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道湾子疙瘩沟金矿为例谈外围勘探找矿.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434727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三道湾子疙瘩沟金矿为例谈外围勘探找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以三道湾子疙瘩沟金矿为例谈外围勘探找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三道湾子疙瘩沟金矿为例谈外围勘探找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三道湾子疙瘩沟金矿为例谈外围勘探找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以黑河三道湾子金矿为例谈外围勘探找矿应用“张性断裂构造热液逆向充填成矿理论”金矿外围勘探设计实例郑州地象科技有限公司寇通寇伟摘要:研创成矿理论的目的是服务于找矿。本文以“张性断裂构造热液逆向充填成矿理论” 为指导,以黑龙江省黑河市三道湾子疙瘩沟金矿外围找矿项目为实例,对于疙瘩沟断裂成矿带 的成矿条件及可能成矿区域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根据2条应用MT-VCT探矿仪复测线路剖面图 及其分析结果对外围找矿问题进行了评判,提出了应用MT-VCT探矿仪快捷、合理的初步勘探 设计方案。关键词:热液逆向充填成矿,断裂构造,外围找矿从搜索到的诸多勘探找矿文章和论文,总是要提到成矿理论。目前可见系统阐述的找矿理

2、论有很多,其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都是从某一角度出发来论证成矿的各种因素、 成因和结果,目的都是服务于找矿。本人在学习探索找矿理论和方法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悟出了 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和非常规的认知,因不好以某一概念或观点来说明,只好大胆地用“张性断 裂构造热液逆向充填成矿理论”而概之,对于提出的成矿理论概念和框架,将在不同专题文章 中逐步予以论证、充实和完善。研创成矿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更科学更理性地找矿,通过建立的理论模型、结合勘探区域实 际情况,合理地分析成矿条件,精准地圈定勘探靶区,科学地设计勘探线路,然后再利用先进 的高分辨率物探仪器进行勘探分析确定矿脉数量、走向及矿脉高密度聚集可能形成

3、矿体的位置。 本文以三道湾子金矿外围找矿项目为例,运用“张性断裂构造热液逆向充填成矿理论”,对三 道湾子老金矿所在疙瘩沟断裂成矿带进行研究分析。虽然通过网络搜索到了全部公开发表的有 关三道湾子金矿的文章和资料,也只是对于老金矿的情况有所了解,而对于目前正在勘探的情 况却知之甚少,只是在2020年由黑龙江省地球物理勘探院用郑州地象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 MT-VCT大地电磁镜像测深探矿仪,在原有两条勘探线路上进行过重复勘探。根据对勘探区域 的研究和两条剖面数据分析的结果,对疙瘩沟老金矿外围找矿提出一些个人的认识及进一步勘 探的设计方案。一、张性断裂构造热液逆向充填成矿理论概述(1)绝大多数的金属矿产

4、都是地下热液作用的产物。广义的热液包括幔流、岩浆、热水、 热气等流体。幔流沿裂缝上侵过程中,会不断地熔融围岩将其熔入热液内成为岩浆,岩浆继续 上侵在含水张性断裂构造内形成岩浆、热水、热蒸汽混合体与围岩作用形成矿脉、矿体。(2)矿脉是在热液流动过程中与围岩发生“淬火”作用形成的。绝大多数矿脉矿体都是 在热液与围岩接触面发生“淬火”作用可达区域内形成的,即只有在高温的热液遇到低温的围图六A、B区初步勘探设计的6条线路示意图3、勘探线路长度及测点密度本次勘探是在已经确定疙瘩沟成矿带上开展的,北西向断裂V线构造东翼存在矿脉无疑, 需要确定的是否存在有开发价值的矿体以及矿体的分布。因此,勘探线路长度设计

5、北东向线路 约为400800米、北西向线路约为300600米,探测的点间距设定为2米。一个区块先横切 北西向断裂勘探2条线约600800点,根据分析结果再开展北西向线路勘探工作,拟定一个 区块初步勘探找矿工作的探测点数约为1200-2000个。4、使用的勘探设备由于本次外围找矿只是为了发现浅中部是否存在矿体,勘探深度并不一定大。所以,可以 使用MT-VCT-400M探矿仪,总的探测深度为400米,在0-200米深度内纵向分辨率为20厘米 /层,在200-400米深度内纵向分辨率为50厘米/层,单点探测时间为30秒钟,每台仪器一天 大约可以探测400-500点。5、投入勘探设备及人力本次勘探项目

