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力的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的力的教案5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的力的教案5篇学问目标 常识性了解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 力量目标 1初步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力量。 2培育敏捷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 通过试验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通过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图示,培育学生观赏线条美的力量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教材首先通过试验使学生定性地熟悉到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力大小小于二力之合,大于二力之差合力的大小随二力间的夹角的转变而转变两个力互成角度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状况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简洁定性地叙述一下这个学问,使学生有所熟悉,对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有关问题,使学生熟悉力是一个有方向性的量,力的合成不能简洁地用加减
2、法来处理,是有好处的 教法建议 本节是选学内容,是在前节的根底上进一步讨论二力互成角度时合力的状况只作定性讨论主要是做好课本中的演示试验 关于合力大小随二力夹角而转变,最好演示一下同时举出实例来说明,可以仍用两人拉车的例子来说明 用平行四边形法求合力的方法,可向学生作简洁介绍这有助于学生熟悉这种状况下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设计例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预备 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仪、交互式动画 教学设计例如 (一)新课引入 上一节我们学过了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但是物体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始终线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两个人在打夯时,他们用来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又该
3、如何合成求它们的合力呢? (二)新课教学 1演示试验 参照课本中的演示试验中的第一步,请两位同学分别用弹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绳拉长到某一长度,记录两个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学生操作,教师沿着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图示) 再用一个弹簧秤代替刚刚的两个弹簧秤拉橡皮绳,即用一个力F代替F1和F2两个力的共同作用,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和拉力的方向 (教师演示并画图) 2分析试验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约多大? (2)合力F和两个力F1和F2比拟,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还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教师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总结: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方法
4、本学问点的教学可使用交互式动画帮助教学 以F1和F2的力的图示为一组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转变两个力的夹角重做上面的试验,可以看出,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它们合力的方法是成立的 用投影仪将交互式动画投影到屏幕上,找几名学生亲自拖动鼠标,转变两个力的夹角,观看它们的合力大小如何变化,合力与分力的夹角如何变化? 最终教师在学生观看、发言的根底上进展总结:两个力互成角度时,它们的合力小于这两个力之和,大于这两个力之差两个力的夹角减小时,合力增大;夹角增大时,合力减小当两个力的夹角减小到 时,合力就等于两个力之和当两个力的夹角增大到 时,合力就等于两
5、个力之差因此可以说,我们在上节所学的在同始终线上二力的合成,是这里所学学问的特别状况 (三)总结 教师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力的合成的方法,例如三角形定则等 探究活动 【课 题】 试验分析成角度的合力的范围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订规划与设计试验;进展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 【参考方案】 用一些测量工具(至少两个弹簧秤)试验分析成角度的合力的大小的范围,并得出一些结论 【备 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觉新问题 力的教案 篇2 重点、难点分析 1力的图示 教材一开头叙述了图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在物理学习中,我们经常把有关的现
6、象和过程用图来表现例如光学中的光路图,电学中的电路图,力学中的受力分析图通过这些图可以简洁明白直观地表现有关的内容因此要让学生重视图的作用,在教学中要留意培育学生的识图和画图技能教师在讲授力的图示时,要用刻度尺、圆规作好示范图例画力的图示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依据力的大小选定标度,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画力的作用线,依据力的大小和选定的标度确定线段的长度,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终点来表示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需画在线段的末端选择用多长的线段表示多大的力,可依据详细状况任意选择但在同一个受力图上,比例大小应是固定不变的为了作图便利,可以用一个方框来表示
7、受力的物体 为了让学生把握力的图示法,在示范图例后,教师要带着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几个典型的力的图示学生在作图过程中教师巡察,发觉问题准时订正 2力的示意图 由于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简洁,实际应用的时机多,所以教材中介绍了力的示意图,可通过两种作图的比拟,使学生学会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教师可以把力的图示改画为力的示意图,加以比照,让学生领悟,并把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 学具预备 弹簧、拉力器、弹簧秤、握力计 教学设计例如 (一)新课引入 分别让一名女学生和一名男同学拉同一个拉力器,让学生观看拉力器伸长程度有什么不同指出力的大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在物理学中,我们就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
8、的放映幻灯片,内容为排球竞赛、马拉车提出问题:想想看,除了大小外,还有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力的三要素 指出:在排球运动中,二传手用力向上托球,球就向上运动,主攻手用力向下扣球,球就转变运动方向,急速下落可见,力的方向能够影响它的作用效果 找一名学生到教室的门口,推门提问:当推力作用在离门轴不同点时,作用效果有什么不同?另找一名学生握住扳手的不同位置去拧螺母,提问该学生有什么感觉 总结该学生的答复指出:推力作用在离门轴较远的点,比作用到离门轴较近的点,易于把门推开用扳手拧螺母的时候,手握在把的末端比握在把的中间,易于把螺母拧紧可见,力的作用点也能够影响它
