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论试题库及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695295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论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新课程理论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论试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论试题库及答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课程理论试题库及答案(后附答案、答案仅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 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 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课程,自 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A、必修 B、必修C、选修 D、选修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2、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 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立足过程 D、情景测试44、关于教学活动资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课程资源是教学活动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B、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C、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宏观层次部分D、教学活动的资源是一种非网络化资源45、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 和评价课程的基础。()。A、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B、国家课程标准C、教学大纲 D、课标中规定的基本素质46、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突 破学科中心;改善学习方式;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 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等,这说明()。A、新课程标准在目标上的突破 B、新课程标准在内容上的突 破C、新课程标准具有的主要特点.D、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方式47、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 更新、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是本次课程改革在 实施过程中的()。A、特点的体现C、显著的体现B、主要任务的体现D、标志性的体现4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

4、主要特征的()oA、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B、强化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C、促成学习方式的改善 D、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49、对师生互动型教学的意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迅速彻底地让位于 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很快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B、互动型教学进行过程中,师生能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 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C、对学生而言,交往有利于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 性的解放。D、对教师而言,交往有利于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 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50、“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 的研究者

5、”,对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有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教师的教学就可以得到提高与深化, 就可以防止陷在旧经验、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B、一线老师工作繁忙,较少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他们的研 究往往只能是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C、教师的研究属于“实践性研究”,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研究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研究的成果直接服务于教学实践。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 研究问题,积累经验,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51、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反思分为 三个阶段。()A、备课前、备课中、备课后 B、讲解前、讲解中、讲解 后C、评价前、评价中

6、、评价后 D、教学前、教学中、教学 后52、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是新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 特征之一,选出有关理解中错误的一项:()A、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B、传统的重视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将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 理、假设的形成以及如何应用证据等摒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从而不 能促进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C、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加强对学 生持续发展的有效指导并最终完成学生的发展。D、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作用,不可偏一 废一,当前要做的是将二者结合起

7、来,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53、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54、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 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选出对利用网络资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B、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 用的格局。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55、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是课程改革中的

8、首要环节,选出以下教育 教学观念中错误的一项。()A、突出一个“人”字,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把学生 的学业发展放在首位,树立“知识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B、敢说一个“不”字,实施创新教育,要敢于对目前阻碍学生 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现状说一个“不”字。C、讲究一个“思”字,就是要常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理顺一个“管”字,民主的同时也别忘了集中,奖励也要和 惩罚(但不是体罚)相结合。56、“正确的学生观”就是:()。A、让每一个学生都考出好成绩B、让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发展C、每一个学生都有同样爱好D、让每一个学生都文理全能57、“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

9、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 异 ()。A、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B、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自己如何学习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生58、新课程在学生评价方面改革的目的是()。A以评价促进学生动手能力B、以评价促进考试成绩提高C、以 评价增加学校招生数量 D、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9、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就是使学生()。A、尊重老师、同学 B、正确对待知识、学习、他人和社会C、正确对待学习和考试D、养成好的学习习惯60.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A.重视发展B.重综合评价,C.强调质性评6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0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B

10、、进行双基教学C、以学科为主教育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62、()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A、国家课程标准B、地方教材C、校本教材D、教学大纲63、高中课程结构是以()为主。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C、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64、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的过程。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为学服务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 6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D、全部下放权

11、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66、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A、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B、综合学科考试成绩C、学科考试或考查成绩.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67、解决综合课教师尽快适应实验教学的极好方法是()。A、交叉备课 B、准备实验C、写好教案 D、学习课标 68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次。A、 7 B、 4 C、 5D、 869、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管理有条件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管理机制,把课程权力逐步地、部分地从中央一级放到地方一级和(),让地方一级,让地方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参与课程决策。A、学校一级B、家庭一级 C、社区一级70、()年,全国

12、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A、 1988 B、 1990 C、 1986 D、 198771、在课程开发与管理机制班戈的理论研究在实践探索中()观念的引入,大大的深化了人们对课程机制变革的认识,为突破中央集权课程机制一统天下的认识局限。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C、校本72、我们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按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和校本课程三个组成部分进行划分,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明确三级 课程主体的()。A、权利B、义务 C、权利和责任 D、权利和义务73、()的课程管理主要体现为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 C、从中央到地方74、国家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

13、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最高机 构()。A、国务院 B、全国人大常委会C、省级人民政府 D、教育 部75、地方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地方教育行政部门C、学校76、学校课程管理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的合理开发。A、校本课程 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77、国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突出特点。A、政府行为 B、地方行为 C、社会行为D、民间行为78、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出台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确立了地 方和()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A、社区 B、学校C、家庭79、从小学()年级至高中设置综

