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部分学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 “诗是心声,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 些长篇短篇,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古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 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 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的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 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
2、真实心跳和脉 搏,从而沦肌;夹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很多作品都具有 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 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 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 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 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 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
3、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 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赘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 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唐诗宋词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 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 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 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中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 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
4、局限,他不但大圣写作抒情述 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增添 了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 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 了豪放风格。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 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 旧史,嗟漫哉、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
5、万古遗愁。【注】牢落:即寥落,稀疏零落貌。夫差旧国:指吴王夫差的国都苏州。翻:反 而。3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首先交代了东游的时间、地点。傍晚的天空散发着萧索的凉意,词人感到自己如无 根的飞蓬浪迹天涯,如今又驾舟东游。B.三吴风景、姑苏亭台都笼罩在沉沉暮色之中,渲染了黯淡的气氛。但鹿群自由自在呼朋 唤友的画面,仍可让人感到此地的繁华。C.下片追忆了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旧事,与上片虚实结合。夫差虽有运筹帷幄之志,却最 终亡国,反不如泛舟五湖的范蠡。D.结句中写斜日里衰草连天,历史的长河中涌动着不尽的千古遗愁。写景与抒情有机结 合,起到了呼应前文,余韵不尽的作用。4 .柳永词的
6、这首词一反其很多词作细腻委婉的风格,偏向于豪放,请结合具体内容对此进 行分析鉴赏。【答案】3.B 4.所选题材重大。所选意象大气。所造意境苍凉,视野开阔。所 抒情感率直慷慨。直抒胸臆。【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 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 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B项“但鹿群自由自在呼朋唤友的画面,仍可让人感到此地的繁华”“自由自在”“繁华” 理解错误。上阕结句“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意思是,繁华的景象
7、已经看不见, 只听见麋鹿呦呦地叫嚷。表现的是昔日的繁华景象早已灰飞烟灭的荒凉景象。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风格的鉴赏能力。词的风格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 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 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 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解答本题,可从诗歌题材特点、选取的意象、展现的意境、 抒发的情感等角度分析。从“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可知,这是一首即兴而 作的咏史诗,追忆春秋吴越争霸的旧事,抒发了深沉的历史兴亡慨叹。题材重大。从“三吴 风景
8、,姑苏台榭”“夫差旧国“香径” “荒丘”“江山如画,云涛烟浪”可知,所写意象 宏阔、大气。从上阕看“晚天”“断蓬”“暮霭” “麋鹿呦呦”这些意象所呈现的意境开阔、 深沉,格调苍凉。从下阕“空运筹决战” “空”字,“嗟漫载、当日风流” “嗟”字,直接 抒发了对吴国兴亡的深深感叹,可见本词在抒情方式上直抒胸臆,情感浓烈激昂。这首词以 深秋萧索、黯淡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现实遭遇的不满和怨叹,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究。风 格偏于豪放。(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3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对偶和比喻表达了作者身在宦海 却心系田园的心情。(2)宋代学者罗
9、大经在鹤林玉露中分析杜甫的登高一诗时说:“十四字之间含有 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的两句是“,。(3)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告诉人们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 意蕴的两句诗是“,。(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表现周瑜有儒将风 度,且指挥若定的句子是“,(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 备,即使有“”之志,也难免会“赢得仓皇北顾”。(6)荀子劝学中,以行路为喻,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o(7)韩愈师说中“, ”两句总结了士大夫之族师道不复的原因:以地位、 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答案】 .羁鸟恋旧林 .池鱼
10、思故渊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 独登台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谈笑间 .橘橹灰飞 烟灭 .封狼居胥 .故不积魅步 无以至千里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羁” “作客” “幽 F啬橹” “总圭” “至” “谀”等。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本好书,如同一位良师益友,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一本好书,会让你感到,无限放松与惬意。一个人的修养品德和读书,而好书离不开好的作 者,更离不开优秀的传播者与解读者。文化语言的传播者,语文专家吴伟老师爱书如命。走进他的家,就
