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教案 模块六 个人所得税的会计核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务会计教案 模块六 个人所得税的会计核算.docx(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税务会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模块)名称:个人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所属系部:制定人:制定时间: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专项扣除合计。(四)专项附加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 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除大病医疗以外,子女教育、继续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住房 租金,纳税人可以选择在单位发放工资薪金时,按月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也可以选择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自行汇算清缴时申报办理扣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在纳税人本年度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本年度扣除不完的,不得结转以后年度扣除。(五)其他扣除其他扣除包括个人缴付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年金
2、、职业年金,个人购买符 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以及国务院规 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项目。二、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 使用费所得,适用3%-45%的七级超额累税率。(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预扣预缴税款的计算1 .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税款的计算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 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累计预扣法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一 个纳税年度内,以截至当前月份累计支付的工资薪金所得收入额减除累计基本 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
3、确定的累计其他扣除后的 余额为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具体计算公式如下: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 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二(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X预扣率-速算扣除 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2 .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税款的计算劳务报酬所得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预扣预缴应纳 税所得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 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20%计算。其计算公式为:(1)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 (2)
4、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X(1-20%)劳务报酬所得因其一般具有不固定、不经常性,不便于按月计算,所以, 规定凡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按次确定预扣预缴应纳税 所得额;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据以 确定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考虑属地管辖与时间划定有交叉的特殊情况,统 一规定以县(含县级市、区)为一地,其管辖内的一个月内同一项目的劳务服 务为一次;当月跨县地域的,则应分别计算。计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的公式如 下:预扣预缴应纳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义预扣率-速算扣除数3 .居民个人稿酬所得预扣预缴税款的计算个人稿酬
5、所得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减除费用后余额的70$为预扣预缴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 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20%计算。其计算公式为:(1)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 -800) X70%(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X (1-20%) X70%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计算公式为:预扣预缴应纳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X20%4.居民个人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税款的计算个人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预扣 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
6、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 在4000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20%计算。其计算公式为:(1)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X (1-20%)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计算公式为:预扣预缴应纳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X 20%(二)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年终汇算清缴税额的计算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 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应 纳税额计算如下: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又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二(每年收入
7、-60000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X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三)居民个人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税额的计算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 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规定的,在2021年12 月31日前可以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 到的数额,按照下表6-17,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计 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X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三、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会计核算居民个人取得的综合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由其任职单位在支付工资、 薪金等时代扣代缴。工资部分的税款,实质上是
8、职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的一 部分,因此,在会计处理上,任职单位在代扣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时,借 记“应付职工薪酬一一工资”科目,贷记“应交税费一一应交个人所得税”、 “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劳务报酬、稿酬及特许权使用费的税 款,根据实际承担税款的项目,借记“管理费用”、“劳务支出”、“生产成 本”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一一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代缴税款时,借记“应交税费一一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任务实施在学生掌握本节相关知识后,老师以“任务指导书”为依据,对学生的任 务提出新的要求。【工作实例61】已婚人士小李在北京跃华公司上班,是独生子女,2019 年每月
9、应发工资均为31 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 000元,“三险一金”等专 项扣除为5 500元,有一女儿上小学,假设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全部由小李 进行扣除,父亲己年满60岁,没有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计算小李2019 年1-3月各月应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并编制1月份跃华公司为小李代 扣个人所得税和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分录。【解析】1月份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31 000-5 000-5 500-1 000-2 000=17 500 (元)1月份应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二17 500X3%=525 (元)2月份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二31 000X2-5 000X2-5 500
