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24*2=48分).夏朝时期,天下万国,夏王为“诸侯之长(盟主)”,到了周朝,“天下一家”,周天 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这一变化反映了A.各部族文化融合的加强B.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C.政治制度的宗法伦理化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从夏至周统治者由天下盟主演变为天下宗主,反映了西周实行宗法 制以巩固统治秩序,使西周政治统治呈现宗法伦理特征,故C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信息 未反映部族文化融合现象,排除。先秦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形成,统治集团未实 现最高权力
2、的高度集中,故排除BD两项。1 .古希腊农业城邦斯巴达实行奴隶主贵族寡头政治,工商业城邦雅典奉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斯巴达和雅典为了争夺在希腊的霸权,进行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果雅典失败,奴隶主民主政 治遭到削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两国政治制度的本质相同B.斯巴达政治制度优于雅典C.制度的不同源于彼此隔绝D.战败使雅典民主弊端丛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知识点。题干材料介绍了古代希腊斯巴达和雅典两个城邦的 政治制度,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斯巴达和雅典都处于奴隶社会,斯巴达实行的是奴隶主贵族 寡头政治,雅典实行的是奴隶主民主政治,二者的本质一样,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A项
3、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两种制度都是各自国情的产物,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B项错误;“彼 此隔绝”的说法本身不准确,制度不同的根源是经济形态的不同,排除C;雅典民主制度本 身存在弊端,且在后期愈加严重,不是战败的结果,排除D。故选A。2 .下图为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据图画内容可以推知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 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 可革也。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柳宗元(773年一819年)封建(分封)论 材料二: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废,非一
4、日之故也,虽圣 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方今郡县之敝已极何则?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 其专在上。顾炎武(1613年-1682年)郡县论(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柳宗元和顾炎武关于有效治理地方主张的异同点。结合时 代特征,评述柳宗元的主张。(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柳宗元和顾炎 武对这种变化趋势有何共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地方行政制度的主体是什么?对 此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相同:实行郡县制。不同:柳宗元:控制武装力量,谨慎地选择郡县长官;顾炎武:郡县弊端显现,主张“寓 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反对权力集于
5、君主。评述:唐朝中后期,节度使权力过大,形成藩镇割据势力,但有叛将而无叛州。柳宗元切 中时弊,其对策较为合理。(2)变化:分封制从确立到废除,被郡县制取代。共识:都认为这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3)主体:郡县制。认识:郡县制在不同时代其层级有不同的划分,但其本质没有变化,它适应了中国古代社 会发展需要,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它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 一,维护地主阶级整体利益以及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解析】(1)相同点:根据材料”唐兴,制州邑,立守宰”“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 矣可归纳出相同点是二者都主张实行郡县制。不同点:根
6、据材料“善制兵,谨择守, 则理平矣,可归纳出柳宗元主张控制武装力量,谨慎地选择郡县长官;根据材料“封建之 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可归纳出顾炎武主张“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反对 权力集于君主。评述: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唐朝中后期,节度使权力过大,形成藩镇割据 势力,但有叛将而无叛州。柳宗元切中时弊,其对策较为合理。(2)变化: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材料中的变化指的是分封制从确立到废除,被郡县制取 代。共识:根据材料“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可归纳出共 识是都认为这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3)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秦以后的地方政治制度主题
7、是以郡县制为主干变化 的。认识: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可从郡县制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及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93年,马夏尔尼率英国使团访问清帝国.英使带来的礼品共590余件,其中 包括:前膛枪等武器、望远镜、地球仪等天文学仪器、钟表和一艘英国最先进的110门炮 舰模型,乾隆看过礼单震惊之余指示负责接待的官员“可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 物天朝原亦有之马夏尔尼提出了开放一些口岸通商、允许英国商人仿俄罗斯例在北京设 一个货栈买卖货物、禁止向英国商人在海关关税之外另行勒索、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 允许英商居住等要求.对此