14、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A、一 B、二 C、三 D、四80、推进课程改革,()起着关键作用。A、学生 B、教师 C、领导 D、官员81、纲要第二部分对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 小学阶段以()为主。A、分科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D、必修课程82、纲要第二部分对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 初中设置()相结合的课程。A、分科与综合B、必修与选修 C、学科与经验83、纲要第二部分对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 高中()为主。A、经验课程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D、分科课程84、设置()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A、选修课程 B、经验课程C、综合课程85、综合

15、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 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A、 1 B、 2 C、 3 D、 486、()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A、研究性学习 B、信息技术教育 C、劳动与技术教育87、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可是安排原则是()。A、集中使用 B、分散使用C、集中使用和分散使用相结合88、()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A、学习习惯的转变B、学习方式的转变 C、教学内容的转变89、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的是()OA、训练技能B、发展智力C、交往互动 D、陶冶品德90、改革教

16、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 ()为本位。A、人的发展 B、人格养成C、情感体验 D、道德生活91、()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 由的发展。A、兴趣 B、差异 C、爱好 D、 动机92、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种以()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A、树立教育民主思想B、提高法制意识C、加强师德建设D、师生个性全面交往93、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A、促进者.B、合作者C、主导者 D、开发者 94、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重大变化,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

17、A、反思B、帮助C、尊重D、合作95、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 )为宗旨,以促进人的 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纬度,具有不同层次结 构的开放系统。A、客体性.B、能动性 C、主体性 D、主动性96、新课程评价体现出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的转化。A、评价功能 B、评价指标.C、评价方法D、评价主体97、新课程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A、教为主导B、以学论教C、学为主导 D、教为主体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

18、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 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O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 B、 C、 D、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 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9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

19、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10 .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等 三个层面上展开。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98、新课程考试改革,在内容方面,应加强社会实际和()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A、学生生活经验 B、学生知识获得C、学生家庭生活 D、 学生社会实践99、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A、选拔人才 B、培养尖子C、促进发展 D、甄别人才100、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主要倡导()的评价方式。A、教育主管部门评价B、学校进行评价C、学生进行评价D、教 师自评答案1 、A2、 A3、 B4

20、、A5、 C6、 B7、B8、D9 、C、 10、D 11、 D12、 A13、 A14、 B15、 C 16, B 17 、 B 18、 B 19、 A 20、 B 21, C22、C23、B24 、A 25、C 26、A 27、B 28、D 29、D 30、 A 31 、C32 、B 33 、D 34 、D 35、A 36、A37、 D 38、B 39、 B40、A 41、D42、 D43、 C 44、B 45 、B 46、 C 47、 D48、 B 49、 A50、 B51、 D52、 D 53、 C 54 、 B 55、 A 56、 B 57、 A 58、 D 59、D61 、D 62

21、、A 63、B 64、B 65、C 66、D67、A68、D69、A 70、C 71、C 72、 C 73、 B 74、 D75、 B 76、A 77、A78、B79、C 80、B81、 C82、 A 83、 D 84、 C 85、 C 86、A 87、C88、B89、C 90、A91、B92、 D 93、 A 94、 D 95、 C 96、A 97、B98、A99、C100, D试题21、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同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 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

22、备两个条件:一是要 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 他才能具有能够和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 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 产生的危害影响

23、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第二,传统的应该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5、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各国的课程改革表现出以下一些共同趋势。第一,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第二,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 之间的关系。第三,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6、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速和改 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 基础教育课程体系。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 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

24、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 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 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 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 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 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 流与合作的能力。5

2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 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 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 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 理。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 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 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

26、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 程。9、什么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 目、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10、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第二,设置综合课程。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11、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什么特点?.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太度 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 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位的 转向。第二,在课程内容上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 实用性和综合性。12、这次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1)

27、品德与生活(1一一2年级);2)品德与社会(3- 一6年级);3)科学(36年级);4)历史与社会(7 一一9年级);5)科学(7一一9年级);6)艺术(1一一9 年级);7)体育与健康(79年级)13、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第一,知识的锁碎化问题。第二,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第三,管理的问题。14、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内容?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须课程,其内容包括:信 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15、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是什么?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

28、 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16、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第一,整体性。第二,实践性。第三,开放性。第四,生成性。第五,自主性。17、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 二者是什么关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 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 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 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 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不家务事从事“在教师 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 知识、应用

29、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为使“研究性学习方式”尽快深入人心,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研 究性学习”课程。再者,即使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 “研究性学习方式”, 也有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18、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任务是: 第一,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第二,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第三,加信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19、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 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能义务教育的要求

