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docx(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年。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现代农业技术 专业代码:410103二、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力者。三、修业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合理、弹性安排学习时间,原那么上为3-6四、职业面向(-)本专业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表1职业面向表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代码)职业技能等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级证书或职域举例业资格证书举例农业(01)作物遗传育种栽培技术人员(2-03-02-00)植物保护技术人员(2-03-03-00)农业技术服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土壤肥料技术人员(2-
2、03-01-00)农作物肥水管理园艺作物生产人员(2-03-04-00)蔬菜、花卉生产农业技术指 导员;农作物植保 员;农作物病虫 害防治员初始即立镇农前机构肤事基础的-农农技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f 肥水管理工作。开展岗位:各级农业机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土肥水管理负责人工作,农业相关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U(二)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表如表2所示。表2典型工作任务表素质目标:具备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等素质。知识目标:了解自身心理开展特点,学会学习,熟悉正确认识挫折失败、生命教育、正 确恋爱观交友观等。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管理情绪、有效处理人际关系、社
3、会适应、自我 成就提升等能力;培养自省、自尊、自信、自律、自强,促进身心全面开展。主要内容:本课程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教学内容包括心理健 康的含义与标准、大学生生涯开展、自我意识、人格开展、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恋爱与 性心理、情绪管理、压力与挫折应对、常见精神障碍的求助与防治、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 应对11个模块。主要是让大一新生树立健康观念,能够自主的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 的心理健康。教学要求:课程内容紧贴大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案例教学、课堂活动和体验、社会实 践等方式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通过案例讲解定义、概念、理论等 知识,其间应注重师生互动,或穿插些心
4、理测试的量表以吸引学生兴趣。采用讨论式教学 法探索开放性问题,教师提出需讨论的问题后,由学生采用分组讨论形式进行思考、探索 和解答。采用团体心理素质训练或拓展的游戏帮助学生从小活动中发现问题,解诀问题。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注重考核学生的能 力和素质等内容,其中过程性评价占70%,终结性评价占30吼7 .入学、安全、劳动教育本课程共20学时,1学分,第1-4学期开设,每学期4个学时,其中劳动精神、劳 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专题16学时,入学和安全教育4学时。素质目标:通过入学、劳动、安全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 伟大、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勤俭、奋斗
5、、创新、风险的劳动精神。知识目标:掌握各项力所能及的劳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能力目标:具备满足生存开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10主要内容:本课程包括大学生入学安全教育;生活安全教育、防火知识、消防安全、物 品保管、财产安全、珍惜生命、人身安全、集体劳动等方面的内容。教学要求:本课程通过入学教育、专题讲座、安全分析、课程教育、日常教育等多 种途径和形式开展安全、劳动教育课程。按照教学安排确定的劳动实践活动。注意为学生 提供直接经验,拓宽学生视野并善于利用发生的事故警示教育学生。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6、,注重考核学生的能 力和素质等内容,其中过程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8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本课程共148学时,4学分,第1学期开设。其中军事理论36学时,记2学分, 军事技能训练时间15天,112学时,记2学分。素质目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能力目标: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主要内容:课程由军事理论军事技能两局部组成。军事理论教学主要内 容为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信息化装备等五章节;军事技能训练 主要内容为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射击与战术训练、防卫技能与战时防护
7、训练、战备基础 与应用等四章节。教学要求:本门课程教学区别于其他课程,有特定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通常列 入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按大纲要求和部队条令条例施教(训I)和考核。通常采取线 下课堂教学与线上慕课、视频教学相结合,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 技能,提高综合国防素质。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注重考核学生的能 力和素质等内容,其中过程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9 .大学英语本课程共136学时,8学分,第一2学期开设。11素质目标: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养成自主学习 的能力和学习策略,发挥创造潜能,增强跨文化意
8、识;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以交 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根据学习环境,具有扩大知识面的意识,建构自己的 自主学习模式,最大限度地开展和完善自己,使英语学习为自己的全面开展服务。知识目标:了解大学英语开展趋势以及掌握各情景中重点词汇、短语、交际用语和语 法;了解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理解短篇会话及课文的主旨大意,完成预设听、说、读、 写、译的任务; 掌握各单元中重、难点知识。能力目标:根据每个情景要求能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训练;能综合运用英语,提高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满足工作需要;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会自主学 习,具有总结、归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
