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龙岩一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 接,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浩瀚星空再添访客,中国航天再创辉煌。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 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根据任务实施计划,组合体飞行期间,
2、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 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 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升腾的火箭,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镌刻的是一个国家的前行脚步。回顾神舟载人飞船的发 展历程,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无人验证,神舟五号实现了载人天地往返,神舟六号实现 多人多天天地往返活动,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神舟八号到神舟十号突破了无人交会对接和有人 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实现了航天员的中期驻留。向浩瀚宇宙的每一次进发,振奋的是越来越昂扬的精神 和气概,夯实的是越来越厚重的自信和底气。此次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可以说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
3、地往返所需要的全部技能点,开启了逐梦 空间站的时代。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首次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首次实现 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 能力有专家形容,此前的星际探索就像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看一看”“住两天”,这次是要在太空的“家” 里“住下来”“走一走,客观来说,困难更大、风险更高、任务更重。在谈到入选飞行乘组的心情时,航 天员汤洪波语气坚定:“有压力更有信心。我是第一次执行任务,压力难免会有,因为神秘的太空充满着 许多未知,空间站任务也充满风险和挑战。但我坚信,压力就是动力,信心保证成功J星空浩瀚无比,
4、探索永无止境。从“嫦娥奔月”到“祝融驭火”,从“天和筑穹”到“墨子传信”,从 “北斗联网”到“天舟穿梭”生动形象的名字,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也是从古至今不变的追求。心 怀梦想、奋勇拼搏,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摘自向学笙为浩瀚太空留下更多中国身影) 材料二: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 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 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出舱活动,又被称作太空行走,是指航天员或宇航员离开载人航天器乘员舱,只身进入太
5、空的活动。 这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施放卫星、检查 和维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美国曾通过太空行走修复了刚发射上天就出现重大故障的“天空实验室”空间 站,使它“起死回生”;苏俄航天员则多次出舱活动修理“和平号”空间站,使它转危为安;当前在轨运 行的“国际空间站”更是由航天员通过多次太空行走才完成在轨组装的。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进行的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属于验证类出舱活动,而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 的太空行走时间更长,任务更复杂。他们要进行首次人和机械臂的协同配合,用机械臂把航天员载到舱外 作业点去完成复杂的舱外安装任务,难
6、度比当年翟志刚的首次太空行走大许多。太空行走的难点主要在于:一是舱外环境十分恶劣,必须使用复杂而可靠的出舱活动系统来克服空间 环境的影响,以保障舱外行走航天员的安全;二是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无法用腿行走,主要是靠手把扶住 周围的某些物体来维持行动;三是太空中缺少可辨识的参照物,航天员很容易迷失方向。为保障航天员在出舱活动中能安全、有效地完成任务,出舱活动时,航天员需配备航天服、舱外机动 装置、完成任务所需的工具、固定身体的设备及安全带等装备。其中舱外航天服是出舱活动中最重要的装 备,它将航天员的身体与太空的恶劣环境隔开,并向航天员提供大气压力和氧气等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保 障。同时,为了解决在太空
7、行走时因缺乏参照物,无法分清物体的远近大小、判断其速度快慢等安全问题, 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都会用安全带将自己与航天器连接起来,以防自己丢失在茫茫太空中而成为人体卫星。本次出舱任务圆满完成,航天员们不仅给14亿国人传输回了太空视角下的地球绝美照片,同时也宣 告了我国更为成熟地掌握了太空行走这一核心航天技术。(摘编自庞之浩航天员为啥要出舱?太空行走有多难?) 注再生生保,是一种验证中国空间站的技术。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入轨,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交会对接并将3名宇航员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首 次载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B.组合体飞行期间,
