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理念下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反思与重建-精选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素质理念下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反思与重建-精选教育文档.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文素质理念下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 反思与重建一、人文素质的内涵由于人文素质的内涵和外延本身还处在不断开展和完善之 中,要想做出一个全面的、完善的论述,将会有很大的难度。通过 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发现,学者们对人文素质下的定义不尽相同, 主要有以下几种:(1)人文素质是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和由这些知 识所包涵的精神。如,四书五经,四大名著等。(2)人文素质是做 人的基本素质。它表达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的认识、 态度和行为准那么当中。可以把它分为三个层面:即人文知识、人 文态度和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最高形态,而人 文精神那么主要是通过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
2、 征、审美趣味等表达出来的。(3)人文素质是知识和精神的融合 体。指人们通过对人文知识(语言的、文学的、艺术的、哲学的 和历史的知识)的学习、心灵体悟和自身实践,内化而形成的相对 稳定、高尚的观念品质,并外化表现为行为价值取向、品德情操、 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等。(4)人文素质是和科学技术素质相对的 人文素养。它包括文学、美术、音乐、戏曲、哲学、伦理等人文 社会科学的教育,尤其是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分析和道德判 断、语言和文化教育等。分析这些“人文素质”的概念后,本文对人文素质内涵做出 如下归纳:(1)人文素质涉及的是人自身如何处理与自然、社会、 他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属性方
3、面的问题。 它是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实践经验而来,但又不只是知 识和经验的累积。它是人们通过对各方面知识(如语言、文学、 艺术、哲学、科学、地理和历史等知识)的学习,经过心灵的体悟 和自身的社会实践,把诸多知识内化吸收,从而形成自己相对稳 定的、高尚的观念和品质,并表现为自己的行为取向、价值取向、 品德情操、文化修养、创新意识、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等,帮助 个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本文根据多种文献的综合,更倾向把人文素质做如下的界 定:“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 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
4、所表现出来的品德、气质、修养等。主要 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 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 1二、人文素质与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产生的原因从有关高师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的 科研论文来看,普遍认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匮乏和综合 素质水平不高,人文素质日趋薄弱。21世纪的中国仍处于以经济变革为核心的社会转型期内,在文化教育领域里,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信念日 渐深入人心,科技理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甚至崇拜;另一方 面,人文学科却从根本上因为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不被重
5、 视。这主要表现为对人的忽视、人文精神教育的弱化和文化创造 力的缺乏。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对人的忽视,直接表现为忽视 学生的道德精神状况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以至于人们误以为道德 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只是思想政治课或基础教育的本质特点,而 高校体育教育的本质特点那么只是表现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 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和技能等方面。我国现有的高校体育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长 期以来计划经济的产物,是适应计划经济开展需要的。由于计划 经济是部门经济、行业经济,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从本行业、 本系统需要出发,强调专业知识,忽视复合知识和知识结构。反映 在体育教育中,我国一些高校体育教育极其强
6、调体育运动知识和 体育运动技术教育,不仅竞技运动知识与技术、竞技运动教学与 训练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且学生个体也只以掌握一 定的运动技术、完成一定的技术动作、获得一定等级的运动成绩 为目的,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2 .人文素质在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虽然我们已经逐步地认识到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偏颇,提出了 “培养能力”的主张,但由于长期受工具论的影响,高校体育教 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走出误区。这种“能力培养”论,仍然充满着“训练”、“应试”、“功利”色彩。2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 认为,高校体育教育中的育人就是“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 于是,高校体育教育被简单化了,“头脑简
7、单,四肢兴旺”的陈腐 观留给我们的阴影总是挥之不去,不仅肢解了高校体育教育中的 整体文化,也形成了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的片面开展。所有这些都 在告诉我们,片面的文化创造不可能真正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化, 一种能增进学生理解和喜爱体育运动以及相互宽容、尊重人性、 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文化。这种偏狭状况,如不及时加以纠正, 将使高校体育教育很难在新世纪高等教育体系中确立其正确的 价值定位。三、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汤因比曾经说过:“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宇宙,宇宙通 过每个角度显示的都是不同侧面。从一个角度我们把它看作精神 世界;从另一个角度那么把它看作物理世界。” 3有鉴于此,我们
8、 在思考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有关问题时应到达对构成 高校体育教育的各种因素和各种关系的整体把握。否那么,将失去 我们对高校体育教育观察的全方位与立体感。今天,我们日益意 识到,探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仅仅强调科学的方 法而缺少人性的成分是一种多大的遗憾。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学 者博伊的话能给我们一定的启发,他说:“教学内容不应当仅仅 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表达出人文主义的教育精 神。” 4只有确立人文精神向科学融入这一命题,才可能找到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我们不应再仅仅满足于追求人体的纯生 物学效益、运动学效益和动力学效益,而更
9、应从心理上、社会适 应方面寻找效益。将学生真正视为身心统一体,并在教学和训练 中综合运用科学手段和人文手段,将伦理学理论引入体育教学和 训练中来,强调体育教师的师德和义务,即社会责任感、公正、爱 心、庄重、尽心尽责、值得信任等还着力于建立和保护教师与学 生之间、教学过程中的授与受之间涉及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上的道 德关系准那么,从而将以下道德问题纳入到体育教师的关注的视野: 学生的运动权利与社会责任感,学生的体育需求与有限的体育资 源的分配,运动训练、运动成绩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与学生的 行为控制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尽管十分困难,有的甚至内含着矛 盾,但他毕竟使得高校体育教育不再是纯粹的运动技术操
10、作活动, 而是也走向了 “人学”。体育专业学生是作为社会的人而存在的。根本不存在纯生物 学意义的人,也不存在脱离社会的抽象的人。基于此,我们在考虑 二十一世纪高校体育教育功能问题时,就不得不考虑以下三个方 面:一是生物学因素;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三是社会学因素。高校 体育教育中这三方面因素间的相互规定、相互说明的关系又都是 统一在文化性上。根据斯诺1959年提出的两种文化,文化有科学 文化与人文文化之分。其中人文文化的这种文化性所涉及的是学 生自身如何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 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它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 心理性格、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的外现而展现
11、自己,它涉及人文 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层面,由此构成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 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是相对单一的运动技术教 育而言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力图纠 正专业分的过细、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二是纠正把高校体 育教育当作运动训练的倾向,强调高校体育教育仍然是一种综合 性的教育,它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在于三个层次(生理、心理和精 神)、七个方面(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专 业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在其整个运行过程中凸现五个 基本理念:一是知识的全面性,学生要具有比拟广博的知识,既要有一 定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
12、的 知识,艺术知识和较强的审美能力;二是能力的综合性,使学生具 备较强的对于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的分析归纳能力、敏 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相处能力以及对于动作的反响能 力、掌握和运用专项运动技术的能力;三是方法的科学性,使学生 具备科学地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路角度和方法,这种思路 方法以客观、实事求是、减少极端和片面性为特征,并通过体育 运动教学、训练以及日常生活两个领域得以展现;四是行为的内 外转化性,通过高校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内在品质的培养,例如, 良好的精神面貌、文明的仪态和言谈举止,而这些是可以外化为 学生个性和人格的;五是人文的继承性,加大高校体育教育中的 民族传统体育工程的比例,引导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伦 理道德和美德的感悟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