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中必修1(2023年修订)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改).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71122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中必修1(2023年修订)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中必修1(2023年修订)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中必修1(2023年修订)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中必修1(2023年修订)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改).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辛亥革命-一次民主共和的试验历史教研组李桦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学习目标(二)知识与能力:通过辛丑条约、清末新政、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成立,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通过了解、分析南 京临时政府人员构成、政体设置、纪元、国旗、施政措施和宪法等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临时政府具有资产阶级 政府的特点,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三)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比较、归纳概括和材料分析等方法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及其过程;通过视频资料使学生直观了 解武昌起义这一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事件;通过材料分析法掌握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2、和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的内容。(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法为国根、民为邦本的观点;通过对临时约法 与钦定宪法大纲及以往封建专制制度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作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通过对清帝退位史实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因为双方协商与妥协才使近代中国避免了一次内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难点:通过对南京临时政府人员构成、政体设置、纪元、国旗、宪法内容等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 到民主共和是世界潮流,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根据高一学生现有学习负担和课余时间分配,以及

3、从平时教学实际出发,将启发-发现式教学法、材料分析 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法相结合,但主要由教师提供材料、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掌握有关知识点,以帮助学 生培养论从史出的基本观点。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导入一百多年前,华夏大地掀起了一次革命风潮,前无古人地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同样是前无 古人地,这些革命者试图在中国建立起民主共和制度。这次革命从何而来?革命者的努力又有何意义?这就是我 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新课一、微课:民主共和蓝图的建构: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人类社会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进入了电气化时代(PPT:第二次工业革命 成果:飞机、汽

4、车、电灯等),古老东方的中国,却依然徘徊在现代化大门的边缘,甚至已经濒临国将不国的境 地(PPT:满清陋习、时局图、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1900年,巴黎世博会开幕,就在欧美国家极力展现工业 和科技巨大威力的同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八个帝国主义国家以镇压义和团之名在大沽登陆(PPT: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签订)。风雨飘摇中,三年前亲手镇压了戊戌变法的慈禧,如今却成为戊戌维新的遗嘱继承人,发起了 史称“清末新政”的改革(PPT:编练新军、派遣留学生、新式工业、钦定宪法大纲照片)。清末新政变革面之广, 力度之大,远超戊戌变法。但新政非但没有挽救清王朝的败亡,反而培养了它的掘墓人:许多留学生成为反清

5、革 命的骨干,编练的新军后来成为各省起义的主力,预备立宪的宪政改革则因为强化满洲贵族的专权导致立宪派倒 向了革命阵营。(板书:一、民主共和蓝图的构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于1894年创立了兴中会(PPT:兴中会成立、 誓词),第一次喊出了 “振兴中华的口号;“创立合众政府,表明了孙中山建立一个美国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 想。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诞生(PPT:同盟会的成立、 十六字纲领),“创立民国”正式提出了建立中华民国的构想。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阐发 为“三民主义,以此指导了辛亥革命(PP

6、T:三民主义)。(板书:1.兴中会2同盟会3.三民主义)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的提出,激励着革命党人为创建民国、实现共和而奋起革命,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 义,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黄花岗起义。革命党人频频发动起义的同时.,人民群众也不断展开斗争。1911年,保 路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其中四川保路运动规模最大,并演变为武装起义,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造成 武汉兵力空虚。武昌的枪声,拉开了埋葬清王朝的序幕。二、民主共和蓝图的试验1.武昌起义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回到那个战火纷Q激情K扬的时代。不过,请大家注意了,此时你们已经 是当时的一名新闻记者了,在目睹了这么一场激烈的战斗后,结合教材,请各

7、位记者写下对武昌起义的一则新闻 报道。(PPT:视频,板书:二、民主共和的试验1.武昌起义)学生写新闻报道,注意几个关键信息点:地点:湖北武昌 人物:湖北新军结果:攻占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PPT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如有条件,可用实物投影展示,作简单点评。同学们,100多年前,年龄可能只比你们大几岁的热血青年,为了挽救危亡的祖国,奋起革命。他们用自己 的生命和热血开创了中国的共和制时代。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到11月底,共有十多个省区 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PPT演示)。(PPT动画演示后,展示静态图)设问:(1)根据形势图,武昌起义

