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网络课件-成本会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会计网络课件-成本会计.ppt(27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成 本 会 计 经济管理学院 林 艳第一章 总论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第三章 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总分类核算第四章 要素费用的核算第五章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第六章 损失性费用的核算第七章 制造费用核算第八章 在产品核算第九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第十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第十一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第十二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第十三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第十四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第十五章 成本报表第十六章 成本分析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节 成本会计的概念和内容 第三节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和作用一、成本的概念(
2、一)成本是商品价值中的部分(二)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二、费用的概念(一)费用(二)生产费用三、费用、成本的作用(一)费用、成本是补偿价值的尺度(二)费用、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三)费用、成本是指定产品成本价格的重要依据(四)费用、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 成本会计的概念和内容一、成本会计的概念 成本会计是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则,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和产品(劳务)成本进行的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二、成本会计的内容(一)成本预测(二)成本决策(三)成本计划(四)成本控制(五)成本核
3、算(六)成本分析(七)成本考核(八)成本检查 第三节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一、成本会计的机构和人员(一)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原则(二)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的组织分工(三)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的分工(四)成本会计人员二、成本会计的法律、规章和制度(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三)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和成本核算方法三、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一)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制度(二)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制度(三)建立和健全计量验收制度(四)建立和健全内部结算价格制度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和一般要求第一节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第二节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第一节第一节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成本核算的基
4、本要求一、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二、正确划分各期费用成本的界限三、正确划分费用和成本的界限四、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成本的界限五、正确划分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的界限 第二节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一、费用的审核和控制二、生产费用在各个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第三章 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总分类核算第一节 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内容第二节 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总分类核算 第一节 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内容一、生产费用的内容(一)生产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工业企业的生产费用,一般包括以下构成要素:1、外购材料2、外购燃料3、外购动力4、工资5、提取的应付福利
5、费6、折旧费7、修理费8、其他支出(二)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工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一般分为以下成本项目:1、直接材料2、直接人工3、制造费用(三)生产费用按其计入产品成本的方式分类1、直接计入费用2、间接计入费用(四)生产费用按其与产品产量的关系分类1、变动费用2、固定费用(五)生产费用按其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分类1、基本费用2、一般费用二、期间费用的内容(一)管理费用1、公司经费2、工会经费3、职工教育经费4、劳动保险费5、待业保险费6、董事会费7、咨询费(含顾问费)8、聘请中介机构费9、诉讼费10、排污费11、绿化费12、税金13、土地使用费(海域使用费)14、土地损失补偿费15、技术转让