9、困难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主要内容:本课程包括教学主题相关的短剧视频;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生活、工作主题的语言和背景知识;中西方文化知识及中国主要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达; 翻译实践;写作实践等主要内容。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高职学生系统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基础知识与 技能,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职业岗位中所需要的基本英语技能,让学生 掌握一定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真实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英语听说技能,培养 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运用英语处理职场的相关业务能力。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注重考核学生的能
10、 力和素质等内容,其中过程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10 .创新创业教育本课程共30学时,2学分,第5学期开设。素质目标:具备良好的锻炼创业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知识目标:掌握创业知识、了解创新创业必备的知识。能力目标:合理进行个人职业开展规划;具备创业者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做好创业 准备。12主要内容:创业与创业精神,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资源、创业机会的识别与评价, 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创业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创业计划,新企业的创办与管理。教学要 求:通过运用模拟软件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 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创业
11、工程设计、创新创业计 划大赛以及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工程考察、企业创办等 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能力。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注重考核学生的能 力和素质等内容,其中过程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吼11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本课程共36学时,2学分,第5学期开设素质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学会奋斗精神,形成主动选择意识、个人生涯开展 和就业的责任意识,具备职业素质和基本职业规范。知识目标: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知识、当前就业形势和企业招聘需求,熟
12、悉 未来的职业开展趋势,掌握职业规划与调整的技能,学会就业权益保护。能力目标:能够对自我有准确的认识和定位,能够掌握职业生涯访谈技巧,根据社 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完成职业规划生涯书、能制作专属简历。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分了解职业、了解职业能力、剖析职业性格、探索职 业兴趣、澄清职业价值观、职业生涯决策与规划六局部,介绍职业特点、开展趋势,帮助 学生完成对自我职业能力、性格、兴趣、价值观的探索,并教授学生生涯决策和生涯规划 的基本方法。了解求职准备、就业指导、择业指导、职业适应与开展、权益保护五个局部, 介绍就业相关形势与政策,教授就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检索、求职材料制作投
13、递、应聘 面试等知识技巧,并以职业规范、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向职场人的角 色转换。教学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安排,自我职业认知及职业生涯规划、求职准备、就业指导、 职场适应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职业生涯决策技术、面试筹划是教学难点,为了促13 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理解教学难点,教师可采用在线平台进行课前理论知识预 习、案例分析讨论、课堂头脑风暴、现场测评、社会调研等方法实施教学。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注重考核学生的能 力和素质等内容,其中过程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12 .劳动实践2学分,寒假期间开设。素质目标:养成勤俭、负责、守
14、纪的劳动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良好的 合作和交流的气氛,养成老实、负责、进取、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培养不怕挫折、勇于 创新的精神。知识目标: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有关材料、工具等基本知识;学会加工、制作、表达 的基本技能,重视技术活动中的操作规范;认识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了解技术的一 些基本要素和核心概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生活和劳动技能。主要内容:本课程包括创业准备、把握创业机会、组建创业团队、创业资源整合、 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制定商业计划书、创业风险识别与管控、新企业创办与管理等八个 方面的内容。教学要求:按照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为把
15、握创业机会、组建创业团队、创 业资源整合、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制定商业计划书、创业风险识别与管控,教学难点为商 业计划书的撰写。教师可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任务驱动、演示、实操、体 验、启发引导、头脑风暴、创业竞赛活动等教学方法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考核评价:根据学生提供的实践日志、实践总结等进行评价。(二)公共选修课主要有书法、普通话、应用文写作、文学鉴赏、艺术鉴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 共产党史、剪纸、足球、投资与理财、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管理、音乐等13门 课程,学生可任选2门,计2学分。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如下:1 .书法14本课程共16学时,1学分。素
16、质目标:培养学生踏实、勤劳、乐于动手,认真细致、专注、吃苦耐劳的良好意 志品质和懂得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知识目标:通过教学,积累学生钢笔书写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法和书写技巧, 培养作品创作意识。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书写汉字的水平,增强作品创作、作品欣赏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书法史概述,书法基础训练,中国古代书法欣赏及临摹, 中外现代书法欣赏及临摹。教学要求:注意结合例证及作品分析,把书法艺术与中国古代书法史图录简 编结合起来阅读,熟悉著名碑贴的风格特点。临写练习要求:临写练习分为一般性临写 与重点临写两个方面。凡讲授的各种书体技法,都应进行一般性练习,以了解运笔方法、
