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819873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西宁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青海省西宁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省西宁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西宁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青海省西宁市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商代统治者并未推行“授民”“授疆土”,但方国和部族纷纷来朝,形成归附臣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后,各地诸侯视周王 “天下共主”,“莫不事王”,形成政治从属关 系。这一变化表明,西周实行分封制旨在()A.结束商代地方割据局面B.加强周王对地方控制力度C.开创中央集权的新模式D.消除“诸侯坐大”的隐患K答案U BR解析U根据题干由商前代的“归附臣属关系”变为“政治从属关系”,加强了对地方诸侯控制, 相较于前代加强了周天子的权威,B项正确;商代地方并未形成割据局面,排除A项;西 周和商代对于地方的管理本质上仍是贵族政治,“

2、中央集权新模式”至秦朝才出现,排除 C项:分封制实施之后,地方诸侯独立性较强,“消除隐患”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 项。故选B项。1 .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向东汉顺帝上言: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 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帝 从之,于是班下郡国。”材料表明A.东汉的人才选拔机制有所完善B.察举制走向历史终点C.儒学开始成为人才选拔的依据D科举考试制度已发端K答案H AR解析H汉朝实行察举制的选官制度,材料中不仅对于察举制中年龄进行限制,还注重和考试相结合, 说明东汉时期的人才选拔机制有所完善,故A项正确;材料中仍按察举制标准

3、进行选拔官 吏,故B项错误;材料中儒家家法作为参考依据,并不是作为考试唯一依据,故C项错误; 科举考试开始于隋唐时期,故D项错误。方的弱点,都想提高自己在会谈中的要价而采取了不甚恰当的举动。1961年6月算4日,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举行会谈。禁止核试验和柏林问题是会谈的重点。肯尼迪和赫 鲁晓夫互相“打量了 下”就各自扬长而去。美苏加剧了在欧洲的冷战,并把冷战扩向亚 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它们制造了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把人类推向核战争的边 缘。一一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61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举行会议的原 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

4、1961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维也纳会谈。K答案1(1)原因:美苏冷战处于僵持状态;赫鲁晓夫借美国新总统上任之机推动:双方 认识到有共同利益。(2)美苏企图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对方的弱点达成完全有利于自己的协议,背离了合作共赢 的原则,结果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首脑会谈是大国协调解决国际问题的重:要方式;对当 今国际协调机制的建立有借鉴意义。K解析HK小问1详析)原因:根据材料“美苏曾经有过走出冷战、走向和解的尝试,但举步维艰”可得出,美苏 冷战处于僵持状态;根据材料“赫鲁晓夫把改善苏美关系的希望寄托于新总统”可得出, 赫鲁晓夫借美国新总统上任之机推动;根据材料“苏美双方认识到有着共同利益的幼芽”

5、可得出,双方认识到有共同利益。K小问2详析X根据材料“双方都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地位而过于看重对方的弱点,都想提高自己在会谈 中的要价而采取了不甚恰当的举动”、“美苏加剧了在欧洲的冷战,并把冷战扩向亚洲、 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可得出,美苏企图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对方的弱点达成完全有利于自 己的协议,背离了合作共赢的原则,结果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结合所学可知,首脑会 谈是大国协调解决国际问题的重要方式;对当今国际协调机制的建立有借鉴意义。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

6、巨人逝世以 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 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 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材料二”恩格斯的逝世使我们感到的悲痛,远远超过了马克思的逝世,因为我们觉 得,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恩格斯在世时,他的精神生活与马克思的 精神生活是休戚相关的,马克思还活在我们中间,我们还深受着他俩的影响。而现在,他 俩都离开我们了。”一一考茨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恩格斯对马克思 评价。你对此如何理解?(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

7、所学知识,说说怎样理解“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 了?从恩格斯身上我们能感悟到什么?K答案U(1)评价:“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马克思受到千百万革命战友的尊敬和爱戴,“他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理解: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为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进 步不懈努力的一生。(2)理解:理论上:恩格斯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 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深入研究与探 讨了 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中的新现象;实践上:恩格斯是指导国际无产阶级革命 运动的领袖;

