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版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新版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6月免疫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免疫的三大基本功能:P2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是指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克制其在体内繁殖、扩散, 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保护机体生存的功能。该功能异常,可发生超敏反映和反 复感染。免疫自身稳定:是指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维护内环境稳定的功能。该功 能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免疫监视:由于各种体内外因素的影响,正常个体的组织细胞也可不断发生畸形和突变。 免疫监视具有辨认、杀伤和清除体内突变抗体的功能。若该功能发生失常,也许导致肿瘤发 生。第二章免疫系统1、中枢免疫器官:P13产生免疫细胞并诱导其分化成熟的免疫器官成为中枢免疫器
2、官,又称一级免疫器官。特 点是在胚胎期发生较早,为淋巴上皮结构,可诱导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熟为具免疫 活性的细胞,此过程不需要抗原物质的刺激作用。(1)骨髓骨髓是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 骨髓功能缺陷时,不仅严重损害造血功能,也 将导致免疫缺陷症的发生。功能:长骨髓;源生各种免疫细胞;哺乳动物B细胞成熟,直接进行免疫应答,产生 大量抗体。(2)胸腺 是胚胎期发生最早的淋巴组织。根据动物的种类和年龄的不同,其部位和大小 也稍有差异。新生动物的胸腺相对体积最大,但其绝对大小则在青春期最大。随青春期过后, 实质萎缩,皮质被脂肪组织取代。干使以后的抗体达成整齐一致。(2)、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反映
3、,合理选用免疫促进剂。在免疫前后24小时内应尽量 减少动物应激,不改变饲料品质,不按排转群、断喙,减少意外噪音。控制好温度、湿度、 饲养密度、通风,勤换垫草,饲喂全价配合饲料。适当增长蛋氨酸、缴氨酸及维生素A、B、 C、D及n-3、n-6脂肪酸等的含量,保证免疫力。接种疫苗时要处置得当,防制动物惊吓。 碰到不可避免的应激时和疫苗 接种前,应在接种前后35天内,在饮水中加入抗应激剂, 如电解多维、维生素C和维生素E,或在饲料中加入利血平、氯丙嗪等抗应激药物,有效 地缓解和降低各种应激反映,增强免疫效果。(3)、做好消毒工作发明良好的卫生环境,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动物未引进 前应对环境进 行彻底清洗
4、消毒23次,有动物后应定期带动物进行消毒。第二十四章血清学实验技术1、免疫标记技术涉及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放射免疫测定、SPA免疫检测技术、生 物素-亲和素免疫检测技术、胶体金免疫检测技术。P2442、佐剂:P247对可溶性抗原常需加用佐剂,以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或改变免疫反映的类型(不能改变 抗体产生的类型),以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佐剂有福氏佐剂、脂质体佐剂、氢氧化铝佐剂等。福氏佐剂根据其组成分为完全福氏佐 剂(CFA)和不完全福氏佐剂(IFA)o3、凝集反映:P2524、沉淀反映:P255此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考试题型:选择题10道填空题10道判断题6道问答题6道功能
5、:是诱导T细胞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3)法氏囊是禽类特有的淋巴器官,又称为腔上囊。兼有外周免疫器官的功能。是诱导 分化B细胞成熟的场合。2、外周免疫器官:P16又称二级免疫器官,是免疫活性细胞定居、增殖和对抗原刺激发生免疫应答的场合,涉及 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与淋巴组织等。(1)淋巴结网状组织结构,其中有大量淋巴细胞。皮质的浅层分布着大量的淋巴小结又称滤泡区,或称初级淋巴小结或一级滤泡,为B 细胞集中的区域,一旦受抗原刺激,其中心可见增殖旺盛的细胞,成为生发中心或次级淋巴 小结,又称二级滤泡。皮质的深层或滤泡区与髓质的交界处有许多弥散的淋巴细胞聚集,称为副皮质区,是T 细胞聚集的部位。猪淋巴
