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Ⅱ.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T:填空L:论述J:简答X:选择T 7.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至五。T 2.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遨觉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曾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定义、描叙性定义和纲领性定 5CoT 3.“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T 4.利起生递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明确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逋受熊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防止的行为。T 5.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开展从而影响自身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培养人)T 6.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T 7.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当的,在专门机构至接中进展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方案性强的以彩响学生身 心开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T 8.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专门性、稳定性。T 9.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原那么。1972年,埃德尔富 尔在?学会生存?中队“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T 10. “终身教育概念“生活、终身、教育三个根本术语为根底,带来了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变革。T 11.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教育的形态经
3、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库姆斯等人对非正规教育概念的陈述,伊里奇所主X的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的思潮的代表。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 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表达。他们主X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12 .按照教育的实施机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教育形态在实体化教育产生以后,就同时并存于不同的社会 之中。家庭教育的特点:启蒙性、随机性、经历性、和个别性。社会教育的特点:对象的全民性地点的广X性内容的实用性时间的终身性形式的开放性13 .依据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划分,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教育的开展
4、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原始形态教直古代社会教育和现代社会教育。是起始阶段教育。特点:教育和生产劳动、在会生活具有融合性。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具有同一性。的清晰表象,获得感性知识,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开展认识能力。根本要求: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 情况正确选择直观教具3实物直观。b.声像直观)和方法。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充分运用语言直观J启发性原那 么【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 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本要求: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受内外两种因素影响,外因是 来自外部的压力和要求,内因就
5、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开展学生思维能力。C.让学生动手, 培养决绝问题的能力。d.发扬教学XX (3)J稳固习惯原那么【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实地掌握知识技能,长久 地保持积极,并能在需要时及时再现出来。根本要求:乩在理解的根底上稳固知识。b.通过组织复习稳固(复习形式:单元 复习;平时复习;学期开场前的贪习;期末复习)c.在扩大、改组和运用中稳固知识。】循序渐进地原那么。因材施教 原那么。(6)J理论联系实际原那么教学要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导,帮助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 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根本要求:a.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6、b.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的能力。C.正确处理知 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d.开发必要的校本教材。10.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及教与学相互活动方式的总 称OJ 11.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历及个性特点。12.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开展:发现教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以开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包括四个环节:a.教师创设 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课题;b.教师提供构造型材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c.学生验证假设,交流初探成果;d. 得出原理或概念
7、,并检验假设。程序教育【美国新行为之一心理学家斯金纳等人提出。T程序教学分三类:着及其教学; b.课本式程序教学;c.计算机辅助教学】 X例教学20世纪50年代由德国学者瓦根因首创暗示教学【保加利亚医学 和心理学博士卢扎诺夫首创。】第八章教学(下)1. 教学的根本程序主要有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根本环节。T2.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从具体的展开程序来讲,分为“弄懂教材”、吃透教材”、内化教材。】;了解学生了解是教育的前提;制定教学方案L.学期(或学年)教学方案;b.课题(单元)教学方案;c.可是教学方案(课案)一可详可 略,格式可分文字式、表格式和卡片
8、式】3 .上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决定.课的类型与构造:课的类型指依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方课的杵处根本组成局部: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 授新教材、稳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4 .试题类型:供答型简答式试题和陈述式试题和选答型。5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展活动的构造。它是教学活动各要素展开运动的外部形式。在世界教学史上相继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个别教学制产生于古代、班级教学制、分组 教学制、设计教学制和道尔顿等。7.1862年京师同文馆率先采用班级授课。8.班级授课制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
9、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作用。 缺点: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情趣、特长和开展个性。容易直接指示的整体性,导致理论脱离 实践。T 9.分组教学制的主要类型:外局部组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和内局部组。10.设计教学法一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创,后由他的学生克伯屈加以改良并大力推广。道尔顿制一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T 11.教学策略的根本特征: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T 12.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内容型策略(构造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形式型策略(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美国教 育设计专家肯普提出三种形式:集体教/学形式、个别学习形式和小组教/学形式。英国教育
10、技术学家波西瓦尔那么提 出两种根本类型:以教师/学校为中心的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3)方法型策略;综合型策略;第九章德育1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运用德育规律有目的有方案地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向的教育 活动。2 .德育形式上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内容上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3 .德育的意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的重要条件和保障;是中学生安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 条件和保证。T 4.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时代与社会开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 形成、开展的规律
