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教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教案(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教案一)一、内容解读1 .三顾诸葛亮。第一段写“三顾”之前刘、关、张三人的言行。因为前两次拜访失败,第三次去拜 访诸葛亮时,关羽、张飞都表示反对,尤其是张飞,忿然道:“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 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张飞对前 两次拜访而不遇的极度不满。但刘备极不赞同,坚持前去,“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 去”。一番对话,表现出刘备的求贤若渴利张飞的莽撞粗暴。2 .等候诸葛亮。第二段写刘、关、张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等候他醒来的场景。玄德“拱立阶下”, 耐心等待;张飞“大怒”,要去“放一把火”,与玄德的求贤
2、之诚形成鲜明对比。三顾、 久候的情节,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为诸葛亮的出场做足了铺垫,也为下文二人 见面后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以及诸葛亮的超人才略埋下了伏笔。3 .问策诸葛亮。终于得见诸葛亮,刘备开始问策,刘备简述了自己的志向后,表露因“智术浅短” 而求贤之意,提出了如何“兴汉”的问题。刘备的一番谈话,可谓披肝沥胆,情辞恳切。 刘备三顾茅庐深深打动了诸葛亮,于是引出了名传后世的“隆中对策”。4 .隆中对策。诸葛亮针对刘备统一天下的宏图,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根据强弱优劣,从四个 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攻守取舍策略。第一,从实力最强的曹操方面分析。诸葛亮先举了曹操在“势不及袁绍”的情况下
3、, 打败了拥有几十万大军的袁绍的事实,指出曹操由弱变强的主要原因:“非惟天时,抑 亦人谋也”。诸葛亮在这里强调了 “人谋”在曹操对袁绍的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草屋。(2)陋室铭有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 子云:何陋之有? ”这篇陋室铭大家应该都背下来了,文章的意思大家应该也是理 解的。这个“陋室”和本文中的“茅庐”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一谈“茅庐”之“不陋” 体现在哪里。【预设】从外貌角度谈:“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整,飘飘然有神仙 之概”。从所处环境谈:茅屋与躬耕,可见其孤高淡泊。从语言角度谈:“隆中对策”这一段文字可见其雄才伟略。从侧面描
4、写角度谈:诸葛均、童子衬托诸葛亮。(3) “隆中对策”是反映诸葛亮身居“陋室”而知天下大事的集中体现。反复阅 读这一部分,看看诸葛亮给刘备谋划了怎样的“国策”。【明确】诸葛亮先肯定了 “得人”是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然后透辟地分析当时曹操、孙权的情况和荆州、益州的形势,提出要顺应形势发展,先 在内政、外交各方面创造好条件,然后再相机而动,一举成功,形成“三足鼎立”的局 面。(4)我们再进一步思考,诸葛亮是因为刘备“三顾”就痛快地答应出山吗?同学 们不妨两人为一组排演二人见面时的对话,品味刘备的劝说智慧。学生自由排演,然后请一两组在班上展示,并对刘备的劝说智慧略加分析。
5、3.“三顾茅庐”的“三”。(1)文中只写到第三次拜访的情形,请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人物性格,推测一下前两次拜访的情况。要求:任选一个角色阐述。可适当加入对人物心理的想象。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时指导。(2)相信很多同学读过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或相关故事,也一定看过根据小说 拍的电视剧,调动你的积累,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三国演义中与“三”字有关的故事, 想一想:为什么同样的情节要写三次?如:桃园三结义、三让徐州、三气周瑜、诸葛亮智取三城、三国归晋【明确】这是我国古典白话小说叙事的一个传统,西游记中亦有“三打白骨精”。 唯其“三打”“三气”,才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 动。三、教师
6、总结三顾茅庐成就了一段“明君良臣”的佳话,可以衍生出很多美好的词语,如惺惺相 惜、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礼贤下士等。有时候,人生中最好的友情会变成难得的 恩情,刘备与诸葛亮能遇到彼此,足够幸运。四、板书设计三顾茅庐诸葛亮礼赞下士求贤若渴气质非凡雄才帏略,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山面村托五、布置作业课后阅读三国演义或观看相关影视作品,与同学分享你的感悟。【教学目标】1 .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抓住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关键词语,感悟人物的 性格特点,学习侧面描写衬托人物特点的方法。2 .学生自由阅读,理清脉络;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感受两人的性格特点。3 .体会刘备诚心诚意、礼贤下
7、士的品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任何时候提到诸葛亮,我们都会有一种由衷的自 豪感。因为他是中国的智多星。今天,我们将学习的三顾茅庐不过是诸葛亮的众多 故事之一,但是,仅仅从这一个故事中,就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下面,就让 我们一起去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吧!二、自主学习1 .了解作家作品。2 .检查预习情况。三、整体感知1 .默读课文,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可用课文里的话解释。【明确】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草屋拜访他,恳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大业。2 .以各种形式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一一通过读课文,了解刘备、诸葛亮分别是什 么样的人。【明确】刘备