11、仿佛走进了书的森 林王国,有时看书,不知有多少次趴在书桌上睡觉。他在字林中穿行,在书海里 遨游,在知识的天空中飞舞。他是文化的传播者和解读者,潜心钻研,成就了今天 的吴伟。书是他的生命,传授知识是他的使命,从寒窗苦读到今天的功成名就,没有书, 就没有今天的似锦前程。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 采集酿就的知识。*Z/ZZw,ZKZZKZKZZZKZZKZZ/K/ZZKZyZZyZZV/ZZZ(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心旷神怡A.心旷神怡休戚相关废寝忘食卓尔不群B.沁人心脾息息相关宵衣阡食卓越不凡C.沁人心脾休戚相关C.沁人心脾休戚相关宵衣阡
12、食卓尔不群D.心旷神怡D.心旷神怡息息相关废寝忘食卓越不凡(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B.他达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C.他达到了读书的高境界,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D.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答案】(1) D(2) C【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沁人心脾:指芳香凉爽的空气、饮料或花香使人感到舒适。心旷神怡:心情舒 畅,精神愉快。现也用来形容欣
13、赏了美好的诗文、爽朗的感觉,此处说的是“会让你感 到”,应选择“心旷神怡”。第二空: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此处是说一个人的修 养品德和读书有密切关系,应选择“息息相关”。第三空:宵衣阡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 非常专心努力,天黑了才吃饭。此处形容吴伟老师读书勤奋,应选择“废寝忘食”。第四空:卓越不凡:经营天下,治理国政。亦形容才识卓越不凡。卓尔不群:是指才德超 出寻常,与众不同。也可以用来强调不同。此处形容吴伟才识过人,应选“卓越不凡”。 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有两处语病:是搭配不
14、当,“做到”和“境界”不搭配,修改为“达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二是“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语序颠倒,应将“为他人 传道、受业、解惑”放在“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之后;故选C。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白帆远去,夕阳如血,映照着散落的村区 纵横交错的左遹人阡陌相连的小道,童年 的生活虽然贫瘠,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四 季流转。文本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白帆远去,如血的夕阳照着散落的村庄,也照着纵横交 错的水流和阡陌相连的小道”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原文白矶远去,夕阳如血,句式整齐、和
15、谐,夕阳如血单独成句也突出了其特点。 原文映照着后面三个短语形成排比,突出了夕阳映照的范围,具有画面感。且读起来音节 和谐,富有韵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式的特点和表达效果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整句和散句两种句式的不同效果。整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情感 (气势)强烈。散句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原句采用的是句式整齐的整句,如“白 帆远去,夕阳如血”的主谓式短语,“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 道”是偏正式的短语,组成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强烈,突出了夕阳映照的范 围,具有画面感。而改句多采用的是长句,且句式散乱,没有整齐的画面感。8 .下
16、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天然漆并利用它糅涂器具的国家,而宋代是素糅漆器集大成时 期。用漆漆物谓之“糅”,素糅即所谓单色漆器,强调漆色之美,无纹饰之缀。从素糅漆 器的身上上现代人可以嗅到宋朝差学的“极简风”。A.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B.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潺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嗅”为嗅觉,“宋朝美学的极简风”应该是视觉,运用通感 手法。A.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是说“
17、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 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间关”是鸟鸣声,这是使 用比喻的修辞,“滑”形容乐声宛转流畅,“冰下难”,以泉水在冰下流动受阻形容乐声艰 涩低沉、呜咽断续,“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 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 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这是使用通感的修辞.夸张,“四万八千丈”来形容天台山的高度,言山之高。C.比喻,把卷起的浪花比作雪。D.借代,“丝竹”代音乐。故选Ao.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
18、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字。中国古代词人在创作时,大多是因感情需要选择词牌,按照词牌决定韵脚。,对 词的情感基调影响较大。一般来说,,越容易表现昂扬之情;韵字的开口度越小,音 阻越大者,则易与凄婉之情吻合。平声韵合于慷慨之意,,我们在朗读、吟诵时,要充 分尊重词的音韵搭配规律,注意字音所蕴含的感情色彩。【答案】.作者用什么样的韵脚.韵字开口度越大.仄声韵合于悲抑之情【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语段论述的是古代词人在进行词作创作的时候,选择韵脚、词牌的主要原因和具体依据。第一处,根据前后文“按照词牌决定韵脚”“对词的情感基调影响较大”,这是突出感情 基
19、调与词的韵脚关系很大,可以填写“作者用什么样的韵脚”;第二处,根据后文的“韵字的开口度越小”,这与前者进行对应,可以填写“韵字开口度 越大”;第三处,根据前后文“平声韵合于慷慨之意”“我们在朗读、吟诵时,要充分尊重词的音 韵搭配规律,注意字音所蕴含的感情色彩”,这里强调平仄与感情的关系极大,可以填写“仄声韵合于悲抑之情”之类的语句。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语出庄子内篇人间世,意为事物开始时简 小,将要完成时必定宏大。1956年2月,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董必武为中国共产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题词:“作始也
20、简 将毕也巨”。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全新开馆,众多参观者在“作始 也简 将毕也巨”的题词前久久驻足。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力在细微幽隐,功垂盛世千秋翻开庄子,感悟先贤的智慧,我被其“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深深折服。半 个世纪前,董必武先生亲笔将它题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如今人们再次来到石库门,在它面 前久久驻足。这不禁让我忆起中国共产党辉煌历史一一始简毕巨一一这是对党的百年伟大 征程最好的概括。始虽简,力在细微幽隐;
