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信息化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信息化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一、价值链建立高度的顾客满意、顾客忠诚,要求企业创造更多的顾客感知 价值。为此,企业必须系统协调其创造、传播和交付价值的各分工部 门即企业价值链以及由供应商、分销商和最终顾客组成的供销价值链 的工作,达到顾客与企业利益最大化。(一)企业价值链所谓企业价值链,是指企业创造价值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 经济活动的集合。其中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都是“价值链条”上的一 个环节。价值链可分为两大部分:下部为企业基本增值活动,即“生产经 营环节”,包括材料供应、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销售、售后服 务五个环节。上部列出的是企业辅助性增值活动,包括基础结构与组 织建设、人力资源
2、管理、科学技术开发和采购管理四个方面。辅助活 动发生在所有基本活动的全过程中。其中,科学技术开发既包括生产 技术,也包括非生产性技术,如决策技术、信息技术、计划技术等; 采购管理既包括原材料投入,也包括其他资源,如外聘的咨询、广告 策划、市场调研、信息系统设计等;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存在于所有部 门;企业基础结构涵盖了管理、计划、财务、会计、法律等事务。体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快速提高。同时,各级和高等院校将提升教育信 息化应用能力作为重要工作任务,通过制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培训计划、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教师考评体系和建立教师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标准等措施促进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常态化应用,
3、并通过组织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专题培训班、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题培 训班等各种交流、研讨和展示活动,帮助教师、管理者的提升信息化 办公、科研、管理水平。随着用户群体信息化素养的持续提高,学校 师生、管理者在信息获取、传输、创建、应用等多方面能力不断取得 进步,成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教育信息化服务群体规模稳步增长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2019年高等 教育毛入学率首次突破50%,标志着我国已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同时,国家致力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9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 招100万人,2020年和2021年计划共扩招200万人3。2013年至 2020
4、年期间,高等院校在学规模由3, 460万人增至4, 138万人,毛 入学率由34. 50%增至54. 40%,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由2, 491家增至2, 738家4。2013年至2019年期间,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数由230万人 增加至257万人5。高等院校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升级的实施主体,教职工、在校学生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服务对象,教育体系规模为教育 信息化行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四)教育经费投入持续提高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加 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和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等政策文件,将完善投入支撑体系作为确保教育现代化目标任 务
5、实现的重要保障措施,明确提出:完善教育现代化投入支撑体系, 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 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 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虬2013年至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由30, 365亿元增至53, 01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 29%,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由24, 488亿元增至42, 89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8. 34%,各年占国内生产 总值比例均高于4%o教育经费在各级教育间的分配中,高等教育经费和中等职业教育 经费属于重要分配方向,2015年至2020年期间,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 教育