8、我国航天员将进驻天和舱,通过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长期在轨驻留、 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C.星空浩瀚,引人遐思,“嫦娥” “祝融”“北斗”等航天器不断升空,展现着中国式浪漫,体现了我们对 宇宙永无止境的探索。D.太空行走存在舱外环境恶劣、失重、缺少参照物等多种困难,航天员必须借助航天服、安全带等设备 才能安全有效地完成任务。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神舟十二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不是孤立的现在时,它镌刻着国家的前行脚步,从神舟一号开始,不断进 发,令人振奋。B.材料一引用航天员杨洪波的话,证明了神舟十二号航天任务困难大、风险高,体现了他不惧风险、勇 于挑
9、战的自信。C.材料二第二段列举美国、苏俄曾进行舱外活动修理空间站的事例,论证了太空行走在载人航天工程中 具有重要作用。D.相比2008年翟志刚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的太空行走时间更长,任务更复杂,难度更大,意 义也大得多。3 .下列哪句诗最能体现古人对天空的浪漫想象? ()(3分)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B.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C.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请指出文中划横线句子使用的论证手法,并简要赏析。(4分)4 .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载着三位
10、航天员顺利着陆,成功返航。你认为这次载人飞行任 务圆满完成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青春之歌(节选)杨沫道静从严重的创伤中苏醒过来了。她微微睁开眼睛呻吟一下,脑子里朦胧地、混沌地浮现出各种梦幻 似的景象。一个温柔亲切的声音轻轻地飘到她耳边:“醒过来啦?真叫人急坏啦道静向送过声音的那面侧过头去,在黯黑的发着霉臭的囚房里,就着铁窗外透过来的薄暗的微光,她 看见她旁边的床上躺着一个苍白而消瘦的女人。“我还活着吗?你是”那个女人一见道静能够讲话了,且不答应她,却冲着窗外用力喊道:“来人!来人啊
11、!这屋里受伤的人醒过来啦!”她冲着窗外喊罢了,这才回过头来对道静带着鼓动的 热情低声说:“叫他们来给你治疗我们要争取活下去!”道静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那张苍白、热情的脸。这时,她才看出,这是个非常美丽的女人。年纪约莫二 十六七岁。她的脸色苍白而带光泽,仿佛大理石似的;一双眼睛又黑又大,在黯淡的囚房中,宝石似的闪 着晶莹的光。“希腊女神”一霎间,道静的脑子里竟闪过这个与现实非常不调和的字眼。她衰弱、疼痛得动也 不能动,只能勉强对这个同屋难友轻轻说道:“谢谢!不要治啦反正活不了”看守打开门上的铁锁进来了,那同屋的女人躺在她旁边的床上还在热情地注视着她;狱医拿着一个小 药箱站在她床前,他看着道静,对那个
12、女人说:“这次也许不至于再昏迷了。放心!她的身体还挺不错呵”他回过头又对道静笑了笑,“他们叫 我给你治,我就治吧。没有伤到骨头,你会很快好起来的又过了半天,喝了一点稀米汤,道静年轻的生命真的复活了。她望着她床边的年轻女人,凝视着她美 丽的脸庞,忽然好奇地想到:“她是个什么人呢?共产党员吗?”“好,不要紧啦!多吃点东西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年轻女人对她轻轻笑道。屋里另外还有一个也受 了刑伤的女学生,这个女人就对她们两个絮絮地说着。她似乎有病,躺在冰硬的木板床上,动也不能动, 但她却用眼睛和嘴巴不停地照顾着道静和那个小女学生。囚室外的小走廊里,时常可以听到她低微的喊声: “看守,来呀!她们要喝水!“
13、来呀!看守!看守!”“看守,”她对走进来的女看守说,“你们该给这位受重刑的弄点东西吃看见端进来的是一块发黑 的窝头、一碗漂着几片黄菜叶的臭菜汤,她皱着眉说:“这怎么能吃呢,你想法弄点好些的我们以后 不会忘记你的!”那位瘦瘦的女看守说来也奇怪,她似乎很听这个女人的话,她支使她,她差不多都能瞒过其他警卫和 看守照着去办。小女学生,约莫有十五六岁,细长脸,长得机灵而清秀。她受刑不太重,还能勉强下地走几步。但是 她被恐怖吓住了,一句话不说,成天躺在木板床上哭。夜间道静听见她在睡梦里惊悸地喊道:“妈妈!妈妈!我怕,怕呀!”这时候,那个女人还没有睡觉,她伸出手拉住女孩子的手,在黑夜中轻声说道:“疼吗?我猜
14、你一定是想家、想妈妈,对吗?不要哭啦!小妹妹,哭,一点用也没有的。”她喘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口气,歇歇,听见小姑娘不哭了,又接着说下去,“我十五岁的时候,那在上海,也被捕过一次。那时我 吓得哭呀,哭呀,哭起没完。可是我越哭反动派就越打我,越吓唬我;后来我一赌气,就一声也不哭了。 我就向我同牢的大姐姐们学跟反动派斗争,跟他们讲理。这些反动家伙们都是雷公打豆腐,专捡软的 欺。等我一厉害起来,他们反倒不打我了”说到这里,她轻声地笑了,道静和那个女孩子也笑了。“你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被捕?“第二天晚上,卫兵查过夜之后,那个女人这样低声问道静。“我不知道为什么。”道静衰弱地低声回答。“我是个失学的学生,
15、我相信共产主义,相信共产党 也许就为这个把我捕来的吧。我还不是个党员,可是我希望为党、为人类最崇高的事业献出我的生命。 我想这个日子是到了。我什么也不想,就准备这最后的时刻。”那个女人静静地听着道静的话,神情变得冷峻而严肃。半晌,她才慢慢地仰起头,在昏暗的灯光下凝 视着道静说:“不要以为被捕就是你生命的终点,就一定是死。不是的!共产主义者到任何地方包括在监狱里 都要做工作,也都可以工作的。我们要工作到最后一分钟,最后一口气。我们要亲眼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 的实现,快乐地迎接这个日子。”说到这里,她看看道静又侧过头去看看小女学生,黑眼睛里突然闪耀着 幸福的光彩。道静听着,吃惊地望着她。啊,多么美丽
