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阅读专题广东省汕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省试湘灵鼓瑟钱起善鼓云和瑟, 冯夷空自舞, 苦调凄金石, 苍梧来怨慕, 流水传潇浦, 曲终人不见, 常闻帝子灵。 楚客不堪听 清音入杳冥。 白芷动芳馨。 悲风过洞庭。 江上数峰青。注这首诗是钱起进士及第之前的一首试帖诗。“湘灵鼓瑟”是考题,原指湘水女神 弹奏古瑟。 楚客,指像屈原一样被贬谪的人。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诗开篇紧扣题目,开门见山,点出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B.水神冯夷应歌起舞,楚客心有戚戚,
2、他们均和湘灵瑟声产生共鸣。C.诗人着力渲染瑟声弥漫在天地之间,天地为之悲苦,草木为之动情。D.诗人运用想象写凄苦的瑟声,将湘灵的哀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16.结尾两句被誉为表现音乐效果的神来之笔,与白居易琵琶行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1516题。秋词二首刘禹锡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B.“吴诗前两句
3、写海棠花的颜色和香气”错误,吴诗的前两句“雪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 最风流”只写了海棠花的颜色,没有写海棠的香气。故选Bo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苏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着一“泛” 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 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氯的雾气中 弥漫开来,沁人心脾。通过融融春意和浓浓春色烘托海棠花的盛开。后两句“只恐夜深花睡 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用杨贵妃的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 人比作花,为
4、花着想,十分感人,描绘了海棠花的娇艳妩媚,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 极富浪漫色彩。吴诗:“雪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写出了海棠花颜色的明艳,雪也似的白,霞也 似的红,故能独压春色,给人以“最风流”之感,这是直接对海棠之美的描绘。接着是笔锋 一转,诗人展开了想象“若教更近天街种,马上多逢醉五侯”,盛开在锦水之头的海棠尚且 如此之美,倘若繁华京都的街侧,遍种海棠,定然会使走马观花的王公贵人为之醉倒,从侧 面描写海棠花之美。广东省汕尾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1月学生调研考试(一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邓炎U水天空阔
5、,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 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赢, 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注】邓刻,文天祥同乡好友。1279年,与兵败被俘的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元都。到 金陵时,邓翔因病留下。临别之际,邓炎U作词赠天祥,为好友壮行。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长江,词人感叹上天不借东风给好友文天祥,致使他抗元失败,沦为俘虏。B.这首词写金陵风物时融情于景,蜀鸟吴花、荒城颓壁,都寄寓了作者复杂的情感。C.友人离别后只
6、有孤月相伴,让词人无法入眠,蕴含了深深的朋友之情,家国之悲。D.这首词擅长运用典故,如借嬴政和司马懿的典故,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企盼之情。16.清代王奕清历代词话卷八引明陈子龙语盛赞这首词,说它“气冲斗牛,无一毫萎靡 之色。你觉得这一评价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15.【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D项“借嬴政和司马懿的典故”错误,“赢”并非嬴政,“写出了对建功立业的 企盼”也不够准确。应为借蔺相如身立秦廷,持璧睨柱,气吞秦王的气魄和诸葛亮死了以后 还能把司马懿吓退的那种威严写出了对好友的赞许与期望。其他三项均正确,故选Do 16.【参考答案】意象选择雄壮,气势雄浑(1分)。水天空
7、阔、剑气冲天、扁舟齐发、涛生 云灭,给人以振奋之感;(1分)典故运用豪壮,突显豪气(1分)。借蔺相如和诸葛亮的 胆识与才华写出了对好友的赞许与期望,豪气十足;(1分)情感抒发悲壮,气冲斗牛(1 分)。虽国破家亡,江山易主,但仍期盼有人能够雪恨,本词是为好友壮行之词,言辞悲壮, 令人动容。(1分) 评分细则:意境(写景)开阔(1分)。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1分)。叙事宏大(1分)。结合与个人经历相关诗句,简要分析(1分)。语言有力度(1分)。结合相关字、词或句子,简要分析(1分)。(每点2分,从以上六个方面任选两点概括分析。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得分。)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3届高三