11、及心理特征。T 5.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时代特征和学生品德实际J 6.德育过程的规律41)L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开展的规律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根本要素德育过程,是培养知、情、意、行德过程,这四因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X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包括自己的看法;是对是非、星恶、 美丑、公私、荣辱的认识、判断和评价,由此而形成的各种道德观。它是德育的根底。情,是道德情感模式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是运用一定的道德观评 价自己与他人的品行或某事物时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他伴随带
12、的认识而产生法杖, 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具有调节作用。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到达某种道德目的而行动时所作地自觉努力,是调节道德行为的慎 重力量。他能拍出各种干扰和障碍,使决定采取的道德行为得以坚持下去。它是形成道德行为习惯 的内在动力。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是人的品德的外部表 现,也是衡量人的品德好坏的重要标志。知、情、意、行的关系各有袭击的特点与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从而推动品德的开展。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L(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从学生的主观世界来看,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还未形成, 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
13、和磨练。从客观环境澎响来看,学生思想矛盾是客观实现的反映,客观现实 矛盾运动的复杂性、曲折性和长期性。决定着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反复性。学生作为社会 成员处于搁置你高复杂的社会关系交往中,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家庭、集体、社会、国家等各方面 的关系,必须具备相应的各种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都要在各个阶段螺旋式地反复培养。7.德育原那么是教师对学生进展德育时必须遵循的根本要求。J 8.我国中学德育的根本原那么:导向性原那么;L正面性原那么【a.坚持正面说理,硫导思想,以理服人。b.树立先进典 型,利用典范教育引导学生进步;c.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分为辅;d.正面教育要与纪律约束结合起来。
14、】知行统一; (4)L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那么【a.要尊重、信赖、保护学生;b.要根据学校德育任务和学生现有的思想道德水平, 提出合理的、明确具体的、序列化的德育要求;c.包尊重保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因材施教原那么L 9.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那么: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加强德育的方 案性。10.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社 会实践活动;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班主任工作。T 11.德育方法:J/L说服法:L.明确目的性;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c.主义时机;
15、d.以诚待人】;典范法;(3)T陶冶法 【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J运用陶冶要主义以下要求:a.创设良好的情景;b.教育者的人格感化;c.与 启发说服相结合;d.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锻炼法;品德评价法【我国通常采取的方式有:奖励、惩罚、操行评 定等。】T 12.德育模式:认识模式【德育理论中最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一瑞士学者皮亚杰】T 13.体谅模式-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第十章班级管理T 1.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根本单位。2 .班级是一个复杂的、缩小的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3 . 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的“导生制”极大地推动了班级组织的开展
16、。4.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只需,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断粮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T 5.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XX管理;目标管理【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管理 的实践?一书中提出】T/J 6.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受到分数眼里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 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J 7.班级体的根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构造;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那么;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 容的气氛。J 8.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
17、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 育能力。J/L9.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确定班集体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 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T 10.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班主任是班级建立的设计者;班主任是班级建立的领导者【班主任的领导影响 力;班主任的领导方式(a.权威型;XX型;放任型】;班主任是处理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T 11.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T 了解学生的方法【a.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 b.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
18、问;c.在自然环境下,有目的、有方案地观察学生日常的言语和行为表现。】;(2)组织 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a.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b.协助和指导班级共青团活动;c.争取和 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J 14.学校的产生一一在奴隶社会时期产生,是人类社会开展到一定阶级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1)生产 的开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3)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开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1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T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
19、有鲜明的阶级性(奴隶社幺)和森严的等级性(封建社会)。“学在官府-庠、“序、“瞽宗、“辟雍、“泮宫唐代“六学二的“内容主要是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奴隶社会一 “六艺(礼、乐、射、御:驾车、书、数)封建社会一“四书、五经西欧一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世俗封建主一“骑士七技”(游泳、骑马、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T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习。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一一施末年的“鸿都门学”。T 16.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根
