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声慢》教学案例.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声声慢教学案例福清海口中学 语文 刘涛 2018. 06 问题与背景随着语文教学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开展,很多职教教师围绕着职业学校的语 文教学,也开展了一波又一波的讨论。其中有相当一局部人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为 专业服务,强化语文的工具性,从而忽略或淡化了其人文性。这种观点虽然考虑 到了职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基础差、文化底子薄等),但长此以往对提高学生语 文素养不会有明显的效果。语文不仅是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它还负 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科不仅是工具性学科, 更对形成人的品格、底蕴,培养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 的奠基作用。故而语文学科人文性的
2、培养对职校生尤为重要,而这一重要使命就 自然落在了语文课堂上了。有人说,语文课堂“就像一首诗”!课堂上师生感受 到的应是绽放、闪光、激荡。诗意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是语文课堂的本体。本节 课以北宋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的声声慢为研究对象。这首词收录在高职语 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宋词四首”中。经过一个多月中国古典诗词的学习, 学生已大致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本节课作为单元总结,旨在鉴赏词的意境 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 愁绪,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导语:本课的学习重点在于透过作品中的意象,理解作者所营造出的意境, 从而感悟作者的情感。之前的知识积
3、累,学生掌握了意象的概念:所写之“景”、 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 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案例:品味诗歌意象之美一、课堂结构与运作(一)导入课文:在中国文学史册上,有一个格外引人瞩目的名字。她不仅 以诗、词、文并擅的卓越成就,在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女性作家中技压群芳,而 且以一个女性作家的身份跻身于以男性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文学园地,奠定其比肩 须眉的文学地位。她就是李清照。她在自我的生命旅程中不断地散发着愁绪,仿 佛正是为愁而生,实可谓“悲亦愁,乐亦愁”,是个写愁的高手。引出介绍作者 词风的变化李清照词的风格清新婉丽,
4、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 后两个时期:(1)南渡前:描写自然景物,反映爱情生活,歌唱离情别意。(内容) 闲愁、离愁一一清丽婉转(风格)(2)南渡后:国破之感,丧夫之痛,故国之思,孤寂之叹。(内容)浓愁、哀愁一一沉哀凄苦(风格)今天我们一起赏鉴的就是她晚期的代表作声声慢。(二)先比拟,完成诵读,整体感知。1 .听范读,看诗词画面,直观体会声声慢的意境,结合注解,梳理文意。2 .找一个学生诵读克洛岱的绝望。呼唤!呼唤!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梦!梦!梦! /哭!哭!哭! /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仍然! /永远!永远!永远! /心! 心! /存在!存在! /死
5、!死!死!死!3 .比拟两首诗歌的情感,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4 .小结:法国诗人克洛岱将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作了改写,才 有了绝望。完全抛开了原作所有的自然意象而只剩下抽象概念的声嘶力竭的 呐喊,显得直白浅露,并显得情感“泛滥成灾”。尽管痛苦绝望的情感(愁绪) 是相同的,但已面目全非了。倘假设李清照知道了,一定不会成认这是自己作品的 改写。(三)一般地说,诗歌讲究含蓄蕴藉,讲究把所要表达的情感艺术地表达 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是意象的艺术。1 .为写“愁”,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学生齐找一一表示“愁”的意象:淡酒秋风大雁黄花梧桐细雨2 .感悟六大意象。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其中一个意象进
6、行分析。解决两个问题:这些意象是如何表达出“愁”来的?结合你知道的古典 诗词或现代歌曲来谈谈这个意象被赋予的深意。学生讨论,每组选举代表发言。(1)酒一一举杯浇愁愁更愁,酒入愁肠化作“伤心”泪。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何说是“淡酒”?结论:酒是“愁”的象征(2)风一一秋风硬骨,天寒心冷。怎敌他晚来风急。结论:秋风渲染愁情(3)雁一一相思,想丈夫,丈夫已逝,飘零金陵。人不如雁!雁过也,正 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结论:过雁象征离愁(4)黄花一一繁盛,无心赏,无人一起赏。衬人憔悴,不止是“为伊(丈 夫)消得人憔悴”,还有家亡,国破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
7、的容颜(5 )雨一一僻哩啪啦,虽细不断,落在叶上,打在心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6)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3.小结风寒心冷,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添思乡之痛。征雁、黄花又引发词人“人 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的感伤;后又以梧桐、细雨渲染,这份愁思已浓得化不 开。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具体化了,生动化了, 比之克洛岱声嘶力竭的呐喊,能带给人更多的艺术想象、艺术享受!总结艺术特色:意象的表达,情景交融,融情入景。联想提问:回顾同样以“愁”著称的柳永的雨霖铃一词,请大家讨论一 下:作者怎样通过意象表现
