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探究.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75631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探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探究徐梦蕾(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西双版纳666101)。引言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从电子测温仪到 CT (计算机断层扫描)、MRI (磁共振成像),医疗设备的使用范围几 乎涵盖了所有的临床诊疗科室。医疗设备的使用质量不仅取决于设备 本身的质量和参数,其维修维护水平也是影响设备寿命、稳定性的重 要因素。因此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为 保证设备的使用质量和检测参数的准确,设备管理部门和医技科室必 须做好设备使用质量管理和维修管理,应严格落实设备维修制度,督 促相关人员落实维修管理,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准确性,保证 临床诊疗工作的正

2、常开展。1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意义医疗设备作为实现临床工作的重要载体,其稳定性与临床诊疗工作息 息相关。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开 展,降低维修资金、减少资产风险、提高管理收益。在整个医疗设备运行的全生命周期中,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涵盖了比 以往更多、更广泛的内容。与一般的设备维修管理不同,医疗设备维 修管理不仅需要修复设备本身的机械、软件故障,还需要考虑医疗设 备的临床诊疗标准、运行期间的质量管理、相关临床操作和临床服务 保证等诸多方面。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需要从采购质量、维护质 量、维修质量、科室使用管理质量等多个方面对医疗设备维修进行全 面管理。为更好地控制医疗设

3、备质量和经济性成本,医疗设备维修管 理已成为医院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管理目标之一。2制定完善相关维修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是现行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形成 系统的设备管理体系,才能将制度作为落实设备管理的重要依据。同 时制度的完善与落实也是临床医技科室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依据。在 设备安装初期、运行期、维护保养、维修等阶段,依照完整的设备管 理制度,才能提高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效率。医疗设备与临床医疗过程的紧密结合,使得医疗设备维修制度亟需考 虑操作人员、诊疗对象、操作环境等外部影响因素。按照不同医疗设 备的诊断特点,医疗设备维修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但若要按照不同设 备设置不同的设备管理

4、和维修制度,显然不太现实。因此,按照医疗 设备全生命周期,可将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制度大致分为使用管理制 度、质量与安全控制管理制度、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制度、维修保养 制度、应急保障制度等。3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细分与落实从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分析细化,对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 制度进行梳理,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展开具体分析。3. 1结合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细化维修管理制度(1)医疗设备从科室提出购置申请即可视为全生命周期的起点,在 医疗设备安装之前的评估、购置阶段都可归于全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 该阶段一般认为只与设备资产管理有关,但医疗设备后期的维修、维 护等各项要求,均在此阶段与医疗设备公

5、司进行商谈完成。因此,应 将购置阶段管理纳入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体系。医疗设备申购论证审 批管理制度应充分考虑医疗设备后期的维修要求,将设备操作培训工 作、与公司维修合作、后期维护作为一个明确的服务项落实在采购阶 段,减少后期维修工作的风险。(2)从医疗设备到达医院准备安装开始,到设备安装调试后进入运 营阶段,医疗设备的后期运营管理阶段就正式开始。这是医疗设备维 修管理的重要阶段。按照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制度、预防性维护保养制 度、质量控制制度、安全运行保障制度、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等必备的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进行设备管理。明确各阶段与维修管理的关系,弱 化只重视临时维修的行为,将维修管理制度功能细化,建

6、立以设备维 修管理为管理目标的制度体系。(3)医疗设备的报废是全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当医疗设备老化或 由于技术革新已不再适合临床工作,这个阶段的维修工作不再能产生 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阶段更多倾向于医疗设备报废管理制度的 执行。对照细分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对完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 定规范化流程和标准、确定权责划分有着重要意义。3.2加强规范化管理,落实维修管理制度在基于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制定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之后,制定规范 化操作流程是落实维修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1)设备管理部门应针对医疗设备的购置论证、购买、安装、调试、 日常维护、维修各阶段,制定论证使用科室和管理部门相关的完善的

7、制度流程。作为第一使用者的临床科室,存在使用权大于管理权的现 状。参照完善的制度流程进行管理,有利于使用部门的维修管理。相 关人员应做到制度明确、职责到位、权责清晰。例如,进口医疗设备 验收时,参与验收人员必须履行职责,认真检查设备是否全新并符合 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规定。设备运行期间科室应进行运行记录登记, 落实到专人负责。(2)设备管理部门应提前做好维修维护管理计划,对全院医疗设备 的实际使用情况有充分了解,如通过提前管理对医疗设备的维修情况 进行预判,更好地完成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降低维修成本。例如,某 大型放射类设备安装使用近1年,统计发现保修期间进行维修的次 数和维修更换配件超过其他医

8、院同类设备的平均水平。维修人员整理 相关维修数据并上报设备管理部门,院方根据维修数据,要求厂家延 长保修期并对设备重要部件进行维修更换。由于维修管理及时,该设 备免费延长保修并更换相关配件,后续设备使用状态稳定,为科室和 医院运营持续创造收益。4提升操作和维修人员专业技能医疗设备与一般设备不同。通常只有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 才能从事操作和维修。有的设备操作人员需要经过国家资格考试,获 得相应资格证书方能独立进行设备操作。因此,设备维修管理必须将 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专业能力纳入维修管理的范畴。首先,厂家工程师在设备安装阶段会有现场培训的计划。因此提升操 作人员的能力需要从设备安装阶段开

9、始重视。操作人员不仅要掌握医 疗设备的操作方法,还要掌握简单的故障判断能力,对医疗设备正常 的使用状态能做出判断,第一时间掌握设备的状态,提高基本维修管 理的水平。其次,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医疗设备信息化、复杂化、技术性日趋偏 强。维修人员应专注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全程参与医疗设备的安装、 调试工作,熟悉各类设备的性能和基础构造。在日常维修工作中,可 以配合工程师现场维修积累经验,也可以远程沟通处理故障,借鉴和 积累工程师维修的经验。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身维修能力,尽可能、 尽快处理好故障,修复设备。5注重医疗设备日常预防性维护措施随着现代医疗管理理念的发展,医疗设备的维修已逐渐从“出现故障, 解决故障”向预防性维护维修转变。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后,等待维修 不仅时间较长耽误科室工作,而且维修费用也计入科室运营成本。制 定科学的日常维护、设备巡检计划,可以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因此 重视日常维护措施,可以提高医疗设备使用年限,降低设备的维修管 理费用。6结语在医院现有设备维修管理体系中,设备管理部门不仅需要协调设备厂 家、维修人员和使用科室,同时要考虑如何提高医疗设备维修效率, 降低维修成本。因此,不断分析现有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平衡好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降低设备维修成本,才能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管 理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