8、,乾隆断然拒绝。依据材料信息,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可以依据其中一 条或多条信息,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大清盛世背后的危机18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展开,取得辉煌成果,工业化和近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阻 挡的历史潮流。清朝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表面上的繁荣盛世,由于坚持重农抑商、闭关 锁国政策,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闭目塞听,愚昧无知,造成中国逐步落后 于世界。示例二:论题:中英两国外交政策的碰撞中国是政治上专制主义,经济上固守农耕文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思想 上故步自封,盲目自大,对外政策保守闭关自守。
9、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经济上进入 工业文明发展,思想上自由主义发展,英国提出的开放口岸通商,北京设一个货栈买卖货 物、禁止向英国商人在海关关税之外另行勒索,加强与西方的正常贸易和交往反映了其具 有扩张和掠夺的外交特征。英国的外交政策与这个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乾隆站在维护国 家主权和封建统治的立场上,断然拒绝是进步的。它反映了工业文明和农耕文明外交政策 的碰撞。显然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处于劣势。【解析】本题依据材料信息“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马戛尔尼提出了开放一些口岸通 商等要求。对此,乾隆断然拒绝”即可从大清盛世背后的危机或两国外交政策的碰撞的 角度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即可从
10、工业革命、小农经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等方面加以说明。言之有理、史论结合即可。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 楚。二等(95分)能够结合其它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述清 楚。三等(40分)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 楚。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法治是由若干要件组成的集合概念。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法家学者们对 法治进行了初步探讨,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古代法家学者提出了系统的法治观。亚里士多 德明确指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罗马人则 以实
11、践者的姿态走进法治,视平等为法治要件之一,把道德作为良法的必备条件,后又加入 神的旨意、自然规律等。西方法学家使法治理论很好地转化为实践。韩非子提出“法不阿 贵,绳不绕曲”的理念,并强调法律当简明通俗,以便于君主治理天下。儒者主张用道德 原则支配法律。由于皇权至上,古代中国法活在与人治的博弈中一直处于绝对劣势。摘编自李天吴(西方法治观与中国古代法治观的核理与比较材料二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国王于1215 年签署(大宪章。该法共63条,按照教会权利、财政,私法、行政、王室森林的顺序排 列,主要部分是限制国王权力,保障国王臣属的基本权利。大宪章虽被后代国王多次删
12、改,地住与作用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但它所蕴含的契约约来精神(权利持有人与权利受 让人之间的契约)不仅逐步把英国引到民主宪政的道路上来,也成为后世多国宪政制度的 坚实基石。摘编自居正论英国(大宪章)的发展历程及影响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年里,中国法治建设进入了从恢复重建到持续发展,进而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新的发展阶段。法治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 障。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之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有机统一的整 体。摘编自阮洁现代化进程中的新中国法治建设 (1)根据材料,指出古代中国法治观与西方法治观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大宪章的基本特点。(3)根据材
13、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的认识。【答案】(1)同:都强调要遵守法律;都认为法律应当简单明确;都主张法律应与道德相结 合,异:西方法治反对人治,古代中国法治是为维护君权统治而产生的,旨在维护人治:西 方法治观转化为实践,取得较大成绩,中国法治观多停留在理论层面。(2)基本特点:涉及内容广泛:以限制王权为主:重视保护臣民的基本权利:影响深远。(3)认识:借鉴古今中外法制建设的经验:法制建设要以人为本:法制建设要从中国具体 国情出发。【解析】(1)同:据材料“中国古代法家学者提出了系统的法治观。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已成 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可知,都强调
14、要遵守法律;据材料“罗马人则以实践者的姿态走 进法治,视平等为法治要件之一;韩非子提出?去不阿贵,绳不绕曲的理念,并强调法 律当简明通俗”可知,都认为法律应当简单明确;据材料“罗马人则以实践者的姿态走进法 治,把道德作为良法的必备条件儒者主张用道德原则支配法律可知都主张法律应 与道德相结合。异:据材料“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韩非子提 出并强调法律当简明通俗,以便于君主治理天下”可知,西方法治反对人治,古代中国 法治是为维护君权统治而产生的,旨在维护人治;据材料“罗马人则以实践者的姿态走进法 治,视平等为法治要件之一”可知,西方法治观转化为实践,取得较大成绩;据材料“韩非 子提
15、出,法不阿贵,绳不绕曲,的理念”可知,中国法治观多停留在理论层面。(2)基本特点:据材料“该法共63条,按照教会权利、财政,私法、行政、王室森林的顺 序排列,主要部分是限制国王权力,保障国王臣属的基本权利”可知,该法涉及内容广泛; 以限制王权为主;据材料“但它所蕴含的契约约来精神(权利持有人与权利受让人之间的契 约)不仅逐步把英国引到民主宪政的道路上来,也成为后世多国宪政制度的坚实基石。“可 知,大宪章逐步把英国引到民主宪政的道路上来,重视保护臣民的基本权利;影响深 远。(3)认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借鉴古今中外法制建设的经验;法制建设要以人为本; 法制建设要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等方面回答。A