8、成立第二国际,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感悟:要帮助劳动人民树立远大理想;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公 而忘私的人格魅力;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R解析D(1)评价:根据材料信息一中的“对于欧美战斗看的无产阶级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 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可得出“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马克思受到千 百万革命战友的尊敬和爱戴,他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理解:可以从马克 思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I可答,即“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 一生,是为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不懈努力

9、的一生”。(2)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理解“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 世了”这句话的含义;感悟:本小问是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从恩格斯的优秀品质、人格魅 力、创新精神等角度谈感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范仲淹在杭州任职时,正逢大饥。他号召富人兴造土木工程,开展宴游活动。官府也翻 新粮仓吏舍,日役千人。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下列对范仲淹施政措施的正确认识 是A.招民为役以赈饥民B.不恤荒政伤耗民力C.鼓励消费刺激生产1) .宴游兴造靡费财政K答案H AK解析H范仲淹“正逢大饥”之时,号召富人兴造土木工程、翻新官府粮仓吏舍,“日役千人”,依 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以工代赈,故A项

10、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伤耗民力,故B项错误;材料和 鼓励消费刺激生产无关,故C项错误;“宴游兴造靡费财政”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故D项错 误。4 .阅读如表信息,依据如表,明太祖朱元璋发出这种“感叹”的制度性原因在于()A.宰相制度的废除B.内阁制度的建立明史洪武十三年正月,胡惟庸谋反被告发,朱元璋遂以“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 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蕊害政治,课 危社稷”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人处死。为了肃清“逆党”,株连 达3万余人。明太祖作(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明太祖朱元璋因政务过多,以致“星存而出,口入而休”,发出“不如江南富足翁,口高三丈犹拥被”感叹,更

11、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C.八股取士的实施D.军机处的设置R答案R解析依据材料“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蔽不可一日无辅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初,宰相制度废除,皇帝直接统领六部,需要处理的事务大大增加,A 项正确;内阁制度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有利于减轻皇帝负担,排除B项;八股取士的 实施,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立的,排除D项。故选A 项。5 .咸丰十一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恭亲王奕祈认为,总理衙门”专管中外一 切交涉”。后来,有关洋务的事项均在此决定,其不仅与军机处并称“两府之地,互为表 里”,甚至为军机处所不知。这反映了晚清时期()

12、A.农民战争影响政府运行机制B.中枢权力机构发生变异C.政府致力于政治体制的创新D.军机处逐渐丧失参政权R答案BK解析H根据材料恭亲王奕诉认为,总理衙门专管中外一切交涉。后来,有关洋务的事项均 在此决定,其不仅与军机处并称两府之地,互为表里,甚至为军机处所不知。”并结 合所学可知,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为了适应外交事务的需要,清政府衍生出了新的 权力机构,B项正确;总理衙门主要处理与外国交涉事务,与国内的农民战争无关,排除A 项;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器物,并不主张政治体制创新,排除C项;军机处仍然具有参 政权,只是地位有所衰落,排除D项。故选B项。6 . 19世纪末,传统中国遇到了 “三千年

13、未有之大变局”,时代骄子梁启超“依据西学批 评中学”,主张引进欧美文化与文明,抨击中国落后的封建文明;“一战”后,受生物进 化论的影响,梁启超认为西方文化和近代科技导致人们信奉“金钱至上”,就国家而言“帝国主义兴起”。梁启超对西方文化的看法由“引进”到“批判”,其主要原因是()A.列强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危机B.近代中国出现“器变”到“制变”C.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且广泛传播.“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侵略本质K答案H DR解析D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一战”的爆发暴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 质,引发了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反思与失望,因此出现了材料中梁启超对西方文明的 批判,I)项

