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488049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子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种子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子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子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种子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Seed Production)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183310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分:2总 学 时:32,其中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0先修课程:遗传学、种子生物学、作物育种学等后续课程:种子检验学、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经营与管理等课程简介:种子生产学是研究农作物种子繁育理论和繁种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它以不同作物、不同品种 类型为研究对象,以遗传学为重要理论基础,同时综合多种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授课方式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进行,同时结合种子学实验课程组 织种子生产基

2、地及生产程序的参观学习。选用教材:胡晋主编.种子生产学(十一五规划教材)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9必读书目:1王建华,张春庆主编.种子生产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52杜鸣銮主编.种子生产原理和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选读书目:1颜启传主编.种子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王友善、赵英华主编.实用种子知识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3种子实用知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二、课程总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种子生产体系的现状和发展,理解种子生产的基本原理和遗传学基 础

3、,掌握良种繁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农作物的原种生产技术。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32,其中讲授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如下表:序 号教学章节名称学时分配序 号教学章节名称学时分配讲课实验V7V沐实验1绪论35第四章杂交种品种亲本的原 种生产及制种82第一章种子生产的基 本原理66第五章 无性系品种的原种生 产33第二章种子生产的基 本方法84第三章常规品种的原 种生产4合 计322、教学要求种子生产学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也可设为农学、农村区域发展 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以胡晋主编的种子生产学(十一五规划教

4、材)为主要教材,要求在基础理论上讲透种 子生产的基本原理,应用技术上讲清种子生产的基本原则与具体操作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 现场教学,并对主要农作物突出讲授重点,适当增补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情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对种子生产的兴趣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种子生产体系的现状和发展, 理解种子生产的基本原理和遗传学基础,掌握良种繁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农作物的原种生产技术。绪论教学目标:了解种子生产的意义、任务及种子生产体系的发展,植物新品种审定与新品种保护 的目的与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种子生产的概念与意义一、种子、品种和良种的概念二、种子生产的概念与意义第二节种子生产的任务

5、一、种子生产的研究内容与任务二、种子生产应具备的条件三、种子生产计划和方案的制定第三节种子生产体系的发展 一、我国种子生产体系的发展 二、我国种子生产的现代化建设 三、美国种子生产体系的发展 第四节植物新品种审定与新品种保护 一、农作物品种审定和登记 二、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 三、植物新品种保护教学要求:(1)了解和理解种子、品种和良种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2) 了解种子生产的特点、意义 和任务,以及种子生产体系的发展;(3) 了解品种审定、品种区域试验、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概 念与意义。重点难点:(1)种子的概念与分类,种子作为生产资料的特点;品种的形成与演变,品种的概念,品 种的经济类别特性;良

6、种的概念,推广良种的意义;种子生产的概念、特点、意义。(2)种子 生产的研究内容,种子生产的任务,种子生产应具备的条件,种子生产计划和方案的制定。(3) 我国种子生产体系的发展,四自一辅、四化一供的概念;种子生产专业化的概念、意义及实现 途径;种子加工机械化的概念、意义及现状与发展;种子质量标准化的概念、意义及实现种子 质量标准化的关键;品种布局区域化的概念、意义。(4)品种审定的目的意义;主要农作物、 非主要农作物的概念;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意义;新品种保护的概念与意义,植物新品种、 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申请人、品种权人、职务育种、非职务育种、培育人、委托育种和合作 育种的概念;授予植物新品

7、种权的条件。第一章种子生产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方式与品种类型,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理解纯系学说、遗传平衡定律、杂种 优势分别与种子生产的关系,掌握种子生产相关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的方式与品种类型一、植物的方式二、作物的品种类型三、不同类型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第二节品种的稳定与变化一、品种稳定与变化的进化原理二、品种稳定与变化的遗传学因子三、品种混杂退化的生物学第三节种子生产的基本原理一、纯系学说与种子生产的关系二、遗传平衡定律与种子生产的关系三、杂种优势与种子生产的关系教学要求:(1) 了解种植物的方式、有性植物的开花授粉方式及作物的品种类型;(2) 了解作物品种 混杂与

