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考语文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范仲淹(《宋史》卷三百一十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中考语文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范仲淹(《宋史》卷三百一十四).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出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孤,母 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 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住寇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 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 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怡,去冗僭,慎选举,抚将帅,凡万馀言。服除,以稣荐,为秘阁校理。ft 速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
2、诸子至易衣而出, 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住迷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 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时方 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不远。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 心、合天意也。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痛除积负。”又言:“恩幸多以内降除官,非太平之政。” 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四)思考与学习1 .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
3、如也易衣:换穿衣裳B.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报:答复,特指皇帝对臣下奏章的批复C.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市:买,征购D.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谓除积负蠲除:免除2 .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慎选举B.学者多从质问C.为执经讲解,亡所倦D.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3 . F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服除,以殊荐,为秘阁校理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B.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C.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时方建太一宫
4、及洪福院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4.以下对原文的表达与分析,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改嫁到长山县的朱家,他也就跟着姓了朱。等到他考中进士,被 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后,他把母亲接来奉养才改回范姓B.范仲淹关心国事,与人谈论起天下大事时,慷慨陈词,受他的倡导当时士大夫注意严于律己,崇 尚品德节操C.在为章献太后拜寿之事上,范仲淹指出仁宗率领文武百官上寿,不合礼法,并上疏要求章献太后 把朝政大权交还仁宗,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和对朝廷的忠心D.范仲淹指出,大兴土木会破费百姓财产,是不能顺乎人心、合乎天意的事情,应该停止修建,并 应减少平常年份征购木材的数量,来减少百
5、姓的负担答案与提示1. A (易衣:轮换穿一件好衣裳)2. C(A “选举”在文中的意思是“选拔举荐”,现指“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 B “学者”在文中指“求学的人”,现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D “感激”在文中的意思是“感情 激动”,现指“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3. D (都是介词,当,正当。A是介词,因为;是介词,用、拿。B是反而,去U;是副词,不 过。C是连词,表并列,又:是连词,表让步,尚且)4. A (范仲淹改回范姓是在他调任集庆军节度推官后)译文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他的祖先原是邠州人,后来迁徙到江南定居,于是成了苏州 吴县人。
6、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到长山县的朱家,他也就跟着姓了继父的姓,名说。范仲淹少 年时就有志气节操,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家世,就流着眼泪辞别母亲,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 他昼夜不息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用冷水浇脸;他的食物不够,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 这种困苦生活一般人不能忍受,范仲淹却不觉得是苦。他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把母亲 接来奉养。调任集庆军节度推官后,就恢复了原来的范姓,改名仲淹。监理泰州西溪盐税,升迁为大理寺丞,又调任监理楚州粮料院,因母亲去世离职。晏殊做应天府知府, 听说范仲淹的名声,召请他到府学任职。这期间,范仲淹上书朝廷请求选择郡守,举荐县
7、令,斥逐闲散懒 惰者,裁汰多余和不守本分的人,对官员的选拔举荐要慎重,对将帅要多多安抚慰问,这封书信长达万余 字。他为母亲服丧满期后,因为得到晏殊的举荐,担任秘阁校理。他通晓六经,长于易,很多学 生都来向他询问、请教以正认识上的是非,他手持经典为他们讲解,不知疲倦。他曾经用自己的俸禄供养 前来求学的四方游子,自己的几个孩子甚至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泰然处之。每当他激 动地谈论起天下大事时,就奋不顾身,当时士大夫中形成的高昂激越、以天下为己任、讲究品德节操的风 气,就是由范仲淹倡导的。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这天接受朝拜,届时仁宗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祝寿。范仲淹极力批评这 件事,并且说:“在内宫侍奉亲长,自然应当施行家人的礼仪,但在朝廷上天子和百官站在一起,面朝南 居帝位而朝拜亲长,这不可以成为后世的典范。”他还上疏请求章献太后把朝政大权交还仁宗,这道章疏 没有得到批复。不久他任河中府通判,又调任陈州通判。当时正在建造太一宫和洪福院,朝廷在陕西征购 木材。范仲淹说:“昭应宫、寿宁宫毁于火灾,上天的惩戒没过去多久。如今又大兴土木,破费百姓财产, 这不是顺乎民心、合乎天意的事情。应该停止修建寺观,减少平常年份征购木材的数量,以便免除积累的 欠款。”又说:“受到恩宠的人多由皇宫里直接降敕授官,这不是太平治世的政策。”这些事情虽然都没 得到施行,但仁宗认为范仲淹是忠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