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693623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一、建设的必要性中国制造2025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 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 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2019年颁布的 区域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进一步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围绕加 快建设制造强国,完善制造业创新发展生态体系,大力推进制造业转 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和地区都重点发展先进 制造业,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为专业群的建设提供了 新的机遇。学校“十三五”规划以及现在正制订的“十四

2、五”规划都明确指出 构建以智能制造专业群为主体。学校已列入省高水平建设学校,工业 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群是高水平建设专业群之一,给予充分的政策、 资源等保障,助力把此专业群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加工制造类的标 杆专业群。因此,学校建设和专业建设急需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引 领,服务于区域智能制造产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 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4.开展中小学生职业技能体验和科普教育

3、服务六、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 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成员为校级领导,负责落实上级政策、统筹学 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决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工作小组设 学校工作小组和专业工作小组。学校工作小组负责落实学校精神,协 调统筹各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由校长任组长,主要的主管校 级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主任、专项工作副主任、学校财 务主管、专业部主任以及有关工作人员组成。专业工作组负责落实学 校精神,推动本校区、专业部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具体工作,由教育 督导室主任任组长,成员由专业部长、骨干教师和督导室科员等组成。学校设有教师发展

4、中心,全面整合校内教师培训培养资源,促使 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整 体提升教师素质。(二)制度保障学校一直坚持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进高水平职业 学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为落实“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 创新团队的任务要求,做好各专业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学校 制定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制定有工作室管理办 法、专业双带头人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双师型” 教师认办法、岗位外聘兼职教师聘用和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为了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了教 师专业化发展管理办法、师资队伍培训制度、教师外出参会与培 训

5、管理规定、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教师业绩评价考核方案、 教师辅导(参加)技能竞赛绩效分配暂行办法、教师职称评审推 荐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评分实施办法等系列制度。学校重视项目引领带动整体提升,制定有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制 度。建立了校党政联席月例会解决项目重大问题、工作周报制度和工 作随报制度。(三)条件保障学校是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专业群:工业机器人技术应 用、数控技术应用),已将团队建设所需经费纳入经费预算。学校根 据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际需要,配套经费支持团队建设。团队成员有校长、副校长、教务科科长、教育研究室主任,既有 研究与策划能力,又有组织和推动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能力。学

6、校各职 能部门主管主任均是项目工作小组成员,以保障项目资金及其实施的 其它条件,如学习、调研、建设和改造专业所用的场地等资源,并充 分融合行业企业资源,全力打造创新团队,示范引领校、市、省级团 队建设。 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 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所以,教师团队建设也必须 围绕这些关键点进行优化和提升。本建设方案从“双师型队伍建设、德育育人体系、高水平专业群 打造社会服务水平、信息化水平、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阐述,全方位 提升专业创新教师教学团队的育人水平、专业水平、教学水平、创造 水平。二、建设思路第一阶段:组建团队发展共同体,制定项目建设

7、任务书启动创新团队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研究工作,组织学习与研究 有关文件、政策,确定建设目标与思路,研究制定建设方案、建设目 标与进度、经费预算等重大事项,确定团队7大建设内容,细化建设 任务,部署分工,制定建设任务书。第二阶段:优化团队结构,重构课程体系,实施教学改革对照建设任务书与进度表,全面启动“智能+”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工作,组织团队成员重构岗位能力 课程体系,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并定期开展检查与监测,对未能达到预 期目标的,分析原因,组织整改,对先进和典型经验和案例予以推广。第三阶段:项目建设完成,形成高水平建设成果,多渠道推广 创新团队和专业群建设全面完成

8、,“项目引领,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智能+”及“智汇+”技术技能平台全面搭建完成。三、建设目标(一)目标完成计划经过2年建设,打造一支全省一流、全国水平,立足于区域高端 装备领域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产业,“德技兼修、结构优化、产学研 水平高”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团队在“三教”改革、构建“岗课赛证融 通”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师分工协作实施模块化教学、课堂革命和课 程思政等方面能形成有特色的经验成果,服务于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 新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引领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 用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二)推广计划1 .校内应用2022年起将团队建设形成的模式、思路、方案、范式等成

9、果首先 在智能控制专业群推广,其次在校内其他专业推广、应用。2 .省内和本地区内推广和应用2023年起借助名师工作室和省机器人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 任单位将成果向省内兄弟院校推广,力求解决省内和区域内工业机器 人相关专业建设共性问题3 .国内交流和推广2023年起将成果向全国兄弟院校推广和交流,进行成果适应性 检验和修正。4 .国际输出和交流2024年开始将成果向东南亚国家输出,开发完成国际化工业机 器人专业教学标准并开展国际化应用,同时将成果向发达国家进行交 流和推广。5 .平台和载体根据不同推广范围和任务,拟通过国家、省市各级机器人专业教 学指导委员会、协会、研究会、发表论文、出版专著、

10、举办培训I班、 校级互访、境外交流、各级专题会议等载体和形式,进行推广和交流。四、建设内容(一)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做“四有教师;恪守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 育人,在行为上做到“四个相统一”,在教育教学中,要在四个方面做 好学生的引路人。建立完善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团队管理制 度,培养团队成员集体观念、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能够联系社会、 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相关学科知 识;具有独立开展教科研的能力;掌握现代化科学手段和教育信息技 术。任务主要内容:1 .确定团队建设方案,分解任务,