6、结的结构与其他动哺乳物淋巴结的结构不同,其组织学图像呈现相反的构成。鸡 无淋巴结,但淋巴组织广泛分布于体内。鹅、鸭等水禽重要有两对淋巴结。功能:过滤淋巴液;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淋巴细胞再循环。(2)脾脏 脾脏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也是血流通路中的过滤器官。和淋巴结不同,脾 脏没有输入淋巴管。结构特点:淋巴组织围绕着小动脉分布脾脏分为白髓和红髓两部分。白髓:动脉周边淋巴细胞鞘,T细胞25%;淋巴小结,B细胞65%红髓: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功能:血液滤过作用;滞留淋巴细胞的作用;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合;产生吞噬细 胞增强素。(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特点与作用:对黏膜表面侵入的病原微生物抗原进
7、行对的辨认和迅速的免疫应答,大量产生分泌性抗体IgA,分布在黏膜表面起黏膜局部免疫保护作用。(4)哈德氏腺功能:1、机械保护作用,能接受抗原刺激,分泌特异性抗体;2、分布T细胞、B细胞,能激发全身免疫系统,协调体液免疫,为口腔、上 呼吸道提供抗体;3、对疫苗发生应答反映。(5)骨髓骨髓是中枢免疫器官,也能发挥外周免疫器官的作用。骨髓产生抗体的重要类 别是IgG,另一方面为IgA,所以骨髓是再次免疫应答发生的重要场合。3、NK细胞:是一类不需特异性抗体参与也无需靶细胞的MHCI类或H类分子参与即可杀 伤靶细胞的淋巴细胞。杀伤机理:使靶细胞凋亡及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 用。P21第三章
8、抗原1、构成抗原的条件:P25-26异源性;大分子物质;分子结构复杂;物理状态;适当的进入途径2、类脂不能作为抗原,不能免疫应答,多糖多肽核酸可以。3、半抗原是一类不完全抗原,它只具有反映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P29第四章抗体和免疫球蛋白1、(大题)P38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单体是构成有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1)单体是轻链(L)与重链(H)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分子;根据H链抗原性的差 异可将其分为5类:?链、丫链、a链、3链、链。(2) H链或L链的N-末端序列变化很大,称为可变区(V),而C-末端氨基酸则相对稳定,称 为恒定区(C区)。在CH1和CH2之间为较链区,具有补体结合位
9、点和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水 解位点。(3)结构与功能的关系:、VH和VL是结合抗原的部位;、CH和CL上具有部分同种异型的遗传标志;、较链区具有补体结合点,可活化补体;、IgG借助CH2部分可通过胎盘;、IgG的CII3可结合细胞表面的FcR, IgE的CII2和CH3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 胞的IgE Fc受体结合。2、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生物学作用:P42-44IgG:是惟一能从母体通过胎盘转移到胎儿体内的免疫球蛋白IgA: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免疫球蛋白IgM:分子质量最大(10价,其余均为2价)IgD:血液中含量极低IgE:能介导I型(速发型)超敏反映3、干扰素:P65I型IFN具有的作用
10、:(1)抗病毒作用:重要是通过已感染病毒的细胞分泌IFN,产生抗病毒蛋白,如蛋白激 酶、磷酸二酯酶、2-5A合成酶等,干扰病毒的复制。(2)抗肿瘤作用:I型IFN能直接克制某些肿瘤细胞的生长,重要通过增强吞噬细胞的 吞噬和杀伤功能及细胞因子和CTL杀伤活性而发挥抗肿瘤作用。(3)免疫调节作用:I型IFN可增长MHC I类分子的表达,克制MHC II类分子表达, 从而增强CTL介导的杀伤效应,促进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同时阻断MHCH类决定的辅助 性T淋巴细胞的激活,从而克制免疫应答的辨认阶段。此外,I型IFN还能克制某些细胞的 增长,如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造血细胞等。第十章抗原提呈细
11、胞和抗原提呈1、抗原提呈细胞APC: P111一、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二、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活化的T细胞、嗜酸性 粒细胞与肥大细胞2、(大题)PU6抗原提呈途径简述外源性抗原(MHC-H类限制)的提呈过程。外源性蛋白抗原的提呈途径即MHC-II类限制的提呈过程是一方面通过吞噬、胞饮等途 径被摄入抗原提呈细胞,经溶酶体消化形成抗原肽,然后与MHC-H类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 经胞内转运或胞吐作用进入APC表面,提呈TCR辨认。简述内源性抗原(MHC-I类限制)的提呈过程。内源性蛋白抗原提呈途径又称MHCT类限制提呈途径,其对内源性抗原的提