6、计划投入2台MT-VCT-400M探矿仪同时进行勘探,每台探矿仪需要2人勘 探施工,2台仪器分别在2个区块进行勘探,每天的勘探数据文件发给分析人员当晚进行计算 分析,第二天一早现场操作人员即可拿到根据前一天勘探结果布设的新的勘探线路。以5个区 块来估算,实际勘探天数大约需要10个工作日。即使是加上前期地面勘查设计、后期分析、 整理资料的时间,以及雨天误工因素,前后大约20天即可完成。233260 263三道鑫金矿255 263 274 281图七疙瘩沟成矿带设计勘探分区示意图待5个区域都完成初步勘探工作之后,再对勘探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判,确定哪个区域 有可能形成矿体,判断矿体的导致分布、深度

7、、规模等,提出进一步开展详细勘探的设计方案。参考文献1杜乐天,碱交代岩研究的重大成因意义,矿床地质,2002 (21卷增刊)滕民强,寇通,初论金属矿成矿特点与物探找矿方法,J工程技术,2021(7)3寇伟,寇通,对于矿脉、矿体、矿床及找矿的初步认识,J工程技术,20204寇伟,寇通,热液“淬火”变晶成矿喻说兼论矿脉在MT-VCT成像剖面图上的物性反映,J工程技术,2020(7)寇伟,寇通,从浅成低温热液型银矿MT-VCT法物性反映谈其成矿特征,J工程技术,2020(12)祁福利,寇伟,论低成本绿色勘探找矿方法,J工程技术,2021(12)岩才能产生“淬火”作用,通过融离和结晶分异作用、交代蚀变

8、作用,热液中的矿元素向作用 面富集、重结晶,进而形成新的矿物质。(3)热液成矿的矿体大小,一方面取决于热液本身的温度、压力、活度、逸度,及Na+、 K+、H+、酸根等的含量;另一方面取决于围岩的渗透性、孔隙度、裂隙的发育程度、与热液 主通道的距离、热液流动通畅与否,及围岩的岩性、与热液化学性质的差异等。(4)热液成矿的矿体分布形态取决于断裂构造及容矿空间。热液在高温高压驱动下,遇 到裂缝、裂隙便钻,遇到空隙、孔隙便充填,在热液所达之处进行类似“淬火”的交代蚀变作 用和重结晶作用,直到热液不再运动便固结成矿。因此,地壳内大多数的热液活动都与断裂构 造有关,热液易在含水的张性断裂构造内逆向充填、发

9、生作用、固结成矿,矿体的分布形态、 大小及走向与原有张性断裂构造基本吻合。(5)热液成矿的种类与热液性质及成矿阶段有关。富含高碱和高挥发分的幔流上侵熔融 酸性围岩中和生成盐类,随着不断的碱交代作用、热液的性质由以碱性为主逐渐变为酸性为主, 其所含金属元素的成分及数量亦有不同。这些经不断熔融含有不同矿物质的络合体,在不同的 深度层与围岩产生“淬火”作用后生成的矿脉及蚀变带,便会形成性质不同、含有矿物质不同 的矿体。(6)热液与围岩硅酸盐矿物“淬火”作用后形成的多为含硅矿脉。随着热液上侵距离的 增长,矿脉的含硅量逐渐增加,从热液中析出金属矿物质的价位升高、矿元素含量却逐渐减少, 矿脉、矿体的规模逐

10、渐变大。自深层到浅层矿脉中的硅含量一般由50%增加到90%左右,只要 找到这些硬度大、晶变聚合度高的含硅矿脉,就能找到矿体。(7)重结晶形成矿脉的规模取决于“淬火”作用成矿的容矿空间。热液与围岩之间产生 交代蚀变作用成矿的基本条件是要有一个适度的容矿空间,使热液能够进入其内作用成矿,但 容矿空间规模大小要适度。空间过大时热液只能与围岩在作用面重结晶形成矿脉,而热液内部 却只能缓慢冷却形成侵入岩;空间太小时热液进入的少且作用时间短,很快被冷却后形成的矿 脉细薄且矿物质含量少。(8)热液与围岩之间要有一定的催化剂使“淬火”作用更加充分。只有当高温的热液与 低温的围岩接触时才能产生淬火作用,萃取热液