6、经费由11, 656亿元增至16, 87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 68%。在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上,世界平均水平约 为7%,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随着我国对文化教育支出的倾斜, 教育经费投入未来将继续呈增长态势。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运输、检索和利用,并提供信息 服务的业务活动。我国软件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已进入快速发 展期,产业体系初步构建,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技术水平持续提高, 软件行业业务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在促进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呈现
7、。2013年至2020年,国内软件业务 收入由30, 587亿元增长至81, 61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 05%o软件业务主要包括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产品和服 务、嵌入式系统软件。从收入结构来看,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务在我国软件业务中收入占比较高,合计占比85%以上。2020年我国 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2, 758亿元,同比增长10. 10%,占全行业比重为 27. 88%;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49, 868亿元,同比增长15. 20%, 占全行业比重为61. 10%0随着国家信息化产业政策的深入推进和贯彻落实,以及移动互联、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云服务、区块链等
8、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加速渗透,软件产业平台化、服务化、融合化趋势更加明显,软件业务将长期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六、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挑战(一)人才制约教育信息化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拥有稳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 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为保障持续创新和研发能力,适应行业快 速发展和新兴技术融合应用需要,需要不断加强员工培养,引进高端 技术人才,提高人才待遇,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 随着业务规模快速扩大,亦需加强运营策划、客户服务、综合管理等 方面的团队建设。发展中将面临人才培养、引进,以及团队建设方面 的挑战。(二)营销和服务网络面临挑战通过不断的技术开发和产品迭代,教
9、育信息化产品在高校、中职 学校用户群体中已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和品牌影响力,业务覆盖全 国31个省市自治区,对售前咨询、项目实施、运维服务等方面的快速 响应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随着教育信息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受资金 实力、人才储备等方面的限制,国内部分区域的营销和服务能力面临 一定挑战。七、教育信息化行业面临的机遇(一)行业政策促进发展近年来,围绕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密集推出指导政策,为教育 信息化产业进行规范性指导,提供政策支持,打造了良好的产业氛围, 促进健康、持续发展。2019年2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实施方案(2018-2022年),分别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
10、列入战 略任务,将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列入重点任务。2021年3月,教育部 发布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提出对高等学校教学、 科研、管理、服务等业务和校园环境进行数字化建设,支撑各业务开 展智能化应用的整体工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业务需求,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实现高等学校在信息化条件下育 人方式的创新性探索、网络安全的体系化建设、信息资源的智能化联 通、校园环境的数字化改造、用户信息素养的适应性发展以及核心业 务的数字化转型。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 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制度 体系基本形成,信息系统实现优
