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下学期要历史必修2课件【共两课】.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59715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要历史必修2课件【共两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要历史必修2课件【共两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要历史必修2课件【共两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下学期要历史必修2课件【共两课】.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一下学期要历史必修2课件【共两课】【兴旺的古代农业】教材解读:本课课标要求学生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理解古代中 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学习时应从生产力角度提纲挈领地分析概况古代农业 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也是我国古代经济开展 的重要内容。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 式,也促进了生产组织的小型化,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式的自给自足 的小农经济形成,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小农经济具有 顽强的生命力,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开展时期适 应了生产力开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开展

2、。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 经济开展,成为阻碍生产开展的因素。方法指导:为了更好地把握本课,课前要求学生分别整理中国古代农业的相关知识, 充分预习好课本知识。课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历 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 历史。通过情境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走进历史。鼓励学生进行问题探究, 层层剖析和比拟,大胆回答,积极发言,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教材整合:本理一条重要的线索就是生产力的提高,而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开展的重 要标志。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耕作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从刀耕火种到石器锄耕再 到铁犁牛耕,至此铁犁牛耕成

3、为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也成为主要生产技术。 精耕细作是对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的一种概括,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 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 入开展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开展的基础。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工具简陋,劳动者集体耕作;春秋战国时期,铁农 具出现和逐步推广,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业经营成为可能,小农经济逐步形 成,集体耕作被小农经济取代,男耕女织成为主要生产的组织方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给学生放映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视频选段。歌词是 “(七)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

4、)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我挑水来你浇园。(七)寒窑 虽破能避风雨,(董)夫妻恩爱苦也甜。”提问学生,七仙女和董永所向往的生 活是什么样的?这种生活方式有什么特点?带着问题进入新课。感知目标通过整合教材,整体感知目标,并通过多媒体展示,1、早期的农业生产2、精 耕细作的传统农业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使学生在 掌握基础知识前提下,把握本课重点。讲授新课(一)早期的农业生产1、请同学们看地图册南北两大农业经济区的形成,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农耕 经济形成了南北两大经济区,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认识到国古代农业经济的 特点之一是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2、进

5、行历史遗迹探究,通过展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和马桥文化遗址的相关 资料让学生明白当时使用的工具是石斧、石铲、石镰、木耒、骨耙,分析归纳 在原始社会、商周时期耕作方式。(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采用列表的方法,按照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 唐、宋元、明清顺序,从生产工具、耕作方法、农作物种类和水利灌溉等方 面,说明中国古代农业开展的基本情况。2、展示春秋战国以及西汉和唐宋农业生产的基本工具,使学生意识到中国古代 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3、通过图表让学生明确我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方式,形成精耕细作技术 的基础,分析出早期农业生产开展进步的根本原因,使学生了解生产工具和耕

6、作方式的关系,最后了解中国古代农业在古代世界居于地位,使学生增强爱国 意识。(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1、展示小农经济的几个问题,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讨论某个问 题然后各个小组有一个代表进行回答。第一小组讨论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第 二小组讨论小农经济的特点,第三小组讨论小农经济的有利影响,第四小组讨 论小农经济的不利影响。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 力。2、展示材料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假设 指之桑条以贯其鼻,那么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日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氤。机梭声

7、札 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 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 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 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 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一一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材料二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材料三反映了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那么材料的观点。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开展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回答后展示答案

8、:(1)牛耕技术。(2)生产方式:“男耕女织”式的小 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要观点:农民常年劳累、生活贫困;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 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4)古代农业开展需要的条件: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 水利的兴修。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优越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社会 环境。(四)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从历史地位、生产结构、基本特征、基本模式等几方面,小组讨论古代中国农 业经济的特点,然后展示。1、历史地位:中国是独立开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9、2、生产结构: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3、基本特征:农业生产精耕细作。4、基本模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知识拓展: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 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健康开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开展历程,结合 农业开展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展示:1.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特色优势2、精耕细作和现代科学相结合;3.保 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开展;4.完善水利设施,政府重视。课堂小结: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在世界众多文明古国中居于地位。在有利的自然条件下, 由于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中国农耕文明得到开展。春秋战

10、 国时期,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式 的小农经济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基本模式。鉴古知今,了解我国古代农 业的开展规律和特点,将有利于促进现代中国的农业开展。教学反思:本课以学生所熟知的戏剧入手,化抽象为具体,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 易于接受。在教学中,结合教学目标,围绕着四个问题,由浅及深,展开问题 探究,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思维主线。在充分利用课本资源的基础上,教学中又 整合了鲜活的历史图片和资料,使学生易于建立知识结构。突破传统教学模 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课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活化历 史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追求知识