11、中的矿元素向与围岩的接触带富集。假若容矿 空间中含有一定的水或水蒸气作为催化剂,就可以延长淬火作用的过程,使得交代作用更充分、 蚀变时间更长,才能确保重结晶形成的矿脉更多、变晶程度更好、矿物质含量更高。(9)断裂构造内热液充填固结成脉的横截面呈树状结构。热液在深部和中深部通过不断 熔融围岩扩大主要上行通道形成树的主干,侧枝少、矿化度高,但仅与有限的围岩接触面产生 交代蚀作用生成的矿体规模不大;中部沿次级断裂、断层向外侧分出的次干、树枝较多,能够 形成一定规模的形成石英脉矿、矽卡岩矿等等;而在浅层和浅中层便像是开枝散叶,会形成大 大小小的斑岩型矿床、沉积型矿床、角砾岩矿床、微细浸染型矿床等等。二

12、、疙瘩沟老金矿对成矿机制的启示从疙瘩沟老金矿的有关研究资料可知,矿区内成矿构造由北西向疙瘩沟断裂控制,已知的3条北西向含金石英脉均在疙瘩沟北东侧,1号金矿带长510米,平均厚度4.5米,倾角53 76.5 ;在1号矿带西南侧70米并行的2号金矿带长210米,矿带长210米,平均厚度0.56 米,产状与1号矿体相同;3号金矿带长230米,平均厚度3.5米,倾角45 725。北东向 构造仅表现在矿区见两条穿切蚀变带、矿化体的辉绿给岩脉。图一三道湾子疙瘩沟老金矿成矿带分布情况启示1:疙瘩沟老金矿属于典型的断裂构造热液逆向充填交代作用成矿,矿体为热液充填 裂隙形成的矿脉,其特征是矿床截面呈多层V形叠加

13、结构,热液沿原有含水断裂构造构造逆向 填充,含水多层V形含水裂隙内热液、围岩、水等同时参与交代蚀变作用,重结晶后形成含金 矿脉。只是由于地质构造原因,在断裂西南侧很少成矿、在东北侧V形翼上成矿较好,多层V 形翼尖在地面呈北西向并行露出。启示2:地面北西向低高程连线距2号金矿带约145米、距1号金矿带约215米,按照60 倾角估算,到断裂中心V线底部的深度应该为193米和286米,说明近300米深部热液填充 裂隙作用后成矿的厚度和矿物质含量较高;而热液到200米时因温度降低,熔融裂隙能力下降, 交代蚀变作用成矿效果变差。从地面观察,距断裂中心线越远出现的露头矿脉,沿产状斜追所 看到的矿脉厚度及成

14、矿效果可能会越好;从垂向来看多层V形矿脉,距离断裂中心线越近的位 置,深部成矿好于浅部。启示3:金矿带北头止于北东向次级断裂带,北东向断裂构造内仅发现在矿区东部有一条 穿切蚀变带、矿化体的辉绿粉岩脉。很有可能是因为北西向主断裂与北东向次级断裂交汇区域 内破碎规模较大,热液在沿北西向断裂形成V形构造沿东翼上行的同时一,也涌进北东向次级断 裂内,由于北东向断裂构造规模小、宽度有限,没有形成较大、多层的V形裂隙构造,热液在 缺少淬火条件的情况下只有少量的进入两侧裂隙内成矿,大部分热液留置在北东向构造内缓慢 冷却形成了基性的辉绿玲岩脉。即使是北东向构造内没有形成金矿脉,但对于两侧相交的北西 向V形断裂

15、构造裂隙充填成矿却有着明显的贡献,构造内热液所含矿物质向相邻翼状成矿带内 富集、使其矿体品位明显增高。三、对疙瘩沟成矿带及进一步找矿的认知(1)北西向成矿带内含金矿脉从南到北逐渐由多变少、由浅变深。疙瘩沟成矿断裂带属 于新开岭深断裂的次级断裂,在研究区域新开岭深断裂南侧为侵入岩、北侧为晚侏罗世塔木兰 沟期和早白垩世光华期地层,说明热液活动的强度沿疙瘩沟由南向北会逐渐减弱。在紧邻新开 岭深断裂的老金矿区,热液活动能量大、上侵熔融能力强,热液沿V形裂隙上侵与围岩作用后 形成矿脉的规模大、延伸长,浅部矿脉相对多些、且能露出地表。从老金矿区沿疙瘩沟向北距 离新开岭深断裂越远,热液能量逐渐减弱,上侵熔融