21、业必成,功垂盛世千秋。积度步之功,方至千里之远。凡事起于微小,必经日积月累、千锤百炼,才能成也。 就像愚公移山,一锹一篓运到北海,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像我们从呱呱坠地,长成栋梁 之材,需要十几年的不断学习与磨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如今的 九千多万;从南湖嘉兴的一艘红船,到华夏神州的红旗招展我们明白,哪怕起点再微 不足道,只要在日积晚步的征途上,心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行有实事求是的精神,终点必 将呈现无尽的恢弘与美好。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阴晦之处的苔花,也有盛放的追求与信念。理想信念, 是我们的原点,是我们的初心使命,是“始简”通往“毕巨”的灯塔航标。沿途风景虽 好,勿忘
22、为何出发。党在创业之始虽势单力薄,箪路蓝缕,历尽无数坎坷,但革命的理想 信念始终坚不可摧。星星之火不灭,大有燎原之势,共产党人始终团结一心,历尽千般劫 难,初心不改;一路驱除勒虏,开辟家园;胸怀家国大业,共谋复兴。党的事业起点虽细 微,但始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做以支撑,为万世开太平,一路高歌猛进,砥砺前行。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实事求是,是由“始简”通往“毕巨”的必由之路。百年 风雨征程,党面对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实事”,始终采取审慎而“求是”态度,或迎 难而上,或乘胜而为,攻破一个个难关,创造一段段传奇。面对地震、疫情,我们从不逃 避退缩,而是积极精准施策,尽显人本关怀与大国担当;迎办世博
23、、冬奥,我们敞开臂 膀,为世界搭台,尽展文化自信与和谐理念。在起点处,我们微不足道,受尽凌辱与剿 杀;在繁盛时,我们功业俱成,赢得瞩目与掌声。审慎知行,求是发力,为“始简”注入 勇气和力量,必将朝“毕巨”前行。合上庄子,翻开党史,我读到了一百年的力挽狂澜,我看到了一世纪的沧桑巨 变。作为时代浪潮中的一朵浪花,我虽微不足道,但我愿丰满羽翼,以毕生之力,为平凡 增添不凡。一百年,党的事业由“始简”到“毕巨”,风雨兼程。一百年,仅是浩浩前路上的一 个节点。我们从一个起点,到百年节点,我们不应满足于如今的盛况。未来,将由我们接 棒,继续创造和奋进。力在细微幽隐,功垂盛世千秋。让我们从始至终,以终为始,
24、上下求索,踏上新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给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关键句是“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第一则材料对这一句话进行了注释。第 二则材料指出董必武在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的题词就是这一句话。第三则 材料指出众多参观者在这一句题词前久久驻足,颇有感触。可见,材料的中心意思就是这 句话。这句话引申为任何前程远大的事业,尽管在最开始的时候微不足道,但是完成的时候成就 一定会变得非常巨大。这篇作文的材料采用的是引申出来的意思。那么,如何理解材料董 必武在中共一大会址的题词和会址重新开馆后游人在题词前的久久驻足的关联?这应该是 一种精神的传承。一代人有一
25、代人的长征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 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正如庄子名句的内涵所表达 的:任何伟大的事业,在一开始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需要心怀信仰和理想,保持昂扬 的姿态,只要日拱一卒,久久为功,那未来一定是美好且光明的。新时代的“赶考”人会 继续被这种精神所鼓舞。从“感悟和思考”可知,文体是议论文。在具体行文时,考生可结合党百年奋斗的里程碑 式事件与成功经验,回答党和国家事业为什么能够做到“作始也简,将毕也巨”。同时, 也要能够结合新时代新的征程与挑战,继前人之始,以己任为终,表达岁月不改初心,而 今迈步从头越的决心。立意:1.其作始也简,其将
26、毕也必巨。2实现远大目标,从细微处做起。3.力在细微幽隐,功垂盛世千秋。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诗人人格 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材料二: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晚清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 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 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泱而俱化”的境地(蕙 风词话卷一)。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
27、 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 话如何理解?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 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 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 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 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 定” 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 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
28、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 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 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 “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 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 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 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 “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 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
29、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 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惟有这样的读词 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 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1)下列对“唐诗宋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唐诗宋词应成为我们首选的阅读对象,其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 B.唐诗宋词体现的普通人的价值观,多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 C.李、杜、苏、辛的作品是唐诗宋词中的典范,风格各异,但都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D.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
30、中传递给读者。(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是能写出第一等真诗的诗人,他必然有第一等襟抱,也必然有第一等学识。B.作者认为,陆机提出的“诗缘情”否定了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古老纲领。C.读者在读词过程中虽然处于接受者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完全被动的。D.当代人阅读优秀古典诗歌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两则材料对此均有所论及。(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想了解一位诗人的襟怀抱负,可以广泛地阅读他的诗歌,因为读诗就是读人。B.古代诗词之所以具有现实价值,是因为它们表达了古今共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读者须与古代诗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