17、 点画特点、结构原那么等。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注重考核学生的能 力和素质等内容,其中过程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2 .普通话本课程共16学时,1学分。素质目标: 树立使用标准语言的信念,勇于表达、善于表达,使学习与训练普通 话成为内心的需求和自觉的行为。知识目标:掌握普通话语音基本理论和普通话声、韵、调、音变的发音要领。能力目标:具有较强的方音区分能力和自我语音辩正能力,能用标准或比拟标准的普 通话进行职场口语交际。主要内容:在了解普通话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字词音读训练、短文朗 读训练、命题说话训练和模拟测试。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
18、重点是“字词音读训练”,难点是“命题说话训练”。对于 “字词音读训练”,教师通过讲授示范和课堂口语实践的方式对基础知识精心讲解,并 配合课堂练习,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命题说话训练”上,教师根据测试的15 范围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职业环境进行教学,易于激发学习兴趣,便于理论联系实际,做 到学以致用。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注重考核学生的能 力和素质等内容,其中过程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3 .应用文写作本课程共16学时,1学分。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 社会适应力。知识目标:了解应用文写作的材料方
19、法和写作规律,掌握各类应用文写作的基本 格式、写作要求。能力目标:能撰写主题明确、材料准确翔实、结构完整恰当、表达通顺合理的实用文 书;掌握行政公文的格式,能根据具体材料撰写相关的通知、通报、请示、报告和函等常 用公文。主要内容:本课程依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方案,通过对职业工作过程所需的主要职 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课程模块由八个工程,17个任务组成,具体内容包括:应用文 概述、求职、事务、筹划、礼仪、公文、洽谈、科研等。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采取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多媒体演示法、角色扮演等 教学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注重考核学生的能 力
20、和素质等内容,其中过程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4 .文学鉴赏本课程共16学时,1学分。素质目标: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中国文学史开展历程,掌握中外文学史常识;掌握代表性作品 的题材与主题等;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注意用现代意识,创造性地鉴赏传统文学作品。能力目标: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方法;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征。16主要内容:主要教授应用文写作、文学素养、口才演讲。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 义、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完善的个性,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 值观。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授课方式采用教授与讨论相结合,指导与自
21、学相结合、课堂 学习与课外自学相结合。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运用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注重考核学生的能 力和素质等内容,其中过程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5 .艺术鉴赏本课程共16学时,1学分。素质目标:提高艺术鉴赏水平,认识艺术鉴赏的主要功能和途径;陶冶道德情操, 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开展;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热情 和民族自信。知识目标:了解艺术鉴赏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征、建筑艺术鉴赏、雕塑的艺术特征、工 艺美术鉴赏等内容。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审美能力、能够对不同设计作品,作出
22、富有个性的艺 术鉴赏能力。主要内容:主要教授艺术鉴赏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征、建筑艺术鉴赏、雕塑的艺术 特征、工艺美术鉴赏;其宗旨是培养学生艺术感受与艺术鉴赏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艺 术修养,提高学生基本的审美品质。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授课方式采用教授与讨论相结合,指导与自学相结合、课堂 学习与课外自学相结合。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运用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注重考核学生的能 力和素质等内容,其中过程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7本课程共16学时,1学分。素质目标: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
23、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 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传承和开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哲学、宗教、建筑等文化精髓和相关理论基础知识,了解 中华传统文化的开展脉络能力目标:能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能感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热爱崇敬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主要内容:主要教授中国古诗文欣赏、诸子百家思想精华、散文漫步、诗词古韵、 书法艺术、小说史话。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授课方式采用教授与讨论相结合,指导与自学相结合、课堂 学习与课外自学相结合。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运用讨论、启发等教学
24、方法,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注重考核学生的 能力和素质等内容,其中过程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虬7 .中国共产党史本课程共16学时,1学分。素质目标: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心理素质。知识目标:对中国共产党党史有初步的了解,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一些重要事 件。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终生学习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会工作 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人我关系协调能力。教学内容:主要教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开展 壮大,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与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等内容。教学要求:本