14、正确;民族危机加深导致国人向西方学习而不是批判西方,排除A项;近代洋 务派主张学习欧美的先进技术,属于器物阶段,而梁启超主张进行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 宪制,这是梁启超向西方学习的表现,而非批判西学,排除B项:材料已点明梁启超是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7 .为了保证战时的物资供应,南京国民政府对银行外汇.物价等方面实行特殊的“统制”措施,此时,华中市场上流通法币、伪币及抗日民主政权发行的“抗币”。如此的做法 ()A.有利于民族工业扩大规模B.推动计划经济的快速发展C.压制敌后根据地抗日激情D.符合战争时期的特殊需要R答案DK解析H根据材料在某岫与战时经济关系极为密切的部门取统

15、制措施”,适应了抗战的需 要,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D项正确;战时统制经济政策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和国民 政府在以国防建设为核心的总方针下制定和推行的最重要的经济政策,国民政府采取的战 时统制经济政策有助于官僚资本的膨胀,压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A项;计划经济在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排除B项;“抗币”同样可以在华中流通,排除C项。故选D项。8 . 2021年9月,我国的“神舟十二号”载人K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展示了强大的国力。 无独有偶,1984年,有人写了一首诗赠与邓稼先:“二十年前春雷响,今朝聚会盼新雷; 喜闻戈壁传捷报,敬贺老邓立新功。”与此诗相关的重大事件()A.标志着人造卫星技术成熟B

16、.增强中国的国防力量C.使中国成功步入航天时代D.突破了载人航天技术R答案BK解析材料“1984年”的“二十年前”是1964年,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 弹的试爆成功极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B项正确;197()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成功,使中国步入航天时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发射成功,使中国步入航天时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载人航天技术突破是在20 世纪90年代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 .法兰西学院是18世纪法国巴黎最著名的学术团体,很多文人以成为其院士为荣,溢德 斯鸠、伏尔泰等先后在此发表过入选演说。

17、这说明,当时法兰西学院A.是法国的科技文化中心B.有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C.已成反封建统治的前沿D.具有人文主义精神传统K答案H BK解析由材料可知,法兰西学院是法国知识精英聚集的地方,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在此进行入选 院士演说,有利于向知识精英宣传启蒙思想,从而有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B项正确;法国 的科技文化中心是巴黎,而不是法兰西学院,排除A项;材料只能说明法兰西学院思想开 放,们不能说明其成为“反封建统治的前沿”,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法兰西学院一直奉 行开放的学术环境,因而不能说明具有人文主义精神传统,排除D项。10 . 1688-1832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兴起后,为

18、了获取议会中更 多席位,加强在议会中的作用,不断要求议会改革。但在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 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A.国王仍拥有最高行政权B.每个公民都有广泛的普选权C.君主专制有了新的土壤D.民主政治进程曲折尚需完善R答案D DR解析通过题干中“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及见不鲜”, 可知英国 民主制度建设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D项符合题意;1689年英国权利法 案通过限制国王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权力,即国家最高权力中心在议会,而不在国王那里, 排除A项;普选权是说对任何一个成年人而言,无论他的性别、年龄、种族、信仰等情

19、况, 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依据所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 男女,都可以参加选举,题干时间与之不符,排除B项;君主专制属于封建性质的政体,而 君主立宪制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政体,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它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种组 织形式,不属于专制独裁范畴,且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排除C项。11 . 20世纪中叶,欧洲美术领域出现反理性、反传统的风格,这类作品更多地流露出艺术 家的悲观失望、愤怒与消极的复杂心理。他们宣称美术创作应像婴儿“呀呀”学语那样, 排除复杂思想的干扰,只表现器官能感触到的印象。与此画派风格近似的作品是()A.马拉之死B.唐吉老伯C.日出印象D.格

20、尔尼卡R答案2D根据材料“20世纪中叶反理性、反传统排除复杂思想的干扰,只表现器官能 感触到的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现代主义艺术流派,格尔尼卡是毕加 索的反战巨作,是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代表,D项正确;马拉之死是新古典主义美术作 品,排除A项;唐吉老伯是印象派作品,排除B项;口出印象是印象派作品,排 除C项。故选D项。12 .有学者认为,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并非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福音,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 活动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并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据统计,2008-2019年,美国开始逆流 而动,对其他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达600多项。据此可知A.贸易保护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B.逆全球