31、交流”与“对话”,才能把诗读深读透。D.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诗宋词时,对原作的意蕴作出诠释和解读,就会扩展和拓深原作的 思想意蕴。(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5)下面 材料是对王国维读词的评析,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对此简要说 明。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落茗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 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 佳的两句进行鉴赏,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还因多愁自己善感的 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答案】(1) C
32、 (2) B (3) D(4)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5)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取了李璟词意境绝佳的两 句词来鉴赏;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 “澄思渺虑”,王国维从李璟词萧瑟秋景的 描写中体会到女主角哀怨的心境;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将自己的主观投入到词作中与诗人 对话),王国维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 “其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错误。结合”从诗经楚辞到 明清诗
33、词,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分析,选项这 样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B. “多是”不当,原文中“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是举 例证明“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价值观”,不存在“大多”这样的 范围、数量方面的判断。D. “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传递给读者” 错,文中没有说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而写作,而是创作出的作品“贮存丰 厚的人生意蕴”,选项颠倒了二者关系。故选Co【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 “作者认为,陆机提出诗缘情否定了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
34、的古老纲领”错 误,这既不是作者的观点,也不是陆机的观点。陆机的“诗缘情”并非否定“诗言志”; 文中是说“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故选Bo【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D. “对原作的意蕴作出诠释和解读,就会扩展和拓深原作的思想意蕴”错误。原文是说 “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这就 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选项中说“就会”,原文是“就会进而”。 故选Do【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结合“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篇,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古人心 态的最佳途径”“
35、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很多作品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 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对于现 代人来说,唐诗宋词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 界,有深远教育作用”等分析,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2)结合“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 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 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 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
36、会 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分析,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1)结合“我很认同晚清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 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王国维读 李璟伺瓦,对摊破浣溪沙中“函茗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 赏”分析,王国维选取了李璟词意境绝佳的两句词来鉴赏,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况周 颐主张读词应“将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2)结合“不
37、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 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分析,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意境缔构于吾想望 中”“澄思渺虑”,王国维从李璟词萧瑟秋景的描写中体会到女主角哀怨的心境。(3)结合“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 “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 患意识”分析,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王国维也因自己多愁 善感的性格,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一)文言文阅读(29分)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年,往见贺知 章,知章见
38、其文,叹:“子,谪仙人也! ”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 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 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尝大醉,上前草 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贵妃。帝欲官白, 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鳌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 第,困长安。天宝十三年,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