6、费16、研究与开发费17、无形资产摊销18、业务招待费19、坏账准备20、存货跌价准备21、存货盘亏、毁损和报废(减盘盈)22、其他(二)财务费用1、利息净支出(减利息收入)2、汇兑净损失3、手续费(三)营业费用1、一般销售费用2、广告费3、展览费4、租赁费5、专设销售机构经费 第二节 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总分类核算一、产品成本(生产费用)核算的账户设置(一)“生产成本”账户(二)“制造费用”账户二、跨期费用核算的账户设置(一)“待摊费用”账户(二)“长期待摊费用”账户(三)“预提费用”账户三、期间费用核算的账户设置(一)“管理费用”账户(二)“财务费用”账户(三)“营业费用”账户四、生产费用
7、和期间费用总分类核算的程序(一)登记本期发生(支付)的各种费用(二)摊销和预提费用(三)分配结转制造费用(四)结转完工入库产品成本(五)结转期间费用第四章 要素费用的核算第一节 直接材料费用的核算第二节 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第三节 直接人工费用的核算 第一节 直接材料费用的核算 一、直接材料费用的计算 (一)消耗材料数量的计算 1、连续记录法 连续记录法也叫永续盘存制,它是指每次收入、发出材料时,都根据有关收发材料的原始凭证将材料收入和发出(消耗)的数量计入材料明细账,材料消耗的数量是根据发出材料的原始凭证确定的,在材料明细账能够随时计算出材料结存数量。记录生产过程中材料消耗数量的原始凭证有“领
8、料单”、“限额领料单”、“领料登记簿”等。期末对于生产单位已领未用的材料,应当填制“退料单”。期末,应当根据全部领料凭证汇总编制“耗用(发出)材料汇总表”,确定计入材料费用的材料消耗量。2、盘存计算法 盘存计算法也叫实地盘存制,它是指每次材料发出时,都不做记录,材料消耗(发出)数量是根据期末实地盘点确定结存数量以后,到挤出来的。材料消耗数量的计算公式为:本期消耗 期初结存 本期收入 期末结存 材料数量 =材料数量 +材料数量 -材料数量(二)消耗材料价格的计算 1、按实际成本计价组织材料核算的企业 2、按计划成本计价组织材料核算的企业+=-二、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 (一)重量分配法 重量分配
9、法是以各种产品的重量为标准来分配材料(燃料)费用的方法。计算公式为: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各种材料共同耗用的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重量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费用=该产品总重量*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 例:某厂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本月三种产品共同耗用A材料72000元,本月三种产品的净重量分别为1000千克、2000千克、3000千克。采用重量分配法,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A材料费用分配表产品名称产品重量(千克)分配率 分配金额甲产品乙产品丙产品 1000 2000 3000 12000 24000 36000合计 6000 12 72000(二)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是以各种产品的材
10、料消耗总定额为标准,来分配直接材料费用的方法。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共同耗用的直接材料 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直接材料消耗总定额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费用=该产品直接材料消耗总定额*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 某厂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本月三种产品共同耗用B材料2424千克,每千克实际平均单价为29.703元,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2千克、4千克和6千克。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成本分别为60元、120元和180元。1、按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1)计算总定额 材料定额耗用量计算表产品名称产品产量 单位产品消耗定额材料消耗总定额甲产品乙产品丙产品 120 80 240 2 4 6 240 720 1440
11、 合计 2400 材料费用分配表 产品名称材料消耗定额总量 分配率材料实际消耗总量材料实际平均价格应分配材料费用甲产品乙产品丙产品 240 720 14402424 2722 14544 7200 21600 43200 合计 2400 101 2424 29703 72000、按定额成本(费用)比例计算(1)计算总定额 材料定额成本计算表产品名称产量 单位产品消耗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成本甲产品乙产品丙产品 120 180 240 60 120 180 7200 21600 43200合计 72000 材料费用分配表产品名称 材料消耗定额成本费用分配率应分配材料费用甲产品乙产品丙产品 7200 2
12、1600 43200 7200 21600 43200合计 72000 1 72000 (三)系数分配法(标准产品比例分配法)1、选择分配标准 2、计算各产品的系数 某产品的系数=该产品定额消耗量/标准产品定额消耗量 例:下表中603产品为标准产品 产品系数计算表 产品名称 消耗定额 系 数 601 602 603 604 605 24 27 30 36 39 0.8 0.9 1 1.2 1.33、计算总系数 总系数=该产品本期实际产量*该产品的系数 产品总系数计算表 产品成本 实际产量 系数 总系数 601 602 603 604 605 1000 2500 5000 3000 2000 0
13、.8 0.9 1.0 1.2 1.3 800 2250 5000 3600 2600 合 计 142504、计算费用分配率和各种产品应分配费用 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共同耗用的直接材料费用/各种产品总系数 某产品应分配费用=该产品总系数*费用分配率 材料费用分配表 产品名称 总系数费用分配率应分配材料费用 601 602 603 604 605 800 2250 5000 3600 2600 25200 70875 157500 113400 81900 合计 14250 31.5 448875三、分配结转直接材料费用的账务处理 分配结转直接材料费用账务处理的依据是“耗用材料汇总表”汇总的全部材
14、料费用和“材料费用分配表”的材料费用分配结果。(“材料耗用汇总”表见下页)借:生产成本甲产品(7200+187480)194680 乙产品(21600+235680)257280 丙产品(43200+117840)16104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20000 管理费用 12000 营业费用 10000 在建工程 40000 贷:原材料B材料 112000 C材料 541000 D材料 42000 耗用材料汇总表领料部门及用途 B材料 C材料 D材料 合计基本生产车间 甲产品生产187480187480 乙产品生产235680235680 丙产品生产117840117840产品共同耗用7200