8、上学期四校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南轩松 李白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哥。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南轩有孤松”里的“孤松”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的“孤松”象征的品 格不同。B.南轩松通过写阴凉处生出的深绿青苔,侧面衬托了松树的高大浓密和年岁 之长。C.小松里的“出”形象写出了小松由小转大的变化,“出”是未来“凌云” 的先兆。D.咏物诗往往托物言志,
9、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不满足于眼前现状,勇于追求 的精神。16.同样是写松,小松与南轩松的生长环境不同,由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A【解析】二者象征的品格相同,归去来兮辞里的“抚孤松而盘桓”,也是象 征高洁的品格。15 .小松里的松树,生长在“深草”“蓬蒿”间,被埋没,不被人赏识。诗人借 此表达了出身寒微的人在成才过程中的勇于进取精神,并批判世人以出身论人,目光 短浅,趋炎附势。南轩松里的松树,生长在清风吹拂,“古苔” “秋烟”环绕的美好景物间,十分惬意。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潇洒自得、高洁的情怀。(每点3分, 2点6分。其中结合诗句写出具体生长环境1分,思想感情2
10、分;)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2-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梅花 几度寻春信, 试摇枝上雪, 望月穿深坞, 若同桃李发,左纬空归及暮鸦。恐有夜来花。迎风立浅沙。谁肯到山家。【注】左纬:宋代文人,字经臣,号委羽居士,终身未仕。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诗巧妙地交代了时间,从“寻春信”可知春即将来临,时令或值腊末。B.三、四句写白日探梅,摇雪是因诗人恐怕梅花夜里将要开放帮它去除积雪。C.五、六句写月下探梅,通过动态与静态的描写写诗人前往梅下,静候花开。D.本诗以“梅花”为题
11、,但把笔墨集中在探梅活动上,别开生面,更增情趣。16 .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意识。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15. (3分)B【解析】“诗人恐怕梅花夜里将要开放帮它去除积雪”错,诗人摇雪是恐 怕有的梅花是昨夜开放的,被雪覆盖自己未及时见到,表现出诗人期盼梅花开放的 急切之情。16.尾联的意思是梅花如果和桃、李一齐开花,那还有谁到山村农家来访梅呢!含蓄地批 评世 俗之人,只爱桃李的浮艳,而不赏山家的梅花。言外之意是说自己钟爱梅花,不为 世俗的审美见解所囿。(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广东省汕头市部分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
12、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拟秋怀诗清蒋士锭文字何以寿?身后无虚名。 元气结纸上,留此真性情。 读书确有得,落笔当孤行。 数语立坚壁,寸铁排天兵。 苟非不朽物,谁复输精诚? 入隐出以显,卓荤为光明。 庶几待来者,神采千年生。【注释】元气:指人的精神,精气。卓荤:卓越,突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句“文字何以寿”,劈头一问,警醒有力;同时勾引全诗,立意鲜明,引人深 思。B.五、六两句翻用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句意,又与之各有侧重,互为补充。C. “入隐出以显,卓荤为光明”两句申明夙
13、志,即使归隐,也要为着光照乾坤的大业。D.诗歌最后两句收束全诗,展望身后,充满自信,是曹丕所谓“声名自传于后”的境界。16.著书立说是古人认为的“三不朽”之一。如何才能使文章“不朽”呢?请结合本诗加以 分析概括。(6分). C (“即使归隐,也要为着光照乾坤的大业。”理解有误,入指归隐,出指出仕。)15 .参考答案诗人认为要使文章不朽,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要有真情实感,即“元 气结纸上,留此真性情”;(2)要确有所得,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发前人之所未见,即“读 书确有得,落笔当孤行”;(3)要简洁凝练,寥寥数语即可“立 坚壁”,“寸铁”即可“排 天兵”。(每点2分)试题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
14、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诗歌首句发问,“文字何以寿? ”, 后文即是回答。回答共有六句,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前四句是内容上的要求,后一句是形式 上的要求。本题难在从具体诗句中提炼出观点。注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春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嗾:使唤狗。这里是“使”的意思。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一、二句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强调秋天并不寂寞萧索,直抒胸臆,盛 赞秋日远胜春天。B.其一第三句写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的鹤直冲云霄,画面壮美,意境开阔,呈现出 非凡的气势。C.其二一、二句写山明水净、霜重叶红的秋色,末句用反衬手法,表现出两种截然 不同的人格特