10、X2-1 000 X2-2 000X2=35 000 (元)2月份应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二35 000X3%-525=525 (元)3月份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31 000X3-5 000X3-5 500X3-1 000 X3-2 000X3=5 2500 (元)3月份应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税额=52 500X 10%-2 520-525-525=1 680 (元)跃华公司1月份支付工资并为小李代扣个人所得税的分录:借:应付职工薪酬一一工资31 000贷:应交税费一一应交个人所得税525其他应付款一一社保及住房公积金5 500银行存款24 975跃华公司1月份为小李代缴个人所得税的分录
11、:借:应交税费一一应交个人所得税525贷:银行存款525任务拓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补充课前调查的与专项附加扣除相关的家庭支出, 确保六项内容考虑全面;对家庭支出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哪些是可以作为 专项附加扣除的;结合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要求,模拟填写各自家庭附加信息 采集登记表并上传职教云。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完成课后本任务练习题。教学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分角色完成训练;教师指导、点评。教学材料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课件,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采集表等。作 业收集资料;完成课后相关习题。税务会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模块)名称:个人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所属系部:制定人: 制定时间:税务会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一
12、、教案头模块6.3标题:非居民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核算授课对象:大数据会计班学时:2上课地点:教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任务初探学 目 标1 .会计算非居民个人综合 所得应纳税额2 .会非居民个人综合所得 应纳税额的会计核算1 .了解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 计税依据2 .掌握个人所得税会计科目 设置的相关规定1、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认真细 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精益 求精的工作精神。2、提高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 技能的能力。3、理解个人所得税法有效调节 收入分配、促进收入在分配的 功能。1 .组织教学(素养小课堂)稳定学生情绪,维持课堂秩序,引导学生迅速集中精力到本节课的学习上 来。(提出问
13、题:根据任务一所学知识,满足什么条件的视为非居民纳税义务 人?).任务初探课前,我们给学生分好组。学生通过课程前期任务,以及自学学习平台的 学习资源,已经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借助平台上的电子教材 和颗粒化视频以及其他相关素材。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以小组抢答的方式对本 节基本知识进行回答,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记忆。案例导入:2021年3月德美公司聘请美国的Sally (非居民个人)到单位 进行技术指导,支付劳务报酬40 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个人所得税由个 人承担。请思考:该公司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任务解析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
14、许权使用 费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税款,不办理汇算清缴。一、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核算(一)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 应纳税所得额。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额二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月收入额-5 000元)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二)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会计核算企业支付非居民个人工资,应按税法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企业在代 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一一工资”科目,贷记“应交 税费一一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银行存款”科目。代缴税款时,借记“
15、应 交税费一一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二、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核算(一)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劳务报酬按“次”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劳务报酬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 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 一次。劳务报酬所得以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收入额即应纳 税所得额。计算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公式如下: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二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速算扣除数二每次收入额X (1-20%) X税率-速算扣除数(二)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会计核算单位支付劳务报酬并代扣个人所得税时,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金额,借记 “管理费用”、“销
16、售费用”等科目,按应代扣的个人所得税,贷记“应交税 费一一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科目,按实际支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科 目;代缴个人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费一一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科目,贷 记“银行存款”科目。三、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核算(一)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收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同一作品再 版取得的所得,应视为另一次稿酬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同一作品先在报 刊上连载,然后再出版,或者先出版,再在报刊上连载的,应视为两次稿酬所 得征税,即连载作为一次,出版作为另一次;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取得收入的,以连载完成后取得的所有收入合并为 一次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17、;同一作品在出版和发表时,以预付稿酬或分次支付 稿酬等形式取得的稿酬收入,应合并计算为一次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同一作 品出版、发表后,因添加印数而追加稿酬的,应与以前出版、发表时取得的稿 酬合并计算为一次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稿酬所得以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收入额减按70%计算即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公式如下: 稿酬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速算扣除数二每次收入额X (1-20%) X70与X税率-速算扣除数(二)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会计核算单位支付稿酬并代扣个人所得税时,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的金额,借记“生 产成本”科目,按应代扣的个人所得税,贷记”应交税费一
18、一代扣代缴个人所 得税”科目,按实际支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代缴个人所得税时, 借记“应交税费一一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核算(一)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个人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 额,收入额即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公式如下: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速算扣除数二每次收入额义(1-20%) X税率-速算扣除数(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会计核算单位支付特许权使用费并代扣个人所得税时,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金额, 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科