30、,让绝大多 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20、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21、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各部分。 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三个方面。22、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一、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二、突破学

31、科中心三、改善学学习方式四、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弗的操作 性五、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空间23、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一是根据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划分具体的划分具体的 学习领域。二是根据本学科的内容特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划分学习水 平,这种学习水平不一定与学年水平相重合,在不同的水平设置相应 的水平目标。三是在各学科课程目标的陈述方面,使用明确的行为动词,以精确表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表现出来的学习结果。四是确立了恰当的评价系统。24、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第一,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 之间的关系

32、。第二,要恰当处理学校结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之间的关系;第三,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第四,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第五,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第六,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25、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 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再次,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26、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的人。.二、学生是独特的人。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27、怎样理解学生是发展的人?

33、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8、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29、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作。30、新型师生伦理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去努力?第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第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3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第一,从教师与

34、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不家务事 学习的促进者。第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 的研究者。第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 设者和开发者。第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会型 的开放的教师。3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内涵是什么?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第二,教师是不家务事人生的引路人。33、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第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第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第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11 .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A.知识、技

35、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C.杜威 D.赫尔巴特.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一一示范一一参与性练习一一自主性练习一一迁移的教学模式为()A.讲解A.讲解接受式B.示范模仿式C.探究发现式D.情境陶冶式12 .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 是主体D.都是客体.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A

36、.计划阶段一一问题阶段一一研究阶段一一解释阶段一一反 思阶段B.问题阶段一一计划阶段一一研究阶段一一解释阶段一一反思阶段第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34、教师尤其应该尊重哪六种学生?1)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2)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3)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 35、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努力? 1)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36、尊重学生,怎样才能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1)不体罚学生;2)不辱骂学生;3)不大声训斥学生;4)不冷 落学生;5)不羞辱、嘲笑学生;6)不随意当众批评学

37、生。37、怎样赞尝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4)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38、怎样帮助学生?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 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7)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

38、。39、自主学习具有哪些特征? 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制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3)4)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 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 相应的调适。40、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 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41、什么是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

39、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 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 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42、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运行机制包括哪些内容?1)提前进入情境的“预演”机制。2)呈现材料,融入经验的“体验”机制。3)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4)见机而作的临场应变机制。5) “场外交流”的信息沟通机制。6)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43、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一、主动性;二、独立性;三、独特性;四、体验性;五、问题 性。44、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弊端?第一,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第二,以“章”为本,形式广义泛滥。第四,以“权”为本,权立至

40、上。45、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如何重建?第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第二,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第三,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46、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一、重视发展,淡化化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元化。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 心的转移。47、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一)评价内容一一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 识

41、,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 等综合素质的考查;(二)评价标准(二)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三)评价方法一一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 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四)评价主体一一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 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 的评价模式;(五)评价重心一一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 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 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48、新课程提出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

42、是什么?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 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49、新课程提出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1)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 馈的教师评价制度。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 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

43、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50、新课程提出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51、新课程提出考试的改革重点是什么?1)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 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 打破推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 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4)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 五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52、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情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

44、么?(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三)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趋势。(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 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 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 动。(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 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53、实施发展性评价有哪些建议?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思想,可遵循行动研究的方法开展工 作。第一,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45、并了解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与新理 念。第二,组织有关人员,开展讨论。第三,反思已有的教育平价工作,寻找与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思想 相一致的地方,进行经验总结。第四,采取行动,具体实施在讨论和反思基础上形成的新评价工 作计划。第五,进行阶段性评价,采用多方面信息,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丰富、补充和改进评价工作方案。54、在课程评价改革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要善于从以住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2)要善于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3)有效选择工作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工作。55、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2)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

46、和结果的资料。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56、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1)道德品质。(2)学习能力。(3)交流与合作。(4)个性与情感。57、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第一,促进“全面发展”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第二,评价技术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58、新课程倡导质性的评价方法,有哪些意义?(1)质性的评价方法通常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不仅具体直观地描述 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且较好全面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 况。这种评价方法对于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的全面

47、发展具有非常重要 的价值。(2)因为质性的评价方法多以描述和记录为主,即可真实、深 入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那么, 质性的评价方法无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评价手段。因此,质性的评价 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59、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分,应注意哪些问题?(1)评分者的选择。由教师评分,还是由学生评分。(2)评分方式的选择。把成长记录袋作为整体来评分,还是将各项目单独评分,然后计算平均分。(3)评分结果报告与交流。60、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界产生了哪些影响?首先,它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其次,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再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