8、思贤如渴,礼贤下士;诸葛亮深谋远虑,智慧过人。3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刘备准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第二部分(第23段):刘备与诸葛亮见面的情形。第三部分(第4段):诸葛亮随刘备出山。四、检测反馈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可在原文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小组 讨论之后,代表发言)五、布置作业课下收集有关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第二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顾茅庐,对小说的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小 说最精彩的就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物,走进诸葛 亮、刘备、张飞。二、交流提升1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
9、对诸葛亮的敬重?(小组讨论后发言展示,总结同学们的看法,并带领大家找到书上的原文。)【明确】第二段中张飞和刘备的对话以及“下马步行”“徐步而入”“拱立阶下” “又立了一个时辰”等细节描写;第四段中“在庄中共宿一宵”等情节。2 .文章主要写刘备与诸葛亮的见面,却多次写到张飞,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明确】文章多次写张飞与刘备的对话,是通过写张飞的急躁、鲁莽来反衬刘备三 顾茅庐的耐心与诚心,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美好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3 .文章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明确】文章通过典型的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刘备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为了见到诸葛亮,他甘愿立上“半
10、晌”“一个时辰”,态度十分恭敬;张飞粗犷豪放,莽莽撞撞;诸葛亮则是一个经天纬地之才,从他未出茅庐而能对 天下形势正确分析即可看出。三、梳理总结本文记述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隆中对策”展示了诸 葛亮的雄才大略,人物形象丰满,内蕴极丰。让我们悉心品味三顾茅庐,汲取文学 精华;用心解读诸葛亮,树远大志向,成有用之才;学习刘备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高 尚品格。四、检测反馈学习了三顾茅庐后,你有什么收获和启发呢?【明确】我们对人一定要诚心诚意;当今社会也要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 风气;要向诸葛亮学习,平时刻苦攻读,关心天下事,立志成才。五、板书设计三颐茅庐礼贵下士求贤若渴斥责张飞
11、 下马步G 阶下恭候j 下拜谒见J共展蔻图诸葛亮又用曹操现在“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实,说明曹操善用权谋, 把汉献帝刘协掌握在手里,已形成了强大的力量。而当时刘备兵少,和曹操相比,众寡 悬殊。通过对曹操、刘备两方实力的对比,得出结论“此诚不可与争锋”,说明当时刘 备还不能与曹操争锋,曹操暂时不可取。第二,从势力次强的孙权方面分析。孙权依赖父亲、兄长的余威,占据江东,根基 稳固。江东“国险而民附”,是说江东地势险要,民众归附。诸葛亮通过对江东诸方面 的分析,得出结论“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就是说孙权也不可取,但可结为外援帮 助刘备。第三,从荆州方面分析。荆州“利尽南海非其主不能守”,
12、是说荆州这个地方 一直到南海的广大地区的丰饶物产都能够得到。这里区域辽阔,四通八达,是兵家必争 之地,而它的主人刘表又守不住,所以结论是“是殆天所以资将军”,诸葛亮示意刘备, 荆州可取,不可放过这个好机会。第四,从益州方面分析。“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指出益州地势险要, 有广阔肥美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诸葛亮又用“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史 实打动刘备的心。诸葛亮又指出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他的政权 极不稳固。通过这些分析,得出结论“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是说益州的“智能之 土”希望得到圣明的君主,暗示刘备有这些有利的条件,应当取而代之。以上是诸葛亮就当时形势
13、进行的分析,这些分析都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诸葛亮又根据以上分析,进一步推测将来形势的发展。诸葛亮主张“跨有荆、益” 两州之后,“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内修政理”,那样,军事和政治密切结合,有了 根据地,乂无后顾之忧,政权就可以巩固,也就有力量与曹操争锋了。诸葛亮还告诉刘备,不能轻举妄动,须等天下有变,即形势发展到有利于己的时机 时,应马上分两路进军。“诚如是”,总结上述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就是说, 刘备想要达到的目的到那时都可以达到。“隆中对策”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 图是“大业可成,汉室可兴”,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二、技法总结1 .体会