9、的作用效果 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事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同学们应仔细观看、仔细分析力的三要素对讨论有关力的问题非常重要,用作图的方法来表示力的三要素是讨论有关力的问题的重要方法力的图示 2力的图示 请同学们观看书上有关力的图示的插图,同学们看完书后,请同学合上书本,教师提问:在力的图示中,用什么来表示力?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教师:答复得很好!我们怎样来画出力的图示呢?请同学们跟我一起练习 例题 用50N的力沿水平向右的方向拉一个小车,请画出小车所受拉力的图示 教师边讲边画,并要求同学跟着教师在练习本上画,叙述内容的挨次如下 (1)首先确定受力物体,在这道题里是小车,画出一
10、个方框表示受力物体(小车) (2)依据力的大小选定一个标准长度表示肯定大小的力,已知力的大小应是标准长度所表示力的大小的整倍数在这道题中选1个标准长度代表10N,已知力50N是10N的5倍 (3)确定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不能离开受力物体,一般画在表示物体的方框的中心 (4)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度应当等于标准长度的整倍数,在这道题里是5倍 (5)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留意箭头肯定要画在线段以内 最终形成如下图完整的图示 3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可以直观、精确地表示物体的受力状况,但是也可以对力的图示加以简化,只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不必严格精确地画出力的
11、大小,突出力的方向即可例如上题,从力的作用点开头,沿力的方向画一个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上箭头 同学讲完后,教师完成如下图的示意图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这些物体受到的拉力的图示 用投影打出如下内容的例题 1用60N的力竖直向上提着一个物体 2沿着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方向向右提一个物体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间巡察,进展指导,最终用投影打出正确的图示进展讲评,指出同学们作图中的问题 (三)总结、扩展 今日我们讨论了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图示,以及力的示意图用作图的方法讨论物理问题在物理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作图可以帮忙同学们建立起物理模型,使抽象问题变得更加形象,有利于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盼望同学们予
12、以足够重视,并养成仔细细致,标准作图的良好习惯。 力的教案 篇3 1、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 试验仪器:力的合成分解演示器(J2152)、钩码(一盒)、平行四边形演示器 教师操作:把演示器按事先选定的分力夹角和分力大小,调整位置和选配钩码个数;把汇力环上部连接的测力计由引力器拉引来调整角度,并还要调整拉引力距离,使汇力环悬空,目测与坐标盘同心;转变分力夹角,重做上边试验。 试验结论:此时测力计的读数就是合力的大小;分力夹角越小合力越大,分力夹角趋于180度时合力趋近零。 力的合成分解演示器: 教师操作:用平行四边形演示器O点孔套在坐标盘中心杆上,调整平行四边形重合试验所形成四边形,用紧固螺帽压紧,
13、学生可直观的在演示器上看出矢量作图。 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学生试验) 试验仪器:方木板、白纸、橡皮筋、细绳套2根、平板测力计2只、刻度尺、量角器、铅笔、图钉3-5个 试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试验原理: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共点作用效果都是把橡皮筋拉伸到某点,所以F为F1和F2的合力。做出F的图示,再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做出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拟F?和F是否大小相等,方向一样。 学生操作: (1)白纸用图钉固定在方木板上;橡皮筋一端用图钉固定在白纸上,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套。 (2)用两只测力计沿不同方向拉细绳套,登记橡皮筋伸长
14、到的位置O,两只测力计的方向及读数F1、F2,做出两个力的图示,以两个力为临边做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即为理论上的合力F?,量出它的大小。 (3)只用一只测力计钩住细绳套,将橡皮筋拉到O,登记测力计方向及读数F,做出它的图示。 (3)比拟F?与F的大小与方向。 (4)转变两个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重复试验两次。 试验结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证明白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 留意事项: (1)同一试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测力计钩好后对拉,若两只弹簧测力计在拉的过程中读数一样,则可选,若不同,应另换,直到一样为止;使用时弹簧测力计与板面平行。 (2)在满意合力不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及
15、橡皮筋形变不超过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 (3)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大而画出纸外;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图。 (4)在同一次试验中,橡皮筋拉长后的节点O位置肯定要一样。 (5)由作图法得到的F和试验测量得到的F?不行能完全符合,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是F和F?符合即可。 误差分析: (1)本试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弹簧秤本身的误差、读数误差、作图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读数时眼睛肯定要正视,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两个力的对边肯定要平行;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图得出的合力F?的误差F也越大
16、,所以试验中不要把取得太大。 3、讨论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试验仪器:力矩盘(J2124型)、方座支架(J1102型)、钩码(J2106M)、杠杆(J2119型)、测力计(J2104型)、三角板、直别针若干 试验目的:通过试验讨论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平衡的条件,进一步明确力矩的概念。 教师操作: (1)将力矩盘和一横杆安装在支架上,使盘可绕水平轴自由敏捷地转动,调整盘面使其在竖直平面内。在盘面上贴一张白纸。 (2)取四根直别针,将四根细线固定在盘面上,固定的位置可任意选定,但相互间距离不行取得太小。 (3)在三根细绳的末端挂上不同质量的钩码,第四根细绳挂上测力计,测力计的另一端
17、挂在横杆上,使它对盘的拉力斜向上方。持力矩盘静止后,在白纸上标出各悬线的悬点(即直别针的位置)和悬线的方向,即作用在力矩盘上各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标出力矩盘轴心的位置。 (4)取下白纸,量出各力的力臂L的长度,将各力的大小F与对应的力臂值记在下面表格内(填写时应注明力矩M的正、负号,顺时针方向的力矩为负,反时针方向的力矩为正)。 (5)转变各力的作用点和大小,重复以上的试验。 留意事项: (1)试验时不应使力矩盘向后仰,否则悬线要与盘的下边沿发生摩擦,增大试验误差。为使力矩盘能敏捷转动,必要时可在轴上加少许润滑油。 (2)测力计的拉力不能向下,否则将会由于测力计本身所受的重力而产生误差。测力计假