8、退化的概念及其引起混杂退化的原因;(3)理解纯系学说、遗传平衡定律、杂种优势与 种子生产的关系。重点难点:(1)有性的概念,有性植物的开花授粉方式;自交不亲和性、雄性不育性、核雄性不育、 光(温)敏核不育性、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概念;三系的相互关系;无性、营养体、无融合生殖 的概念;作物品种类型的划分,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异质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 的概念;近等基因系多系品种的概念及用途;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种、综合品种的概念。 (2)群体含量效应、选择效应的概念;品种混杂退化的概念;品种混杂退化的危害;品种混杂 退化的原因。(3)纯系学说对种子生产的指导意义;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概

9、念,遗传平衡 定律对种子生产的指导意义;杂种优势的概念,杂种优势与种子生产的关系,优中选优、提纯 复壮的概念。第二章种子生产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了解种子生产的技术路线及种子生产基地的建设条件与内容,了解种子质量标准化的概念 及内容,掌握种子生产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种子生产的技术路线一、两大育种体系与两大种子生产体系二、分级繁育与世代更新三、保纯生产和循环选择生产 第二节种子生产的基本方法、品种的种子生产二、杂种的种子生产三、加速种子生产第三节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一、种子生产基地的形式二、种子生产基地布局与建设的原则三、种子生产基地的必备条件 四、建立种子生产基地的程序

10、五、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内容 六、种子生产基地的管理 第四节种子生产的质量控制 一、种子质量和标准二、提高种子遗传质量的措施三、提高种子物理质量的措施 四、种子认证教学要求:(1) 了解育种体系与种子生产体系的关系、分级繁育和世代更新的概念,理解保纯生产和 循环选择生产的区别,掌握不同品种类型原种生产的基本方法及加速的主要方法;(2) 了解种子 生产基地建设的条件、建设程序、建设内容以及管理内容;(3) 了解种子标准化的内容及其提高 种子质量的措施。重点难点:(1)两大种子生产体系;分级繁育的概念及其优点,世代更新的概念;保纯生产、循环选 择生产的技术路线。(2)种子生产与大田生产的不同点;自花

11、授粉作物纯系品种改良混合选择 法、株系循环法原种生产的技术要点及技术流程;常异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品种退化的 主要原因,常异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品种自交混繁法原种生产的技术要点及技术流程; 纯系品种原种生产要掌握的原则;无性系种子(种物)的概念,无性系品种材料的类别,无性 作物的遗传特点,无性系品种种子生产特点,无性系品种种子生产方式。(3)杂交种品种种子 生产特点;杂交种品种种子生产的方法,人工去雄制种法、化学杀雄制种法、利用雄性不育系 制种法、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法的概念;利用自交不亲和性实现杂种优势利用的原理;杂交 种品种亲本的原种生产方法;一代杂种种子生产的共性技术,空间隔离、

12、屏障隔离、开花期隔 离(时间隔离)、行比、花期预测、花期调节的概念。(4)加速种子生产的方法。(5)种子生产 基地的必备条件,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内容。(6)品种标准化、种子质量标准化的概念;种子 标准化的内容,优良品种标准、原(良)种生产技术规程、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种子检验技术 规程、种子包装、运输、贮藏标准的概念;种子质量构成指标及分级标准;育种家种子、原种、 大田用种(良种)的概念;种子质量标准化的意义,实现种子质量标准化的关键;种子生产防 止品种混杂退化的措施。(7)种子认证的含义,种子认证的作用。第三章常规品种的原种生产教学目标:了解不同作物品种类型混杂退化的表现及其主要原因,掌握自花

13、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 物、异花授粉作物常规品种的原种生产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自花授粉作物品种的原种生产一、改良混合选择法(二圃制、三圃制)二、株系循环法第二节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的原种生产一、棉花品种自交混繁法原种生产二、油菜品种自交混繁法原种生产 三、西瓜品种自交混繁法原种生产教学要求:(1) 了解不同作物品种类型混杂退化的表现及其主要原因;(2)掌握自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规品种的原种生产方法。重点难点:(1)以水稻为例,自花授粉作物品种改良混合选择法、株系循环法原种生产的技术要点。(2)以棉花、油菜、西瓜为例,常异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品种自交混繁