15、征。D.这两首诗虽然写出了秋天的生气和风骨,但诗人还是认为秋色哪里像春色那样使人欣 喜若狂。16 .有人评价刘禹锡的诗歌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对这一 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广东省清远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雪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若教更近天街种,马上多逢醉五侯。【注】这首诗作于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当时已是诗人被贬黄州第五个年头。史载,昔唐明皇召贵妃同宴,而
16、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天 街:京城。17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诗后两句写诗人爱花心事,生发奇想,深切而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B.吴诗前两句写海棠花的颜色和香气,能够独压春色,给人以“最风流”之感。C.苏诗虽通俗易懂,但情意隽永,从诗句中可感触到诗人的达观和超脱。D.吴诗断定“五侯”也为海棠醉倒,突出海棠之美不同寻常,引得众人喜爱。18 .这两首诗都写海棠,但在表达技巧上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广东省汕尾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1月学生调研考试(一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酹江月驿中言别友
17、人邓判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 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赢, 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注】邓炎IJ,文天祥同乡好友。1279年,与兵败被俘的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元都。到 金陵时,邓炎IJ因病留下。临别之际,邓刻作词赠天祥,为好友壮行。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长江,词人感叹上天不借东风给好友文天祥,致使他抗元失败,沦为俘虏。B.这首词写金陵风物时融情于景,蜀鸟吴花、荒城颓壁,都寄寓了作者复杂的情
18、感。C.友人离别后只有孤月相伴,让词人无法入眠,蕴含了深深的朋友之情,家国之悲。D.这首词擅长运用典故,如借嬴政和司马懿的典故,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企盼之情。16.清代王奕清历代词话卷八引明陈子龙语盛赞这首词,说它“气冲斗牛,无一毫萎靡 之色。你觉得这一评价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四校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南轩松李白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幕。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19、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南轩有孤松”里的“孤松”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的“孤松”象征的品 格不同。B.南轩松通过写阴凉处生出的深绿青苔,侧面衬托了松树的高大浓密和年岁 之长。C.小松里的“出”形象写出了小松由小转大的变化,“出”是未来“凌云” 的先兆。D.咏物诗往往托物言志,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不满足于眼前现状,勇于追求 的精神。16 .同样是写松,小松与南轩松的生长环境不同,由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2-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
20、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梅花左纬几度寻春信,空归及暮鸦。试摇枝上雪,恐有夜来花。望月穿深坞,迎风立浅沙。若同桃李发,谁肯到山家。【注】左纬:宋代文人,字经臣,号委羽居士,终身未仕。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诗巧妙地交代了时间,从“寻春信”可知春即将来临,时令或值腊末。B.三、四句写白日探梅,摇雪是因诗人恐怕梅花夜里将要开放帮它去除积雪。C.五、六句写月下探梅,通过动态与静态的描写写诗人前往梅下,静候花开。D.本诗以“梅花”为题,但把笔墨集中在探梅活动上,别开生面,更增情趣。16.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意识。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广东
21、省汕头市部分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拟秋怀诗 清蒋土铿文字何以寿?身后无虚名。元气结纸上,留此真性情。读书确有得,落笔当孤行。数语立坚壁,寸铁排天兵。苟非不朽物,谁复输精诚?入隐出以显,卓荤为光明。庶几待来者,神采千年生。【注释】元气:指人的精神,精气。卓荤:卓越,突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句“文字何以寿”,劈头一问,警醒有力;同时勾引全诗,立意鲜明,引人深 思。B.五、六两句翻用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句意,又与之各有侧重,互为补充。C.