15、072000 小 计72000541000613000车间一般消耗20000020000企业管理部门1200012000专设销售机构1000010000固定资产建造4000040000 合 计11200054100042000695000 第二节 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 一、成本项目的设置 有三种方法:当动力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时,单独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当动力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小时,将其并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为了简化核算,动力费用并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二、外购动力费用的计算 企业外购动力费用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计量和确认。账户“应付账款”。三、外购动力费用的
16、分配方法 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动力费用/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 例:某厂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本月三种产品共同耗用外购电力22000元,实际生产工时分别为20000、30000和60000小时。本月应付外购动力费300000元,车间一般照明用电3600元,企业管理部门用电4400元。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 产品名称 生产工时 费用分配率 分配金额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20000 30000 60000 4000 6000 12000 合 计 110000 0.20 22000 四、分配结转外购动力费用的账务处理 分配结转外购动力费用账务处理的依据是有关付款凭证和动力费用分配表。借:生
17、产成本甲产品 4000 乙产品 6000 丙产品 12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3600 管理费用 4400 贷:应付账款 30000 第三节 直接人工费用的核算 一、直接人工费用的计算(一)工资的计算 1、计时工资的计算 计时工资是根据考勤记录登记的每一职工出勤和缺勤的日数,按照企业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的。工资标准有月工资、日工资和小时工资三种。2、计件工资的计算 计件工资是根据产量(工作量)记录登记的每一职工(或小组)的产品产量(工作量),乘以规定的计件单价计算的。3、奖金、津贴等的计算 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和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计入工资总额,由企业按照有关规定计算。(二)
18、工资结算汇总表的编制 工资结算汇总表车间或部门(人员类别)计时 工资计件工资 奖 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其他 合 计基本生产车间 产品生产工人 车间管理人员辅助生产车间 生产工人 车间管理人员企业管理部门在建工程专设销售机构790006000100002000800016004000400020080010040030002002000880006200110002100800040002000 合 计1066004000550032002000121200 (三)提取职工福利费的计算 提取职工福利费计算表 车间或部门 (人员类别)工 资 总 额 计 提 比 例应计提职工福利费工资及福利费合计
19、基本生产车间 产品生产工人 车间管理人员辅助生产车间 生产工人 车间管理人员企业管理部门在建工程人员专设销售机构人员88000620011000210080004000200012320868154029411205602801003207068125402394912045602280 合 计121300 14%16980138282 二、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方法 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生产工时分配法、直接材料成本分配法和系数分配法。生产工时分配法的计算公式为:费用分配率=应分配的直接人工费用/各种产品实际 生产工时 某产品应分配费用=该产品实际生产工时*费用分配率 例:某厂设有一个基本生产
20、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本月产品生产工人工资为88000元,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为12320元。该厂采用生产工时分配法分配直接人工费用,本月甲、乙、丙三种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分别为2000、3000和6000小时。直接人工费用分配表 产品实际生 工 资分 配 福利费分配分配金 名称产工时分配率分配额分配率分配额额合计甲产品乙产品丙产品200030006000160002400048000224033606720182402736054720 合计11000 888000 1.1212320100320 三、分配结转直接人工费用的账务处理 根据一定的分配标准对直接人工费用进行分
21、配,确定了各受益对象(成本核算对象)应负担的直接人工费用以后,应编制会计分录,将直接人工费用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分配结转直接人工费用账务处理的依据是“工资结算汇总表”、“提取职工福利费计算表”和“直接人工费用分配表”。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8240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27360 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 5472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1254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7068 辅助生产车间 2394 管理费用 9120 营业费用 2280 在建工程 4560 贷:应付工资 121300 应付福利费 16982第五章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第一节 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特点第
