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报告教学文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报告教学文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报告-收获与反思研修报告我荣幸地到参加了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在培训的二十余天里,共聆听了包括璐培琦、曾宝俊等15位全国、全省知名专家的专题报告,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感觉受益匪浅,同时也为今后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下面就是我在培训期间的点滴收获与反思:收获一:荣幸地得以与路佩琦大师相见,当面聆听其教诲,亲身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课堂。路培琦老师的报告,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华丽的词藻,但能让听众听得心悦诚服,频频点头,额首称是,恨不得马上参与其中。路老师带领全体老师做的跳青蛙、摆
2、的秘密、解暗盒三个游戏,看似轻松,却有着极深的寓意,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活动才是学生们喜欢的,怎样的活动方式才能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路老师十五年前执教的一课玩注射器,就是带领学生,把我们看来再平凡不过的注射器,玩出了花样,玩出了乐趣,也玩出了智慧,这一课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气体传动,什么是液压传动,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公共汽车的车门、挖掘机等机械的工作原理就是液压传动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看这节课录像的时候,我内心忽然冒出了这样一种想法:那些亲身听过路老师课的孩子们,该是多么幸福啊!我认为:路老师的言传身教,是在倡导一种“做中学”、“玩中学”的理念,这也是科学课的真谛!
3、我想:只要我们秉承这一观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生玩,领学生玩,在玩中与学生一起探究自然界的奇妙,那么这样的科学课才是真正的科学课,这样做的科学老师,才是真正受学生欢迎的优秀的科学教师!收获二:见到了风疏竹影的博主曾宝俊老师,努力培养质疑精神。风疏竹影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曾宝俊的网名。闲暇之余,我经常浏览曾老师的博客,认为曾老师是一位热爱生活、有思想、有见解并独具视野的科学老师,而且敢讲真话,其文章的的观点与结论也常常被我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次培训,得以与曾老师相见,实感三生有幸,而且连续两天听了其报告与讲座,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曾老师的质疑精神。我们都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小车的运动,同时也都知道这
4、样的一个事实:即在自由落体运动中,把一个钩码和两个钩码在同一高度同时抛下是同时落地的,但当用钩码拉着桌子子上的小车时,明显的是用两个钩码拉着的小车跑得快。这样的实验我领着学生做了许多次,但脑子里却从没有想过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不与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论相悖吗?经曾老师的讲解,我豁然开朗,看来在科学课上我们确实需要一点质疑精神,尤其是对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经典实验和理论。还有一个发生在曾老师身上的真实课例:曾老师在给学生讲摆的秘密一课时有这样一个设计:即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5秒钟内摆动9次的摆。实验完毕,9个小组分别将做好的摆送到前台,根据经验,这9个摆的摆线长度应该一致,但这9个摆中
5、,明显的有几个摆的长度要比别的摆长出约有3厘米,曾老师在反复确认这几个小组的同学测量准确以后,就武断地认为这几个小组的摆制作的不准确。课虽然顺利的结束了,但这一现象却留在了曾老师的脑海里,后来曾老师经过反复实验论证:在5秒钟内摆动9次的摆,其摆线长度的误差可在3厘米以内,那几个小组做的摆是准确的。回想我们做过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出现差异的现象何其多矣,但我们又是如何处理的呢?大多是以各种原因搪塞过去,脑子里何曾想过出现这种现象是有原因的,也可能出差的同学恰恰是正确的呢?所以说,在科学课上我们一定要尊重事实,尊重数据,带领学生去追求“真正“的科学。总之,只要我们科学老师多一点质疑精神,对平日里习
6、以为常的做法经常进行反思、多一点思考,那么我们就会像曾宝俊老师那样发现科学课堂上那些以前不曾为我们注意和发现的问题,继而想办法进行解决和改进,那么我们的科学课堂就会显现出勃勃生机。只要我们对学生多一些尊重,对实验数据的差异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宽容,我们才能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带领学生去追求“真“的科学。收获三:通过生物的启示一课,让我明白这种课型的教法。我在大学里学的是生物专业,所以自以为教生物的启示这种类型的课不在话下,因为本课正是教学生仿生学的知识,这对于我来说几乎没有什么难度。因此我在上本课时,只是让学生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交流一下我们人类根据生物的什么特征发明了什么物品即可,至于实验,也