16、.政府改革加速少数民族汉化B.社会动荡导致民众生活困苦C.民族交融促进生活方式变迁D.经济发展推动饮食结构改变【答案】C【解析】魏晋汉人胡食说明魏晋时期汉人生活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即民族交融促进生活方式 变迁,故C正确;材料未体现出政府改革,故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民众生活困苦,故B 错误;材料无法说明经济发展,故D错误。4 .有人认为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帝国”,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隋唐是 “第二帝国”,形成了新的官僚政治。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因为A.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B.三省六部制的确立C.国家走向统一与强盛D.藩镇割据削弱皇权【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削弱世族力
17、量,导致新的官僚政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科举 制的产生与发展,A项正确;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是隋唐政体更具有官僚政治特色的表现, 而非原因,B项错误;国家走向统一与强盛是秦汉与隋唐政治的相同点,不是两个时期政 治不同的原因,C项错误;唐朝后期削弱中央集权的藩镇割据不是官僚政治发展的原因, D项错误。5 .皇帝与“土大夫治天下”成为宋朝政治的基本特色。宋朝的御史台和谏官合一,既牵制 宰相,也约束皇帝,有时还与宰相合作对抗皇帝。材料旨在说明宋朝 A.文官政治发达B.监察体系完备C.中央集权加强D.皇权相权冲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皇帝与士大夫治大卜成为宋朝政治的基本特色”“宋朝的御史台和谏官合 一
18、,既牵制宰相,也约束皇帝,有时还与宰相合作对抗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吸收 唐代“藩镇割据”及五代十国武将权力过大的教训而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同时宋代科举制 的发展和完善推动文官政治的发展,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士大夫治天下”“御史台 和谏官合一”等信息可知,材料主要强调了文官在政治事务中的作用,没有强调监察体系是 否完备,故B选项错误;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 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文官在政治生 活中的活跃,没有体现皇权和相权的冲突,故D选项错误。6 .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史某一政治制度时,找到了以下材料:“
19、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 派出机构,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的色彩, 一直非常浓厚。”该同学研究的政治制度:A.使得皇权空前强化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C.拥有大权不受中央节制D.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答案】B【解析】行省是中央派往地方的派出机构,负责管理地方,重大事情需上报中央,体现出中央集权 和地方分权的特点,与题干描述相符,B正确;行省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并不能导致皇 权空前强化,排除A;行省制度下,地方重大事情上报中央,财政上缴,不会导致地方割 据,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C、D错误。7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
20、皆小心敬慎, 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 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A.树立了官场廉政之风8 .强化了君主专制C.削弱了内阁的权力D.扩大了统治基础【答案】B【解析】材料中“名臣贤相奉公守法”推断不出树立了官场廉政之风,故排除A。材料指出:军机大 臣听命于皇帝,防止了大臣专权,强化了君主专制,故选B; “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说明如 果是内阁则权利属于大臣,题意与C项描述不符:;材料中没有叙述统治基础的扩大,排除 Do故选B。8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 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
21、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慎、公、 勤等多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种,两者相辅进行。这 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B.监察制度不断完善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答案】C【解析】从秦朝到明代,中央政府重视对于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通过政绩考核来强化对地方基层 的管理,实质上反映了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c项正确;不同时期对基层考 核方式不同,因此不能证明管理水平的变化,排除A项;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属于监察内 容,但不是实质,排除B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而非君主专 制,排除D项。故选C项。9 .中华文明
22、是多元的,其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 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民族交往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秦朝在南越地区设置郡县进行管理 汉朝在西突厥地区设置羁糜州元朝设置理藩院主管民族事务 清朝设驻藏大臣管理臧族聚居区事务A.B.C.D.【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南越地区设置郡县进行管理、清朝设驻藏大臣管理藏族聚居区 事务等符合中国古代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符合题意,A项正确;在西突厥地区设置 羁糜州是在唐朝,而非汉代,设置理藩院主管民族事务是在清代而非元代,不符合史 实,与之组合的BCD三项不符合题意。10 .有学者指出:“华夏文明
23、的法制传统在秦汉时期已基本确立,其核心特点是礼律结合。但是,礼与律只是掌权者统治民众的工具,与皇帝的意志相 比,它可随意被更改;与民间情理相比,它常常被遗弃。”这一论述表明A.法学理论在秦汉时期已成熟完备B.古代的统治者都很重视法制建设C.我国古代法律以君主意志为转移D.古代法律的实质就是可怖的暴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礼”与“律”结合是华夏文明法制传统的核心特点。但是,“礼”与“律”只是掌 权者统治民众的工具,与皇帝的意志相比,它可随意被更改。结合所学可知,在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下,法律从属于君主的最高权威,我国古代法律以君主意志为转移,c项正 确;材料未涉及法学理论,排除A项