39、帝奇之,使待制集 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且言:“先臣自(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 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 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注:李邕:诗人、书法家。审言: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扬雄、枚皋:西汉文学家。(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神龙初,遁还,客巴西遁:逃跑B.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
40、军 擢:提拔 *C.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迨:等到D.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故事:真实或虚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吾从而师之B.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帝欲官白,妃辄沮止D.李邕奇其材 (3)下列句式特点,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益瞥放不自修A.句读之不知B.不拘于时C.蚓无爪牙之利D.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 徒醉于市/B.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
41、与饮徒醉于市/C.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D.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 徒醉于市/(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的意义多有关联。对他人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 敬。B.徙,徙居,搬家,迁徙。也指流徙,即古代的流放刑罚,流放有罪之人到边远的地区。C.天宝初年,“天宝”是唐玄宗的第一个年号,“天宝初年”属于古代帝王年号纪年法。D.六经,指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42、,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后李白得到玄宗厚爱,多次宴请,可他狂瞥 不驯,常和酒友在闹市上喝得烂醉。B.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他蔑视权贵,不屑与高力士等为伍,借醉酒让高力士脱靴。 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C.杜甫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没有考取进士,滞留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 拜献祭于太清宫,杜甫进献三篇赋。D.杜甫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 也体现出他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愁苦。(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贵妃。(2)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
43、不盖体,常寄食于人。(8)杜甫在上奏的赋颂中认为自己不应被皇帝舍弃的理由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 括。【答案】(1) D (2) C (3) A (4) C (5) C (6) B(7) (1)高力士向来身份尊贵,把这件事当作耻辱,就摘录他的清平调中有关赵飞燕 的诗句来激怒杨贵妃。(2)我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依赖别人过日子(靠人接济 生活)。(8)学识、思想深受先祖和父辈的的熏陶,家学渊源深厚;自己有改变地位低下命运 的强烈愿望;文思敏捷、卓有才干。【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故事:旧业。句意:如果陛下能让我继承祖先
44、的旧业。故选Do【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句意: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B.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句意: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C官:名词使动用法,让为官。句意: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 加以阻止。D.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句意: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故选C。【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宾语前置句,“不自修”应是“不修自”,不懂节制自己。句意:更加傲慢放任,不 约束自己的言行。A.宾语前置句,应是“不知句读”。句意:不懂得文句知识。B.被动句,“
45、于”表被动。句意:不被时俗局限。C.定语后置句,“爪牙之利”应是“利爪牙”。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D.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句意: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皇帝亲近的人所容纳。故选Ao【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 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 中醉酒。“论当世事”中“当世事,作动词“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赐食”“亲为调羹”为不同的两件事,主语均为“帝”,所以两句之间要断开。排除B;“奏颂一篇”中“一篇”作“奏颂”的后置定语,中间不能断
46、开。排除D。故选C。【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 “天宝是唐玄宗 第一个年号”错误。“安史之乱”前,唐玄宗的年号为“开元”, 有所谓“开元盛世”。唐玄宗的年号有先天、开元、天宝。“天宝”应是唐玄宗后期的年 号。故选C。【小问6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B. “志向高远;他蔑视权贵,不屑与高力士等为伍”“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错误。 文中未提到“志向高远” “不屑与高力士等为伍”,“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与原文不一 致,原文“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皇帝想耍封官赏赐,是贵妃阻止。故选B。【小问7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47、素”,向来;“耻”,意动用法,以为耻辱,把当作耻辱;“摘”,摘 录。(2) “属”,写;“且”,将近;“寄食于人”,状语后置,即“于人寄食”,依赖别人 过日子(靠人接济生活)。【小问8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先臣自(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 绪业,自七岁属辞”得出“学识、思想深受先祖和父辈的的熏陶,家学渊源深厚”; 根据“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 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得出“自己有改变地位低下命运的强烈愿望”;根据“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得出 杜甫认为自己“文思敏捷、卓有才干”。参考译文: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父辈从西域 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江油)。天宝初年,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 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 召见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