16、的大眼睛呵,那里面荡漾着多么深邃的智慧和摄入 灵魂的美呵!道静忽然觉得心里是这样温暖、这样舒畅,好像一下子飞到了自由的世界。(有删改).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醒过来啦?真叫人急坏啦。”小说中运用先声夺人的手法,既突出了 “那个女人”对道静的关切,又 为她的身份设置了悬念。B.文中多次使用“苍白” 一词,写出了 “那个女人在狱中饱受迫害的现实,又与她炙热的生活热情形成 反差,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C.本文虽为节选,但情节安排十分巧妙,三个人物的身份没有在最初进行交代而是随情节发展借助于对 话描写来徐徐展现,匠心独运。D.小说以道静在狱中的耳闻目睹为线索,
17、采用全知视角呈现了一个特殊历史年代的狱中琐事,看似平淡, 却展现了一幅特殊的青春画卷。6 .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请简要分析道静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本文节选自青春之歌,你认为文中出现的狱中“那个女人”身上回荡着怎样的青春旋律?请结合原 文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 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人相,力荐弃疾
18、慷慨有大略。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 控带二广,与溪啊蛮猫接连,草窃【注】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 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僚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 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 冠。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
19、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 己复礼” “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 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 史馆校勘谢历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杨得秉烛作文旦且祭 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彷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注】草窃:草寇。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杨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B.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
20、鼓不绝声/防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C.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杨得秉烛作文/旦旦祭之文/成而声始息/D.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杨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康,与张岱湖心亭看雪中“是金陵人”的“金陵”同,均指南京。B.出,指京官外调,与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的“出”相同。C.长短句,本指句子长短不一的诗体,文中指词;因可配乐歌唱,又被称为“曲子词”。D.谥,即谥号,是指古人去世后,依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纪念性、褒扬性的称号。10 .下列对原文有
21、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辛弃疾施政宽缓,关爱百姓。任职滁州时,滁州因战火而破败,他减轻赋税,招抚逃难的流民,训练 民兵,建议军队屯田。B.辛弃疾长于军事,同时也着眼根本,关注农业,倡导力耕,甚至以“稼”字为自己的书轩命名,并以 稼轩集行世。C.辛弃疾成功创建飞虎营,表现出卓越的管理才华和超强的应变能力;他救济灾民,则表现出果断的魄 力和悲悯的情怀。D.文章还记叙了辛弃疾去世之后,史馆校勘谢杨得的神奇遭遇。这个结尾极富神秘色彩,也表现了辛弃 疾的不甘和冤枉。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4分)语文试题第
22、5页共8页(2)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4分)(-)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纪:经营。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得流畅自然,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叙述,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B.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意思是“这种乐趣岂不比什么都美吗?不要匆匆离开此地工C.作者认为,田园生活虽然很有乐趣,但衣食之
23、事也要认真经营,努力耕作才会有收获。D.全诗按时间顺序,从不同角度写出田园生活的特色,而且集叙述、抒情、议论于一体。14 .作者笔下的田园生活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静女邺风中,描写男主人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的句子是:,O(2)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 的句子是:,o(3)鹊桥仙纤云弄巧中, 两句含有深刻意蕴,即冰清玉洁的背景,象征着 两人心灵的高尚纯洁,尽管一年相会一次,却比凡俗的平庸之爱强得多。(4)前赤壁赋中写曹操破荆州后率领军队沿江而下的盛况的句