8、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生: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清政府的统治事实上已经土崩瓦解。(2)师讲解:就在革命一片大好的形势里,有一种情形值得我们注意:在独立的省份中的大部分地方政权, 被旧官僚和立宪派所控制,比如江苏巡抚程德全,在宣布江苏独立时,只是用竹竿挑去巡抚衙门屋顶的几片瓦, 以示革命必须破坏,然后摇身一-变,就从清朝的旧官僚变成民国的都督。再比如湖南,本来是革命党人焦达峰任 都督,结果被立宪派杀鼓动叛兵杀害,使地方政权落入到立宪派手中。这现象说明什么?生:独立省份的大部分地方政权被旧官僚和立宪派控制,革命政权没有掌握在革命派手中,因此革命潜伏 着危机。1911年12月,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

9、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 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PPT展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员合照,板书:2.中华民国成立)。这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合照,我们可以来看看它的主要人员构成。(PPT演示南京国民政府人员组成)设问:从政府成员组成来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生:一个以革命党人为主体的政府。这个新生的革命政权为改造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民主共和试验。师:一个国家,有其特定的符号,比如国号、国旗、国都、国歌等,中华民国也是如此。那么,这些符号 往往会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发生变化,那么这种演变说明了什么呢?让我们以国旗为例。(1)国家符号(PPT:请看

10、以下习题:下列旗帜,哪一面是1912年中华民国国旗?)学生选择。你们知道清朝的国旗是什么样的吗?(PPT展示清朝的国旗,同时出示五色旗)设问:由黄龙旗到五色旗体现了怎样的变化?生:龙在古代是天子象征,黄龙旅象征皇权至高无上,而五色旗象征的是五族共和,体现了民主共和的思 想。师:这些符号的变化,不仅仅是国家性质、政治体制发生了变化,也包括治国理念发生了变化。(2)治国理念(PPT: (2)治国理念清朝皇帝和孙中山像)师设问:中国古代社会的治国理念是什么呢?用黄宗羲的话来 说,就是“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己。也应该是天下为私,以天下为私产。而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治国理念是什么呢

11、?天下为公。(PPT演示)师:天下为公,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气魄?就让我们重温一百年前,在革命初成的时刻,孙中山先生的 誓言吧,就让我们朗读中仔细品味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信念。生:朗读孙中山誓词。师:事实上,“同志”、人民公仆”、天下为公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皆出自于孙中山。什么是民主?什 么是共和?或许会有人觉得这些是多么抽象的概念,其实,“同志、人民公仆、天下为公”就是民主共和的形 象化表达。天下为公,这是对领导者的要求,那么,对于共和国公民又有怎样的要求呢?请大家看教材P52图表 文化教育方面。3 .政策法令师:各位同学,请想一想,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生: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12、,但在封建等级社会,它是以维护三纲五常为前提的,因此它成为封建社 会的精神支柱。师:而中华民国秉持的“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提出的口号,后来成为全人类普遍接受的 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软实力是否强大的核心表现,一个国家的公民是否具有这样的价值观,则是民主政 治能否真正建立的基础。而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是通过道德渗透,二是通过政令推进,三则是通过法律约束。4 .宪法师:请大家看书P52,找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1.主权在民;2.自由权利;3.政治体制:A参议院行使立法权B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C法院独立行使司 法权(三权分立);4.实行责任内阁制。我们今天对临

13、时约法评价颇高,认为它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那么,为什么说它是近代 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呢?问题探究:为什么说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座丰碑?让我们通过一系列材料分析来解决这一问题。(PPT逐一展示约法与钦定宪法大纲内容,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朝灭亡前颁布的一个带有宪法性质的文件, 比较二者内容,为什么说临时约法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材料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一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展示材料时,教师解释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颁布,是清政府试图使中国走上君主立宪道路的一次尝 试)比较

14、材料一中两段材料,说明国家观念(国家主权归属)有什么变化?生:由主权在君转变为主权在民。师:(总结)用人民主权否定了君权神授。材料二: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臣氏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 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臣民可以请法官审 判其呈诉之案件。臣民应专受法律所定审判衙门之审判。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一钦定宪法大纲附录(临时约法第二章中规定)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 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1)钦定宪法大纲在人权方面的规定有何进步之处?生:第一次规定了国民的

15、权利与义务。(2)临时约法较钦定宪法大纲的规定有哪些进步?生:临时约法第一次以正文的形式规定了广大人民享有的公权和私权。师:(总结)临时约法第一次以正文的形式规定了广大人民享有的公权和私权。这体现了天赋人权这一 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理念,以人生而平等取代了封建等级制度,人们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 主人。材料三对比图一、图二,说明两种权力架构下权力运行机制有何不同?生:古代:皇权至高无上,国家政治在本质是个人的政治,这一权力架构不能从根本上抑制专制权力。图 二,三权互相监督、制约,有利于把权力卷进制度的笼子里。材料四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