8、“愁”的情感?明确:用代表“愁”的意象,表示“愁”的情感。杨柳岸、晓风残月。(四)总结: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苦难不停地擦拭着艺术的灵魂,在生命空间受 到的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国破家亡、天涯沦 落,这些苦难经历像重物压在李清照艺术生命的弹簧上,只要不令弹簧承受不了, 那么,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缓,咀嚼古往 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史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 怕当数女词人李清照了。(五)练一一布置作业,比拟声声慢与雨霖铃的异同,背诵全词。 二、案例实录 片断一在学生“诵读”过作品后,希望让他们认识到声声慢含蓄蕴藉
9、的美,了 解意象对于作者表情达意的作用,所以作了如下引导。师:读完克洛岱的绝望,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这首诗怎样? 生:感觉这首诗情感很强烈,但有点别扭。师:感觉强烈是因为他用了反复的手法。那为什么会让人感觉别扭呢? 众生:因为很呆板。/一点都不美。/声嘶力竭的。师:大家的感觉都挺对的。那么同样是表现心中的痛苦、“至愁”,声声慢 和绝望在抒情方式上到底有何不同?生:绝望太直接了。声声慢能够借景抒情。生:声声慢比绝望更美。师:绝望直露,号叫,直抒胸臆,声嘶力竭,而且未选取任何意象。声 声慢较为含蓄,尽量防止直接抒情,而是借事借景抒情,讲究言外之意,讲究 意象的选择,含蓄蕴藉也许大家想不到,克洛
10、岱的这首绝望正是改编自 李清照的声声慢。生:(一片哗然)师:这种完全抛开了原作所有的自然意象而只剩下抽象概念的声嘶力竭的呐 喊,显得是那么的白浅。尽管痛苦绝望的情感(愁绪)是相同的,但已面目全非 了。倘假设李清照知道了,一定不会成认这是自己作品的改写。片断二学生分组讨论声声慢中六大意象,是这节课的重点。其中有两个小组都 选择讲“酒”这个意象。师:下面请第二组来阐述你们对词中“酒”这个意象的理解?生(小组代表):我们小组认为,“酒”总是和“愁”连在一起。所谓“抽刀 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喝酒是因为有愁。我们这组联想到的诗句有李 白的将进酒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杜甫登高中“
11、艰 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白居易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举 酒欲饮无管弦”。师:不错,这些“酒”确实牵扯出了愁绪。好,第四组的同学讨论的也是“酒”, 你们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生(慢吞吞地起立):我们讨论的内容和前一组差不多。多补充一个诗句, 那是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师:你们没什么补充的话,我这儿倒有个问题。词中“三杯两盏淡酒”中的 “淡”作何解释呢?生:(思考片刻)李清照是女子,所以喝的酒度数不高。(一片笑声)师:(笑)从同学们的笑声中看出大家似乎不太认同你的观点哦。这个“淡 酒”真如字面意思吗?有如此之“愁”的李清照为什么不选烈酒,喝它个一醉方 休,反
12、而喝小雅怡情的淡酒,这不是不合逻辑吗?这酒真是“淡”的吗?生:(举手)这是反衬手法!师:哦,怎么解释?生:这是用淡酒来反衬出作者内心愁苦的程度很深。师:有道理!并非酒淡,愁情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说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教学反思(一)成功方面1 .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对作品意象的把握和作者情感的体 味,到达培养和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的目的。课堂设置的讨论环节,着重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2 .作为一位学习的引导者,笔者在课前做足了准备,不仅对本课内容了如指 掌,更早早规划好了这节课在整个诗歌单元
13、的地位。这样就能高屋建令瓦地对学生 学习进行规范指导,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流畅,学生也能很快把握课堂的学习 重点。3 .本节课的设计颇为用心,以意象作为切入点,由此体味诗中意境,感悟诗 人情怀。这节课重点就放在意象的理解上,一节课扎扎实实地解决一个问题,中 心突出。曾经教课,贪全贪多,什么都想让学生知道,到最后学生的反响是:课 上热热闹闹,课下什么都不知道。吸取以往的教训,这次的教学效果颇好。4 .引导学生,运用比拟阅读的方法,效果不错。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 意象对于诗歌表情达意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找来克洛岱的绝望和声声慢 作比拟,在强烈的比照下,不用教师做什么理论说教,妍姥毕现。(二)缺
14、乏之处和改进设想1 .导入这一环节花的时间较长,理论评价讲解过多,缺乏直观的例子。如 能一开始就借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写“愁”的诗句的比拟,点出李词“闲愁”与 “国破家亡的深沉哀叹”的不同,也许更直观更有效地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2 .在课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并且学生发言了之后,由于担忧课堂 教学进度放慢,很多总结性的话都是笔者自己来说的。其实总结这个环节应该指 导学生来做,之后教师可作必要的补充或订正,如果能长久坚持下去,对于学生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大有裨益!3 .在分组讨论这一环节上,所提的两点要求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在讨论及发 言时,出现了无话可说,或不知如何表达的尴尬局面。如果在学生讨论前,教师 先行以一个意象为例,进行示范讲解,也许能到达明确问题,拓展学生思路的效 果。在联想其他诗词歌曲环节,学生也是仅限于在课本里找诗词,表现出学生的 积累有限,在以后的教学中可多重视课本以外在内容的拓展学习。4 .教师的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确,精炼,有待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