20、本组织形式。J/T17.当代教育的开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XX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T 18.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醒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开展变化的必然趋势。T 19.按实施教育的不同社会空间分:包括社会教育学、学校教育学、家庭教育学。按实施教育的层次分:包括幼儿教育学、初等教育学、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继续教育学等。20.中学教师学习的教育学是普通教育学,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教育教学的一般现象和一般问题,提醒教育的一般规律。T21.普通教育学根本上可以包括理论建立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22
21、.古代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 中。其教学思想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根本方法是“不愤不启,不俳不发,启发”一词即由此而来。战国后期,? 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 法”来启迪他人思想。“问答法分三步:苏格拉底挖苦定义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展思考,自己得出结论,教师 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思想表达在?理想国?。T/X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表达在? 政治学?中。他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
22、能,即效劳于社会的与效劳于个人闲暇生活的。古 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就是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23 .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被人称为“教育学家之父”的捷克著名教育家李美如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洛克提出了 “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 X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X教育先河。24 .规X教育的建立。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称为第一步规X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他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规定了教学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步骤,强
23、调了教学的教学作用。其传统教 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德国福禄培尔的?教育论?,提出教育的任务就是教诲 人们怎样生活,并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强调实用学科的重要性。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 主义与教育?,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历为根底,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25 .教育学的多元开展与理论深化。凯洛夫主编出版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说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 的教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提出 了 “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和“掌握
24、学习”理论,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T/X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他提出“学科根本构造“。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 的?教学与开展?,他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开展。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巴半斯基提出 “教学过程最优化”J 26.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开展趋势。学科开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27.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教育调查法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实验 法【T教育实险法一般分为三种: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循环实险法】(5)比拟法个案
25、研究法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开展J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 的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J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澎响: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促进社会政治XX化。J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T叁直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作为知识形态的 科技技术在未用于再生产之前,知识一种潜在的生产力】o (3)人力资源理论。一(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 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相比,是经济中更活泼,更具开展特性的因素,在
26、现代经济开展中,常常是更具关 键性的因素。 人力资源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局部。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 为一种消费,尔应试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 教育投资时一种生产性的投资。J 4.教育对科学技术开展的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动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教育具有对劲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T 5.文化的五种表现形态:物质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观念形态文化。活动形态文化。心理、行为形态文化。J/T6.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
27、教 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J 7.学校文化的特征: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一一学校文化的缩彩。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构造,是校园文化的核心T 8.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和生成性。J 9.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含义: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个方面具有能动性。教育总是受社会各 因素的影响,教育的能动性往往只有在长时间中才会明显展现。因此,认识教育的独立性,决不能脱离社会 实际。2.表现: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乩教育内容的继承隋唐开场一1905年科举制度完毕b.教育
28、制度、 组织形式的继承c.教育理论与经历的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开展的不平衡性a.滞后性【教 育相对落后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开展的生产水平b.超前性】10.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立中的地位与作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要开展社会主义经济,最根本的是要开展社会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不培养足够数量的素质优良、构造合理的人才,生产力的巨大开展就没有根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需 要有数以千万计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级科学技术专家、中初级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经营管理人员和受过良好职业 培训的城乡劳动者,这些人才的培养,那么需要依靠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把
29、开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 使经济建立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努力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包括思想道 德建立和教育科学文化建立两个方面。所以,无论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的根本任务来看,还是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立的内容来看,教育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应置于突出的战略地位。我们应以战略的眼光对待教育,要认识到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生产,就是明日的社会开展