22、二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第一节第一节 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特点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特点 一、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账务处理 (一)生产成本明细账的设置 辅助生产单位发生的费用,可以通过在“生产成本”账户中设置“辅助生产成本”二级账户来归集;也可以将“辅助生产成本”作为总分类账户,再按辅助生产成本单位设置二级账。辅助生产成本二级账按各辅助生产车间分别设置。同时,还应按照辅助生产单位的成本核算对象(产品和劳务的种类)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产品成本计算单”),用来归集辅助生产费用并计算出辅助生产单位生产的各种产品和提供的各种劳务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二)制造费用明细账的设置 辅助生产单位发生的制造
23、费用,有两种归集方法:一是在“制造费用”总分类账户下,按照辅助生产单位设置制造费用明细账,归集辅助生产单位发生的制造费用以后,月末在分配转入辅助生产成本二级账所属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一是直接计入或分配计入辅助生产成本二级账及所属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不设置辅助生产单位的制造费用明细账。在一般情况下,辅助生产单位的制造费用,应先通过按辅助生产单位设置的制造费用明细账。二、辅助生产成本结转的特点 (一)需要验收入库的产品成本的结转 辅助生产单位完工入库的自制材料和包装物、自制工具模具等产品的实际总成本的结转:借:原材料 包装物 低值易耗品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月末,辅助生产成本二级账及其所属的明细
24、账如果有余额,是该辅助生产单位的期末在产品成本。(二)需要分配给各受益对象的产品(劳务)成本的结转 提供水、电、气等不需入库的产品和提供修理、运输等劳务的辅助生产单位的实际成本结转: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产品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辅助生产车间 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 在建工程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提供水、电、气等不需入库的产品和提供修理、运输等劳务的辅助生产单位的实际成本结转后,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户应无余额。第二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一、直接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是将辅助生产单位发生的费用(产品或劳务的总成本)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单位以外的受益对象。例:某厂设有供电和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在
25、分配结转前,“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归集的本月辅助生产费用:供电车间为33600元,机修车间为34020元。该厂本月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供应量见下表。辅助生产车间劳务供应量汇总表 受益对象 供电数量(度)修理工作量(工时)辅助生产供电车间辅助生产机修车间基本生产车间产品生产基本生产车间一般消耗管理部门 12000 80000 12000 8000 800 6000 4000 合 计 112000 10800 费用分配率=某辅助生产单位待分配费用总额/该生产 单位供应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部门的劳务总量 供电车间费用分配率=33600/(112000-12000)=0.336 机修车间费
26、用分配率=34020/(10800-800)=3.402 某受益对象应负担的费用=该受益对象接受的劳务供应总量*费 用分配率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项 目 分 配电 费 分 配金额数量 金额 数量金 额合计待分配费用336003402067620劳务供应总量11200010800其辅助生产以外单位10000010000费用分配率0.3363.402受益对象 供电车间(800)机修车间(12000)基本生产车间产品生产800002688026880车间一般消耗12000403260002041224444厂部管理部门8000268840001360816296 合计1000003360010000
27、3402067620 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688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24444 管理费用 16296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车间(供电)33600 辅助生产车间(机修)34020 二、一次交互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交互分配法,它是先根据辅助生产单位相互提供劳务的数量和分配率(单位成本),在各辅助生产单位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再将交互分配后辅助生产单位的全部应分配费用(即交互分配前的待分配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费用),按提供劳务的数量,在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对象之间进行分配。一次交互分配法有关费用分配的计算公式为:交互分配费用分配率
28、=交互分配前辅助生产单位的待分配费用/该辅助生产单位的劳务供应总量 某辅助生产单位应负担的费用=该辅助生产单位接受的劳务总量*交互费用分配率 对外分配费用分配率=(交互分配前的待分配费用+交互分配转入费用-交互分配转出费用)/该辅助生产单位供应给辅助生产以外部门的劳务总量 某辅助生产以外部门应负担费用=该生产单位或部门接受的劳务总量*对外分配费用分配率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交互分配对外分配 项 目分 配电 费分 配修理费分配电费分配修理费金额合计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待分配费用3360034020325203510067620劳务供应量1120001080010000010000费用
