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参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毫米的认识一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毫米的认识一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 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 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过程与方法: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 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开展估测意识。情感 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 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 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
2、的“1毫米”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学生卡、小棒 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一教学设计【教学参考】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 长。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建立“1毫米”的表象。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 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 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
3、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 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 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 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 10毫米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 1分硬币、 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 毫米”的体验。)毫米的认识一教学设计【教学参考】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 受。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 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4、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应。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 毫米长的线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二30毫米),然后画 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 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 确先1厘米1厘米地数,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 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第2题让学生先
5、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 理由。2、完成“练习五”第2题。毫米的认识一教学设计【教学参考】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 正。四、课堂小结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 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 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 看。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他们的情感体验,注意 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做到评价有针对性。同时在这堂课中, 我也屡次运用探问,追问,转问等开展性理答。再组织是教师理 答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教师在理答的最后阶段,对学生的回答 重新组织或
6、概括,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答 案。这节课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还存在一局部的问题。首先, 本节课是一节活动课,是需要学生动手去操作的,我在让学生复 习厘米和米的时候过快,应让学生通过手势掌握一厘米的长度, 对后面估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打下基础,我的导入就显得过于单 薄了;其次小学生处于开展过程中,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没有 健全,因此教师无论什么时候说话都要条理清楚,明确具体,语 言严谨;最后就是在估测局部,大约一词一直被忽略,而学生们 也在我的影响下回答是而不是大约是,这些都是细节问题,但也毫米的认识一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是关键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
7、面:1. 紧密联系生活长度单位的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生活中的数学,要帮 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应该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观念 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还要多举一些学生熟悉 的例子来加以比照。2. 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测量这局部的内容实践性比 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并逐步到达完善,因此这部 分内容的教学应该建立在操作额基础之上,安排学生用尺子测量 课本,文具盒等身边事物,从而引出毫米,让学生感知毫米。3.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与能力在创设情境或者是动手操作时都要引导学生尝试先估测,比方先 估测书本,估测硬币等,在动手操作测量物体时,让学生先估
8、测, 再精确测量,这样让学生尝试,也有修正的机会,让学生的估测 能力有一定的开展。毫米的认识一教学设计【教学参考】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教具准备: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
9、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齐读课题:小蝌蚪找妈妈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 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3、小蝌蚪是
10、怎样变成青蛙的?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帚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一一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 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4、指导写“披字5、采用分角色朗读、帚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1)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毫米的认识一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2)指导朗读不
11、同的语气:小蝌蚪的焦急和欣喜鲤鱼妈妈的温和乌龟的慢 吞吞青蛙的慈祥和疼爱(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 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 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 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局部的特征 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 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 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
12、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 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课堂练习: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 的,O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 o学情分析目的: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什么特点,学习 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等。设计理念包括教学方法和学 法指导,以及教学设想。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学生 潜 能,因材施教,到达具体的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内容:1. 教学主题:青蛙写诗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 七课。本文是一首儿童诗,共有五小节。文中以物拟人,生动地 描绘了雨天的池塘里青蛙在高兴地“呱呱呱”叫着作诗的情景。 以此为情节
13、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 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活泼形象,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 性。2.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天性活泼、充满好奇,而本课十 分适 合一年级孩子学习语言,认识事物,对于训练孩子的想象, 朗读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留下广阔空 间。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写字、识字、朗读课文;通 过学习课文,大致理解几种 标点符号的用法。难点:1.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了解三种标点符号的用法。教 学突破:将标点符号与相关事物相结合,指导学生感受标点符毫米的认识一教学设计【教学参考】号的“形”,再结合具体的语句指导学生了解其意思,并通过对 逗号、句号、省略号不同语气的感悟来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学 情分析方法和工具:学情分析的主要内涵包括学生的起点水平、 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进行学情分析时应把握好个性与共性的 结合,动态与静态的统一。我确定学情方法如下:1.谈话法: 通过和学生的直接交谈,可以对学生有一个了解,还可以进行 不同角度下的比照分析。2.观察法:通过学生的课上表现以及 提问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好的掌握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 水平。我准备利用多媒体和板书等手段辅助教学,从而让学生 更好的、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