24、子是:,o(5)前赤壁赋中, 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人生短暂,生命微小。三、基础知识和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课内基础知识(本题共5小题,15分).下列对语句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月出于东山之上 客有吹洞箫者相与枕藉乎舟中 而今安在哉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因为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B.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接近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C.正襟危坐而问客日 危:端正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曾经 D.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
25、:昏暗哀吾生之须臾 之:结构助词,的 18.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词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栗深林兮惊层巅孔子师知子顺流而东也舞幽壑之潜蛟非能水也 古来万事东流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A./B./C./D./19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3分)例:客有吹洞箫者A.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不拘于时,学于余D.渺渺兮予怀20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代古文运动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文学革新运动,主将韩愈和柳宗元提出“文以 载道” “文道结合”的观点。B. “行”是我国古
26、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 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C. “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记日,阴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每月三 十为晦。D. “行宫”指古代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可能由其它建筑改造而成;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 住宅。(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2题。“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不崩的。”“这个西红柿有一股番茄味,” “三人行,必有三人”近期,废话文学”悄然流行于社交网络,引起年轻人的极大兴趣。 说起“废话文学”,它和文学沾
27、边,少不了一些名人的帮衬。比如鲁迅在秋夜里写的那句“在我 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就是著名的“废话”。朱自清甚至专 门写过一篇论废话,其中便提到:“所有的话到头儿来全是废话。”由此可见, 。而“废话文学”之所以在网络流行,或许和当下较为普遍的社交焦虑不无关系。很多人活跃于网络,面对看不见的 陌生人侃侃而谈、毫无戒备,但是在面对面的现实交流中,却小心翼翼起来,甚至还有了 “社交恐惧症” 一说。这样看来, ,到了网络便会有一种找补心态,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哪怕是废话连篇。废话或许是无用的,但可有趣,也有存在的意义。金圣叹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
28、林语堂也曾表示过:“得有点废话,我们的生活才有意思J因此, ,就是在包容一种宽松的说话空间、轻松的交流心态,以及由此带来的松弛、融洽的人际关系。一句话:废话也是话,不必废除它。 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废话文学”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B.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C.卢老师发现,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有些学生可能因选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流落街头”。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D.“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3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嘱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 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 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标题自拟。要求:立 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