29、分配率0.303.150.32523.51受益对象供电车间80025202520机修车间1200036003600基本生产车间产品生产800002601626016基本生产车间一般消耗12000390260002106024962厂部管理部门8000260240001404016642合计3600252010000032520100003510067620 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交互分配: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2520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36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3600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2520 对外分配: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6016
3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24962 管理费用 16642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32520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35100 评价:三、代数分配法 代数分配法是先根据数学上解联立方程的原理,计算出辅助生产单位产品和劳务的实际单位成本,再按照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供应量和实际单位成本,在各个受益对象之间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设该厂每度电的成本为x,每一修理小时的成本为y。33600+800y=112000 x 34020+12000 x=10800y x=0.32058 y=3.5112 四、计划成本分配法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先将辅助生产单位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实际供应量,在各受益对象(包括各辅
31、助生产单位在内)之间分配生产费用,在计算和分配辅助生产单位实际发生的费用(待分配费用加上辅助生产单位内部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入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费用的差额,即辅助生产单位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差异。为了简化核算,辅助生产的成本差异一般全部调整计入管理费用,不再分配给其他各受益对象。例:假设该厂确定的计划单位成本每度电为0.33元,每一修理小时为3.50元。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按计 划成 本分 配成 本差 异对外 项 目分 配电费分 配修理费 分配分配费用合计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待分配费用336002100067620劳务供应总量11200010800计划单位成本0.333.50受益对象
32、供电车间8002800 机修车间120003960基本生产车间产品生产800002640026400基本生产车间一般消耗12000396060002100024960厂部管理部门80002640400014000-56018016260 合计112000369601080037800-56018067620 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3696 基本生产成本 264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24960 管理部门 1664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36960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37800 分配结转成本差异:借:管理费用 3
33、80(红字)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560(红字)辅助生产成本(机修)180(篮字)评价:以上四种方法在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的等级结果和对外分配金额比较见下表。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登记结果比较表辅助生产费用供电车间生产成本明细账 机修车间生产成本明细账 分配方法借方金额贷方金额 借方金额 贷方金额直接分配法33600336003402034020交互分配法336002520360032520340203600252035100代数分配法3360028093640934020390137921计划成本分配法33600280036960-56034020396037800180 辅助生产费用
34、分配结转结果比较表辅助生产费用 对 外 分 配 金 额 分配方法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合 计直接分配法 26880 24444 16296 67620交互分配法 26016 24962 16642 67620代数分配法 26006 24968 16646 67620计划成本分配法 26400 24960 16260 67620第六章 损失性费用的核算第一节 废品损失的核算第二节 停工损失的核算 第一节 废品损失的核算废品损失的核算 一、废品损失的含义一、废品损失的含义 (一)废品(一)废品 废品是指质量上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照原定的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后才能使用的在产品、
35、半成品和产成品。废品按报废损失和修复价值,可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废品按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工费品和料费品.(二)废品损失 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账款以后的损失。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应设置“废品损失”科目,在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增设“废品损失”成本项目。二、“废品损失”账户的设置 在经常有废品损失的企业,为了考核和控制各单位的废品损失,在会计帐户中,应当增设“废品损失”总分类账户,或者在“生产成本”总分类账户下设置“废品损失”明细账户,组织废品损失的核算;在成本项目中,应当增设“废品损失