16、围岩的能力变差,形成矿脉的规模变小、 延伸长度变短,浅部矿脉变得稀少、很少能够形成矿体,地表基本上没有露出矿脉,但在中深 部还有可能形成矿体。2241240三道西金矿254263 274 281图二三道湾子疙瘩沟北西向成矿带及北东向断裂示意图(2)北西向与北东向断裂交集区域成矿的可能性更大。含水张性断裂构造是由张开的裂 缝经后期不断填充形成的,不同时期充填过程中会形成往裂缝中心斜向汇聚的V形含水裂隙及 V形底部的汇水层。当热液在高地压的作用下沿裂缝上侵,不断挤占填充断裂构造内原有充水 的裂隙空间,与水、围岩高低温接触产生交代蚀变作用“淬火”成矿脉,原来的含水裂隙和赋 水空间便都被矿脉替代,原来

17、的V形含水裂隙及含水层的形态也就成为矿体的分布形态。老金 矿资料证实金矿体为热液充填北西向张性断裂裂隙经过交代蚀变作用而成,在老金矿北侧的北东向断裂中发现有蚀变带、矿化体的辉绿母岩脉,可能因断裂构造内张性裂隙少没有形成明显 向断裂中心倾斜的含金矿脉,但是在两条断裂交汇区域内北西向断裂形成矿体的品位明显较高, 说明在交汇区内断裂破碎规模较大、裂隙增多,热液充填成矿的可能性增大。所以,沿疙瘩沟 向北找矿的重点区域应放在北东向断裂的两侧,若是找到可能矿体后再向外延伸勘探。(3)中深部成矿明显优于浅部。一般而言,热液沿张性断裂中的多层叠加V形裂隙构造 向两翼上侵充填,在中深部时热液温度相对较高、压力较

18、大、熔融围岩能力较强,所形成的矿 脉就会较厚、矿物质含量较多;而随着深度逐渐变浅,热液的温度和压力下降、熔融围岩能力 渐弱,所形成的矿脉就会变薄、矿物质含量较少。从老金矿1号矿体标高170130米(距地 表约60100米)深部取样验明为富矿段,其中石英脉中含有几厘米至十余厘米脉状、浸染状 金碗化物,还见有其它的银金矿和少量的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说明中部含矿明显好于浅 层石英脉金矿。从使用MT-VCT复测169线的结果来看,30米之上矿脉明显稀少,3060米 深度段矿脉密度略有增加,60130米深度段内有两层矿脉较为密集,130米之下矿脉密度明 显高于之上,也证实了中深部成矿明显优于浅部。(

19、4)应考察东部两个火山口对与北西向断裂相连两个北东向次级断裂的影响。从断裂构 造来看,疙瘩沟成矿带属于新开岭深断裂的次级断裂,已经采矿和发现有矿区域内的矿体都是 源自北西向成矿构造带。但是,在疙瘩沟中部和西部各有一个与北西向断裂交叉的较长较宽的 山沟,在地质图上显示距山沟东头约一公里多的位置各有一个火山口,其与北西向断裂成矿时 期是否一致、对北东向次级断裂究竟有多大影响,尚无从考究。如果是与北西向断裂成矿活动 为同时期形成的火山口,就会对两条较长的次级断裂热液充填成矿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可 以将这两个北东向次级断裂带作为勘探靶区开展初步勘探加以印证。火山画274 281火山口219图三火山口

20、位置及其影响带四、成矿带内矿脉、矿体与含水裂隙的关系2020年应用MT-VCT探矿仪在三道湾子疙瘩沟金矿北面沿已经完成勘探(包括钻探)的 169线和189线进行过复勘,因不掌握已有勘探成果无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只能根据2条线 路MT-VCT剖面图反映情况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利用分析软件的分段过滤保留显示色块的功能, 分别仅显示剖面图的高值矿脉、低值含水裂隙及高低值同时保留进行过滤处理,将三种方式成 图放在一起对比分析,即可明了矿脉、矿体与含水裂隙的基本关系。(1)矿脉、矿体与含水裂隙关系密不可分。本身为含水断裂构造被热液逆向充填后形成 矿脉、矿体,虽然在成矿过程中裂隙空间被热液充填挤占了,因其形

21、成断裂构造的地理位置和 地质条件,决定了其依然会与含水裂隙相伴而存:一是按照热胀冷缩原理在成矿期末温度下降 后,重结晶形成的矿脉层与围岩各自收缩分离,矿脉从与围岩之间会形成较小的裂隙,地表水 会沿裂隙下渗并存蓄在裂隙内;二是两种硬度差异较大的介质之间在地应力和地质活动作用下, 会使矿脉与围岩之间的裂隙加大,或者会因后期地质活动导致矿脉层破碎形成大大小小的裂隙 并充水;三是在地表水长时期下渗及侵蚀作用下,矿脉层与围岩之间的细小裂隙会逐渐扩大形 成明显的含水裂隙。(2)矿脉、矿体与含水裂隙共存所具有的主要特征:一是在浅部矿脉层与围岩之间必定 会形成含水裂隙,然而裂隙的多少、厚薄及其所达深度却依根据