24、;材料未体现“古代的统治者都很重视法制建设”,排 除B项;古代法律是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古代法律的实质就是可怖的暴力”与材料主旨 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 .18世纪末以来,“东学西进”使得西欧各国借鉴中国的科举制,逐步推行文官考试制 度,促进社会发展。但是科举制在中国却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并最终被除。造成这种不 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A.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是新生事物,中国的科举已实行1000多年B.西欧文言考试制度注重实用性知识,中国科举制八股取土很僵化C.西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中国处于封建主义走向衰落时期D.四欧的文官考试制度公平公开,而中国的科举制作弊现象严重【答案】C【解
25、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西方选官制度在18世纪以来呈现不同的影响的根源是东西方的经济 发展形态不同导致的,C项正确;AB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 除。故选C项。12.1264年,英国议会诞生后运行相对稳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王位不断易 手:都铎王室是威尔士人、斯图亚特王室是苏格兰人、汉诺威王室是德意志人,英格兰从 未有过自己的世袭国王。这种局面在客观上有助于A.议会保留较高的权力B.国王扮演仪式性角色C.促进封建贵族的没落D.推动宗教改革的发生【答案】A【解析】英国议会运行相对稳定,英国王位不断易手,这有助于保证议会较高的权力,故选A; B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26、;英国王位不断易手,与封建贵族的衰落无关,排除C; 16世纪 开始宗教改革,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3.1179年,有教会规定:“要将充足的圣俸留给每个教堂,主教要告诉神职人员和学者 们,教师的需求必须满足,求知的大门向求学的人敞开”。教会如此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社会教化,稳定社会秩序B.培养神职人员,维护教会利益C.保存古典文化,传承古典精神D.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转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要将充足的圣俸留给每个教堂教师的需求必须满足,求知的大门向求学的 人敞开”可知,满足教师的需求,通过加强神职人员的教育以培养更多的神职人员,维护 教会的利益,B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
27、,满足教师的需求,加强教育的主要目的 是为培养神职人员,而不是强化社会教化,稳定社会秩序,A项错误;材料所述教会措施 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神职人员,维护教会利益,而不是保存古典文化,传承古典精神,C项 错误;满足教师的需求,加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教会利益,而不是为推动经济发展,D 项错误。14.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个国家曾被称为“各种政体的试验场”、“从窗缝潜人的共和 国”。这个国家A.最早进行并完成了工业革命B.明确了三权分立的体制C.以“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D.最终确立了共和体制【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各种政体的试验场”、“从窗缝潜人的共和国”可知,这个国家是法兰西第三 共和国。法兰西第
28、三共和国是在共和制与君主制斗争七十多年后,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多 数通过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故答案为D项。英国最早进行并完成了 工业革命,排除A项;美国1787年宪法明确了三权分立体制,排除B项;德意志帝国以“王 朝战争”完成了统一,排除C项。15 .有学者指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格局,但这 种格局并非是一种神圣的稳定局面。事实上,各国的兴衰更替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进行 着。局面不能持久稳定的根源在于A.各国综合实力发展不平衡B.体系自身存在严重的弊端C.近代外交制度出现并发展D.和约并没能完全制止战争【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斯
29、特伐利亚和约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加深了德意志政治 上的分裂,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改变了欧洲政治力量对比。同时,和约作为欧洲 中世纪与近代史时期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 既是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又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是这种局面并未持久下 去,这主要是因为各国综合实力发展不平衡,A正确;BCD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故选 Ao16 .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 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 制度的核心是()A.对权力的制衡B.对君主的制约C.强
30、调主权在民D.突出法治【答案】A【解析】以英国为例,内阁权力受议会制约,议会通过对内阁不信任案时,内阁需全体辞职。君立 立宪制是对王权的一种制约;两党制之下,在野党成为执政党的有力监督者,两者都体现 了权力的制约这一基本精神,因此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对权力的监控,故A项符合题 意;限制君权、强调主权在民和突出法治,是对权力监控的表现,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排除BCD。17.1914年10月,文官高等委员会经甄别核准,给鲁迅颁发了教育部佥事合格证书。对鲁 迅进行甄别的原因是A.鲁迅反对北洋政府统治B.鲁迅属于己任在职文官C.建立文官考试制度要求D.鲁迅文官考试未获通过【答案】B【解析】北
31、洋政府时期的甄别主要是针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甄别决定其能否留任,B项 正确;A项不符合甄别的要求,错误;材料与文官考试制度无关,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文官 考试,D项错误。18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大国对华外交实行封锁、孤立政策。被誉为“外交核爆炸”,中 国同西方大国关系取得突破的标志性事件是A.中英建交B.中法建交C.中美建交D.中日建交【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取得突破,同此后不久中 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一样震惊世人,因而中法建交被誉为“外交核爆炸”,B项正 确;被誉为“外交核爆炸”的不是1972年的中英建交,A项错误;19
