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货币理论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适用性考察.docx

上传人:Vict****886 文档编号:86992009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货币理论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适用性考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货币理论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适用性考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货币理论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适用性考察.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现代货币理论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适用性考察一、MMT的出现反映了经济学思潮的演变在20世纪20年代大危机前,大家都相信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认为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体系能够自动出清,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政府只是守夜人,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世界就是美好的,我们应做的就是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20世纪20年代的大危机打破了这样一个教条,它让我们看到市场机制无法自动出清大量的过剩产品。出版于1936年的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生产过剩的危机现象作出了解释,他认为在三个心理规律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即使市场机制足够有效,也会存在大量的非自愿失业,解决的办法是政府

2、采用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来扩大总需求。自凯恩斯的通论出版后,国家干预主义思潮影响了很多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政府从处于后台的守夜人慢慢成为活跃在前台的经济干预者,由此我们熟知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政府对经济活动的频繁干预也产生了很多负效应,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滞胀问题及政府赤字的大幅上升,让大家开始怀疑国家干预主义的政策主张。之后各种批评国家干预主义、主张更多发挥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作用的经济学流派不断涌现,如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新古典综合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等。这些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想逐渐影响许多国家的政策制定,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如英国的撒切尔政府、美国的里根政府等。

3、最近几十年新自由主义成为西方国家的主流经济学思潮,也成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主要理论依据。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出现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特别是近两年来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出现了大面积的衰退现象,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各国都出台了多轮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这表明基于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宏观管理原则难以拯救西方经济,市场本身未必能解决结构性问题及长期增长问题,政府在实现经济再平衡及长期增长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凯恩斯的总需求管理理论重新得到广泛关注,这表明国家干预主义思潮又出现了回潮。由兰德尔雷教授为主要贡献者的现代货币理论(MMT)在20多年前出现后,曾被主流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不屑一顾,但最近

4、几年逐渐被经济学界所关注,也在一些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看到了影子。MMT的主要贡献人之一兰德尔雷教授认为,主权货币国家并不会陷入非自愿债务违约的状况,只要国家有支付意愿,总能付清所有款项。制约政府的不是财政资源,而是真实资源。在存在资源利用不足及实现充分就业之前,主权货币国家可以通过增加财政开支来刺激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目标。显然,MMT与基于新自由主义逻辑的宏观经济理论不同,它相信政府在实现经济再平衡方面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MMT所体现的是国家干预主义思潮的回归。二、MMT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有借鉴意义中国经济从2011年以来进入了持续的下行过程,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经济下

5、行的原因归结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与预期转弱。也就是说,本轮经济下行既有供给方面的因素,即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增长要素发生了程度不同的衰减,其中包括改革红利、全球化红利、工业化红利、人口红利等发生了衰减所导致的结构性经济下行,又有需求方面的因素,即主要由于投资、消费等需求不足所导致的周期性经济下行,这样两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市场主体预期转弱。最近一段时期,又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外生冲击。一是俄乌冲突导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全球化发生逆转;二是中国受到比较强的疫情冲击,不少城市处于静默状态,经济活动受到比较严重的抑制。如何避免经济过度下滑,特别是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如何保民生、保就

6、业、保市场主体等成为理论界与实际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出台了33条政策,从财政、货币、稳产业链供应链、促消费与有效投资、保能源安全、做好失业保障及救助困难群众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来避免经济过度下滑。面对经济下行,在政策选择上,大家一般都认为应出台更为积极与有力度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财政政策相较于货币政策应该在刺激经济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但在如何确定财政原则上还是存在一些分歧,有些学者担心财政开支突破了量入为出的原则,过高的财政赤字以及赤字货币化可能会导致货币的过度投放,引起通货膨胀及资产价格泡沫化。MMT认为,财政开支的量入为出原则在一个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的主权货

7、币国家是不成立的,理论上政府是不会缺钱的,政府通过发行货币来开支,其支付意愿总能付清所有的款项。政府的支出超过了收到的税收就是政府的赤字,政府赤字创造了货币供给,税收相当于收缩货币供给。储备货币(又称准备金)和国债同为主权债务,相当于一种提供不同的流动性和利率的货币工具。随着政府开支,储备货币可以转化为国债,国债是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盯住目标利率并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政策工具。在这种情况下,风险不在于政府缺钱,而在于政府支出过多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真正的通货膨胀,即在资源充分利用条件下过多的货币投放导致的价格持续上涨。另一种是凯恩斯所称的“半通货膨胀”,即由于发展遇到瓶