11、化整合,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数据 实现一数一源,数据孤岛得以打通,数据效能充分发挥;在线服 务灵活便捷,一网通办深入普及,服务体验明显提升;现代化的 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基本形成,多元参与的应用生态基本建立;教育 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个性化水平全面提升,支撑构建高质 量教育体系。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 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教育新型 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方向包括:建设信息网络新型基础设施、平台体系 新型基础设施、数字资源新型基础设施、智慧校园新型基础设施、创 新应用新型基础设施及可信安全新型基础设施。(二)长效机制提供投入保障目前,国家
12、和相关部门通过政策制定与实施,将完善教育现代化 投入支撑体制列入教育现代化保障措施,要求完善教育现代化投入支 撑体制,健全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财政 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 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2013年至202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由24, 488亿元增至42, 891亿元,各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均高于4%; 2013年至2019年期间, 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由2, 693亿元增长至4, 368亿元,年复合 增长率为8. 40%,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
13、增加至5, 025亿元。未来, 随着教育领域对信息化建设需求不断升级,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 不断增加,教育信息化行业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三)新兴技术加速融合运用近年来,移动互联、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 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得到逐步推广和应用,教育信息化产业在积极发展 互联网+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综合利用新兴技术实现未来教育教学 新模式的道路,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增加了驱动力。对终端校园用户来说,信息化行业与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更能打 造全面感知的校园物理环境,进一步提升对用户群体学习、工作情景 和个体特征的智能识别能力,将学校物理空间、数字空间有机衔接, 为师生
14、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的生活、工作环境。对于 信息化企业来说,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提高了数据资源获取、分享、 运用能力,扩大了软件产品技术演进和更新迭代空间,给行业发展带 来更多活力。(四)新冠疫情凸显了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要性新冠疫情发生后,国家教育部在评估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后 所做出停课不停学的决策,带来超大规模在线教学和管理实践,使得 数十万所学校、近三亿师生在无法预估的窗口时间内,暂时脱离现实 课堂进行前所未有的线上大迁徙。学校通过云开学、云教学、云考试、 云答辩、云毕业、云招聘等形式保障学生如期完成学业,通过师生健 康申报系统进行疫情防控和师生出行管理。此次新冠疫情的应急响应
15、,既检验了我国推行教育信息化的前期 成果,也提升了业务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和治理水平,凸显了教育 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也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产业的快速发 展。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可分为教育信息化萌芽阶段、教育信 息化1. 0阶段和教育信息化2. 0阶段。(一)教育信息化萌芽阶段(1978年至1999年)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上下发了关于电化教育工 作的初步规划(讨论稿)。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 信息化程度,要求加强经济实用型终端平台系统和校园网络或局域网 络的建设,充分利用