30、。要大力开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任何轻视教育,把教育仅仅 看成是一种“消费事业”、福利事业”,不愿在教育上进展投资的思想和作法,都是缺乏战略眼光的表现,是需要转变 的O(L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论述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及其主要任务)11.为了使教育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开展 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效劳,必须进展教育改革:第一,明确教育的战略方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第二,改革不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要求的教育思想;第三,作好教育事业规划;第四,进展合理的教育投资。第三章教育与个体身心的开展T 1.个人身心开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场到完毕的全部人生
31、过程中,不断开展的变化过程中,由指个体身心两方 面的积极变化过程。身体开展指个体有机体各个组织系统的安康开展和体制的增强。心理开展包括认知因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和各种非认知因素(情感、意志、兴趣、需要、个性等)的开展。2.关于身心开展动因的理论:内发论的代表中国一孟子西方一柏拉图外锦论的代表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 家洛克(提出“白板说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开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 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L/J3.个体身心开展的一般规律:不平衡开展a.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开展速度b.不同方面有早有晚根据个 体身心开展的最正确期给予适
32、宜的底京7*!要求4心理学家提出开展关键期或最正确期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指个体在开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的能力,到达某种水平可能性最大。顺序性。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展。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个别差 异性。因材施教,实现教育的丰富化和多样化。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 的超长发挥得到局部补偿一取长补短,促进全面开展】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T 4.个体身心开展水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遗传素质、成熟机制、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彩响。T 5.遗传或称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
33、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6.遗传的意义: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开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开展提供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开展有一定 的彩响。遗传在人的开展中作用是不可无视的,但也不能夸张。【遗传决定论者把遗传看做是决定人开展的唯一因 素一一美国坦莱霍尔】T 7.成熟的主要标志: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T/X8.格塞尔据双生子爬医梯实验提出了个体开展的成熟决定论。一种机能的开展由成熟支配是,没有必要超前训练。T 9.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地理位置) 和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与个体相
34、关的其他社会关系)。J 10.环境对个体开展的影响:为个体的开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对个体开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 分。(3)人在承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被动的。T 11.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综合的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对个体的开展有着法定 性作用。J 12.学校教育在个体开展中的特殊功能:(1)对个体的根本要求对个体开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Xo具有加速个体开 展的特殊功能。对个体开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开展个性的功 能。控制或利用环境的影响。T/X13.有些心里学家把少年期成为“危险
35、期”或“心理断奶期”。在身体开展方面,初中阶段要进展保健和青春期教育。第四章教育目的1. 一般认为教育目的有两层含义,即广义的教育目的与狭义的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主体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 想设计。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口T 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均具有指导意义。教育目的的实现也 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对于明确教育方向、建立教育制度、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组织教育活动、进展教育 管理、评估教育质量等,教育目的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T3.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协调作用、鼓励作用、评价作用。T 4.教育目
36、的的层次构造: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的教师的教学目的J5.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的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教育的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开展水平。教育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开展而进展。 (2)教育目的表达了人们的教育理想;T 社会本为论以柏拉图、涂尔干等为代表,根本观点是:教育目的应完全 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本为论”以卢梭、福禄培尔、马斯洛、罗杰斯等为代表教为目的确实定必须考虑受教 育者的身心开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是建立我们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分析了资本主义社 会中人的片面开展分析了社会化大
37、生产为人的全面开展提出的客观需要和创造的可能条件提出和论述了人的全 面开展的内涵【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的本质内涵就是人的身心自由充分和谐的开展,把人的全面开展统一于人 的个性充分自由开展和人的多方面协调开展的和谐中教育与生产劳动想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开展的唯一途径。T 6.1957年,同志在当时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包含我们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教育方针:“应该是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 隹直几方面都得到开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型道。7.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五次会议修改通过的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 质等方面全面开展,也是这一时期教育目的的
38、一种表述。1986年,?中华人民XXXX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必 须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开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社会主义建立人才奠定根底”。J 8.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的根本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培养全面开展的人,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发面全面开展。促进学生个体开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L 9.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开展的教育组成局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审美教育)、劳动 技术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开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第五章学生与