14、古典小说以动作、语言来刻画人物的手法。本文中最为精彩的描写就是通过对刘备的动作行为来展示他对人才的渴望。作者在 刻画刘备动作的时候,每个细微之处都描写得非常到位。比如在见到诸葛亮前.,刘备“下 马步行”“徐步而入”“拱立阶下”“犹然侍立”,见到诸葛亮时刘备行下拜之礼,听 完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后刘备“顿首拜谢”,见诸葛亮不肯出山相助,刘备竟泣得 “衣襟尽湿”。这些细微的动作,表达出刘备的心情一一对贤人的渴求,突出了人才对 国家兴亡的关键作用。语言方面,当刘备得知诸葛亮在草堂上昼寝未醒时,吩咐童子“且休通报”;童子 欲报,刘备又说“且勿惊动”。当诸葛亮醒来后,刘备说“己书贱名于文几”“望先生
15、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开备愚鲁而赐教”“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 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浅,出 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从刘备谦虚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对诸葛亮的敬重、欣赏和对人 才的渴求。2 .了解人物塑造中烘云托月的艺术手法。三顾茅庐在艺术创作上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来 刻画人物、表现主题。张飞在“三顾”过程中的粗率、急躁,一方面反衬出刘备的礼贤 下士,另一方面也衬托出诸葛亮的才华横溢。三、主题概括课文通过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既表现了他为“伸大义于天下”而礼贤 下土的宽宏气度和求贤若渴的品质,又展示了
16、诸葛亮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雄才大略。资料库1 .作家作品。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一般认为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 太原人。他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 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 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 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 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2 .作品背景。汉末,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曹操把持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
17、豫州牧刘备听 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卧龙岗,去请诸葛亮 出山辅佐他。前两次去均未遇见,课文讲述了刘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的经过。3 .拓展知识。三国演义中关于刘备、诸葛亮的故事人物情节概括(1)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 刘备 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 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2)煮酒论英雄:三国时,董承约刘备等立盟除曹。刘备恐曹操生疑,每 天浇水种豆。曹操闻知后,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 怀畅饮,当听到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时,刘备大惊失箸。 风和日
18、丽的天气突然雷雨大作,刘备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并 请征剿袁术。此时关羽、张飞赶到,乃借以脱身。(3)白帝城托孤: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 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大败,逃往白帝城, 忧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称 如果刘禅不行,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1)舌战群儒: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 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 驳,说服他们要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了后来的赤壁之战。诸葛亮(2)草船借箭: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
19、军令状说三天就可完成。他前两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二十条大船, 各船扎一千多个草靶子。第三天四更时分,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率船到 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让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 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3)武侯弹琴退仲达(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 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 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泗扫。诸葛 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 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4)七擒孟获:诸葛亮当时有征服南蛮