11、制定实施路径。2 .建立组织机构,制定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文件。3 .组建“专任教师+企业导师”的结构化、模块化教学小组。4 .构建校企“双元”师资体系,实现校企师资双向流动。5 .开展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 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6 .制定实施团队成员赴企业顶岗实践和境外交流学习计划。(二)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与行业企业、三二分段对接高职院校、兄弟院校建立协作共同体, 完善校企、校际协同工作机制,促进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 与生产过程对接。推动院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

12、教师 发展中心或实习实训基地,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 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切实提高复合型技术 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任务主要内容:1 .探索基于中职生特点的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实 训基地,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共建“五环节”育人机制。一是共同制 订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标准,二是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和开发课程以及 相关教学内容,三是共同制订学生评价与考核标准,四是共同做好“双 元”(教师与师傅)教学与管理,五是共同做好学生的就业安排。落实 工学结合,四化,课程,即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实 施一体化、课程评价开放化,使现代学徒制落到实处。2 .校际共

13、同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制定、资源开发、 学生双创等工作。(三)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服务“1”与“X”的有机衔接。基 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 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 程教学,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互相融通。按照若干核 心模块单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坚持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 规范教案编写,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探索联席教学组 织形式;真实项目教学实施校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推动课堂教学革 命。任务主要内容:1 .校企共同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培养

14、方案修订。2 .融合“1+X”证书标准、企业岗位任务,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分 类分层”专业群课程体系。3 .对接国家“1+X”证书制度,基于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职业 技能核心模块单元,校企共同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四)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进一步完善“融德于技、寓知于行”的育人模式。 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 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任务主要内容:1 .基于模块化教学理念重构专业课程标准。2 .推行项目化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形成完备的教案、课 件、教学情境设计书等3 .基于优慕课平台,建设学校精品课,参加省、国家精品在线 开放

15、课程建设。4 .开展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五)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经验成果1 .与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并不断 优化团队建设方案。2 .总结、凝练团队建设成果并进行转化,推广应用于全省乃至全 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 教育教学模式。3 .落实“走出去”战略,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不断 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依托“人工智能师资培训基地和教育教研基地”,建设国际化的合 作交流平台,引入国际化企业的智能化人才培养体系和测评认证体系,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类院校师资的国际交流合作和培养、课 程体系

16、对接中国产能输出、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家项目的技术转 移服务等。五、预期成效(一)建设德技兼修、结构化教师团队、示范引领教师成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培养专业带头人12人,省 市青年骨干教师12人,校级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34人,实现中 高级职称比例60%以上,学生技能竞赛(国家级)优秀教练12人,(省级)优秀教练56人,指导48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教师教 学能力获得二等奖以上奖项,申报(结题)34门工业机器人专业市 级精品课,申报(结题)省市级课题,建立若干个线上精品课程,争 取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专业综合实力全国领先,标志成果丰。师生获得技能竞赛国赛奖 项2项,其他赛项省级奖项

17、1()项,形成校企共建专业群优质课5门,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论文5篇。(二)建成任务引领型、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的“岗课赛证融通”的 课程体系以3c企业生产线典型工作项目为主线,将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 系,围绕核心岗位,构建“课岗融通将课程内容与“X证书”考核融 合,打造“课证融通”;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 项内容融入到特定的课程模块中去,实现“课赛融通”。建成以任务引 领型、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的“卤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并与行业企 业和协作院校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 法、编写活页式教材、制定考核标准。“项目引领、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

18、项目引领,岗 位实境”教学模式初步形成,受益学生大幅增加,X证书比例省内领 先。(三)建设复合型专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实训室、智能控制技术实训室、智能制 造专业技能实训室(工业质检和智能控制方向)。提供3C企业生产制 造、测试、检测、运维、技术服务等全流程的基础实训、专业实训和 综合实践的教学实训环境和模拟岗位环境。(四)建设智能化教学体验中心建设“智能+”教学体验中心,结合新一代智能制造新产业、新产 品、新应用场景,配备智能工业机器人系统、VR/AR、虚拟机器人、 人机交互软件、智慧交互屏、职业技能VR内容、智能制造原理过程 体验等创新软硬件产品。(五)建设产教融合型校外实践基地依托校外实践基地、订单班、合作企业开展校企双主体育人。将 企业的实际项目案例转化为日常教学和实训项目,在生产制造、集成 应用、检测、测试售前、售后、市场等环节不同岗位需求,并根据结 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分为基础岗、核心技术岗、迁移岗三个岗位 群、10个具体岗位。(六)建设“多形态、立体化OMO模式教学资源库建设1套基于AR/VR/MR等新技术的“多形态、立体化”OMO模 式教学资源库,容量足够支撑专业群教学和实训需求并形成共享机制。(七)开展社会服务1 .开展兄弟院校师资培训服务、2 .开展偏远地区院校师资培训和对口支援服务3 .开展社会培训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