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化学危急品贮存通则》-《常秩传》阅读答案附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化学危急品贮存通则》-《常秩传》阅读答案附翻译.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常用化学危急品贮存通则|常秩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常秩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常秩传 常秩,字夷甫,颍州汝阴人。举进士不中,屏居里巷,以经术著称。嘉祐中,赐束帛,为颍州教授,除国子直讲,又以为大理评事;治平中,授忠武军节度推官、知长葛县,皆不受。 神宗即位,三使往聘,辞。熙宁三年,诏郡以礼敦遣,毋听秩辞。明年,始诣阙。帝曰:“先朝累命,何为不起?”对曰:“先帝亮臣之愚,故得安闾巷。今陛下严诏趣迫,是以不敢不来,非有所决择去就也。”帝悦,徐问之:“今何道免民于冻馁?”对曰:“法制不立,庶民食侯食,服侯服,此今日大患也。臣才不适用,愿得辞归。”帝曰:“既来,安得不少留?异日不能用卿,乃当去耳。”即拜右正言、
2、直集贤院、管干国子监,俄兼直舍人院,迁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仍使供谏职。复乞归,改判太常寺。 七年,进宝文阁待制兼侍读,命其子立校书崇文院。九年,病不能朝,提举中太一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还颍。十年,卒,年五十九,赠右谏议大夫。 秩平居为学求得意。王回,里中名士也,每见秩与语,辄欿然自以为不及。欧阳修、胡宿、吕公著、王陶、沈遘、王安石皆称荐之,翕然名重一时。 初,秩隐居,既不愿仕,世以为必退者也。后安石为相更法,天下沸腾,以为不便。秩在闾阎,见所下令,独以为是,一召遂起。在朝廷任谏争,为侍从,低首抑气,无所建明,闻望日损,为时讥笑。秩长于春秋,至斥孙复所学为不近人情。著讲解数十篇,自谓圣人之
3、道,皆在于是。及安石废春秋,遂尽讳其学。 立,始命为天平军推官。秩死,使门人赵冲状其行,云:“自秩与安石去位,天下官吏阴变其法,民受涂炭。上下循默,败端内萌,莫觉莫悟。秩知其必败。”绍圣中,蔡卞荐立为秘书省正字、诸王府说书侍讲,请用为崇政殿说书,得召对,又请以为谏官。卞方与章惇比,曾布欲倾之,乘间为哲宗言立附两人,因暴其行状事,以为诋毁先帝。帝亟下史院取视,言其不逊,以责惇、卞。惇、卞惧,请贬立,乃黜监永州酒税。 (选自宋史常秩传) 【注】立,指常秩的儿子常立。欿(kn)然:虚心,不自满。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进士不中,屏居里巷屏:退隐 B先帝亮臣之愚,
4、故得安闾巷亮:谅解 C先朝累命,何为不起累:屡次 D请贬立,乃黜监永州酒税黜:罢免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今陛下严诏趣迫,是以不敢不来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异日不能用卿,乃当去耳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闻望日损,为时讥笑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秩死,使门人赵冲状其行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秩屡次拒绝到朝廷为官,后来之所以转变态度,既是由于皇帝不断督促逼迫,不得不去,也是由于他支持王安石当时的变法运动。 B常秩认为当时.有两个主要忧患,一是法令制度还没有制定建立,二是风
5、俗趋向于浪费靡费,有些一般民众过着王侯一样的生活。 C常秩做学问强调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他本擅长春秋之学,但因觉得王安石废弃春秋之学很有道理,就放弃了自己的学说。 D这篇史传对常秩的叙述较为客观全面,并没有一味褒奖,也讲到他在担当谏官和侍从时恭顺谦让,缺乏建议,被当时的人嘲讽讥笑。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熙宁三年,诏郡以礼敦遣,毋听秩辞。(3分) 译文:_ (2)帝悦,徐问之:“今何道免民于冻馁?”(3分) 译文:_ (3)秩在闾阎,见所下令,独以为是,一召遂起。(4分) 译文:_ 参考答案: 4(3分) D(贬谪;降职。) 5(3分) C(均表示被动,可译为“