32、79年中美建交并不是 中国外交史上的被誉为“外交核爆炸”的事件,C项错误;1972年的中日建交并不是被誉为 “外交核爆炸”的历史事件,D项错误。1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根据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我国先后成立的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有A. 3个B. 4个C. 5个D. 6个【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I,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后,我国先后成立的省级少数民 族自治区有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共四 个,B项正确;1954年后,我国先后成立的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不止三个,A项错误;在 我国现有的五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33、中,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C项不符合题意; 1954年后我国先后成立的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只有四个,不是六个,D项错误。20.世界法律一般划分为五大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阿拉伯法系,印度法系和中华 法系。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背景的了解,指出传统中华法系的特征是 A.重私法和法典权威,明确立法与司法分工B.以礼入法,礼刑结合,国家确认家族法规C.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宗教教规入法D.效法英美,中西结合,救亡图存色彩强烈【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华法系的特点有:第一,法律以君主意志为主。第二,礼教是法律的最高 原则。第三,刑法发达,民法薄弱。第四,行政司法合一。据此分析选项
34、,B项符合题意; A、C、D表述与上述特点不符。21.如表所示为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后我国干部制度的部分改革。这些改革时间概况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后中央政治局随即做出中共中央关于丧失工作能力的老同志不当十二 大代表和中央委员会候选人的决定1980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1982年4月国务院做出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儿项规定A.实现了干部队伍管理法制化B.变革了党管干部的原则C.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组织保障D.确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我国干部制度的这些改革为老干部的安置做了制度化的规定,这有利于干部 队伍的新老交替,有利于年轻干部的发展,从而为改
35、革开放提供了组织保障,c项正确; 这些规定仅针对老干部,不能据此说明实现了干部队伍管理法制化,也无法体现党管干部 原则的变革,排除AB项;这些规定针对的老干部的离职和退休等问题,不是国家的公务 员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22.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 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 据此可知,美国A.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B.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C.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压制政府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是,美国国会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
36、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最高法院得以积极 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这就加大了最高法院对行政权的监督,从而在内部调整了三权分立 体制,故B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国会地位高于最高法院,故A错误;自由裁量权针对的是 上诉案件,“压制政府”说法错误,故C错误;这一措施完善了分权与制衡机制,故D错 误。23.下图为描绘20世纪70年代欧洲“乞丐行乞”的漫画,这说明A.欧洲崛起取代了美国地位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C.美元不再是世界主要货币D.世界贸易体系遭遇了挫折【答案】B【解析】20世纪70年代,欧洲乞丐行乞时候不要美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发生滞胀危 机,美元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因此出现了漫画中的现
37、象,B正确;A不符合史实, 当时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强国,排除;C不符合史实,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元依 然是主要货币,排除;漫画涉及的是货币体系的瓦解而非贸易体系,排除D。24. 2020年8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决定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 做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的国家 荣誉称号。这一决定A.丰富了新时代特色理论体系B.有利于全面提升公民的素养C.利于中国快速战胜重大疾病D.对精神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答案】D【解析】2020年8月,国家表彰为抗疫斗争做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等人,宣传了正能量,有利于推 动精神文明建设,D项正确;奖励对国家和人民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不能丰富新时代 特色“理论体系”,A项错误;国家奖励抗疫斗争中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与“全面”提升 公民的素养不符,B项错误;国家奖励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不是快速战 胜所有重大疾病的重要条件,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25题20分,26题12分,27题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