25、课程采用授课方式采用教授与讨论相结合,指导与自学相结合、课堂 学习与课外自学相结合。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运用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18习兴趣。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注重考核学生的能 力和素质等内容,其中过程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8 .剪纸本课程共16学时,1学分。素质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剪纸的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曾强学生对剪纸的 热爱,培养学生对剪纸活动的兴趣。知识目标:了解剪纸的历史,知道剪纸的简单技法。能力目标:能创造一些图案来表现自己的思想,能独立完成简单的剪纸作品。教学内容:主要讲授剪纸的一般常识、情境图案的配置、人物剪纸
26、的方法和学习简 单的剪纸图案。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授课方式采用教授与讨论相结合,指导与自学相结合、课堂 学习与课外自学相结合。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运用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注重考核学生的能 力和素质等内容,其中过程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9 .足球本课程共16学时,1学分。素质目标:具备从事各项工作的基本能力,增强体质,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加强学 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热爱运动的品质。知识目标:熟练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能力目标:能基本技术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训练的能力。教学内容:主要讲
27、授足球运动概述、足球运动竞赛与裁判工作、足球基本技术等知 识。教学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和足球运动,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学习态度,懂得射门的技巧,教会学生足球比赛的规那么。19岗位名称典型工作任务相关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农业技术 服务1 .调查和掌握主要粮食、经济作物 种植状况,开展分类技术指导。2 .积极引进粮食、经济作物新品 种、新技术、新成果试验示范推广。3 .积极开展土肥试验示范,推广普 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 .抓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 防治。5 .抓好农技培训工作和科技入户 工作。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的栽培 技能;病虫害防治技能;测 土配方施肥技能;新农业技 术推广技能。具有依法依规执业的职
28、业意 识,具有农业新技术推广能力, 具有扎根基层、热爱农民、服 务农业、建设农村的意识,能 吃苦耐劳,工作主动,责任心 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1 .学习、宣传植保、植检方面的政 策、法规;2 .负责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3 .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组 织开展植保新技术、新农药、新药 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4 .协助上级部门做好植物检疫工 作和监督农药经营活动;5 .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6 .负责植保技术宣传及培训工作。植保、植检政策、法规知识; 病虫害防治技能;科学合理 用药技能;植保新技术、新 农药、新药械推广技能。建立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意 识;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 学的态度,实事
29、求是的学风; 热爱“三农”对农民有感情、 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农作物肥 水管理1 .学习、宣传土壤肥料方面的政 策、法规;2 .掌握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 肥力和分布情况;3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 .开展肥料新品种、新技术施用试 验示范;5 .培训和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土壤肥料法律法规知识;科 学施肥知识;测土配方施肥 技能;肥料新品种、新技术 施用试验技能;培训技能。具备良好吃苦耐劳、精益求精 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建立 终身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职业意 识;具有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 的社会使命感。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培养爱党爱国、思想政治坚定、德技
30、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注重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等内容,其中过程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10 .投资与理财本课程共16学时,1学分。素质目标:掌握常见的理财规划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理财观念,了解熟悉理财规划 的基本操作规范,掌握与客户沟通的技巧。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如何开展理财规划的基础工作,如何管理个人或家庭的财务。能力目标:能够制定理财规划,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及营销能力。教学内容:主要讲授理财规划的基础工作、个人或家庭财务管理、投资规划、保险规 划。教学要
31、求:本课程采用授课方式采用教授与讨论相结合,指导与自学相结合、课堂 学习与课外自学相结合。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运用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动手 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注重考核学生的能 力和素质等内容,其中过程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吼.人力资源管理本课程共16学时,1学分。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知识目标: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知道如何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能力目标:具备运用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处理人力资源管理常用业务的能力;具备 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2、,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组织协调工作的能力。