12、呈过程是先 将病毒蛋白抗原或肿瘤抗原在胞浆中与泛素结合,使抗原呈线状。在蛋白体的核心成分-LMP 作用下被水解为短肽,与胞浆中的随着分子结合 被抗原加工关联转运体(TAP)转运至内织 网腔。然后与MHC-1类分子结合,将抗原成分运至细胞表面进行提呈抗原。第十一章T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1、CD8+T细胞能特异性的杀伤表达抗原的靶细胞,故又称细胞毒性T细胞(CTL/Tc),它不 仅是抗病毒免疫、急性同种异型移植物排斥反映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中的重要效应细 胞,还对多种免疫功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Tc重要功能:特异性的溶解靶细胞;辅助B细胞作用;介导DTH,诱导巨噬细胞和粒细 胞向炎症部位聚
13、集;分泌细胞因子。第十二章B细胞免疫应答反映1、(大题)P140体液免疫的一般规律(P141表格)简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抗体的产生一般具有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规律:初次应答潜伏期较大;重要IgM;对抗原结合力低,为低亲合性抗体;抗体含量低且 维持时间短,不久下降;再次应答的潜伏较初次应答明显缩短;抗体含量高,维持时间长;重耍为IgG分子, 为高亲和性抗体。第十五章抗感染免疫1、中和抗体:P160 (简明扼要的总结归纳)抗体与病毒互相作用后,病毒的感染性减少或消失。一般来说,中和抗体可以中和胞外 病毒,但不能进入细胞,中和胞内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与以下几点有关:中和
14、抗体好病毒结合后,通过立体构型改变而克制病毒吸附和穿入细胞,从而使病毒 丧失感染性;抗体和病毒康源凝集而形成大分子复合物,作为调理素,促进巨噬细胞对病毒粒子的 吞噬和降解;抗体可以和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结合,通过激活具有抗体受体的细胞(如K细胞、 多形核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破坏病毒粒子。2、补体结合抗体:P160这种抗体由病毒内部抗原或病毒表面非中和抗原所诱发,不能中和病毒的感染性,但可 发挥调理作用,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需要强调的几点:一方面,抗体只在病毒感染的初期才具有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一般 情况下,将纯化的抗体转移给实验动物使之获得抗病毒免疫较为困难;第三,某种抗体的体 外众和能
15、力也许与其体内的保护作用很少相关或不相关。总之,抗体是抗病毒免疫的重要成 分,但却不能消除所有病毒的感染作用。3、(大题)抗胞内菌免疫:P164抗胞内菌免疫特点有那些?抗胞内菌免疫重要依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仅起辅助作用。涉及:(D天然免疫:胞内菌不仅能直接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细胞),亦可通过刺激巨噬细胞产生IL-12 (一种强的活化NK细胞的因子)以活化NK细胞。在产 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之前,NK细胞担负着初期的防御功能。(2)淋巴因子的免疫作用:胞内菌可刺激巨噬细胞产生IL-12和NK细胞产 生丫-干扰 素,ILT2和丫-干扰素可以促进TH1细胞的发
16、育,所以胞内菌是CD4+辅 助T细胞分化为 TH1表型的强大诱生剂。病菌刺激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这一过 程是具有特异性的,但 是被淋巴因子激活的巨噬细胞免疫功能表现出非特异性,除能杀灭诱发细胞免疫的病菌外, 也能杀灭一些无关的胞内寄生菌。(3)细胞毒T细胞(Tc)的免疫作用:CD4+T细胞和CD8+T细胞均参与抵御胞内菌感染 的保护性免疫反映,但这些T细胞辨认不同类型的抗原并对其发生反映。(4)迟发性变态反映与肉芽肿形成:机体对胞内菌发生细胞免疫的同时,交织有迟发性 变态反映的发生,临床上常表现为对病菌的可溶性产物皮内注射后的炎症反映。(5)免疫逃避的机制:P166第十六章变态反映1、(大题
17、)P181变态反映的发生(P182表格,免疫学基础是重点)变态反映(allerg):是机体对某些抗原物质发生的一种可导致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的 异常免疫反映。常表现为免疫反映性增高,多发生于再次接触同种抗原的时候变态反映,也 称过敏反映或超敏反映。变态反映的发生一般可分为致敏阶段和发敏阶段。I型变态反映:即通常所称的过敏反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变态反映。致敏机体在再 次接触变应原时,反映立即出现,故亦称速发型变态反映。反映或局限于某一种组织或为全 身性,反映限度不一。属于此类反映的有: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枯草热、等麻疹以 及食物、药物、花粉和虫螫性过敏等。II型变态反映:是特异抗体(I
