,强化对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发布能力的培养。程序语言设计 培养学生的程序设
37、计算法思想,正确使用语言的结构来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电路分析基础 重点培养学生对电路的认知、分析和计算能力。通过对电路的仿真验证,初步体验工程设计验证的作用。模拟电子技术 培养学生模拟单元电路的设计能力、掌握单元电路调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实际工程问题的复杂性。数字逻辑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推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建立起逻辑关系与物理实现之间的联系。信号与系统 将信号与系统课和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逻辑有机结合。以信号的分析与系统的求解为主线,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EDA技术 重点培养学生现代电子工程设计的思想
38、和方法,掌握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实现电子系统开发的技术。加强工程实训 提高应用能力 本实验区通过开设八阶式工程实训系列课程,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工程认知能力、工程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a)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全面性:方案从认知能力、实验能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b)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渐进性:方案将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分为“四种能力八个阶梯”。每一个学期完成对一种能力的训练,体现了能力训练的渐进性。(c)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不间断性:方案从时间上的安排上充分体现了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不间断性,学生在校的四年间,每一个学期都有工程应用能
39、力课程安排。拓展校企联系 实施“三定”培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联合企业从三个方面介入人才培养过程:第一,企业将人才培养的要求直接反馈到本实验区,实验区修改相应的培养计划;第二,企业兼职教师通过开设专业任选课、专业限选课等形式直接参与高年级的教学活动;第三,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实验教学指导专家组成员,使实验教学具有更强针对性。在本培养方案中,突出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通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实现定方向、定技能、定单位培养。规划职业课程 实现人尽其才 电子认 识实习 能 力 1 2 3 4 5 6 7 8 金工实习 毕业设计 创业实践 系统设计 生产实习 课程设计
40、 电装电 调实习 电子电路 综合实训 电子电路 制作 工程认知能力培养 工程实验能力培养 工程设计能力培养 工程实施能力培养 工 程 应用 能 力 增 长 过 程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工程认证 企业培训 在本实验区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了 4 学分的职业规划课程,每学期学分,充分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牵引学生向工程应用型发展,促进学生就业。大一:学生根据自已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加入各类学生科协或社团组织,通过职业体验和兴趣培养,找到自已的兴趣和爱好所在,利于今后重点发展。大二:通过竞争的方式,学生可以进入学科创新基地或学校创新基地。通过参与各类创
41、新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获得课堂上无法获得的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职业规划课程引导,学生可以自主完成职业规划和生涯设计。大三:学生在生涯设计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自已的职业素质,提高职业技能。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实验区择优选拔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或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大四: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入大学生创业园或参与企业资助项目,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通过双向选择参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资格认证或企业专项培训;多数学生接受系统的理论课学习和实验课训练,并通过工程实训系列课程培训,将其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建立创新体系 培养工程能力 在现
42、有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和工程训练中心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各项机制,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园,为学生提供实践能力训练、创新能力发展、创业素质开发的平台和环境。培养环境包括了校内校外、课内课外二个层次三个阶梯,同时又为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所覆盖,营造了优良的育人环境。实行弹性学分 鼓励交叉选课 通过实行弹性学分制,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自由空间和发展机会,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基础牢固、循序渐进的环境。鼓励学生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之间及校内外其他专业间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多学科融合意识,培养全面系统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人文、艺术技术和管理多向
43、发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融合教学科研 提升工程素养 教师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本实验区将全力打造具有较强工程意识、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通过科研活动,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入学 毕业 职 业 规 划 系 列 课 程 竞争进入 职业体验 理想兴趣 生涯设计 职业素质训练 职业认识 职业设计 职业拓展 交际沟通 管理才能 职业实习 毕业 大 学 创 新 实 践 园 毕业 工 程 实 训 系 列 课 程 认识实习 金工实习 电装电调 电子电路 企业培训 课程设计 综合训练 工程认证 择优选拨 自主选择 重点扶助 学生科协 社团组织