16、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 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1999年,教育部开始由发展规划司和教育 管理信息中心牵头组织制定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教育信息化萌 芽阶段推动了数字化设备、校园互联网普及,以及教育管理信息化的 架构探索,部分学校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基础教务管理和多媒体教学。(二)教育信息化1. 0阶段(2000年至2017年)2001年,教育部印发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指出要 把教育信息化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完善高等学校的计算机网 络建设,加快数字图书馆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10年,教育部发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构建
17、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 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在此阶段,国家主要致 力于围绕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和数字教学资源提升高等教育信息环 境,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三)教育信息化2.。阶段(2018年至今)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 0行动计划,提出 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 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 和师生信息化素养普遍提高,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成的发展目标。 2018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 布智慧校园总体框架(
18、GB/T36342-2018),指导数字校园向智慧 校园逐步迈进,智慧校园正趋向于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教育信息化 2. 0阶段将更多依靠软件和服务推动,将教学、学工、科研、人事、 办公、办事等校园业务相互连接融合,促使过程智慧化,打造整体关 联、协同演化的智慧校园环境。九、整合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整合营销的内涵整合营销强调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 资源为手段,把一切企业活动进行一元化整合重组,使企业在各个环 节上达到高度协调一致,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体化营销。整合既包 括企业营销过程、营销方式以及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整合,也包括对企 业内外的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的整合。菲利普
19、,科特勒认为:“当公 司所有的部门都能为顾客利益服务时,其结果是整合营销。”“整合 营销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各种营销职能(推销人员、广告、产 品管理、营销调研等)必须彼此协调其次,营销必须使公司其他 部门接受思考顾客的观念。”他又说:“整合营销一般包括两大 主题,分别是:许多不同的营销活动都能够传播和交付价值;在 有效协调的情况下,实现各项营销活动的综合效果的最大化。”营销组合概念强调将市场营销中各种要素组合起来的重要性,营 销整合则与之一脉相承,但更为强调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要求它 们成为统一的有机体。在此基础上,整合营销以企业由内向外的战略 为基础,以整合企业各种资源为手段,以消费者
20、为重心,要求各种营 销要素的作用力统一方向,形成合力,共同为企业的营销目标服务。(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个环节经营管理的好 坏,会影响其他环节的成本和效益。但每一个环节对其他环节的影响 程度并不相同。一般地说,上游环节经济活动的中心是创造产品价值, 与产品技术特性紧密相关;下游环节的中心是创造顾客价值,成败优 劣主要取决于顾客服务。企业必须依据顾客价值和竞争要求,检查每项价值创造活动的成 本和经营状况,寻求改进措施,并做好不同部门之间的系统协调工作。 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各部门都有强调本部门利益最大化倾向。如企业 财务部门可能会设计一个复杂的程序,花很长时间
21、审核潜在顾客的信 用,以免发生坏账,其结果是顾客等待,企业销售部门绩效受到影响。 各个部门高筑壁垒,是影响优质顾客服务和高度顾客满意的主要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加强核心业务流程管理,使各有关职 能部门尽力投入和合作。核心业务流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新产品实现流程。包括识别、研究、开发和成功推出新产品 等各种活动,要求这些活动必须快速、高质并达到成本预定控制目标。(2)存货管理流程。包括开发和管理合理储存的所有活动,以使 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制成品实现充分供给,避免因库存量过大而导致 成本增大。整合营销传播(IMC),也称整合营销沟通。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将整合营销传播定义为,“是一种用来