18、如处于水平,弹簧和秤壳之间的摩擦也会影响结果。 (3)有的力矩盘上画有一组同心圆,须留意只有受力方向与悬点所在的圆周相切时,圆半径才等于力臂的大小。一般状况下,力臂只能通过从转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来测量。 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试验仪器:方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测力计3个(J2104型)、细线、直尺和三角板、小铁环(直径为5毫米的螺母即可) 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把握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决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等问题的方法,从而加深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熟悉。 教师操作: (1)将方木板平放在桌上,用图钉将白纸钉在板上。三条细线将三个测力计的挂钩系在小铁环上。 (2)将小铁环放在方木板上
19、,固定一个测力计,沿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另外两个测力计。平衡后,读出测力计上拉力的大小F1、F2、F3,并在纸上按肯定的标度,用有向线段画出三个力F1、F2、F3。把这三个有向线段廷长,其延长线交于一点,说明这三个力是共点力。 (3)去掉测力计和小铁环。沿力的作用线方向移动三个有向线段,使其始端交于一点O,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F1和F2的合力F12。比拟F12和F3,在试验误差范围内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即它们的合力为零。由此可以得出F1、F2、F3的合力为零是物体平衡的条件,假如有更多的测力计,可以用细线将几个测力计与小铁环相连,照步骤2、3那样,画出这些作用在小铁环上的力F1
20、、F2、F3、F4,它们仍是共点力,其合力仍为零,从而得出多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也是合力等于零。 留意事项: (1)试验中所说的共点力是在同一平面内的,所以试验时应使各个力都与木板平行,且与木板的距离相等。 (2)试验中方木板应处于水平位置,避开重力的影响,否则试验的误差会增大。 力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教
21、学预备】 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出示一个螺帽),教师这里有一个螺帽,掂一掂有多重? 我们可以精确地测出它有多重吗? 2、提醒课题:测量力的大小 (略讲:重量一般指该物对悬持或水平支承物所施的力;重力通常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一般状况下,它们两者在数值上是相等的。今日,我们测的是物体的重力。) 二、熟悉弹簧测力计 过渡:要测量力的大小,有许多工具。今日,我们一起来熟悉一种特别重要的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1、师:(出示弹簧测力计)认真观看:弹簧测力计是由哪几局部构成的? 2、学生观看活动。 3、汇报、整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提环、指针
22、、刻度板、挂钩 再看看刻度板,力的单位是什么? 1(牛) = 100(克力) 看一看:每一大格表示几牛?每一小格表示几牛?最大能测量多大的力? 4、用力渐渐拉弹簧测力计,观看弹簧的外形有什么变化? 思索: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产生弹力。)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语:刚刚我们通过观看熟悉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 2、课件强调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的留意事项: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23、,因此要先估量重力大小。 3、学生尝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的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沟通汇报 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螺母的重力。 思索:5牛的弹簧测力计为什么测不出螺母的重力?我们可以怎么办? 7、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螺母的水平拉力。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 1、争论制作方法 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 五、小结 今日,我们熟悉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以及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板书: 4、测量力的大小 一、 弹簧称的构造: 提环 指针 刻度板 挂钩 弹簧(具有伸缩性) 二、力的单位:牛 1牛=100克力 三、使用弹簧称的留意事项: 1、归零
24、2、先估量重力大小 3、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四、制作简易弹簧测力计 力的教案 篇5 教案例如力的测量 课时:1课时 教学要求: 1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对牛顿的大小形成详细观念 2知道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知道它的构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教具:拉力器,弹簧测力计 学生试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一根头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5分钟) 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到讲台前,分别拉拉力器要求其他同学观看,然后答复: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归纳:拉力使弹簧伸长;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
25、;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利用弹簧的伸长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本节学习力的测量 板书:二、力的测量 二、力的单位(5分钟) 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为纪念牛顿而命名 板书:1力的单位;牛顿 拿起2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提起质量为1kg的物体的力约为10N 举起20kg的小孩的力约为200N 三、弹簧测力计(10分钟) 说明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依据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制成 让学生拿起弹簧测力计,观看它的构造:弹簧、指针、外壳、刻度、挂环、挂钩 介绍使用方法: 1观看刻度、零点不用力拉秤钩时,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量程多大?分度值代表多少牛顿? 2使用留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量程 3争论“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板书:2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四、学生试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20分钟) 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试验局部,然后按步骤进展试验,并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试验中教师巡回检查,准时解决问题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分度值: 水平拉木块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块的力: 拉断头发的力: 五、小结 教案例如力的测量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