22、“入隐出以显,卓荤为光明”两句申明夙志,即使归隐,也要为着光照乾坤的大业。D.诗歌最后两句收束全诗,展望身后,充满自信,是曹丕所谓“声名自传于后”的境界。16.著书立说是古人认为的“三不朽”之一。如何才能使文章“不朽”呢?请结合本诗加以 分析概括。(6分)古诗阅读专题广东省汕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省试湘灵鼓瑟钱起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注这首诗是钱起进士及第之前的一
23、首试帖诗。“湘灵鼓瑟”是考题,原指湘水女神 弹奏古瑟。 楚客,指像屈原一样被贬谪的人。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诗开篇紧扣题目,开门见山,点出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B.水神冯夷应歌起舞,楚客心有戚戚,他们均和湘灵瑟声产生共鸣。C.诗人着力渲染瑟声弥漫在天地之间,天地为之悲苦,草木为之动情。D.诗人运用想象写凄苦的瑟声,将湘灵的哀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16 .结尾两句被誉为表现音乐效果的神来之笔,与白居易琵琶行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17 .B(懂得湘灵的悲哀、心有戚戚的只有“楚客:第三句一个“空”字,
24、表明冯夷并不理解 湘灵的哀怨。)16.两首诗运用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方式来衣现音乐的感染力江上数峰青”以曲终人 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儿峰青山来捋发湘灵寄批在瑟声中的哀怨之情;“唯见江心秋 月白”,以江面的清冷来写琵琶女琴声的清冷幽怨。两首诗运用留白手法表现余音袅袅。 一曲终了,只有“江上数峰青余音不绝,含不尽之意于奢外。琵琶行中舫船无言、江 面清冷、圆月高悬,给读者以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两首诗以诗境突转表现音乐,都在尽 情地描写乐曲的表现力之后,戛然而止,出人意料,又韵味无穷:“人不见”后以“江上数 峰青”收结,诗境从虚幻世界猛然转换回到现实世界。琵琶声停,一切又归于静寂,诗境由 音乐
25、之境转换回现实世界。(以上三点答对任意两点即可满分。) 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1516题。秋词二首刘禹锡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注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春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嗾:使唤狗。这里是“使”的意思。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一、二句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强调秋天并不寂寞萧索,直抒胸臆,盛 赞秋日远胜春天。B
26、.其一第三句写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的鹤直冲云霄,画面壮美,意境开阔,呈现出 非凡的气势。C.其二一、二句写山明水净、霜重叶红的秋色,末句用反衬手法,表现出两种截然 不同的人格特征。D.这两首诗虽然写出了秋天的生气和风骨,但诗人还是认为秋色哪里像春色那样使人欣 喜若狂。16.有人评价刘禹锡的诗歌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对这一 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 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评价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根据题干的提示, 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和
27、评价。【解答】(1) D. “但诗人还是认为秋色哪里像春色那样使人欣喜若狂”错误。“岂如春色嗾人狂”是赞美秋色怎会像繁华浓艳的春天那样让人轻狂。这两首诗 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诗人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 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 达乐观的情怀。所以后半句描述不对。故选:Do(2)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赞秋气以美志向远大,咏秋 色以颂情操高洁。其一,诗人借描绘振翅高举的鹤,排云直上秋日晴空,身姿矫健凌厉,抒发 了奋发有为、一展鸿图的大志。“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 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
28、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秋日胜春朝”,用 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 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晴空一鹤排云上”选择了典型事 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便引诗情到碧霄”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 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 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 总之,我们可以从“胜春朝”和“排云上”等清新的语言中体会到诗人的乐观与 壮志豪情。其二,诗人借描绘山明水净的秋景,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泠如文质彬 彬的君子风度。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
29、见性情,显品德。“山明水 净夜 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写秋天景色,诗人用白描的手法,真实地再现 了别有特色的秋景,山水清净,夜 里还 会下霜,树叶有红有黄,在山间错落 点染。景色清丽闲雅,如一位彬彬有礼的君子,让人肃然起敬。“试上高楼清入 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后两句紧承前两句写道,如果你要是不相信秋景这样清 雅美丽,可试上高楼一望,顿时会让你感到彻骨的清澈,心境澄静,心情肃然深 沉,怎会像繁华浓艳的春天那样让人轻狂。诗人巧妙地喑用拟人手法,将秋天和 春天比拟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用春季的轻浮反衬了秋季的端庄素雅。表现了秋之 高洁和沉稳,反映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积极高昂的精神面貌。两首诗同样拿春色
