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诫子书教案15篇.docx(8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诫子书教案15篇诫子书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2)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赏析精彩妙点,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殷殷教子之情,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魄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妙点。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课时支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由题入文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
2、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我国古今有著名的家训,家书。如: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 今日我们学习诸葛亮著名的诫子书,即告儿子的一封家书。题目表明文章的内容是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育。这是他自己学习修养阅历的结晶,修身治家之道的概括。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山东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后世称诸葛武侯。著有诸葛亮集。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
3、葛瞻的。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留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育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同学以自己宠爱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留意停顿。 2同学听录音,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 (2)留意词句停顿。 3找单个同学朗读,要求读准音,把握好朗读节奏。其余同学认真听,作出点评。 幻灯出示: (1)字的读音 夫(f) 淫(yn)慢 险躁(zo) 遂(su) 穷庐(l) (2)语句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4、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老师指导同学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同学对文章内容的了解。 通过范读、自由阅读、齐读、指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来指导熟读,理解文章内容。 5翻译课文 (1)自主学习 生借助课下解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有疑问的圈画出来。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 (3)师点拨,抽背重点字、词、句释义。 (4)全班争辩,共同翻译全文,把握重点词语,逐句翻译。 (幻灯逐句出示,找同学先解释重点词语,再翻译句子) 四、合作探究 再读课文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诸葛亮写
5、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告诫儿子要留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育自己的品德。表达了诸葛亮对后代的殷殷期盼之情。 2、作者认为怎样才具有“君子之行”?怎样才“不能治性”? 明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险躁“ 3、作者认为具有“君子之行”需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课文从那几方面进行论述的? 明确: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正(静)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反(躁)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你是如何看待“夫学须静也”这句话的? 明确:学习需要淡泊宁静。淡泊宁静是学习的最佳境界,只有静下来,不受外界的干扰,才能深化下去,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5、画出文中提到“志”
6、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有明确的志向是成就学业的前提,“志”与“学”中“志”是很重要的,只有有了明确的方向,才能最终成就学业。 6、反复诵读课文,找出例句,体会语言的韵律美 例句:(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多运用对偶句、双重否定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长 诸葛亮几千年前对儿子说的话,今日还有现实意义吗? 明确:一个人必需从小留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立志成学,加强思想修养,刻苦自励。做人与学习,做人居于首位,而做人的
7、关键是“静”。所谓“静”,就是面对灯红酒绿,面对权力、金钱等诱惑,不能因不拘小节而以身试法。要时刻坚守道德防线,时刻绷紧法纪之弦,自省、自警、自励,恪尽职守,领先垂范,管住自己,管住身边人,维护自身形象。因而当今仍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能够真正地做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七、作业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整理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诗词。 诫子书教案2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安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同学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
8、精神的力气:淡泊明志,安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联系同学实际考虑不宜往深处难处开掘,所以文章结构特点及哲学辩证思想不列为教学目标,当然这是主观看法,还有待同仁智者商榷。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把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倾听先哲教育,吸取精神养料。 二、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三、教法、学法设想: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学
9、中要达成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接受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同学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同学合作沟通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尝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同学视野激发同学宠爱,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作业设置结合单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拓展延长,丰富同学积累的同时感受浓浓的亲情、乡情、友情和爱国情。 四、课时支配: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
10、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才智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安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倾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育。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播放录音,同学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留意词句停顿。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示例: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同学诵读,余生订正,后齐读) 4、同学自由朗读,互读。 5、指定优、中、困同学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
11、字音、停顿两方面)。 6、再次播放录音,同学轻声跟读,留意体会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7、同学自由散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同学借助课下解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 师参与探讨。 (1)难点预见: A、词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提示同学留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 B、句子: a、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12、 (2)处理措施: A、让同学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沟通,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师提示同学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 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a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 以b句的翻译为例:年华随着时间奔驰,意志随着岁月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 3、总结沟通: (1)四人一组相互翻译课文,沟通指正; (2)典型代表两名译文,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 (四)研读,赏析文章: 故事引子: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留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
13、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由此引申: 1、集体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同学举手发言) (告诫儿子要留意修
14、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育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期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需 具备哪几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其原句分别用规律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 (同学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探讨沟通,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 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请依据谈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