22、围岩性质不同会有较大的差异; 二是因矿脉层结构致密缝隙少、隔水效果明显,更容易在矿脉层的上盘存水,所能观察到的含 水裂隙多数都在矿脉层之上聚集显现;三是地表水由上至下渗透,浅部含水裂隙赋水性明显好 于深部,具体表现为浅层含水裂隙多而细薄、尤其是浅层网状侵染型矿体内显示赋水性更是多 而散,而由于矿脉层之上裂隙的透水性较好,深部矿脉也会存在一些厚薄不一、断断续续的含 水裂隙,与围岩的赋水性及其分布有着明显的区别。(3)MT-VCT剖面图上显示矿脉、勘探与含水裂隙的主要特征:一是低值蓝色块虽然较多、 却较为分散,即使是显示有较薄的连续性较好的含水裂隙,也基本上不能形成含水层;二是含 水裂隙显示的V形

23、断裂构造与矿脉走向很一致,但构造内聚水区与矿脉密集区明显错位,低值 含水较多的蓝色块多聚集在V形构造的底部,而矿脉较为密集的高值红色块多分布在V形斜 翅上,即多在断裂两侧山坡上形成矿体而不是在山沟内;三是与含水断裂构造相同、存在多层 V形成矿构造,高值矿脉密集处呈多层结构,实际上是多个V形成矿构造叠加而成的;四是两 翼浅部矿体中含矿比例少于中深部,而浅部含水裂隙密度大于中深部,浅部含水裂隙多而细小, 热液在中深部温度较高、熔融能力较强,形成的矿脉厚度较大但数量有限,热液到达浅部时温 度下降较多、熔融能力变差,虽然能够充填于浅部含水裂隙内形成矿脉、矿脉数量较多但厚度 较小。I0圈哨牌哨哨哨陶陶般

24、幽幽尚I陶幽陶陶陶瞌陶淳陶膜畦叫旨性陶点旨哨型明哨陶陶曜甯幽暗躁牌噌嘴限哨曜陪哨附I哨明i照隅阳明哨畦因联隐畦幽也幽解鹿摩用牌TOT五、三道湾子复勘线路剖面分析反映出的问题在三道湾子疙瘩沟金矿北面对已经完成勘探的169线和189线进行复勘,虽然不能与已有 勘探成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但通过对2条线路MT-VCT剖面图的分析,也能够反映出一些问 题。(1)通过分析169线重复勘探形成的MT-VCT剖面图,认为勘探线路的设计问题值得重 点加以探讨。169线的起点大约在低高程连线显示的北西向主断裂西侧离中心约二百多米的位 置、且紧邻北东向次级断裂,按照低高程连线法观察到的次级断裂的方向约为北东60度,

25、而 169线的勘探方向为北东40度,基本上是从北东向浅沟的南侧起、斜穿浅沟至北侧终,自始 至终虽横跨浅沟但都还在北东向断裂构造内。MT-VCT勘探169线共101点、点间距5米、线 路长度500米,剖面图可以看出:一是自20点到70点之间高值矿脉相对密集,与低高程连线 显示的隐伏断裂吻合度较高,说明勘探线路大部分都在北东向断裂构造内;二是观察低值含水 裂隙和高值矿脉的走向,虽然看起来是以50点左右为中心形成有V形断裂构造,但V形两翼 倾角平缓、中心位置变化较大,显示不出北西向断裂成矿的特征;三是单独一条穿行北东向断 裂的勘探线路,显示的多为受北东向断裂影响成矿的矿脉,实际上反映不出北西向断裂成

26、矿的 情况,在矿脉密集处看似能够形成矿体,但向北东向断裂两侧外行距离很短就不见矿了。低高程线高高程线312,252298169线236189线189复测线路A2设计勘探线路卫星能像卫星266.27米经纬度:127.001545. 50.373548图五 老金矿北A区复勘169线和189线及高低观察连线图(2)分析189线重复勘探形成的MT-VCT剖面图,与169线勘探的结果区别很大。189 线的起点大约在低高程连线显示的北西向主断裂西侧离中心约60米的位置,与169线的勘探 方向一样都是北东40度,按照高程相对高值连线观察到的次级断裂的分界线方向约为北东80 度(图上绿色线),189线是从分界