22、确保产品、服务、组织的顾客或潜 在顾客所接收的所有品牌接触都与此人相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保 持一致的计划过程”。被誉为“整合营销传播之父”的唐 E.舒尔茨 教授认为,IMC不是以一种表情、一种声音,而是更多的要素构成的概 念性。IMC是以潜在顾客和现在顾客为对象,开发并实行说服性传播的 多种形态的过程。整合营销传播是在一体化营销的基础上导入了传播概念,但IMC 对营销影响很大,人们不得不认真考虑怎样才能使企业与利益关系者 间的有效沟通成为可能。十、客户发展计划与客户发现途径1、客户发展计划客户发展计划是企业通过对一定时期、一定市场区域内客户资源 的分析而制定的新客户开发与老客户价值提升计划。
23、其中,老客户价 值提升计划指目标市场计划期内增加老客户对本公司产品购买量的计 划。客户发展计划涉及客户关系管理全局,用于指导企业客户关系管 理的各项活动,应当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明确性,明确规定所要达到 的目标,不能模棱两可;二是可操作性,各项实施措施必须具体,以 便于各部门相关人员执行;三是阶段性,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市场需 求、市场竞争等因素制定短期、近期与长期计划,实现三者的有机结 合;四是可达到性,应当考虑企业自身实际与市场环境实际,使得各 部门相关人员有条件、有能力实现计划。2、客户发现途径客户发现是客户开发的前提。根据一般经验,客户发现主要有以下途径:(1)查阅法。查阅各种公开发布的含
24、有工商企业信息的二手资料, 如电话号码簿、工商企业名录、各种媒体的信息专栏与广告等。(2)市场咨询法。向有关部门咨询,如市场研究部门、工商行政 管理部门等。(3)会议法。参加各种会议,如行业会议、展览会、展销会等。(4)广告开拓法。利用各种广告媒介寻找准顾客,如直接邮寄广 告、电话广告、电子商务广告等。(5)链式引荐法。请现有客户推荐新顾客。(6)社会关系拓展法。利用自身的种种社会关系寻找准顾客。(7)中心开花法。通过中心人物的链式关系扩大顾客群,中心人物有行业协会领导、主管部门领导、金融机构领导以及各类有影响力 的人物等。(8)市场细分法。通过市场细分发现准客户。(9)历史顾客名单核对法。从
25、以往有过来往或交易关系的客户名 单中寻找现在可以继续发展业务关系的客户。(10)地毯式拜访法。销售人员直接走访特定区域所有可能有价 值的企业以寻找准顾客。(11)社交群体接触法。在俱乐部、娱乐场、校友会、培训班等 各类社交场合接触准客户。(12)个人观察法。销售人员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直接观察 和判断寻找准顾客。(13)随机法。利用各种偶然的机会发现客户,如同机的乘客、 同游的游客等。(14)吸引竞争者的顾客。(15)委托助手法。即聘用与委托专职人员帮助收集信息,上门 拜访,寻找准顾客。十一、品牌更新与品牌扩展(一)品牌更新品牌更新是依据对品牌重新定位、重新设计品牌,塑造品牌新形 象的过程,
26、其实质是对品牌补充能量。品牌经过更新(品牌重新定位、重新设计等),可以赋予它以更富有针对性的消费意愿与消费意境。因此,品牌更新是品牌运营的阶段性调整。品牌没有市场生命周期,但这决不意味着经品牌设计而生成的品 牌就一定能持续永久。受竞争者品牌逼近(竞争者品牌与本企业品牌 定位接近,侵占了本企业品牌的市场份额)和部分消费者偏好的变化 (消费者改变对本企业品牌的信任,转购竞争者品牌的商品,使本企 业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下降)等原因的影响,即使某一品牌在市场上的 最初定位很好,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也需要重新定 位。当然,若品牌最初的定位不理想,就更应该及时进行品牌更新。一个品牌能否久远,不仅
27、仅取决于最初的品牌定位和品牌设计, 而且还决定于品牌的阶段性调整。适时、适当做法的品牌阶段性调整 是非常必要的。“Marlboro”正是成功的品牌更新,使其由最初的女 性化十足的香烟转变成有“拼搏、挑战、超越自我”的“真男人”形 象的香烟,最后成为世界第一烟草大牌。品牌更新也可对品牌名称和品牌标识进行更新。联想将“Legend” 改成了 “Lenovo”。(二)品牌扩展统一品牌、个别品牌、分类品牌,不管企业选择了哪一种,经过 科学而有效的运营实践都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那么,一个品牌获得了较好的市场信誉、赢得了较高的品牌忠诚度以后, 该品牌是否可用在其他产品上而使该品牌得以拓展或
28、扩展呢?这也是 品牌运营过程中的重要命题。品牌扩展,也称品牌扩张或品牌延伸,主要是指企业将某一知名 品牌或某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扩用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完 全不同的产品上,以凭借现有成功品牌推出新产品的过程。例如,中 国海尔集团成功地推出了海尔冰箱之后,又利用这个品牌及其图样特 征,成功地推出了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等新产品。1、品牌扩展与品牌增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牌扩展受到西方企业的特别厚爱。许 多企业都把品牌扩展看作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许多跨国公司都采 用品牌扩展来拓展市场,如“三菱”“惠普”等。在我国,“海 尔” “美的”等一些知名品牌也先后运用品牌扩展策略获得了理想的 营