19、目,按应代扣的个人所得税,贷记”应 交税费一一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 科目;代缴个人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费一一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任务实施在学生掌握本节相关知识后,老师以“任务指导书”为依据,对学生的任 务提出新的要求。【工作实例6-7 2019年5月非居民个人杰克向恒发公司转让一项专利 权,取得转让收入150 000元,专利开发支出10 000元。请计算该公司代扣 代缴个人所得税税额,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解析】应纳税所得额= 150000X (1-20%) =120 000 (元)应纳税额=120 000X45%-15
20、160=38 840 (元)公司支付特许权使用费并为杰克代扣个人所得税的分录:借:管理费用150 000贷:应交税费一一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38 840银行存款111 160公司为杰克代缴个人所得税的分录:借:应交税费一一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38 840贷:银行存款38 840任务拓展阅读关于非居民个人和无住所居民个人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 深入了解非居民纳税义务人的详细政策。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完成课后本任务练习题。教学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分角色完成训练;教师指导、点评。教学材料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课件等。作 业收集资料;完成课后相关习题。税务会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讨单元(模块)名称:个人所得税的会
21、计核算所属系部:制定人:制定时间:税务会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头模块6.4标题: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核算授课对象:大数据会计班学时:2上课地点:教 学 目 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1 .会计算经营所得应纳税 额2 .会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 会计核算1 . 了解经营所得的范畴2 .熟悉与经营所得应纳税额 会计核算相关的会计科目 设置情况1、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认真细 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精益 求精的工作精神。2、提高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 技能的能力。3、理解个人所得税法有效调节 收入分配、促进收入在分配的 功能。教学设任务初探L组织教学(素养小课堂)税务会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案头模块
22、6.1标题:个人所得税的会计核算基础授课对象:大数据会计班学时:2上课地点:教 学 目 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1 .能判别哪些主体应缴 纳个人所得税2 .能判别哪些所得应缴纳 个人所得税1 .了解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税制模式和特点2 .明确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 务人、征税对象、税率设置 3.熟悉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 惠政策1、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认真细 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精益 求精的工作精神。2、提高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 技能的能力。3、理解个人所得税法有效调节 收入分配、促进收入在分配的 功能。教学设计过程任务初探1 .组织教学(素养小课堂)稳定学生情绪,维持课堂秩序,引导学生迅速
23、集中精力到本节课的学习上 来。(布置任务:学生们阅读2018年最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的文件, 充分了解此次修订的重大变化,通过阅读让学生们认识到新法贯彻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降低了中低收入群体税负,注重保障纳税人的教育权、健康权、 居住权等基本人权,使税法的收入调节效果得以强化,增强纳税人获得感,进 一步增强税制的公平性。)2 .任务初探本课题由企业的个人所得税项目引入,课前,我们给学生分好组。学生通 过课程前期任务,以及自学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源,已经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 了一定的了解,借助平台上的电子教材和颗粒化视频以及其他相关素材。组织 学生进行互动,以小组抢答的方式对个人所得税基本知识
24、进行回答,有针对性 的让学生记忆常用的知识点。任务解析一、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和特点(一)税制模式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共有二种:分类征收制、综合征收制与混合征收制。 分类征收制是将纳税人不同来源、性质的所得项目,分别规定不同的税率征税; 综合征收制是对纳税人全年的各项所得加以汇总,就其总额进行征税;混合征计过程稳定学生情绪,维持课堂秩序,引导学生迅速集中精力到本节课的学习上 来。2.任务初探课前,我们给学生分好组。学生通过课程前期任务,以及自学学习平台的 学习资源,已经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借助平台上的电子教材 和颗粒化视频以及其他相关素材。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以小组抢答的方式对本
25、节基本知识进行回答,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记忆。任务解析一、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 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 税所得额,即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允许弥补的以 前年度亏损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由于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应纳税额实行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 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方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分别计算按 月预缴税额和年终汇算清缴税额。其计算公式为:本月应预缴税额二本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
26、-速算扣除数-上月累 计已预缴税额全年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汇算清缴税额二全年应纳税额-全年累计已预缴税额(一)基本规定1 .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以下简称生产经 营)取得的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的各项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销售货物 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接受捐赠收入、 其他收入。2 .成本,是指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成本、销货成本、 业务支出以及其他耗费。3 .费用,是指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 财务费用,己经计入成本的有关费用除外。4 .税金,是指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
27、营活动中发生的除个人所得税和允许抵 扣的增值税以外的各项税金及附加。会计核算中己记入“管理费用”等账户中 的税金,此处不可以重复扣除。5 .损失,是指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 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 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6 .其他支出,是指除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外,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 活动中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支出。除税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个体工商户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 损失和其他支出,不得重复扣除。(二)扣除项目及标准个体工商户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项目的扣除标准与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基 本相同,与
28、其不同之处主要有:1 .个体工商户实际支付给从业人员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个体工商户业主的工资在税前不允许扣除,业主费用扣除标准统一为60000 元/年;2 .分别核算生产经营费用、个人家庭费用。难以分清的,4096视为生产经 营费用准予扣除。3 .三项经费的扣除。4 .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的扣除。5 .个体工商户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开发费用,以及 研发而购置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下的测试仪器、试验性装置的购置费可直接 扣除。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测试仪器和试验性装置,按固 定资产管理,不得在当期直接扣除。6 .个体工商户的公益性捐赠,不超过
29、其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据实 扣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可以全额在税前扣除的捐赠支出项目,按有 关规定执行。个体工商户直接对受益人的捐赠不得扣除。7 .个体工商户按照规定缴纳的摊位费、行政性收费、协会会费等,按实际 发生数额扣除。8 .个体工商户自申请营业执照之日起至开始生产经营之日止所发生符合 规定的费用,除为取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支出,以及应计入资产价值的汇 兑损益、利息支出外,作为开办费,个体工商户可以选择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 年一次性扣除,也可自生产经营月份起在不短于3年期限内摊销扣除,但一经 选定,不得改变。9 .个体工商户有两处或两处以上经营机构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处经