36、”成本项目。三、废品损失的归集 (一)计算废品损失的原始凭证 计算废品损失的原始凭证主要是“废品通知单”。(二)可修复废品损失费用的计算 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包括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等。例:某加工车间在生产的甲产品中,发现可修复废品10见,已修复验收入库。修复甲产品实际耗用工时为200小时,小时工资费用率为4.65元,小时制造费用率为2.5元,本月修复废品的人工费为800元,福利费为112元。领用材料费用为400元。应由过失人赔款200元。编制会计分录:借:废品损失加工车间(甲产品)1812 贷:原材料 400 应付工资 800 应付福利费 112 制造费用 500 借:其他应
37、收款 200 贷:废品损失加工车间(甲产品)200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612 贷:废品损失加工车间(甲产品)1612(三)(三)不可修复废品生产成本的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生产成本的计算1、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 某企业第一生产车间6月份生产甲产品10000件,其中合格品为9600件,不可修复废品为400件。400件废品中,有200件平均加工程度为50%,有200件是在验收入库时发现的。甲产品实际生产费用为1 000 000元,其中直接材料640 000元,直接人工为210 000元,制造费用为150 000元。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是一次投入。甲产品残料价值为7
38、 200元。废品损失计算表 项 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生产费用总额 640000 210000 150000 1000000分配标准 9600+400 9600+300 9600+300分配率 64 21.21 15.15废品生产成本 25600 6363 4545 36508减:残料价值 7200 7200废品损失 18400 6363 4545 29308 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 项 目 直接 材料 直接 人工 制造 费用 废品 损失 合 计生产费用合计64 00021000015 0001000000结转废品生产成本-26000-6 300-4 500-36 800转入废品损
39、失29 600 29 600合格产品总成本614000203700145 50029 600992 800合格产品单位成本63.9621.2215.163.08103.42 2、按废品定额成本计算 某加工车间生产的甲产品,本月生产不可修复废品400件,废品原材料已全部投入,已完成的生产工时为1500小时。甲产品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为65元,每小时的费用定额:直接人工费用为4.2元,制造费用为3元,废品回收残料价值为7200元,移交材料仓库。废品损失计算表 项目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 计单件或单位工时定额费用 654.23废品数量或定额工时4001500废品定额成本260006300
40、450036800减:回收残料价值7200 7200废品损失188006300450029600 三、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处理 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不需要设置“废品损失”总分类账户和“废品损失”成本项目。假设上例,发生不可修复废品的乙产品成本核算中,该厂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回收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过失人赔款的会计分录。借:原材料 6000 其他应收款 12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7200 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 项 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 计生产费用合计640 000210 000150 0001000 000回收残料价值-7 200-7 200合格产品总成本634 00
41、0210 000150 000992 800合格产品单位成本66.0421.7515.63103.42 第二节 停工损失的核算 一、停工损失的含义 停工损失是指企业生产单位(分厂、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燃料及动力费、损失的材料费用、应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和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等。二、“停工损失”账户的设置 为了考核和控制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当设置“停工损失”总分类账户,或者在“生产成本”总分类账户下设置“停工损失”明细账,组织停工损失的核算;并且应当增设“停工损失”成本项目。三、停工损失的归集 (一)计算停工损失的原始凭证 计算废品损失的原始凭
42、证主要是“停工报告单”。(二)停工损失的计算 某厂第一车间由于设备故障停工5天,停工期间应付生产工人工资4000元,应提取福利费560元,应分摊制造费用800元。第二车间由于外部停电原因停工三天,停工期间损失材料费用5000元,应支付生产工人工资3000元,应提取福利费420元,应摊销制造费用420元。借:停工损失第一车间 5360 第二车间 8920 贷:原材料 5000 应付工资 7000 应付福利费 980 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800 第二车间 500 四、停工损失的分配 企业“停工损失”账户归集的停工损失,应当根据发生停工的原因进行分配和结转。假设在上例中,第一生产车间只生产甲产品,停工
43、损失5360元全部计入甲产品成本;第二车间由于外部原因造成停工损失8920元,电业局已同意赔偿3600元,经损失5320元列作营业外支出。借:生产成本第一车间(甲产品)5360 贷:停工损失第一车间 5360 借:其他应收款供电局 3600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5320 贷:停工损失第二车间 8920第七章 制造费用的核算第一节 制造费用的归集第二节 制造费用的分配 第一节 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 一、制造费用的内容和账户设置 (一)制造费用的内容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二)制造费用账户的设置 设置“制造费用”总分类账户,并按照生产单位设置制