15、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依据板书提示分组探讨完成,后总结再板书) 提示板书: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见上,略) (4)依据板书提示思路,引导同学背诵原文。自背。互背。齐背。 (5)问题引申:联系现实人世,布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 (提示结合自身品性、四周实例及社会_现象、“八荣八耻”精神,自由沟通感想
16、。指定优秀代表发言) (五)朗读,积累词句: 同学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宠爱的句子,思索完成下列任务: (1)你最宠爱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举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宠爱的话。 (自己思索,小组沟通,个人回答) 警句推举: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原来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7、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铺张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将来的时间踟蹰靠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久静止。(席勒) (2)积累文章或与之相关的名言警句于读书笔记上。 (六)作业设置: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诫子书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殷期望,更有圣贤的谆谆教育,感人肺腑。古往今来,抒发人间真情的诗词浩如烟海,或抒爱国之情,或赞亲热友情,或歌殷殷亲情,或咏浓浓乡情请同学们查找历代歌咏人间真情的诗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一周后在班内开展一次“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的诗词诵
18、读活动。 诫子书学问点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dn)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安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育品德。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心平气和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学习必需静下心来,才能必要勤学苦练。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能,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过度懈怠就不能兴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龄同时间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
19、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哀痛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悲叹)又怎么来得及呢? 【重点字说明】: 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夫(f):段 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谈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养德:培育高尚的品德。澹(dn) 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安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须:必要、确定要。广:使增广。才:才能。广才:增长才能。成:达成,成就,使完成。淫慢:过度懈怠。淫:过 度。慢:懈怠,懒散。励精:兴奋精神。险躁
20、:偏激浮躁,与上文“安静”相对而言。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宁静的性格。年:年龄。与:跟随。时:季节、时间。驰:疾行、增长。日:时间、时间、季节。意:意志。去:离开、消逝、逝去。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比方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赏析】 (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安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作用。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21、学”:作者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入手,劝勉儿子勤学励志,提高修养。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小结】:本文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勤学励志、静心养德,要从“澹泊”“安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 【问答题】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告诫儿子要留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育自己高尚的品
22、德,并要留意珍惜时间,勉励他刻苦学习,表达了诸葛亮对后代的殷殷期盼之情。 2。作者抓住“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需具备哪几个条件?从语句看多用什么句式? 答:澹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语句多用双重否定句、对偶句。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答:抱负的人才必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见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缺一不行。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育又必需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需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头。 4。本文的论点句,并说说论证方法。
23、答: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反对比论证。 5。你是如何看待“夫学须静也”这句话的? 答:学习需要淡泊安静。淡泊安静是学习的最佳境界,只有静下来,不受外界的干扰,才能深化下去,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从时间观念上讲,就是要趁青春年少的大好时间抓紧时间学习,淡泊安静,全身心投入。静,是为了节省学习时间。由于时间一去不复返,记忆力也一天不如一天。 6。诫子书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开放论述的?补充一个论据。 答: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而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和“躁”加以对比,增加了论述的
24、效果。例句: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终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7。读完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1)决心和毅力特别重要,由于缺乏了意志力,缺少了长期力,做事就会有始无终。学习先要立志,不情愿刻苦学习,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就不能增加自己的才能。 (2)人在少年时期就应当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由于时间飞逝,意志力也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年不努力,就会一事无成。 诫子书教学反思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接受以“读”贯穿课堂始终的方法,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同学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
25、读,让同学合作沟通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尝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了同学视野,激发同学宠爱,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为了让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有所学、有所悟、有所思,我是依据“生读生悟生思”的模式来执教这节课,整个课堂中都以“生”为中心,关注同学在课堂中的活动和收获是本节课的主要立足点。 前面几个部分进行较为顺当,同学课堂活动较为踊跃,而且基本每个同学都能完成学习目标,分析其缘由主要是导学案设置比较合理,逐层深化,从“基础”到“延长”都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但这节课的授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研
26、读与赏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但由于“导”的不到位,部分同学不能动起来,不能“赏”出亮点,“赏”出水平,导致气氛不够活跃,对文章中富有哲理又有警醒作用的句子领悟不够到位。在这个环节,如能适当让同学自己“质疑”,然后解疑,信任同学对课堂的宠爱会大大增加。 2、课堂上小组运用不够成功。一遇到问题就让同学自己探讨,有时都没有给同学自己考虑的时间就探讨,这样铺张了很多有价值的时间;另外,有些问题的确不值得小组探讨,而我不合时机的运用小组探讨,消逝了课堂“懒散”的局面,如:让同学探讨课文译文,这就属于“画蛇添足”,多余之举。 诫子书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
27、词和虚词。 2. 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积累名言警句。 3. 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难点: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才智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倾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育。 二、预习检查 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状况。 2. 检查
28、字词把握状况和课文诵读状况。 3. 检查同学收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状况。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留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
29、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三、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1. 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 借助解释疏通文意,相互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3. 想一想,读懂了什么,哪些词语、句子不理解的? 4. 对比解释,翻译课文。 以:用来; 广才:使广博 成学:成就 励精:兴奋 年与时驰:年华 意与日去:意志;岁
30、月 遂成枯落:最终;枯败,凋零。 5. 理解重点句子:说说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育品德的。 (2)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2.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需专心致志,增长才能必需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兴奋精神,轻