29、销业绩。之所以品牌扩展受到品牌运营企业高度重视,并广泛应用,是因 为品牌扩展可使品牌在利用中获得增值。实践证明,品牌扩展有利于 降低新产品的市场导入费用,可以使新产品借助成功品牌的市场信誉 在节省促销费用的情况下顺利地进占市场。原品牌的良好声誉和影响, 可以对扩展产品产生波及效应,从而有助于消费者对扩展产品产生好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某些事物的偏好、好恶具有传递性,即所 谓爱屋及乌。对品牌而言,消费者通过对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的认可到 对品牌产生好感,甚至是忠诚,由此使品牌成为有拉动消费者需求能 力的品牌,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这是品牌能成为扩展品牌的 重要条件。当某一受消费者欢迎和依赖的、
30、具有较高忠诚度的品牌 “放大”或“复制”“克隆”到新产品上,就会使消费者在短期内消除对新产品的排斥、生疏和疑虑心理,进而以较短的时间接受新产品C2、品牌扩展的形式不言而喻,品牌扩展的目的是借势原有品牌实现品牌利益最大化 (增值)。如此,品牌扩展有三个维度,一是借助新品类的品牌扩展, 二是依赖新市场的品牌扩展,三是通过产品线延伸(副品牌)的品牌 扩展。在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产品方面,华为消费者业务将坚持精品战略, 以差异化创新,勇敢打破看似不可能的各项技术极限,让世界各地更 多的人享受到技术进步的喜悦,与全球消费者一起以行践言,实现梦 想。其实,产品线延伸,既有可能面对不同的市场(人群、区域等),
31、也可能属于同一类但不同质地不同功能,类似于扩大新品类。至于华为手机从中国扩展到美国则属于第二种品牌扩展形式。同 理,三星将手机扩展到中国、美国,苹果手机进入中国、日本都属于 依赖新市场的品牌扩展。需说明的是,品牌扩展,无论哪种形式,可以由企业自身努力完 成,也可以通过品牌授权、特许经营等形式来实现。(三)品牌授权与特许经营1、品牌授权品牌授权是一种契约性书面许可,允许一个品牌用于特定的时间 和区域内的特定产品。也就是说,品牌授权(或称品牌许可),是指 品牌的拥有者(授权方)在一些商定的条款(如使用品牌的商品类别、 商品销售的地理区域和使用的时间段)的基础上,通过有关协议,允 许被授权方使用授权
32、方的品牌生产、销售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 并向被授权方收取商定数额权利金的营销方式。当然,授权方要给予 人员培训、组织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协助。品牌授权的方式有很多,一般有商品授权、促销授权、主题授权 等。被授权商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授权商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获 取品牌授权。授权方可以直接与零售商、授权代理商、被授权方或者 销售促销机构进行交易。品牌授权有利于扩展营销企业的产品组合,提升品牌影响力。显 然,通过品牌授权能够给授权方带来新的收入来源,这是品牌授权的 最大益处;其二,品牌授权可以借助被授权方的积极努力,扩大原有 产品的市场边界;其三,品牌授权可以扩展到新的业务领域,提升品
33、 牌影响力。与此相对应,被授权方也在品牌授权过程中受益:(1)借 势授权方品牌(包括声誉、技术体系、渠道关系等)有助于提升商品 销售额和利润率,增强市场竞争力;(2)获得零售商(销售渠道)的 认可与接纳,使产品快速进入市场;(3)最有效地学习知名品牌的经 营模式(包括技术、管理等)来带动企业自有品牌的发展。2、特许经营(1)特许经营以品牌为核心。特许经营以运营同一品牌为核心, 受许人(加盟者)可以在约定的期限内享有使用特许人的品牌及维系 品牌的各种专有技术、管理方法或体系等。特许经营作为知识产权的 总体转让,实质上说就是一种以契约方式构筑的特许人与受许人共同 借助同一品牌在同一管理制度体系约束
34、下,实现市场拓展进而实现双 赢或多赢的营销方式。品牌是特许经营存在的基础。不可否认,特许经营是以特许人与 受许人双赢为必要条件的一种合作方式,而双赢的基础是品牌。试想, 如果没有强势品牌,就不可能实现双赢,因为理智的受许人不会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未来发展寄托在不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上。只有存在 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品牌,品牌所有者和使用者才可能借助该品牌实 现双赢或多赢,也才存在特许人和受许人或加盟者。品牌的增值是特许人与受许人的共同目标。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 牌是特许经营成立的客观基础,特许双方的利益也系在了品牌在市场 的表现上。若特许双方共用的品牌具有较强的市场拉动能力,那么特 许双方从中获得的收
35、益就多;相反双方的收益则少。可见,品牌的价 值提升是特许经营双方共同的期望,也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目标。(2)特许经营是品牌扩展的重要方式。遍及世界各个角落的“麦 当劳”和“肯德基”,以其优质的服务、整洁明快的用餐环境、可口 的快餐口味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他们的成功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中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都成功地应用了特许经营方式。可以说,没有 特许经营,麦当劳和肯德基快餐店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在全世界繁衍, 也难以成为全球品牌。对特许方来说,特许经营可谓是一种低风险、 低成本的市场拓展模式。一方面,特许人可借助他人的财务资源实现品牌扩展和市场拓展。 在特许经营方式下,新开设的每一家特许经营分店加
