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戊戌变法》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776714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戊戌变法》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戊戌变法》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戊戌变法》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戊戌变法》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三台县西平中学杨虎【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 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过程与 方法1、通过学习戊戌变法的历史,了解到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 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的艰难历程。2、就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展开讨论,是学生学会在共同探 讨和交流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1、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 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培养学生关心时 政,关心

2、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争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 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不断追求真理的优秀品德。【重点难点】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时局图:提问: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怎样的 严重危机?(随机让学生回答)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 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今年(2023年)是农历什么年?】2 .学生朗读课前导言。(通过朗读让学生明白:戊戌变法

3、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即学 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教师展示本课学习目标。二、新课讲授(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教师板书:序幕一公车上书)教师让学生回答“公车上书”的含义、教师讲述“什么是维新变法”。2 .教师讲述“公车上书”的背景。让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3 .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与公车上书有关的知识(时间、地点、代表、内容、 结果、意义。)(学生自主做笔记)教师强调: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随后提问:公车上书提出了哪些主张? 其结果是什么?学生回答:主张是拒和、迁都、变法。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却轰动了京沪

4、。4 .教师过渡:从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产 阶级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那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进行了哪些活动?学生回答: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著名的学会和报刊?并说说它们宣传了哪些思想观点?(学生回答:著名的学会有强学会等;主要报刊有时务报国闻报。其中时务 报宣传了梁启超的“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力行变法思想;严复 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 “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教师板书:发展:学会、报刊、宣传变法)5 .教师强调:维新思想的传播

5、,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 思想基础。(二)、百日维新1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维新变法运动得到了哪一位统治者的支持?什么样 的事件,促使光绪帝决心变法?学生回答:光绪皇帝、德国强占胶州湾。2 .教师强调: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问:光绪帝为什么支持变法?学生从教材中可得出:不甘做亡国之君。教师补充:希望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 的思想等。3 .阅读教材,请同学们列表总结变法的内容,并以小组的为单位,分析各个内容的影响。 学生回答:小组形式回答。变法中那些措施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

6、)“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里的“民”指的是什么人?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有什么 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文化方面的改革有什么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思想启蒙作 用。)哪些内容对封建顽固势力的冲击最大?(裁撤机构、废八股、裁汰旧军等)4 .角色体验:请同学们根据下面三个角色(实业家、准备科考的读书人、碌碌无为的 清政府官员),谈谈百日维新对你们的影响?(学生讨论后回答)5 .教师过渡:实施变法的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但变法没能像维新派所期望的那样长期实行下去,不久变法失败了。6 .教师讲述: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

7、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 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教师板书(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教师过渡:面对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迫害,康有为、梁启超选择了出逃,但也有人选 择用流血来唤醒人们,他们被称作“戊戌六君子”。7 .教师展示:图片谭嗣同殉难图及 其名言。问:“贼”指谁? “无力回天”“死 得其所”各是什么意思?8 .教师引用鲁迅先生的名言来总结“戊戌六君子”的精神: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 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总结: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精神。9 .教师强调: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

8、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请 同学们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教师归纳: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清朝的大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袁世凯等人出卖了光绪皇帝。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软弱性)(主要原因)10 .教师讲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一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 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性、爱国性,是近代历史上一场思想启蒙运动。11 .设问,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从充分说明了什么道理?(教训或启示)学生讨论后回答“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三、课堂总结我们本课

9、的重点就是维新变法的意义及影响。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 利益,而且维新派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但谭嗣同等人的血没有白流,他唤醒更多的中国人去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同时也告诉我们, 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为后来辛亥革命的成 功推翻清政府统治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板书设计序幕:公车上书发展: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高潮:百日维新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意义:思想启蒙教训: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教学反思回顾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充分考虑到了初中生的实际情沆,根据历史发展的脉络,让学 生在感知历史上那些重要的人和事的基础之上,适当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独立的判 断力,并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而这三者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的重 要标准。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是我们现代历史教育的重要责任。对于本节课,如何有创造性的进行教学,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是由于我的教学理论水 平和教学实际能力还不足,所以在问题的处理上存在着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