31、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华随着光阴消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终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哀痛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四、问题探究 1.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 2. 文中表达中心愿思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3. 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开放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吗(道理或事实均可)? A.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
32、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加了论述的效果。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终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4.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育自己的品德。 5. 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需具备哪几个条件? A. 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 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
33、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五、文章结构 本文如何提出论点,进行论证的? 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 A. 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 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 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六、名句赏析 (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规律学中“双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确定,以猛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育与无限期望。 “淡泊”
34、、“宁静”,看起来是不想有所作为,但现在“不为”正是为了将来“有所为”。“淡泊”、“宁静”正是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的阶段,等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更加有所为。“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颓废的无奈感伤,而是以“明志”与“致远”为终极目标和远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无声誓言,是乐观向上和进取的,是催人奋进的。“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地躲避现实,而是志在修身,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提倡的,“无为”的结果是“无不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虽只寥寥八字,却被诸葛亮钟爱一生,而且贯穿诸葛亮一生,成为他的精神的集中体现。 (二)非学无
35、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 非学无以广才 无论人处于什么阶段(少年,中年,晚年),学习与志向总是最重要的。古今中外的天才宁有种乎?非也。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诫儿子“非学无以广才”的话语既是很一般的谆谆告诫,也是亘古未变的哲理。他不但告诫儿子要学习,而且还要珍惜时间,发愤学习,并要留意学习方法:要“静”、“志”,不能“淫慢”、“险躁”,并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时间的无情消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的人生无奈与悲叹警醒儿子。 2. 非志无以成学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北宋苏轼)没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们不是行走
36、于世,而是随波逐流。他们的人生注定将是碌碌无为的一生,平凡的一生,可悲的一生,最终只能“悲守穷庐”。“志不强者智不达。”(战国墨翟)没有坚决的理想和信念是不行能成就自己的学业的。东晋时期的葛洪就说:“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没有坚决而崇高的理想是不行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学中去的。“身可危也,而志不行夺也。”(礼记儒行)人是靠肉体生存于世的,更是靠精神支撑生存于世的。肉体上假如出了问题疾病是可以用汤药治愈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问题疾病却是很难治愈的。“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最大的哀痛莫过于思想上的无望。思想上的无望比任何难以治愈的顽疾都要可怕千万倍。“人无志,非人也。”(三国嵇康)
37、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动物。人若无志,则与动物何异?心中没有理想,生活也便索然无味。没有理想的人就如同精神空虚、灵魂缥缈的一副躯壳,即使苟活于世,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七、背诵 八、拓展延长 1. 又诫子书 又诫子书 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方法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 译文: 宴席上的酒的设置,在于合符礼节、表达情意,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礼节尽到了就该退席,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仆人的情意还未尽,客人也还有余量,可以饮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丢失理智而胡行乱来。 2.诫外甥书 诫外甥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38、;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静静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 译文: 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使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广泛地向人请教询问,除去埋怨和后悔,这样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奇妙志趣,又何必担忧达不到目的。假如志向不刚毅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扬,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静静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久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低微没有出息之辈。 3. 诸葛亮几千年前对儿子说的
39、话,今日还有意义吗?你如何理解? 九、达标检测 十、作业 背诵默写这篇文章。 诫子书教案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育同学的古典文学素养。 2、读准字音、停顿,积累文中重点文言诗词和虚词的用法。 3、翻译全文。 4、引导同学领悟的思想意义,弄清的层次关系。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同学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4、引导同学领悟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教法、学法设想: 1、小组合作学习法。设计问题,分组争辩。 2、置换法。针对的精彩之处,用换句的方法品尝咀嚼。教学过程 一
40、、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八班级曾经学过两篇,一篇是诸葛亮写的出师表,一篇是陈寿写的三国志节选隆中对。这两篇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找生谈。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始终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信任大家也确定受益匪浅。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依据老师的朗读划出停顿;然后找同学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留意(1)生字:澹泊、淫慢、险躁 (2)停顿:非澹泊/无
41、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 2、同学以自己宠爱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留意停顿。 3、齐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 1、同学自主学习。结合课下解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系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学问),同学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同学学习时,老师巡回,准时赐予指导。 2、质疑问难。这一环节,由同学自由提问,师生共同争辩解决。同学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老师赐予点拨。留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同学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3、师强调重点词(小黑板出示) 4、生译全文。先找生通译全文,再同桌间口译。在本环节中,要求同学
42、译文的语言,除了达到文通字顺外,也要力求文字漂亮。(如: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为:年华随时间消逝,意志随岁月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哀痛地守着穷房子,那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四、研读赏析课文 本环节,老师以一下三个问题同学通过自由发言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深化理解。 诫子书教案5 学习目标 1、反复吟诵,熟读成诵。 2、重点句子的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看几个典故、故事:空城记神机妙算、草船借箭、舌战群儒,这些典故故事都与谁有关?(诸葛亮)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中折射出诸葛
43、亮才智的光线,后人称颂他的诗句更可以看出他的忠君爱国。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他的诫子书高度概括了作者一生做人的准则,堪称教子的千古范文。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熟读成诵。 2、理解文中诸葛亮对儿子的谆(zhn)谆(zhn)告诫,殷殷教育。 三、生读: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四、初读课文,师指名读,正音。 师出示带拼音的PPT,个别读,齐读。 师出示带节奏划分的PPT,生齐读。 五、结合课下解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君子的操守、品德,是用宁静来修身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