教学内容:主要教授各职务分析、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员工的选聘和录用、人力资源 的绩效考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等。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现场教学、工程驱动教学、工作任务驱动教学、体验式教学等, 注重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注重考核学生的20能力和素质等内容,其中过程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o.现代企业管理本课程共16学时,1学分。素质目标:具有老实、守信、合作、敬业等良好品质,为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 奠定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现代企业的基本概念;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33、、方法。能力目标:具有运用一定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能够发 现、分析店面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教学内容:主要教授各职务分析、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员工的选聘和录用、人力资源 的绩效考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等。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现场教学、工程驱动教学、工作任务驱动教学、体验式教学等, 注重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注重考核学生的能 力和素质等内容,其中过程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11 .音乐本课程共16学时,1学分。素质目标: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增强集体主义精神。知识目标:了解音
34、乐的表现手段、声乐、乐器、演奏类型等方面了解音乐的基本常识, 在整体上做到对音乐的全面认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教学内容:主要教授音乐的基本常识、音乐的表现手段、聆听各种音乐等内容。教学要求:本课程采讲授为主。采用比照法、联系实际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组织教学,启发学生的四位与想象,通过具体作品的音响赏析,直观而生动地让学生感知 不同乐器门类的风格和特色。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注重考核学生的能 力和素质等内容,其中过程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21(三)专业基础课主要有应用化学、植物与植物生理、农业政策与法规
35、、土壤肥料学、农业微生物应用 技术、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设施农业等7门课程,共22学分。各课程目标、主要内 容和教学要求如下:12 应用化学本课程共64学时,4学分,第1学期开设。素质目标:具有热爱科学、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创新意识;感受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 之间的联系,逐步培养规范意识、标准意识、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认真、细致、严谨, 为深入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奠定基础。知识目标:解分析实验室基本知识,熟悉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理解四大平衡理论 及四种滴定分析方法、原理、重量分析法方法、原理,掌握有关误差的基本理论、常见物 质的测定方法、方法选择和分析结果的计算。掌握化学反响速率、化学平衡基本理论及其
36、 应用;掌握定量分析基本概念、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电化学和氧化还原 平衡、配位平衡)的原理及其滴定法。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能按 6s要求规范化学实验室;能规范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能规范洗涤、干燥化学实验常 用玻璃器皿;能规范进行加热、干燥和冷却操作;进行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等固液别离操 作;能规范使用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教学内容:化学反响速率、化学平衡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定量分析、四大平衡(酸碱 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电化学和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的原理及其滴定法。常用分析 仪器的认领、洗涤和干燥、常用溶液的配制、分析检验数据
37、记录及处理、滴定分析仪器基 本操作及校准、酸碱滴定法测定物质含量、配位滴定法测定物质含量、氧化还原滴定法测 定物质含量、沉淀滴定法测定物质含量、重量分析法测定物质含量。教学要求:结合真实工作分析任务进行教学,采用演示教学、工程教学法、任务驱动 与案例分析等方法。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及化学实验室操作技能的实训指导老师担任教学任务。22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其中过程性评价不低于 50%,设置量化考核标准。13 植物与植物生理本课程共64学时,4学分,第1学期开设。素质目标: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具有主动获取知识和 终身学习的观念
38、,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规范的能力。知识目标:掌握植物各部位的名词术语,掌握种子形态构造和幼苗类型,掌握熟知 植物细胞结构、组织的类型分布及各器官解剖构造,掌握植物生理知识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外部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外部特征及类 型)、学习植物细胞、组织及各类器官的内部结构造和植物生理、综合技能培训(被子植 物分类),植物生理。能力目标:能熟识植物各部位的名词术语,能熟种子形态构造和幼苗类型,能熟知 植物细胞结构、组织的类型分布及各器官解剖构造,能识别周围常见植物能使用工具书鉴 定植物,能正确利用植物生理知识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教学要求:
39、由具有设施农业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具有 开展设实施实训的仪器设备和场地。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其中过程性评价不低于 50%,设置量化考核标准。14 农业政策与法规本课程共36学时,2学分,第1学期开设。素质目标:有知法守法执法的意识,有原那么,热爱农业事业。知识目标:掌握我国现行农业政策与法规知识。能力目标:能合理利用农业政策与法规解决事物,能宣传相关法律。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农业基本法律制度、农业土地承包法律制度、农业资源保护的23法律制度。教学要求:由具有设施农业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具有 开展设实施实训的仪器