18、gG或IgM)与吸附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上的抗原结合,引起细胞凝集或在补体作用下使细胞溶解、损伤或被单核细胞吞噬,在临床上表 现为溶血性贫血(黄疽)、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等。ni型变态反映:亦称血管炎型变态反映。引起本型反映的变应原除异种血清外,尚有微生物、 寄生虫和药物等。参与反映的抗体属沉淀性抗体,重要为IgG和IgMo在抗原与抗体接触后, 由于抗原中档度过剩,形成中档大小的免疫复合物,但仍为可溶状态,不易被吞噬细胞吞噬 清除,又不能通过肾小球滤孔排出,因而较长时间循环于血流中。此种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可 沉积于多种器官,如心脏、肾脏及关节部位的血管壁基底膜、肾小球基底膜和关节
19、滑膜等处, 或向毛细血管壁外渗出,然后进一步激活补体,引起组织、细胞的溶解和坏死,使基底膜及 其它支持组织遭到破坏。免疫复合物还可使肥大细胞脱粒,释放活性介质,引起局部炎症、 小血管周边炎症或使小血管遭受机械阻塞,影响周边组织的血液供应,导致局部组织的病理 损伤。IV型变态反映:与上述三个型不同,本型变态反映与体液抗体无关,而是一种细胞免疫的局 部反映,由于反映的出现迟于以上三个型,故名迟发型变态应或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 态反 映。本型重要涉及传染性变态反映、接触性皮炎和某些节足动物引起的变态反映。此外,组 织移植排斥反映、自身免疫性变态反映也属于这一型。第二十三章免疫防治1、被动免疫涉及天然被
20、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P228-231天然被动免疫:通过胎盘、初乳或卵黄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又称为母源抗体。人工被动免疫:将具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人工输入动物体内,使 其获得对某种病原体的抵抗力。作用特点:发挥作用快、无诱导期、维持免疫力的时间较 短。具有抗体的免疫机制:(1)免疫血清,又称高免血清或抗血清,是运用某种抗原对同一 动物体经反复多次接种,使之产生高价效特异性抗体,经采血分离血清制成。(2)精制免疫 球蛋白,是将免疫血清中的抗体用胃蛋白酶进行水解,切除IgG结构上易使动物发生过敏反 映的Fc段,保持Ig分子上F (ab) 2片段的完整性,即保存Ig与相应抗原结合的有
21、效部位。(3)高免蛋黄液,是用某种疫苗连续多次接种产蛋家禽,使其蛋黄中具有高效价特异性抗 体,用人工方法分离蛋黄中免疫球蛋白加工而成。细胞因子:重要有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2、积极免疫:P231涉及天然积极免疫和人工积极免疫。天然积极免疫:是指动物在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后产生的,对该病原体的再次入侵呈不感 染状态,即产生了抵抗力。人工积极免疫:是给动物接种疫苗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系统发生免疫应答而产生的特异 性免疫力。作用特点:与人工免疫相比免疫力产生较慢,但连续时间长,免疫期可达数年 甚至数月,有回忆反映,某些抗原免疫后可产生终生免疫。良好疫苗的规定:1.安全性好,没有明显的副反映;
22、2.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保护率高), 保护时间长(免疫期长);3.稳定而易于保存;4.使用简便,易于大面积防御;5.制造容易, 价格低廉。3、(大题)P239免疫失败的因素及防止免疫失败的因素:免疫接种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接种疫苗的质量、接种途径和免疫程序等外部条件,还取决 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这一内部因素。就机体内部因素而言,重要因素有(1)遗传因素, 有的动物个体甚至有先天性免疫缺陷,从而导致免疫失败;(2)营养状况,多种微量元素 及氨基酸的缺少都会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3)母源抗体的干扰,高母源抗体干扰活疫苗 毒株在体内的复制,从而影响免疫效果。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可影响机体免疫力的产生、维持和终止。涉及(1)应激反映(2)卫生 状况。环境卫生状况不良,圈舍及周边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在使用疫苗期间动 物已受到病原的感染,这些都会影响疫苗的效果,导致免疫失败。实践中发现,抗体水平较 高的动物群体,只要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也存在着发病的也许防制对策:(1)、通过母源抗体水平的检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倡活疫苗和灭活 疫苗同时免疫 的方法,使活疫苗中和一部分母源抗体后,使每个动物的抗体处在相同水平,只有这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