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1 .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唯物史观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解秦朝政治制度、国家统一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时空观念认识秦朝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通过文献资料记载,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影响。历史解释运用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秦朝政治制度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家国情怀认识到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基础知识梳
2、理一.秦朝的统一(一).背景(1)人心: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战国中后期)。(2)经济: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3)秦朝自身原因: 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历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秦商鞅变法后,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为秦统奠定了基础。秦王嬴政,重用人才,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2.概况:(1)时间::(2)战略:;(3)经过及结果:先后灭掉 六国,建立秦朝(第一个统一王朝),定都:咸阳南方:征服了 ,并加强了对云贵一带 的控制。北方:击退 的进攻;修筑万里长城(公元前214年,在原有北
3、方诸国旧长城的基础上,西起、东至)(4)疆域(四至):东至暨朝鲜,西至、羌中,南至,北据 为塞,并阴山至,奠定了此后中国版图的基础。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 .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中央:皇帝制度:来源:特征:;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负责处理全国政务。三公指是、,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补充拓展】丞相为百官之首,位高权重,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虚设其位,由皇帝兼任)关系: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三方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
4、方面都处于既配合又牵制的状态,大 权集于皇帝(2)地方: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一县一乡一里一亭县下设乡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特点:主要官吏由中央(皇帝)任免和考核 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影响:确立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政治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有利于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封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标志着官僚政治取 代了贵族政治;为后世沿用,影响深远。2 .巩固统一的措施:(1)统一、,修、,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 国贵族豪强到、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2)加强思想控制:-(三).影响:秦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5、,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 家,使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和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统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客观需要。二.秦朝的暴政1 .徭役、兵役繁重:大兴土木、建造、;求仙访药,花费巨大;出外、: 修筑万里长城,修建弛道等,征发繁重,百姓负担沉重,社会经济遭到破坏。2 .刑罚严苛、残酷:轻罪重刑,史称“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阶级矛盾严重激化。3 .焚书坑儒:(1)目的:为了建立新的封建秩序,巩固秦王朝_统治。(2)
6、内容:下令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官所掌握的、等, 全部交给官府焚毁,只有、不在其列(许多珍贵文献毁于一旦)。秦始皇以“”罪名,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史称“焚书坑儒”(3)影响:实质:思想文化专制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想一想】秦始皇的暴政与秦的灭亡有何关系?三.秦末农民起义一秦亡1 .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根本原因:宜接原因:2 .时间及过程:(1)公元前209年,在 的领导下,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笫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大泽乡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2)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秦王投降。3 .楚汉之争:在秦朝灭亡之后,刘邦和项
7、羽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项羽被刘邦击败。【想一想】1.秦王朝在灭亡后,刘邦、项羽所进行的战争在性质上发生了什么变化?2.刘邦胜利的原因: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 .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皇帝个人专制独裁, 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权,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权的至 高无上和不可分割。中央集权是指一种政治体制,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 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 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
8、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 的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2 .形成背景(1)经济:生产力提高(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2)政治: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瓦解,周王室逐渐失去了上上共主的地位。诸侯兼并战争使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春秋战国的变法运动进一步扫清了奴隶主势力的残余,确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思想: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法治的思想提供指导思想3 .影响(1)积极影响:维护了国家统一,扩大了疆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以
9、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2)消极影响: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激化社会矛盾(秦末农民起义)。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摧残r文化(如焚书坑儒),钳制r思想。 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异同点分封制郡县制盛行时期商周等早期社会秦以后的各个时代不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系国家大一统建立基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划分同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1nJ官吏权利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点与中央的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
10、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管理权,无土地管理权历史作用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共(1)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同(2)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点(3)都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等方面起了枳极作用。(4)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和创新自主检测: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16分。1 .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口国,天下分而为 七。口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郡县至口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口”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B)A.周B.秦C.汉D.唐2 .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
11、秦王政统一六国后,更改名号,号称“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 秦王政的做法(D)A.打击了战国君主的威严B.确保了秦国统治的延续C.限制了三公权力的行使D.突出了皇帝的独尊地位3 .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此“组织精神”(C)A.能够实现中央集权B.保证了民主决策C.改变不了皇帝专制D.防止了官员腐败4 .咸阳是秦朝国都所在地,不设郡守而由朝廷直辖,其长官为内史。内史位同九卿,可以参与朝政。由 此可以推知(B)A.内史是秦高级教育官员B.内史有特殊的地位C.秦朝重视巩固国家统一D.秦朝重视地方治理5 .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
12、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雕(cho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 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其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 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据此可知,李斯主张(A)A.推行郡县制以实现天下安宁B.仿效西周分封诸侯以巩固天下C.宣扬“君权神授”实现一统D.利用国家赋税增加官员的收入6 .秦邮律内容广及文书、驿制、邮驿等法令,明确规定文书传递时限、登记手续、入驿条件、生活 待遇、邮驿机构的管理和奖惩办法等。该法令的制定主要是为了(D)A.进一步完善秦朝法律制度C.建立完备的邮政通信网络A.进一步完善秦朝法律制度C.建立完备的邮政通信网络B.促进社会公用事业的发展
13、D.保证国家政令的顺畅通达7 .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 律处罚。这表明(C)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8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表现有(D)战乱频仍民族矛盾尖锐刑罚严苛大兴土木A. 0 B. C.I).二、非选择题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 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我而天下大坏,其有
14、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 竭其货贿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 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 明矣。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唐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三:知封建(指分封制)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 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一一明末清初顾炎武天下郡图利病书柳宗元认为秦、汉的过失分别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6分)秦的过失:滥用民力,严刑酷法;(2分)汉的过失:部分地采取了分封制。(2分)柳宗元的主要观点是肯定郡县制:实行郡县制是正确的,秦朝的过失不在于郡县制。(2分)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 (2分)相同点:两人都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2分)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6分)差异: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但没有指出造成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建立在郡县制之上的皇权专制;(2分) 顾炎武则指出郡县制的弊端实质是皇权过分专制。(2分)原因:由于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顾炎武所处的明清之际皇权专制日益强化,弊端日益凸显。(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