27、线南侧老金矿区北东向次级断裂带以北区域邻近北西向断 裂中心位置起,斜穿高程相对高位分界线至北东向浅沟边缘终止,自老矿区北第一个北东向次 级断裂影响区横跨高位分界线进入第二个北东向断裂构造内。从MT-VCT勘探189线剖面图可 以看出:一是自50点到100点之间高值矿脉相对密集,说明在老矿区第一个北东向次级断裂 以北区域内形成矿脉较少,而在勘探线路后半段受第二个北东向次级断裂影响形成矿脉相对较 多;二是观察高值矿脉的走向及聚集区,大约在过了高程的高位分界线后的80点左右为成矿 构造中心,矿脉集聚较多且以此为中心在不同深度层左右分布,说明在前半段高位分界线至老 矿区区域范围内北西向断裂热液成矿形成

28、的矿脉较为稀少,而过了分界线因离北西向断裂中心 已有400多米,基本上显示不出北西向断裂成矿的特征了;三是与169线比较可知,189线的 前半段基本上不受北东向次级断裂的影响,而后半段虽然受第二个北东向断裂的影响、但因已 在远离北西向主断裂,主次级断裂的影响对于成矿的作用都不大,即使是矿脉密集处能够形成 矿体的规模和密度也都不会大,虽然勘探线路设计不尽合理、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3)从169线和189线勘探线路的走向可以看出,甲方技术人员是以北西向主断裂为成 矿带来设计勘探线路的,两条线路与北西向主断裂基本上呈90度按照垂直方向设计的,但却 忽略了北东向次级断裂带对于成矿的影响,导致勘探剖面不

29、能完全反映成矿构造的实际分布, 加之勘探剖面过少、线间距过大,不能清楚了解地下矿脉密区块可能形成的矿体及其走向与规 模,容易造成对于矿体认识及描述的失误。针对勘探线路设计出现的一些问题,本人提出以下 建议:一是在设计勘探线路之前要现对勘探区域的地形地貌进行全面的了解,不光是在现场进 行实地勘查,还要运用低高程连线法清楚描绘可能的隐伏断裂及其中线位置,尤其是对主断裂 成矿带上岔分出的次级隐伏断裂的走向、规模、长度等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厘清主断裂 成矿带上多个次级断裂带的位置及相互关系,通过卫星地图标出两两次级断裂带之间高位高程 点连线显示的分界线,清楚了解最有可能形成矿体的区域位置;三是以主

30、断裂成矿带为轴心沿 次级断裂走向在其两侧一段距离设计两条初步勘探线路,目的是在最有可能成矿的主次断裂构 造内查看矿脉密度是否可能形成矿体,最好是把起点放在主断裂中心位置,以便完整观察矿脉 走向及深部矿脉情况;四是当初步勘探发现有矿脉密集区块可能形成矿体时,可以按照较小线 间距(1050米)逐步向次级断裂带相反方向延伸勘探,直至观察到可能存在矿体尖灭。六、三道湾子找矿分区及勘探设计1、疙瘩沟勘探找矿分区办法本项目设计是以北西向疙瘩沟成矿带为主线、沿疙瘩沟自南向北分区勘探。因最有可能成 矿的区域是北西向主断裂与北东向次级断裂交汇的区域,只有在交汇区有形成矿体的迹象时才 有必要在该区域开展进一步勘探

31、工作,故可以北东向沟口为中心向两侧划区,以稍大的北东向 山沟从南向北依次排序分区为A、B、C、D、E五个区域,五块区域实际勘探范围视具体情况 而定。2、勘探线路设计的思路因本次勘探找矿只是为查找矿脉较为密集可能会成矿的区块,所以设计勘探线路的密度不 一定大。每个矿区以两个断裂交口东侧为重点勘探区,在北东向山沟两侧50100米位置各设 计一条北东向探测线路,查看北西向成矿带V形构造两翼成矿情况。根据分析得知北东向矿脉 分布情况,再在可能形成矿体位置设计13条北西向探测线路,了解可能形成矿体的长度、 北东向次级断裂构造及其对两侧成矿的影响。因A区与B区相距太近,北西向勘探线路合在 一起只设计了 2条线路(见下图),其它区域视具体情况另行设计勘探线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