36、盟店都不需要特 许人投资而是由受许人(加盟者)出资,受许人对该加盟店拥有所有权。这就使得特许人能以更快的速度扩展业务、拓展市场而不受资金 限制。另一方面,特许经营可使特许人节省人力资源降低运营成本。不 言而喻,企业扩大经营业务、拓展市场需要大量人力,而特许经营方 式的人员管理、日常经营管理均由受许人承担,如加盟店的员工招聘、 培训、激励和管理等都由受许人完成。这就使特许人节约了经营管理 成本,而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声誉提升等方面。十二、品牌资产的构成与特征品牌能给企业带来财富。同样的产品贴上不同的品牌标签,就可 以卖出不同的价格,其市场占有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人所共知 的,如O
37、EM就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这种由品牌带来的超值利益 是品牌的价值体现,是由品牌这种特殊的资产生成的。称品牌是特殊 资产,不仅是因为它无形,而且还因为它的真实价值并未在企业财务 状况表中反映出来。(一)品牌资产的一般认知1、阿克的品牌资产释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营销战略学教授戴维阿克认为(1991), “品牌资产是与品牌、品牌名称和标志相联系的,能够增 加或减少企业所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价值和顾客价值的一系列品牌(3)订单一付款流程。包括接受订单、核准销售、按时送货以及收取货款所涉及的全部活动。(4)顾客服务流程。包括使顾客能顺利地找到本公司的适当当事 人(部门),并得到迅速而满意的服务、
38、答复以及解决问题的所有活 动。(二)供销价值链将企业价值链向外延伸,就会形成一个由供应商、分销商和最终 顾客组成的价值链,我们将之称为供销价值链。要创造顾客高度满意,需要供销价值链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 许多企业致力于与其供销链上的其他成员合作,以改善整个系统的绩 效,提高竞争力。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企业之间的合作正在不断加 强。过去,企业总是将供应商、经销商视为导致成本上升的主要对象; 现在,它们开始仔细选择伙伴,制定互利战略,锻造更加高效的供销 价值链,以形成更强的团队竞争能力,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三)价值链的战略环节在一个企业价值链的诸多“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
39、节都 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往往集中于企业价值链上某些资产与负债”,并且品牌资产“可以分为五类:品牌忠诚度、品牌知 名度、品质认知度、除品质认知度之外的品牌联想和品牌资产的其他 专有权一一专利权、商标、渠道关系等”。2、凯勒的品牌资产解读美国达特茅斯大学营销学教授凯文莱恩,凯勒认为(1998), “品牌资产代表了一种产品的附加值,这种附加值来源于以往对此品 牌的营销投资”;“以顾客为本的品牌资产就是由于顾客对品牌的认 识而引起的对该品牌营销的不同反应”,包括“不同的效应、品牌的 认同和顾客对营销的反应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后又明确为(2008), 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是“顾客品牌知识所
40、导致的对营销活动的差异化 反应”。“当顾客对品牌有较高的认知和熟悉度,并在记忆中形成了 强有力的、偏好的、独特的品牌联想时,就会产生基于顾客的品牌资 产”;“创建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时,在顾客记忆中建立品牌认知和 建立积极的品牌形象(即强有力的、偏好的和独特的品牌联想),这 两者是举足轻重且密不可分的。亦即,品牌资产包括品牌认知和品 牌形象两方面。其中,“品牌认知是由品牌再认(是指消费者通过品 牌暗示确认之前见过该品牌的能力)和品牌回忆(是指在给出品类、 购买或使用情境作为暗示的条件下,消费者在记忆中找出该品牌的能力)构成的”,而“积极的品牌形象是通过营销活动将强有力的、偏 好的、独特的联想与记
41、忆中的品牌联系起来而建立的”。3、我国学者的品牌资产认知符国群教授提出了 “商标资产”的概念。1998年在其商标资产 研究中指出,“商标资产作为顾客与商标之间长期关系的反映,它 是由商标知名度、商标的品质形象(或者消费者对商标的品质感知)、 商标联想、商标忠诚、附着于商标之上的其他权利型资产五个方面构 成“。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品牌资产作为一种通过为消费者和企业提 供附加利益来体现的、超过商品或服务本身利益以外的价值,它是品 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品牌联想、品牌的品质形象和附着在品牌上的 其他资产等项内容的集成反映。总之,品牌资产是一种超过商品或服务本身利益以外的价值。它 通过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附
42、加利益来体现其价值,并与某一特定的品 牌紧密联系着。若某种品牌给消费者提供的超过商品或服务本身以外 的附加利益越多,则该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就越大,从而品牌资产价 值也就越高。如果该品牌的名称或标志发生变更,则附着在该品牌上 的财产也将部分或全部丧失。品牌给企业带来的附加利益,最终源于 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也可以说,品牌资产是企业与顾客 关系的反映,而且是长期动态关系的反映。(二)品牌资产的构成1、品牌知名度品牌知名度就是指品牌为消费者所知晓的程度,故也称品牌知晓 度。对某一个特定的品牌来说,品牌知名度或知晓度反映了消费者总 体中有多少或多大比例的消费者知晓它。可见,品牌知名度反映的是