16、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 选。(PPT展示材料)一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指出国家最高领导人产生方式较古代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古代:世袭;临时约法国家领导人由人民选举产生。这从根本上否定了万世一系的皇位世袭制。(PPT展示四点,证明这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中华民国是近代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由此开启了中国的共和时代。三、帝制的终结师介绍: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逐渐取得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他对南方革命党人一手讨伐,一手和谈,而 南方革命党人也不愿意革命太过激烈、战乱太过持久以致经济、人民受损,因此南北很快开始议和(PPT:南北 议和图片

17、),为争取袁世凯造成共和推翻清王朝,孙中山表示如果袁世凯造成共和,可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清 政府在内外交困下,决定以退位来换取临时政府的优待。经过南北谈判,达成了对清皇室的优待条件(PPT展示 条件),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清帝的退位,结束了清王朝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终结了君主专制 制度。师:(总结)南北和谈、优待皇室、皇帝退位,使中国没有像英法资产阶级革命那样,把皇帝、国王送上断 头台,更不像中国古代的改朝的确代,把前朝皇族赶尽杀绝,为最高权力的和平交接创造了条件。以隆裕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虽然是迫于无奈,但终究顺应了时代潮流,交出政权,避免了全国爆发新 一轮的内战,新旧势力

18、的互相妥协,换来了和平,换来了统一,更换来了共和。可见,实现民主共和,要依靠斗争,实现民主共和,同样也需要妥协,妥协在政治文明领域并不是一个贬 义词,相反,它渗透着民主精神的真谛。板书设计一、民主共和蓝图的构建1 .兴中会2.同盟会3.三民主义二、民主共和的试验2 .武昌起义3 .中华民国的建立三、帝制的终结教学反思从本课教材地位来看,中国人民通过辛亥革命,抛弃君主制度、选择共和道路,但共和道路对于中国来说, 是历史的第一次,建立共和制度的基础是不牢固的,建立共和制度的方法是不清楚的,走民主共和道路的阻力相 当大,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我将副标题定为“一次民主共和的试验,既然是试验,就有失败的可能,

19、事实上,中国 走民主共和的道路是非常曲折的。教材内容的线索是清晰的,知识是有体系的,即辛亥革命的背景一武昌起义一中华民国的建立及政策、临 时约法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但读过课标就知道,课标要求是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也就是说,根据课标,辛亥革命的背景是不需要掌握的。从学情来看,高一学 生在初中阶段对辛亥革命有过学习,理应对一些基础知识有所了解,但鉴于现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学的守境,对学 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史料分析能力都不能抱太大希望。因此我把重点放在辛亥革命的过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但难点则放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这一过程上。对于这次备课,有几点体会

20、:、如果说初中的历史课更注重历史事件的过程,讲求趣味性和三观教育的话,那么高中的历史教学更注重 知识性,并要求对教材进行更深刻的发掘,正如刘老师所说的,要做到深入浅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教材 进行深入的发掘,占有更多的资料,并联系现实,打通教材与现实之间的隔阂。二、历史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三观教育。如何深入发掘教材?就知识论知识是不行的,教材那些字,不要说 是高中生,就连初中学生都能读懂,但关键是要结合时代需求,透过教材的文字,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 观,比如民主、平等、妥协,、为国为民付出等,培养学生对史料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就如何 成刚教授所言,要把注意力放在对学生的

21、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来。三、本次备课有一些遗憾:第一,既然是试验,那么这次试验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这本身是一个争议性的 问题,但我们的过去的教学,把它变成了一个没有争议性的问题,即从反帝反封建角度来看,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但如果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角度来看,辛亥革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同史观的碰撞,因为教学时间的限制 没有得到体现。这也是历史教学始终难以摆脱的困境:对史料的分析、史观的学习、三观的渗透,需要花费大量 时间,而时间对于高中教学来说,又是最为宝贵的。第二,虽然在教学中已经非常突出试验”一词,用了大量时 间将辛亥革命的成就与过往历史进行比较,来突出其“第一次、“前无古人的成就,但自我感觉材料选择还不典 型,还有进i步提升、打磨的空间。第三,个人认为对辛亥革命中的一些细节处理还不好,比如孙中山个人的一 些言行,其实更能体现革命党人为国为民的情怀,更适合于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比如清末新政主观目的是巩固 清王朝的统治,客观效果却是培养了其掘墓人,这种客观效果与主观目的不符的情况在历史上是比较常见的,也 可让学生进行思考,再比如辛亥革命到底是必然还是偶然这一问题的探讨,也是很有趣味的,但因种种原因没有 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