11、,在掌握历史知识中, 提高自己认知水平,促进社会的开展。【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重点讲解】简要分析古代中国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及其重大成果生产力是社会开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开展的终极动力,古代手工业是原 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脱离农业,形成的独立生产部门。农业、 手工业生产是文明开展的基础,中华文明在农业生产上长期居于世界地位。和 原始农业一样,我国的原始手工业生产也是历史悠久,素称兴旺的。我国古代 农业和手工业的开展,为社会提供了开展的物质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 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中国古代以冶金技术、制瓷业和丝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 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量优良,长期

12、居于世界前列。一、技术高超的冶金业.冶铜技术:我国的青铜铸造主要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期,其中以商 周器物最为精美。1 .冶铁与炼铁的技术整体情况;中国使用铁器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的。战国时期农具逐步推广,到汉 代已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开展。冶铁与炼铁技术开展的主要史实:战国后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当时人们发 明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西汉时期开始使用煤作为冶铁原 料,创造并推广了淬火技术和低温炼钢技术;东汉时期,杜诗创造水排,用水力 鼓风冶铁,使我国的冶铁水平长期于世界;魏晋南北朝创造了灌钢法,使钢的产 量和质量大大提高;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

13、保持世界地位。二、享誉世界的制瓷业.瓷器的创造和制瓷业的开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瓷器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烧制 陶器,这是制瓷业的起源。商代工匠们在烧制陶器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原料的 选择和处理,提高烧成的温度和施釉技术,烧制出了原始的瓷器。东汉时期,瓷器的生产技术到达成熟阶段。早期生产出的是青瓷,后来又生产 出了白瓷;唐朝时期,出现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邢州的白瓷、越州的青瓷非 常,还出现了闻名于世界的唐三彩;两宋时期,我国的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 遍布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名窑,的江西景德镇瓷窑,到元朝开展成为全国 的制瓷中心。1 .明清时期景德镇的制瓷业和制瓷技艺明清时期,

14、的瓷器产地很多,其中景德镇是我国的“瓷都”。“至精精美的瓷 器,莫不长于景德镇”。景德镇成为全国“瓷都”的表现有:镇上有许多专为 皇室贵族烧制瓷器的官窑,还有大量为满足百姓需要而生产的民窑;官窑烧制的 瓷器质量,尤以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开一代未有之奇”;明朝中后期,又在青 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多种彩瓷,其中的五彩瓷,色彩绚丽,图案装饰内容丰 富,寓意吉祥的占多数,“画必有意,意必吉祥”;清朝时期,创造了法琅彩, 色彩鲜艳,效果如同油画。三、异彩纷呈的丝织业.古老的“丝绸之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约在四五千年以 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已出现了丝绸的生产;秦汉以后我国蚕业丝织进入兴

15、 旺时期,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外销的数量大增,促进了丝织业的迅速开展;隋 唐时期,我国的丝织业水平更高,丝织品种类更多,对外销售也更广。在丝绸 之路沿线,有许多汉唐丝织品出土。中国的丝织品,深受亚、非、欧各国人民 的喜爱。古代西方一直称中国为“塞里斯”,就是“丝国”的意思。1 .明清时期丝织业的鼎盛: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开展进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 丝织业的鼎盛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形成了的丝织业中心:明清时期,苏州、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明清 两代在那里都设有官局,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丝织品;明朝中期以后,为市场 生产的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苏州的民营丝织业集中在城东,“比屋皆工织 作”,

16、杭州的民营丝织业聚集在城东北,“机纾之声,比户相闻”;明代中后 期,苏州、杭州的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一萌芽在清朝前 期还有一定的开展。第二,丝织技术的高超:明清时期使用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至少需要 两三个人操作,能够织出画师设计的各种花纹,专门织造精美的丝织品;丝织品 种类繁多,“五色炫耀”,“皆极精巧”。【难点分析简要分析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经营状态、地位及其突出特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即已从农业中别离出 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中国古代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兴旺”,这是古 代中国手工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所垄断,形成官

17、营手工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到了春 秋战国,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局面被打破,除了官营手工业继续开展,民营手工 业和家庭手工业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中,既有众多个体经营的小手工业,也 有可与官营手工业相匹敌的大手工业,主要集中在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煮 盐、矿冶等部门。家庭手工业那么是随着小农经济的形成而出现的,它与农耕相 结合,以纺织业为主。此后,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 中国封建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它利 用国家权力征调秀的工匠,控制的原料,生产不计本钱,产品大多非常精美, 但这些产品主要供官府、贵族消费,不是商品。其突出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 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产品的不计本钱和奢侈性;制作工艺的高超性;行业之间 的封闭性;劳动者的缺少积极性。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产品是作为商品 拿到市场上出售。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 赋税,剩余局部才拿到市场上出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