43、 品牌的影响范围或品牌的影响广度。(1)品牌知名度有益于提高品牌影响力,也有益于抑制竞争品牌 知名度。对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产生好感,源于品牌宣传,也源于消费 者的自我暗示。对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消费者常常感觉或暗示自己 “有这么大的宣传力度,其实力不凡,品牌及产品定然不错”“这个 品牌广为传诵,又有那么多人在使用其产品,应该或值得信赖”, 因熟悉而放心。可见,品牌知名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品牌 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品牌知名度不仅影响 消费者的购买选择,而且还会抑制竞争品牌知名度的提高。这是因为, 一方面,人脑对信息的吸纳能力是有限的,有较大选择性的能够形成 长时记忆的信
44、息更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人脑在吸纳信息的过程中, 对同种信息而言,还有先入为主的特性。(2)品牌知名度通过品牌再识率和品牌回忆率来衡量。品牌知名度是通过富有成效的宣传来提升的,而品牌知名度或知晓度就可以用 品牌再识率和品牌回忆率来衡量。前者反映的是消费者总体中知悉该 品牌的数量及其比例;而后者则反映消费者总体有多少或多大比例的 消费者在只提示产品领域的情况下就能够回忆起该品牌。2、品牌忠诚度品牌忠诚度作为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偏爱程度的衡量指标,它反映 了对该品牌的信任和依赖程度。一般来说,忠诚度越高的品牌,顾客 对其重复购买行为发生的次数越多。品牌忠诚的价值具体表现在这样几方面:其一是降低营销费用
45、。 如果消费者对某品牌持有偏好,形成了品牌忠诚,有较高的信任度和 依赖性,进而经常购买该品牌产品,就会使品牌拥有者节省广告等促 销费用。其二是易于吸引消费者,扩大市场规模。品牌忠诚度高,表 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得到了顾客的认可;顾客的连续重复性购买也 是一种富有诱导性的示范;口碑甚佳又使老顾客成了义务宣传员。而 这些都是消费者群体扩大的重要而又十分有效的条件。3、品牌联想对品牌而言,不同的品牌会使消费者在脑海中产生不同的联想, 进而形成不同的品牌印象。不难想象,提及“麦当劳”,消费者可能 就会想起:汉堡、薯条、麦当劳叔叔、洁净的店铺这种品牌联想所形成的对品牌的印象最终将成为消费者选择品牌的重要
46、依据。因此, 品牌联想成为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品牌,通常会使人们联想到产品特征、消费者构成、消费者利益、 竞争对手等,其联想内容因品牌不同而各异。消费者通过对不同品牌 产生不同的联想,使品牌间的差异得以显露。广告宣传等传播品牌的 主要目的就是试图使消费者“产生联想一产生差别化认知一产生好感 f产生购买欲望”。同时,由于绝大部分联想会想到消费者利益或与 此关联,而这又是消费者购买与放弃购买的依据或缘由。所以,品牌 联想能提供消费者选购的理由。此外,品牌联想的资产价值还表现在 它能揭示品牌扩展的依据、能够创造有利于品牌为消费者所接受的正 面态度与感觉。4、品牌的品质形象品牌的品质形象是指消费者对某
47、一品牌的总体质量感受或在品质 上的整体印象。不言而喻,品牌品质形象相当程度地影响品牌的市场 声誉,进而影响品牌或产品的获利能力。(1)品牌的品质形象不同于产品的实际质量。品牌的品质形象以 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的实际质量为基础,但两者又并非完全等同。一方 面,品牌的品质形象依赖于该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的功能、特点、耐用 性、产品外观和销售服务能力等影响产品质量的各有关因素;另一方面,品牌品质形象作为消费者对品牌在质量上的整体感知,它并非必 然与产品的实际质量不可分割。(2)品牌的品质形象是企业实实在在努力的结果。品牌品质形象 形成的过程中,企业是主角。正是通过企业积极主动的营销努力,使 得企业的品牌相关
48、信息触及到了消费者的心灵,并存留在消费者的头 脑里、记忆中。也可以说,品牌的品质形象的形成反映了企业在品质 方面所做的承诺以及企业为兑现这种承诺所做的各种努力。5、附着在品牌上的其他资产作为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被称之为附着在品牌之上的 其他资产是指那些与品牌密切相关的、对品牌的增值能力有重大影响 的、不易准确归类的特殊资产,一般包括专利、专有技术、分销渠道 等。例如,可口可乐公司津津乐道的令其感到自豪的“7X”配方即是 一种专有技术,是一种品牌资产。正是“7X”配方及对其神秘化的宣 传,使“可口可乐”品牌具有了无可比拟的价值。最后还需说明,上述品牌资产的五个方面,具体到某一个特定的 品牌时,并非是均衡的。如,有的品牌知名度很高,但在消费者心目 中产生的联想却不一定十分理想;有的品,牌虽能激起一种独特的或 美好的联想,但其品质形象可能并不尽如人意,等等。对品牌的优势 和劣势做到心中有数是品牌有效运营的重要依据。(三)品牌资产的一般特征品牌资产作为企业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5个基本特 征。(1)品牌资产具有无形性。品牌资产与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不 同,它不能使人凭借眼(看)手(摸)等人们的感官直接感受到它的 存在及大小。所以,品牌资产是一种特殊,的资产,是一种无形资产。 有形资产通常是通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