30、营 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三)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的项目.个人所得税税款。1 .税收滞纳金。2 .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3 .不符合扣除规定的捐赠支出。4 .赞助支出。5 .用于个人和家庭的支出。6 .与取得生产经营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7 .业主的工资。8 .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准扣除的支出。二、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经营所得的计算个人独资企业以投资者为纳税义务人,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 务人。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包括参与兴办),年度终了时,应 汇总从所有企业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据此确定适用税率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 税。(一)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应
31、纳税所得额的确认原则1 .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以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协 议约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2 .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 按照合伙人协商决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3 .协商不成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实缴出资比 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4 .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数 量平均计算每个合伙人的应纳税所得额。5 .合伙协议不得约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二)扣除项目扣除项目比照个体工商户相关规定执行。但下列项目的扣除例外:1 .投资者工资不得在税前直接扣除。投资者
32、的费用扣除标准为5000元/ 月。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其费用扣除标准由投资者选择在其中 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中扣除。2 .投资者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不允许在税前扣除。生活费用与企业生 产经营费用混合在一起难以划分的,全部视为生活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3 .投资者及其家庭共用的固定资产,难以划分的,由税务机关核定准予在 税前扣除的折旧费用的数额或比例。(三)应纳税额的计算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其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查账征收,二是核定征收。1.查账征收账册健全的纳税人,其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采用查账征收。2.核定征收(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
33、管税务机关应采取核定征收方式征收个人所 得税: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企业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 不全,难以查账的;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 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2)核定征收方式,包括定额征收、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以及其他合理 的征收方式。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的,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二收入总额X应税所得率或二成本费用支出额/(1 -应税所得率)X应税所得率三、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计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
34、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 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人按照承包经 营、承租经营合同规定分得的经营利润和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之和。2019 年1月1日以后必要费用的减除为每月5 000元。计算公式为: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二个人承包、承租经营收入总额-每月费用扣除标准(5 000元)X实际承包或承租月数全年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四、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会计核算对采用自行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除实行查账征收的个体工商户 等经营者外,一般不需进行会计处理。实行查账征收的纳税人缴纳个人所得税 通过“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税费一一应交个人所得税”账户进行核
35、算。纳税人取得生产经营所得按规定计算缴纳的所得税,借记“所得税费用” 科目,贷记“应交税费一一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实际上缴税款时,借记“应 交税费一一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任务实施在学生掌握本节相关知识后,老师以“任务指导书”为依据,对学生的任 务提出新的要求。某个体工商户当年全年经营收入500000元,其中生产经营成本、费用总 额为40000元,计算其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并做相关会计分录。【解析】应纳个人所得税二(500000-40000-60000) X30%-40500=79500 (元)(1)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时:借:个人所得税费用79 500贷:应交税费一一应交
36、个人所得税79 500(2)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借:应交税费一一应交个人所得税79 500贷:银行存款79 500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完成课后本任务练习题。学生集体讨论、分角色完成训练;教师指导、点评。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课件等。t 收集资料;完成课后相关习题。税务会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模块)名称:个人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所属系部:制定人:制定时间:税务会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案头模块6.1标题:其他收入个人所得税的核算授课对象:大数据会计班学时:2上课地点:教 学 目 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I.会计算其他收入所得 应纳税额2.会其他收入所得应纳税 额的会计核算1 .了解其他收入所得
37、的具体 内容2 .熟悉与每种收入所得会计 核算相关的会计科目设置 情况1、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认真细 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精益 求精的工作精神。2、提高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 技能的能力。3、理解个人所得税法有效调节 收入分配、促进收入在分配的 功能。教学设计过程任务初探1 .组织教学(素养小课堂)稳定学生情绪,维持课堂秩序,引导学生迅速集中精力到本节课的学习上 来。(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以下这个问题。你从股票市场上购买了两千股 宝钢股份,持有了半年时间,现在考虑卖出所有股票,需要缴纳多少的个人所 得税?)2 .任务初探本课题由企业的个人所得税项目引入,课前,我们给学生分好组。学生通 过课程前
38、期任务,以及自学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源,已经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 了一定的了解,借助平台上的电子教材和颗粒化视频以及其他相关素材。组织 学生进行互动,以小组抢答的方式对个人所得税基本知识进行回答,有针对性 的让学生记忆常用的知识点。任务解析一、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核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不扣除 任何费用。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 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 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 年)的,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个人转
39、让股票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 则计算持股期限,即证券账户中先取得的股票视为先转让。自2008年10月9起,储蓄存款利息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国债、地方政 府债券利息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免个税。(一)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X 20%(二)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会计核算单位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并代扣代应纳个人所得税时,应按合同或 协议约定的金额,借记“财务费用”“应付利息”“应付股利”等科目,按应 代扣的个人所得税,贷记“应交税费一一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按实际支付 的金额,贷记“银行存