6、被”。A项前者是因果关系连词,可译为“由于”;后者是介词,可译为“把,将”。B项前者是副词,可译为“才”;后者是表示推断的副词,可译为“是”。D项前者是代词,可译为“他的”;后者是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可译为“莫非”。) 6(3分) C(“觉得王安石废弃春秋之学很有道理”,无中生有,强加因果;“放弃了自己的学说”是对“遂尽讳其学”的误会,原意是指“他就完全回避谈论自己的学说”。) 7(10分) (1)(3分)熙宁三年,下诏让郡里以礼相待敦请遣送,不准许常秩推辞。(“敦遣”也可译为“恭送”,1分;“听”,与陈情表“听臣微志”同,1分。语句通顺1分。) (2)(3分)皇帝很兴奋,缓缓地问他:“现在有
7、什么方法能够使得老百姓免于寒冷和饥饿?”(“道”1分;“馁”1分。语句通顺1分。) (3)(4分)常秩在民间,看到所颁布的法令,却唯独认为是正确的,一有征召就应聘出仕。(“闾阎”,滕王阁序“闾阎扑地”曾有涉及,1分;“是”,1分;“起”也可译为“担当官职”,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常秩,字夷甫,颍州汝阴人。考进士没有考中,退隐独居在乡里,凭借经术著称于世。宋仁宗嘉佑年间,朝廷赐予捆为一束的五匹帛作为聘用的礼物,请他出任颍州教授,授予国子直讲的官职,又任命他为大理评事;宋英宗治平年间,授予忠武军节度推官、长葛知县等官职,他都没有接受。 宋神宗即位,三次派人去聘请他,他都推辞了。宋神
8、宗熙宁三年,下诏让郡里以礼相待敦请遣送,不准许常秩推辞。其次年,才来到朝廷。皇帝说:“先帝多次命令,你为什么不应聘出仕?”他回答说:“先帝对我的愚昧比较谅解,所以我得以闲居乡里。现在陛下用严峻的诏书督促逼迫,因此不敢不来,不是我能选择离去或留下的。”皇帝很兴奋,缓缓地问他:“现在有什么方法能够使得老百姓免于寒冷和饥饿?”常秩回答道:“法令制度没有制定建立,一些一般民众享受着王侯一样的食物,穿戴着王侯一样的服饰,这是今日的大患啊。我的才能不适合任用,盼望能够告辞回乡。”皇帝说:“既然来了,怎么能不略微留一段时间呢?有一天不能任用你了,才应当离开吧。”于是任命他为右正言、直集贤院、管理国子监,不久
9、兼任直舍人院,调任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并且让他担当谏官的职务。他又恳求退职回乡,于是改任太常寺。 熙宁七年,擢升他为宝文阁待制兼侍读,任命他的儿子常立为崇文院校书。熙宁九年,常秩生病不能上朝,任命他为提举中太一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常秩回到颍州。熙宁十年,常秩去世,年五十九,朝廷赠予右谏议大夫的官职。 常秩平常做学问强调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王回是乡里的名士,每次见到常秩并同他交谈,总是虚心地认为自己比不上他。欧阳修、胡宿、吕公著、王陶、沈遘、王安石都赞扬、推举他,全都仰慕,因此名重一时。 当时,常秩隐居的时候,既已不愿为官,世人都认为他是一个谦逊退让的人。后来王安石担当宰相开头变法,天下沸
10、沸扬扬,谈论纷纷,认为不合时宜。常秩在乡间,看到所颁布的法令,却唯独认为是正确的,一有征召就应聘出仕。在朝廷担当谏诤的职务,成为皇帝的侍从,恭顺谦让,没有什么建议和阐述,声望一每天下降,被当时的人讥讽和嘲笑。常秩擅长于春秋之学,以至于斥责孙复所学的理论不合乎人的常情。他撰写了数十篇讲解春秋的文章,自认为圣人的主见,都已在讲解之中。等到王安石废弃春秋之学,他就完全回避谈论自己的学说。 常立,一开头被任命为天平军推官。常秩死后,他让门人赵冲记述常秩的生平事迹,其中写道:“自从常秩与王安石离任,天下官吏暗中转变他们所制定的法令,百姓处于极其困苦的境地。朝廷上下循常随俗缄默不语,失败的征兆已经从内部萌
11、生,却没有人清醒觉悟。常秩知道变法肯定会失败。”宋哲宗绍圣年间,蔡卞推举常立担当秘书省正字、诸王府说书侍讲,恳求任用他为崇政殿说书,常立得以被皇帝召见并回答皇帝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又恳求任命他为谏官。蔡卞正在与章惇相互勾结,曾布想要排挤他们,就利用机会向宋哲宗说常立依附这两个人,于是揭露了记述常秩生平事迹的文章之事,认为他们在诋毁先帝。皇帝急速让人到史院取来批阅,最终说常立很不恭顺,并以此责怪章惇、蔡卞。章惇、蔡卞非常畏惧,恳求将常立贬官,于是贬为监永州酒税。 【注】孙复:北宋理学先导人物,其春秋学的特点,在于置三传于不顾,凭己意诠释。以“尊天子,黜诸侯”立论,认为春秋“有贬无褒”,突出孟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