20、免除后患之心。在南蛮境内,诸葛 亮听说孟获在当地颇得人心,于是想到制服孟获,利用他来统领南蛮效忠 蜀国。反复七次擒放孟获,孟获最终心服口服,终于下跪起誓,永不反叛, 效忠蜀国。字词库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拜谒(ye) 纶巾(guan) 末胄(zhou) 愧赧(ndn) 倾颓(tui) 存恤(xi) 殆尽(ddi) 疏懒(Idn)用贱(bl) 如雷蓑耳(guan)顿开茅搴(s6)2 .根据拼音写字词。shill (失礼) aoman (傲慢)dan (箪)食壶浆jlng (经)世奇才 思xiGn (贤)如渴3 .解释下列词语。(1)拜谒:拜见所尊敬的人。(2)愧赧:因羞惭而脸红。(3)存恤:爱惜
21、,体恤。(4)经世奇才:具有治理天下的卓越才能的人。(5)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6)顿开茅塞:一下子把茅草堵塞的道路打开了。比喻原本闭塞的思路,因为受 到启发,立刻理解、明白。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分角色朗读把握文章情节,感受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2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3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入一: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 水,龙飞天汉便为霖。”这首诗写的是谁?(生答:诸葛亮)他的惊世之才是如何展现 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走近诸葛亮,领略一下他的卓越才智。(板书课题)导入二
22、:同学们,你们有谁会背杜甫的蜀相?(找一名同学来背诵)你们知道 “丞相祠堂何处寻”这句诗中的“丞相”指的是谁吗? “三顾频烦天下计”中的“三顾” 指的又是哪件事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中的“丞相”指的是诸葛亮,“三顾”指 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一一三顾茅庐,了解一 下这个故事。导入三: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以辅助 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 “三顾茅庐”这一故事。提到诸葛亮,同学们肯定知道 许多与他有关的故事,有谁能讲一讲呢?(同学们纷纷讲故事)同学们的故事讲得很生 动,那你们知道诸葛亮是怎样出山辅佐刘备的吗?对,是刘备三顾
23、茅庐才请得他出山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顾茅庐这篇文章,看看刘备是怎样将诸葛亮请出山的。二、讲述故事1 .阅读课文,说说三顾茅庐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阅读过程中请关注一些生字、 词语和自己不太能读懂的句子,读后和同学交流。生字、词语、句子的落实在同学交流过程中完成。【明确】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大业。2 .这个故事里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塑造他们的形象时采用 了什么方法?【明确】主要人物:刘备、诸葛亮。刘备:谦虚、求贤若渴、气度宽宏。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衬托(张飞、关 羽)。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
24、方法: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3 .请任选文中的一个角色,从他的角度复述整个故事。可以适当加入心理揣摩和想 象。【示例】张飞。前两次没有见到诸葛亮,大哥仍不死心,准备去请诸葛亮。二哥说 诸葛亮徒有虚名,不用去了。我就说让我去将他请来,如果不来,我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因为这个想法,大哥把我责备了一顿,责令我不得无礼,我答应了他,他才允许我一同 前往。在路上我们遇到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连我都感觉此人无礼,大哥却善解人意, 不计较什么。到了诸葛亮的茅庐,他恰好在睡觉,大哥就一直站着等,不让童子叫醒他。 等了很久,我实在受不了,想干脆一把火烧醒他,被二哥拦住了。后来大哥的诚意打动 了诸葛亮,他终于愿意
25、追随我大哥了。三、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给同学们讲一讲。四、作业布置分角色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大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下面请两个同学来 给大家讲一讲。(两名同学讲故事)这两个同学讲的都很流畅,抓住了主要情节,也合 理地补充出了人物的心理。这节课我们就从课文标题入手,重点探究人物形象(品质)。二、围绕标题,深入探究1. “三顾茅庐”的“顾”。1 1) “顾”是什么意思?【明确】拜访。追问:换成“请”“邀”“见”,如何?【明确】用“顾”更能体现刘备求访的庄重、虔诚、谦逊。(2)刘备这番诚心诚意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
26、文中找一找细节。(这是本节课重 点部分,主要是带领学生品析字句,从中分析刘备的形象)【预设】从动作描写角度看:“下马步行”“徐步而入”“拱立阶下”“又立了一个时辰” “下拜” “泣”等。从语言描写角度看:一类是对张飞莽撞的批评之语,如“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 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 ”另一类是自称和对诸葛亮的敬称,如“望先 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开备愚鲁而赐教”“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等。从侧面描写珀度看:与张飞对比,张飞“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刘备“亲往拜 谒”;张飞“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刘备“又立了一个时辰”等。以张飞的鲁莽暴躁, 衬托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2 .“三顾茅庐”的“茅庐”。(1)何谓“茅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