7、只做了纸桥承重实验,让学生明白同一张纸,折成方形与卷成筒形时,其承重能力是不一样的,据此人类发明了许多筒形物品,如旗杆、电线杆、水泥管等。这一课的优质课与公开课我也听了好几次,内心还存有这样的困惑:执教老师为什么还要做那么多的实验?这样的实验与生物的启示到底有关系?这次培训,通过李健梅老师的讲解,并在市商城实验学校又听了一遍生物的启示一课,终于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这种类型的课,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特点建模验证检测开发新产品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即任何新产品的开发,都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要经历一个如上述的漫长过程,是经得起实验验证的,课堂中开展的实验大都是建模之后的验证性实验,是必不可
8、少的,这对学生以后的小发明、小制作作品的开发,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个收获也表明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即艺无止境。对教材、对教法的研究永远是没有句号的,这需要自己不懈的探索,更需要借鉴别人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收获四:原来自己与特级教师的距离这样近。这里说的近,仅指教法的近,而不牵扯其他方面。培训期间,看了一节由湖南特级教师孙江波老师执教的一节空气占据空间。上课伊始,孙老师首先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来到台前,分别吹一只内套在矿泉水瓶上的气球,结果女同学很轻易地将气球吹大,而男同学则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没将气球吹大。这种现象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探究兴趣,怎么会是这样?同学们纷纷陷入了猜想之中,猜想
9、该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将气球吹大。待同学经过研讨,纷纷将瓶内的气球吹大之后,孙老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即如何看到气球吹大之时,瓶内气体是如何跑出来的?于是同学们又纷纷进行了假设:有的同学建议将瓶子放进水里,有的则说将瓶子上套上一只塑料袋随后,老师建议同学将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验证。最后,孙老师又设计了一个难度更大的问题:即在一个玻璃水槽中加入三分之二的水,上面放一只橘黄色乒乓球,接着又出示了一个剪掉瓶底的饮料瓶,问学生:如果老师用饮料瓶罩住乒乓球,那么乒乓球会在饮料瓶的什么位置。经过一系列的猜想与假设之后,出现了三种结论:即在水面、在瓶中央、在瓶底。经过验证,同学们发现乒乓球落在瓶底。接着老师又提出
10、了一个难度更大的问题:如何让乒乓球跑到瓶中央?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的调动学生,让他们不断地进行猜想假设验证,最终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我们使用的青岛版教材,也有类似的一课空气在哪里,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在上本课时采用的导入方式就是孙老师在课堂上开展的第三个活动,并且做了改进:将饮料瓶换成透明的一次性塑料软杯,在杯底上扎一到两个孔,这样很容易的控制乒乓球在杯里的位置,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个例子表明,只要我们科学老师肯钻研、善创新,那么在教法上取得突破是完全有可能的,突破特级教师的水平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当我为此次省级培训有这么丰厚的收获感到庆幸的同时,内心中也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在升腾,那就是此次
11、培训中的反思:反思一:看到了自己与省内同行的差距。由于我们烟台市使用青岛版科学教材比较晚,本次培训期间,我们烟台市的三位同行经过交流发现:我们烟台市的科学教学无论是对教材的研究、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雕琢等诸方面,都与、枣庄等地市差距明显。再看一起参训的同学,他们大都是省市级教学能手,省优质课获得者,更有甚者,还参与了青岛版教材的编写。完全可以这样说:一套青岛版教材,成就了一大批齐鲁名师、省市级教学能手,而这其中,鲜有我们烟台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是差距!所以,参加本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内心在为自己能参入其中感到高兴的同时,更为自己的固步自封感到焦虑与不安,感到自己任重而道远!反思二
12、:为自己的安于现状焦虑。枣庄市科学教研员褚宏民老师在报告中讲到,枣庄市的一些科学老师开始自己写书、出书了。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能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生活感悟、教学偶得等整理出来,出一本专著,是何等的不易,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但我认为:能将自己一生的教学经验整理出来,与他人分享,这对一位教师来说,是何等荣耀的事!再反思自己生活的现状,上班、下班、休闲、娱乐,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在业务上始终没有什么重大的突破。一语惊醒梦中人,储老师的一席话,为我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将终生践行之!总之,研修还没有结束,收获远不止这些,反思也将持续。但不管怎样,我始终坚信:本次培训必将为我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