40、设备和场地。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其中过程性评价不低于 50%,设置量化考核标准。15 土壤肥料学本课程共72学时,4学分,第2学期开设。素质目标: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身体素质;热爱农业的职业素养。知识目标:掌握土壤和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理论与原理。能力目标:具备土壤农化测试新技术、土壤评价新技术、土壤利用改良规划新技术、植 物营养诊断技术、肥料合理使用技术等多种技能。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绪论、我国土壤现状土壤的形成、土壤矿物质、土壤孔性、结构 性与耕性、土壤胶体和土壤的吸收性能、土壤溶液、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土壤水分、空气、 热量状况及调节土壤营养与施肥原
41、理、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 植物的钾素营养与钾肥、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与微肥、复混肥料、有机肥料。教学要求:由具有设施农业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具有 开展设实施实训的仪器设备和场地。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其中过程性评价不低于 50%,设置量化考核标准。16 农业微生物应用技术本课程共72学时,4学分,第2学期开设。素质目标: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正确的世界观。知识目标:对接食用菌、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保护等各生产专业岗位的共同要求,能力目标:能够熟练从事微生物基本试验技术、准确辨识常见徼生物类别,明确微 生物与现代农业生
42、产的关系及其应用前景。主要内容:常见微生物的辨识、微生物的培养与控制、功能微生物的性状评价。24教学要求:以探究活动的设计进入课程,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即实现支架式教学, 同时展开抛锚式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完成学习任务。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其中过程性评价不低于 50%,设置量化考核标准。17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本课程共36学时,2学分,第2学期开设。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科学的开展观。具有强烈的 环境保护意识,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健康的心理,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知识目标: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农业生
43、态系统的功能、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系 统与农业开展、农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农业环境问题、农业环境污染及防治、农业环境 管理。能力目标:能够在农业生产中注重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培养 学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生物 与环境、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农业生态系统工程、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开展、农业 资源利用与保护、农业环境污染与防治。本课程主要讲授设施农业概述,农业设施的类型、结构与性能,覆盖材料的种类和 性能,设施的环境特征及其控制,蔬菜、果树设
44、施栽培,无土栽培等。教学要求:由具有设施农业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具有 开展设施农业实训的仪器设备和场地。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其中过程性评价不低于 50%,设置量化考核标准。18 设施农业本课程共36学时,2学分,第3学期开设。素质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有随时积极投身于现代农业技术的良好25认知。知识目标:掌握设施栽培的基础知识,无土栽培技术,常见蔬菜、果树的设施栽培技 术及栽培管理模式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设施蔬菜种植种类和品种结构、合理安排设 施蔬菜种植茬口、进行主要蔬菜的设施生产和管理,能够规划和设计设施
45、场地。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设施农业概述,农业设施的类型、结构与性能,覆盖材料的种类和 性能,设施的环境特征及其控制,蔬菜、果树设施栽培,无土栽培等。教学要求:由具有设施农业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具有 开展设施农业实训的仪器设备和场地。课程考核: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四)专业核心课主要有作物栽培技术、植物保护技术、种子生产技术、现代农业装备、生态循环农业、 农业推广技术等6门课程,共28学分。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如下:19 作物栽培技术本课程共128学时,8学分,第3-4学期开设。素质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常见作物的种类和
46、生物学特性,了解各器官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与环 境条件的关系和对产量形成的作用,掌握作物主要生育期间的田间诊断方法。重点掌握稻 谷、玉米等邵阳本地种植广泛的农作的栽培技术。能力目标:能根据作物生育特征能结合实际制定和实施作物高产栽培措施。主要内容:作物栽培的概念,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形成,作物栽培制 度和技术措施,常见作物(稻谷、玉米、薯类、土豆、油菜、蔬菜、大蒜)的栽培技术 等。教学要求:充分利用智慧职教云教学平台及其他的网络优质教学资源,采用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课堂在课前引导学生预习知识,课中发起讨论和头脑风暴,课后巩 固和拓展知识;线下课堂内那么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劳
47、动提高具体实践能力,课后26 进行拓展技能训练,能力提升。主要采用教学方法有:工程教学法、情景引入教学法、理 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环境需要多媒体教室,配备有相应的仪器设备耗材 的作物生产实验室,实验田。培养学生作物栽培技能的同时,遵循作物的基本规律,一切从 实际出发进行作物栽培,并以生态的理念指导作物栽培全过程。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其中过程性评价不低于 50%,设置量化考核标准。20 植物保护技术本课程共108学时,6学分,第3学期开设。素质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常见病虫害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掌握农药的基本知识,掌握粮食、果 蔬主要病虫害、地下害虫和仓库害虫的主要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技术。能力目标:能够进行病虫害调查、统计和预测预报,能正确识别主要作物病虫害的 种类并进行防治。主要内容:农业昆虫基本知识,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植物病虫害田间调查统计与 预测预报,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原理,农药基础知识,水稻病虫害防治、作物储存期主要 病虫害、作物储存期主要病虫害、果蔬主要病虫害等。教学要求:充分利用智慧职教云教学平台及其他的网络优质教学资源,采用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课堂在课前引导学生预习知识,课中发起讨论和头脑风暴,课后巩 固和拓展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