14、法原种生 产的技术要点及技术流程。第四章杂交种品种亲本的原种生产及制种教学目标:了解主要农作物的开花生物学特性,掌握不同作物杂交种亲本原种生产方法及杂交制种技 术。教学内容:第一节 玉米自交系原种生产及杂交制种一、玉米开花的生物学特性二、玉米自交系原种生产三、利用自交系人工去雄杂交制种技术第二节杂交稻亲本原种生产及杂交制种一、水稻开花的生物学特性二、三系杂交稻亲本原种生产及杂交制种 三、两系杂交稻亲本原种生产及杂交制种 第三节 杂交高粱亲本原种生产及杂交制种 一、高粱开花的生物学特性二、杂交高粱亲本的原种生产三、利用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制种技术第四节杂交油菜亲本原种生产及杂交制种一、油菜开花的生

15、物学特性二、杂交油菜三系亲本原种生产及杂交制种三、油菜自交不亲和系的及杂交制种技术教学要求:(1)了解主要农作物的开花生物学特性;(2)掌握不同作物杂交种亲本原种生产方法及杂 交制种技术。重点难点:(1)玉米抽雄、吐丝的概念,自交系的概念;玉米自交系几种原种生产方法的比较,玉米 自交系自交混繁法原种生产的技术要点;利用自交系人工去雄杂交玉米制种技术(2)杂交水 稻三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水稻质核互作不育系的分类;杂交水稻三系亲本成对回交测交法、 三系七圃法、控制授粉株系循环法原种生产的技术要点及技术流程;利用胞质雄性不育系三系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3)水稻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温度对育性转换

16、的作用,光、温敏核 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作用模式;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存在遗传漂移现象;光、 温敏核不育系原种生产程序;光敏核不育系、温敏核不育系的原种技术;利用光、温敏核不育 系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4)利用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高粱制种技术(5)油菜开花的生物学特性;利用胞质雄性不育系、自交不亲和系杂交油菜制种技术;油菜自交不亲和系。第五章无性系品种的原种生产教学目标:了解组织培养与种子生产的关系,理解无性系品种脱病毒原理,掌握无性系品种脱毒技术 及种薯种苗生产技术。教学内容:第一节利用细胞和组织一、利用组织培养快速二、植物茎尖培养脱病毒三、人工种子四、应用微技术的局限性第二节马

17、铃薯种薯生产技术一、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防止途径二、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法生产脱毒微型薯技术三、利用实生种子生产无病毒种薯技术四、马铃薯种薯(原种)生产技术第三节甘薯种薯种苗生产技术一、甘薯的生物学特性二、甘薯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三、甘薯脱毒种薯种苗生产技术四、甘薯株系选优提纯法种薯生产教学要求:(1)了解组织培养与种子生产关系,以及茎尖脱毒培养的原理;(2) 了解人工种子的概念、 应用价值以及构造与制作;(3) 了解马铃薯、甘薯品种退化的原因,掌握马铃薯、甘薯品种的 脱毒技术及原种生产技术。重点难点:(1)利用组织培养快速技术,包括外植体的选择,培养基的准备,芽的增殖,根的诱导, 植株移栽;植物茎尖脱毒培养的原理;人工种子的概念、应用价值,及构造与制作;应用微技 术的局限性。(2)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防止途径;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法生产脱毒微型 薯技术;利用实生种子生产无病毒种薯技术;马铃薯种薯(原种)生产技术。(3)甘薯的特性; 甘薯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甘薯脱毒种薯种苗生产技术;甘薯株系选优提纯法种薯生产。四、课程考核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成绩评定:考试成绩(70%) +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根据上课出 勤、课堂笔记、课堂提问等进行综合评判)二总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