40、款”科目。实际上缴个人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费一 一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账户。二、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核算(一)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财产租赁所得一般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减除规定费用后的 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每次收入 不超过4000元,定额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定率减除 20%的费用。个人出租财产取得的财产租赁收入,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应依次扣 除以下费用:1 .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纳税人在出租财产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和教 育费附加,可持完税(缴款)凭证,从其财产租赁收入中扣除。2
41、.向出租方支付租金。个人将承租房屋转租取得的租金收入,属于个人所 得税应税所得,应按“财产租赁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取得转租收 入的个人向房屋出租方支付的租金,凭房屋租赁合同和合法支付凭据允许从该 项转租收入中税前扣除。3 .由纳税人负担的该出租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纳税人能够提供有 效、准确凭证,证明由纳税人负担的该出租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可以从其 财产租赁收入中扣除。允许扣除的修缮费用,以每次800元为限。一次扣除不 完的,准予在下一次继续扣除,直到扣完为止。4 .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定额减除费用800 元;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定率减除20%
42、的费用。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1 .每次(月)收入不超过4000元: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800元为限) -800 元.每次(月)收入超过4000元: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800元为 限)X (1-20%)财产租赁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但对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 取得的所得,自2001年1月1日起暂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其应 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二)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会计核算单位租用个人财产,应按税法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按合同或协议约 定的租金金额,
43、借记“长期待摊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 按应代扣的个人所得税,贷记“应交税费一一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按实际 支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实际缴纳税款时,借记“应交税费一 一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三、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核算(一)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财产原值,是指:有价证券,为买入价以及买入时按照规定缴纳的有关 费用;建筑物,为建造费或者购进价格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土地使用权, 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开发土地的费用以及其他有关费用。机器 设备、车船,为购
44、进价格、运输费、安装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其他财产, 参照以上方法确定。纳税义务人未提供完整、准确的财产原值凭证,不能正确 计算财产原值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财产原值。合理费用,是指卖出财产 时按照规定支付的有关费用。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所得额二每次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税费应纳税额二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二)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会计核算单位向个人支付财产转让收入并代扣个人所得税时,应按合同或协议约定 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按应代扣的个人所得税,贷记”应交税费一 一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按实际支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实际 缴纳税款时,借记“应交税费一
45、一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 科目。四、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核算(一)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偶然所得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不扣除任何费用,除 有特殊规定外,每次收入额就是应纳税所得额,以每次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偶然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额二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X适用税率(二)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会计核算发奖单位在支付奖金、奖品时,应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按应发放 的奖金或奖品金额,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按应代扣的个 人所得税,贷记“应交税费一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 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代
46、缴个人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费一应交个人所得 税”,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任务实施收制是对纳税人不同来源、性质的所得先分别按照不同的税率征税,然后将全 年的各项所得进行汇总征税。2018年10月1日之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采 用的是分类征收制,自2019年1月1日起,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改为分类与综 合相结合的模式。(二)个人所得税的特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特点有:(1)实行分类征收与综合征收相结合的征收模式。(2)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3)费用扣除额较宽。(4)计算较复杂。(5)采取源泉扣缴和个人申报两种征纳方法。二、个人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主体个人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主体包括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47、和扣缴义务人。个人所 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一)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不仅涉及中国公民,也涉及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 和中国的港、澳、台同胞,还涉及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投资者。 上述纳税义务人依据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标准,区分为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 民纳税义务人。居民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 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纳税年度是从1月1R起至12月31日止。所 取得的应纳税所得,无论是来源于中国境内还是中国境外任何地方,都要在中 国缴纳个人所得税,负有无限纳税义务。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 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83天的个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 义务,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二)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人凡支付个人应纳税所得的企业(公司)、事业单位、机关、社团组织、军 队、驻华机构、个体户等单位或者个人、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三、个人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