44、创新基地 学科基地 教师科研项目 国家创新项目 企业资助项目 大学生创业园 必选课程 必选课程 必选课程 双向选择 工程应用型人才 工程应用型创业人才 企业精英人才 以人为本、发展个性 突出特色、人尽其才 图 5 职业规划系列课程安排及作用示意简图 大学生创业园 创业工作办公室 桂林显艺科 技有限公司 桂林新秀信息 科技有限公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 科技交流平台 花 江 论 坛 网 络 干 线 求索网 创新在线 校友之路 院系学术在线 校长讲坛 名家讲坛 校 外 校 内 学有所用 创业无限 大学生科技活动基院级 大学生 创新基地 大学生学科 创新基地 国家工程 实训中心 国家大学生 创新计划(10
45、 个)(2个)校级 国家级 制定相应政策,引导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增强实际工程经验。实验区将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科研一线的教师编写专业课教材,使最新的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课堂。学校将设立教材基金,鼓励教师编写电子版教材,做到教材内容及时更新。大力支持教师将科研成果转换为教学仪器。每年从学校教学改革项目中,按不低于 15%的比例,支持科研成果的转换工作。对教师结合科研研制的教学仪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采购,重点扶助。每年通过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生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增加学生工程实践的经验,提高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2
46、、可行性分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以工为主、电子信息类学科优势突出、创新实践教育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现在实验区拥有一批以教授、博士、教学名师为主导、副教授为骨干、有较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为基础的“专兼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高度重视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创新实践及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多年的教学实践,为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从 1996 年开始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来,经历了改革试点阶段、整合推进阶段、全面提升阶段的发展。从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到“宽口径,厚基础、重工程、促创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到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47、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经验。人才培养方案也从学年制过渡到了学分制,逐步建立起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同时也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体系,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这些都为实验区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证。“36X”的核心课程体系的多年实施,证明“46X”的新核心课程体系的实施具有很高的可行性。(2)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为计划实施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2007 年学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人才强校战略,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实验区的教师队伍在结构、质量和数量上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实验区现有教师 118 人,其中专职教师 1
48、02 人,兼职教师 16 人。专职教师中教授 21 人,副教授(含高工职称)26 人,讲师 33 人,助教 22 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副高以上职称且具有博士学位的占 46%。兼职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2 人,其余均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已经形成了以博士、教授、教学名师为主导、副教授为骨干、有较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为基础的“专兼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知识互补、和谐合作”的优秀教师队伍。其中古天龙教授是全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以景新幸教授为负责人的“电子电路实验中心教学团队”2008 年获国家级教学团队,欧阳缮教授是全国模范教师,李智教授是全国师德
49、先进个人等等。(3)优质的实验教学资源为计划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条件支撑 本实验区具有优质的实验教学条件。有“电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2 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还有 3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4 年至 2008 年,实验区共有 19 个实验室获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 2650 万元专项资助,实验设备无论数量还质量都有较大的改善,这都为实验区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支撑。(4)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顺畅的管理体系是实验区建设的基础 实验区构建“理论基础”和“工程训练”互相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保证“四个不断线”、“两个贯穿”(工程实训系列课程、职业规划系列课程贯穿四年教学全
50、过程)的执行。课程内容设置模块化、多层次化,单独开设基础实验课程,增列素质教育模块,增加课程设计项目,增设学科前沿讲座,设立创新学分,强调学生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从根本上保证了实验区人才培养的质量。在管理和运行上实行“学校主导学院负责专业主抓协调配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实验区顺畅、有序运行。(5)多层次的创新实践环境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搭建宽广舞台 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为龙头,校级“大学生创新基地”和“电子设计培训中心”、“嵌入式系统培训基地”等十个“以学科为依托、以学科竞赛为主线”的院级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各院级学生科协都为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场地、设备和技术引导与支持,为学生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