21、化运动反对资本主义制度C.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因素存在D. “一超多强”成为国际关系主流K答案CK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十年来,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是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发股的,说明经济全 球化进程存在阻碍因素,c正确;依据所学可知,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仅仅对美国自身 有利,却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均衡发展,A项错误;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出于 自身利益,美国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违背了全球化趋势,但并不反对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 项;美国认为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主张单边主义解决国际问题,实际上还存在多个 国际力量,这些属于政治范的问题,不属于经济范畴的,排除【)。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

22、下列要求。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由农业社会逐渐发展到工业社会。I8601920 年,美国城市数量增加了十余倍,城市人口增长了约15倍。18901910年美国城市数量 增加了 61%, 1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数量增加较多,1910年1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的总人口 高达2000万,是189()年所有城市人口的总和,与此同时,西部开发的进程加快,美国边 疆不断向西蔓延。1862年的宅地法颁布后,大量移民西迁,推进了西部边疆的开发, 而铁路路线系统更新,钢轨取代了铁轨,也为移民西迁提供了重要条件。这一时期,东北 部城市和中西部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高歌猛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美国城市逐渐向内陆 扩

23、展,有轨电车和铁路的发展推动了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城市体系的不断完善。摘编自武文霞美国城市化经验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启示材料二 据美国学者斯金纳尔估计,1843年,中国超过2000人的城镇有1653个,城 镇人口为2072万,在总人口 40500万中占5.1%; 18431894年,中国城镇人口从2072万 增至2351万,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由5. 1%增至6舟。18941949年,城镇人口从 2351万增至5765万,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由6%增至10. 6%从世界范围来看,1875年印 度的城市化率,仅比中国高出约3个百分点,但1951年印度的城市化率达到17.6%,比中 国1949年的

24、城市化率高出7个百分点。摘编自蔡云辉城乡关系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国城市 化与美国城市化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与美国不同的原因。R答案1(1)特点: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城市化提供动力;充分发挥大都市的作用;利用有 利的国际环境和科技革命的成果。不同之处: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缓慢,美国城市化发展迅速,近代中国工业落后,城市化 水平低:美国以工业化为基础,城市化水平较高,近代中国的城市化集中在沿海沿江地 区,美国城市化在内陆和沿海都得到了发展: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不发达,城市化发展乏 力

25、;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城市化发展充满活力。(2)原因: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城市化是在列强殖民侵略的背景 下进行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并且各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K解析R(1)特点:依据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由农业社会逐渐发展到工业社会”, 得出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城市化提供动力;依据材料“东北部城市和中西部城市在城市化进 程中高歌猛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美国城市逐渐向内陆扩展,有轨电车和铁路的发展推 动了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城市体系的不断完善。,得出充分发挥大都市的作用;从 国际环境和科技革命的影响分析,得出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和科技革命的成

26、果。不同之处: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分析,得出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缓慢,美国城市化发展迅 速。近代中国工业落后,城市化水平低;从两国的城市化水平以及分布范围分析,得出美 国以工业化为基础,城市化水平较高,近代中国的城市化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美国城市 化在内陆和沿海都得到了发展:从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分析,得出近代中国的资本主 义不发达,城市化发展乏力: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城市化发展充满活力。(2)原因:从中国的社会性质分析,得出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近代中国的 经济分析,得出近代中国,城市化是在列强殖民侵略的背景下进行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 地位;从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分析,得出近代