30、来和秋色作对比,来表现诗人对秋天美景的喜爱。这两首诗的 可贵,不只是描绘了秋天的生气和景色,更在于表现了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 与众不同,诗人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鹤直冲云霄 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使人获得了深刻的美感 和乐趣。答案:(1) D(2)对于其一,我们可以从“胜春朝”和“排云上”等清新的语言中体 会到诗人的乐观与壮志豪情。对于其二来说,通过写秋天颜色的明丽,神 清骨秀,同样拿春色来和秋色作对比,来表现诗人对秋天美景的喜爱。这两首 诗所展现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景色,更有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译文:
31、 其一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 玄霄。其二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有开始降下白霜;满树的叶枝现在已经 有红有黄。如果你不相信秋景是这样清雅美丽,可试上高楼一望,顿时会让你 感到彻骨的清澈,心境澄静,怎会像繁华浓艳的春天那样让人轻狂。赏析: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 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 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 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
32、信,尽管染上的,是 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 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 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 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 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 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 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 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
33、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 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 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 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 美的感受。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 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 神财富。其二“山明水净夜 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写秋天景色,诗人用白描的手法,真 实地再现了别有特色的秋景,山水清净,夜 里还 会下霜,树叶有红有黄,
34、在 山间错落点染。景色清丽闲雅,如一位彬彬有礼的君子,让人肃然起敬。“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后两句紧承前两句写道,如果你要是不 相信秋景这样清雅美丽,可试上高楼一望,顿时会让你感到彻骨的清澈,心境澄 静,心情肃然深沉,怎会像繁华浓艳的春天那样让人轻狂。诗人巧妙地暗用拟人 手法,将秋天和春天比拟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用春季的轻浮反衬了秋季的端庄素 雅。表现了秋之高洁和沉稳,反映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积极高昂的精神面貌。【点评】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 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
35、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 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 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广东省清远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雪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若教更近天街种,马上多逢醉五侯。【注】这首诗作于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当时已是诗人被贬黄州第五个 年头。史载,昔唐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天 街:
36、京城。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诗后两句写诗人爱花心事,生发奇想,深切而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B.吴诗前两句写海棠花的颜色和香气,能够独压春色,给人以“最风流”之感。C.苏诗虽通俗易懂,但情意隽永,从诗句中可感触到诗人的达观和超脱。D.吴诗断定“五侯”也为海棠醉倒,突出海棠之美不同寻常,引得众人喜爱。16 .这两首诗都写海棠,但在表达技巧上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1516.【答案】B、【参考答案】苏诗运用了烘托、用典和拟人的手法。通过融融春意和 浓浓春色烘托海棠花的盛开,还借用杨贵妃的典故和拟人修辞描绘了海棠花的娇艳妩媚。 吴诗运用了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的手法。前两句从正面实写海棠花颜色的明艳、雪白、霞红; 后两句想象将海棠种在京都的街边,会使王公贵人为之醉倒,从侧面描写海棠花之美。【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