8、颈,或者是遇到定价权问题及供应链问题,在充分就业之前发生的价格持续上涨。MMT认为,紧缩政策对治理真正的通货膨胀是有效的,但对凯恩斯的“半通货膨胀”不仅是无效的,而且可能会加剧失业现象。MMT强调,只要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存在较高的失业率,政府就可以通过扩大财政开支、投放更多货币来增加就业、促进民生、刺激需求、实现经济的复苏,经济的恢复可增强税收基础,政府通过征税回笼货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政府增加开支并不必定会引发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泡沫化。我国是一个货币主权化程度很高的国家,MMT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前我国面临较强的经济下行压力,需要出台更加有力度的财政与货币政

9、策来刺激总需求,推动经济的复苏进程。应该看到,在经济低迷条件下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当市场主体因信心不足而缺失贷款意愿与投资需求时,即使银行降低利率、放宽贷款条件,也未必能激发企业的贷款意愿。相比较而言,财政政策可以发挥更重要的调控作用。政府可以通过扩大支出、适当提高赤字率来刺激需求,为企业纾困解难及保民生、保就业。例如,政府可以增发专项债,扩大基础实施的投资规模;政府可以发行特别国债,向居民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需求;政府可以通过出台减税降费、贷款贴息、专项补贴等纾困解难政策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走出困境;政府可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教育、医疗、养老产业的发展,扩大公益类产品的供

10、给;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调节再分配,帮助低收入阶层;等等。三、借鉴MMT需要考虑中国的国情任何经济学理论都是在严格的假定条件下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抽象分析,其研究结论的成立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当我们在运用一种经济理论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时,既要发现该理论的经济学逻辑对我们认识问题本质的借鉴意义,也要避免忽视现实条件约束照搬照抄已有的理论。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容易让我们相信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却可能让我们忽视现实中的市场常常是不完善的。国家干预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容易让我们相信政府在调节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却可能让我们忽视政府自身的缺陷可能导致对市场机制的过度干预。MMT强

11、调,财政开支不必量入为出,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开支及税收政策来调节和利用资源,为公共利益服务,实现经济的再平衡。事实上,财政开支不量入为出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泡沫化是有条件的,除了社会中广泛存在非充分利用的资源、失业率居高不下外,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政府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这主要体现在政府的支出与收入两个方面。在国家主权货币条件下,政府固然不缺钱,但如果过度支出,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防止政府过度开支就需要用预算作为一种监督政府效率的工具,通过严格预算提高政府开支的效率,实现既定的宏观政策目标。要真正从公共利益出发确定财政开支方向,特别是政府在实施产业政策时,要能够切实有效地消除负外部性,鼓

12、励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政府的自我约束还体现在税收原则上,政府应该通过税收来回收一定的货币,维持主权货币的购买力从而维持物价稳定;税收可以作为减少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再分配手段,实现公共利益目标。如果政府在开支与税收两个方面实现自我约束,那么在存在闲置资源和失业率比较高的情况下,财政开支不必量入为出,财政赤字可以有效刺激需求,解决失业与民生问题,且未必会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化。但政府并非很容易在开支与税收两个环节做到自我约束。比如,征税原则是否能够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不是真的能够有效地解决负外部性?如何避免产业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寻租行为?政府的财政纾困解难与救助政策能

13、否直达基层、直达穷人、直达民生?如何避免政府在预算环节的自我膨胀?以上环节在实践中都存在一定的疑问。假定政府不能够自我约束,政府的过度开支和赤字一路升高最终就可能导致全局性的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泡沫化。在借鉴MMT选择恰当的宏观经济政策时要着重考察我国的具体国情。理论是一回事,实践是另一回事。理论可能是美好的,但如果理论不能结合实际,甚至照搬照抄理论,就很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我国是一个处于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等全面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尽管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市场发育还不太健全,市场扭曲、结构失衡、资源错配情况还比较严重,无论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能力还是干预

14、范围都比较大,政府的自我约束能力还不是很强,特别是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政府干预的自我强化现象。在政府自我约束能力不太强的条件下,如果秉持主权货币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可以遵循开支不必受制于收入的原则,那么政府无约束地过度扩大开支,赤字规模不断扩大,就有可能会导致大规模货币投放引起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化问题。同时,企业或者基层组织为了获得财政资源有可能不惜实施寻租行为,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目前,我国遭遇来自供需两端的冲击,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水平偏离了长期增长趋势线。这表明目前的实际GDP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尚有闲置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同时存在较高的失业率。我国又是一个货币主权程度相

15、当高的国家,因此可以有选择地采纳MMT所倡导的政策建议,加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与救助力度,更好地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性,促使经济尽快复苏。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MMT在我国的适应性问题。MMT倡导政策的有效性是与政府的自我约束力正相关的。为此,应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完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市场侧来规范与界定政府的作用范围及力度。还应该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完善法律制度,规范政府行为,特别是完善财政预算制度,使预算真正成为监督政府效率的工具,从而确保财政开支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在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能更好地发挥政府支出和税收在充分调动和利用资源及为公共利益服务中的作用。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