27、工业发展缓慢,并且各地区发展严重不 平衡。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认为,18世纪的欧洲特别是英国与中国走向不同的道路的核心在于欧洲 文化中现实主义较浓,其结果是财富就意味着地位,身份和荣耀。而且,在英国财富可以 购买贵族地位的制度下,财富就是真正意义下的地位,身份,荣耀和权力的等价物。因而 在欧洲(或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对于财富的极大化追求是主流的,光明正大的,自然合 理的。同样,关于财富的学术研究也是一样的(如国富论)。一一摘编自世界经济史中的近世江南:比较与综合观察一一回应黄宗智先生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行论述。(要求:观点明 确,持

28、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K答案示例:观点:该学者认为英国成功的关键在于文化因素的观点是片面的。论述:英国在18世纪后半期开启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 工业化或者现代化的国家。其成功转型首先有制度因素,英国的君主立宪政治的确立与发 展为其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国内中产阶级的兴起,国内消费 市场逐步扩大,另一方面广阔的殖民地为其提供了海外市场,这些有利于刺激技术发明; 文化上不仅仅是现实主义因素,英国的宗教改革也为其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17世纪末, 牛顿开启的科学革命为工业革命和社会转型提供了科学基础。该学者将英国成功的核心归因于文化因素,忽略了

29、制度、市场、技术乃至资本等诸多因素 的作用,过分扩大了文化的重要性,因此该观点是片面的。R解析D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结合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如:该学者认为英国成功的关键在 于文化因素的观点是片面的。然后,结合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市场、科技等方面对英国社会 转型的重要推动作用来论证。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北宋时期,绘画进入商品市场,使绘画艺术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统治者“重 文轻武”,边陲未定却安享“太平”,咏歌文藻,游娱翰墨,帝王、贵族对文化财富欲求 达到极致。在沿袭五代设立专门绘画机构的基础上,北宋对画院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增加画院的人员编制,其次在太学中创设“画学”,

30、画院根据画师的考试成绩,分别 授予他们各种职街。为了提高画师的技术水平和增加多方面的艺术修养,画院规定了 套 系统的教学和训练内容,将“画学”按题材分为佛道、人物、鸟兽、山水、花竹和屋木等 六门,还设置了 “说文”“尔雅”等辅助课程。画院踏实、严谨的画风,工致、优美的格 调,清新、隽永的意境,对今天的创作也能提供借鉴,仍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摘编自陈可绘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画院体制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画院体制改革对绘画发展的意义。K答案H (1)背景: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推行“重文轻武政策,完善科举制;商 品经济发展;理学兴起和佛教、道教

31、传播;五代时已设立专门的绘画机构。(2)意义:提高了画家的综合素养和绘画水平;丰富了绘画题材;为后世艺术创作提供借 鉴。K解析“背景”,根据材料信息“北宋时期,绘画进入商品市场”、“统治者重文轻武”、 “在沿袭五代设立专门绘画机构的基础上”得出:商品经济发展、推行“重文轻武政策、五代时已设立专门的绘画机构;结合所学知识从完善科举制、理学兴起、佛道传播等角度补 充。(1) “意义”,根据材料信息“为了提高画师的技术水平和增加多方面的艺术修养,画院 规定了一套系统的教学和训练内容”、“将画学按题材分为佛道、人物、鸟兽、山水、花 竹和屋木等六门”、“画院踏实、严谨的画风,工致、优美的格调,清新、隽永

32、的意境, 对今天的创作也能提供借鉴,仍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从提高了画家的综合素养和绘画水 平、丰富了绘画题材、为后世艺术创作提供借鉴等角度分析。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5060年代,美苏曾经有过走出冷战、走向和解的尝试,但举步维艰。I960年5月巴黎首脑会晤流产后,赫鲁晓夫把改善苏美关系的希望寄托于新总统。应该指 出的是苏美双方认识到有着共同利益的幼芽,应采取措施让这些相似的地方推进两国关系 的发展。在会谈之前,美苏双方都利用舆论工具宣传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肯尼迪政 府表示要坚决保卫美国的利益和地位。苏联则表示美国一定要承认苏联的实力,希望在柏 林问题上按照自己的设想和要求达成协议。双方都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地位而过于看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