44、造费用明细账,按照制造费用明细项目设专栏组织制造费用的明细核算。二、制造费用主要费用项目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和修理费用 1、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是通过按月编制的“折旧费用计算表”确定这就费用后,计入制造费用的。根据教材编制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借: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2700 第二车间 5720 机修车间 2140 供水车间 1552 管理费用 3820 贷:累计折旧 15932 2、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生产单位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一般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该生产单位当期的制造费用。(1)某厂以银行存款支付日常固定资产修理费4200元,其中第一车间1000
45、元,第二车间1600元,第三车间600元,管理部门1000元。借: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1000 第二车间 1600 供水车间 600 管理费用 1000 贷:银行存款 4200 (2)第一车间设备大修,以银行存款支付修理费36000元,计划分12个月摊销。借:待摊费用第一车间大修费 36000 贷:银行存款 36000 借: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3000 贷:待摊费用第一车间大修费 3000 (3)第二车间采用按计划预提固定资产大修理的方式。年预提大修理费用30000元,每月预提2500元,固定资产大修时,实际以银行存款支付修理费用31000元。借: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2500 贷:预提费用 2500
46、 借:预提费用 30000 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1000 贷:银行存款 31000 如果实际发生的修理费用为29100元。借:预提费用 30000 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900(红字)贷:银行存款 29100 3、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 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需要在固定资产租赁期内平均摊销。某厂采用经营租赁方式租入设备一套归第二车间使用,合同规定租赁期限为2年。以银行存款支付改良费用24000元。借:长期待摊费用 24000 贷:银行存款 24000 借:制造费用第二车间 1000 贷:长期待摊费用 1000 (二)机物料消耗和低值易耗品摊销 1、机物料消耗 2、低值易耗品摊销 (1)一次摊销法
47、采用一次摊销法时,企业领用低值易耗品的价值,一般可以与领用其他材料一道,汇总编制“材料耗用汇总表”,据以直接计入有关成本费用。例:某厂低值易耗品按计划成本计价组织核算,根据“耗用材料汇总表”提供的资料,本月第一车间领用管理用具一批,计划成本6000元,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率为超支1%,采用一次摊销法摊销。借: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6060 贷:低值易耗品 6000 材料成本差异 60 (2)分次摊销法 采用分次摊销法时,领用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按其使用期限分月摊入有关成本、费用。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列作待摊费用分月摊销;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转作长期待摊费用分月摊销。例:在上例中第二车间领用专用工具一批,
48、计划成本7200元,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率为超支1%,采用分次摊销法摊销,摊销期为12个月。借:待摊费用工具摊销 7272 贷:低值易耗品 7200 材料成本差异 72 借:制造费用第二车间 606 贷:待摊费用工具摊销 606 (三)管理人员工资和其他费用 例:某厂第一车间本月以现金支付差旅费12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办公费等4800元;本月摊销财产保险费1000元。借: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6000 贷:现金 1200 银行存款 4800 借: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1000 贷:待摊费用保险费 1000 三、制造费用明细账的登记 企业各生产单位本期发生的制造费用,都应该根据有关凭证计入制造费用明细账
49、。“制造费用明细账”见教材第65页。第二节 制造费用分配的核算 一、分配方法的选择 (一)生产工时分配法 生产工时分配法是以各种产品(各受益对象)的生产工时为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费用分配率=某生产单位应分配的制造费用总额/该生产单位各种产品实际生产工时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该产品实际工时*费用分配率 例:某厂第一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归集的本月制造费用总额为25180元,该车间本月完成生产工时22000小时,其中,甲产品4000小时,乙产品10000小时,丙产品8000小时。制造费用分配表 产品名称 生产工时 分配率 分配金额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4000 10000 8000 4
50、578 11445 9157 合 计 22000 1.1445 25180 评价:(二)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 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是以各种产品(各受益对象)的机器设备工作时间(运转时间)为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费用分配率=某生产单位应分配的制造费用总额/该生产单位各种产品实际机器工时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该产品实际机器工时*费用分配率 注意:当一个生产单位内存在使用和维修费用差别较大的机器设备时,应将机器设备按单位工时费用发生的多少合理分类,确定各类机器的工时换算系数。某产品标准机器工时=该产品实际机器工时*机器设备的工时的换算系数 例:某厂第二车间用A、两类设备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