39、教师1. 青少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人身权【a.身心安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c.名誉权和荣誉权】 受教育权J2.学生的义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X,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学校为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展,需 要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3 .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当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立者和接班人,提高 民族素质的使命。4 .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育人。5 .教师职业的角色有以下6个角色特点: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示X者的角色管
40、理者的角色父母与朋友的角色研究者角色J 6.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乂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精通所教学科的根底知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开展脉络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J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a.新 的教育观b.新的学生观【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c.新的教育活动关具有良好 的教育能力【加工教育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具有一 定的研究能力J 7.教师的人格特征: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J 8.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必须具备的行为准那么,做好工作的根
41、本前提热爱学生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表达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9.师生关系的开展:第一阶段:德国赫尔巴特一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一教师中心说第二阶段:杜威一弘扬学生主体论一学生中心说第三阶段:前苏联和我们一些教育学家一教师属于主导地位,学生属于主体地位一主导主体说T10.学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提史关系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巫正差的关系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人人关系11 .新型师生关系:道德-XX平等心理T尊师爱生教学一教学相长12 .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保护学生。展现教学
42、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果的喜悦。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第六章课程1.“课程”一词,简单地说是指课业及其进程。我国宋代教育家X禀说过:“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我国的课程概念有狭广义 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2.课程的分类: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1993年分为两个课程即国家和地方。1996年分为三个层次“】根据课程人呢无,可分为根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 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开展学生各种不同的魅力、研究型课程。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分为学科课程【又称分科 课程。以学科逻
43、辑为中心编排的课程一常常忽略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入 活动课程又称“经历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一以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为中心美国使用注意教育家杜威|、 综合课程0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又称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与显性课程 相对。由贾克森1968年在他的?教室的生活?艺术中首次提出,是指那些难以预料的、对学生的开展起着潜移默化影 响的教育因素、其存在于学校的各种情景中,包括物质情境(学校或班级的建筑、设备)、人际情境(班级气氛、人际关 系)和文化情境(校园文化、习惯、礼仪)等。】T3.制约课程的关键因素社会、知识、儿童。T4.如
44、果以目标的概括程度为准那么。课程目标可以依次分为四种不同的目标:教育目的(总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T5.确定课程目标的根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T6.我国新一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所确立的课程/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T 7.课程设计的根本要求:合目的性合学科性合开展性8.课程设计的四个根本步骤:确定教育目标选择经历组织经历评价结果T 9.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叁北宝【是指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学 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它是国家教育行
45、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 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其三个特征:a.强制性b.普遍性c.根底性】;课程标准【又称教学大纲,是课 程方案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展教学的直接依据,也 是衡量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L以及教科书。10.教材的编写正在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开展,这是当代教材开展的新动向。J11.课程实施的过程构造:安排课程表【原那么:整体性原那么迁移性原那么胜利适宜原那么】(2)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课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T 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
46、素:课程方案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教学的特点校外环境T 13.课程评价的目的:改良课程改良教学T 14.课程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修正功能决策功能T 15.课程评价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与访谈纸笔测试表现评估不重要J 16.新一轮根底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要点: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开展的评价体系。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不断 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旨在促进课程开展的评价体系。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J(09年简答题)17.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课程的改革,从实质上来讲,就是课程的现代化问题,而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就在于实现 课程的现代化。课程构造日趋合理化【是指构成学校课程各个组成局部的组织、配合及其相互关系和比例。】
47、课 程内容日趋综合化【当代科学的开展趋势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综合化课程正式为了克制学科的封建性才产生的】 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在当今世界开展多元化的趋势下,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和地区在课程的设置方面,相互交流、 借鉴,取长补短】J 16.我国原有中小学课程的主要弊端:课程管理化课程构造不合理【a.科目设置太多b.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c.重必修课,轻选修课d.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落后17.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课程体系三级管理一(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权限)的趋势课程综合化的趋势稳定并加强根底教育的趋势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课程改革以学生开展为本的趋势第七章教学(上)T 1.教学是进展全面开展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提拄廷。包括以下几方面:以培养全面开展的人为根本目的由教与学两 方面活动组成具有多有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2.教学意义:教学是社会经历再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学为个体全面开展提供科学的根底和实践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 的主体。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J 3.教学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开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开展学生智力。所谓智 力,是指个体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