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 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4.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 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4.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目标1、落实文言根底知识,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2、了解孟子的思想主张:性善论和仁政论。3、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并探究孟子的这些论断是否有充分的合理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根底知识。思维开展与提升:整体阅读,点面结合。在弄懂重点语句的根底上,理清各句和各段之 间的联系,把握本文主旨。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孟子的仁心与仁政思想,理解并把握本文的主旨。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和严密的逻辑。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根底知识。难点:梳理本文的说理思路,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
2、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 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 的开始。后来宋太宗又翻刻了这十一经。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 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之书 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中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二、写作背景在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的战国时期,孟子作为一位非常有抱负的政治家、思想家, 他意识到当时的时代特征和趋势,创立了自己的学说。与孔子一样,他力图将儒家的政治理
3、 论和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主张,并推行于天下。而当时各个思想家为了实现自己 的政治主张,纷纷游说各国诸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孟子开始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君主, 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三、作者介绍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 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 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 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著作收录 于?孟子?一书。?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7篇,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章、
4、公孙 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属先秦语录体散文集。书中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四、题目解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不忍人之心,怜爱别人的心。忍人,狠心 对待别人。故“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五、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局部:第一局部:不忍人之心一一不忍人之政一一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第二局部:“四心: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第三局部:“四端:仁、义、礼、智六、全文分析1、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但又要求“知皆扩而充之,两者是否矛盾? 不矛盾。因为在孟子看来,
5、即使“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然而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仍存在 私欲膨胀的问题,这会导致善的本性逐渐泯灭,所以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导人们自觉地扩 大充实自己的“四端”。2、本文是如何进行逻辑推理论证的?本文开篇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前提,推导出“不忍人之政,继而推导出以“不忍人 之政治理天下,就如同“运之掌上那样容易。接下来,孟子以“孺子将入于井举例论 证,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述,说明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乃是人的本能。之后,孟子指 出了“四心与“四端的关系。最后运用比喻论证和比照论证的方法,强调了扩充“四端 的重要性。3、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在人生修养中居于核心地位,你是否认可孟子的观点? 观
6、点一认可。孟子首先强调人都具有“不忍人之心,从“四心推导出“四端,再推导 出“不忍人之政仁政)。“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一切的根底和出发点。观点二不认可。孟子虽然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展开自己的论证,但是在本文最后还是强 调“知皆扩而充之矣。“苟能充之 “苟不充之的正反比照,更是说明一个人即使有善的 本性,离开后天的努力也不行。所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只是提供了一个根底,真正起到 决定作用的还是后天的努力。七、中心思想?大学之道?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 的重要关系,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 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
7、、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八、写作特点1、文章逻辑性强,很有说服力。本文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出发,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响为依据,论证 了 “不忍人之心存在的合理性,并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外 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全篇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层层推进2、文章善于运用论证手法。本文虽然篇幅较短,但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强调了 人性本善及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形象生动,论证灵活。如文章列举的“孺子将入于并的例 子,以及文中由“犹 ”假设引出的比喻论证,成功有力,使整篇文章逻辑严谨,一气呵 成。九、补充资料?孟子??孟子?
8、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 “此书,孟子之所作也, 故总谓之?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 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舜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 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十、总结全文从理论根底来说,孟子确实是从天赋性善论“四心)推导出天赋道德论(“四端), 再推导出“不忍人之政仁政但从实践来说,他还是重视后天努力(“扩而充之)的 作
9、用的。而且,撇开关于先天还是后天、唯心还是唯物的抽象讨论,联系到孟子所处的战国 时代社会状况来历史地看问题,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推行仁爱政治,这些都是具 有积极意义的。其实,也不仅仅限于孟子的时代,就是到任何时代,强调这些,总比鼓吹人 性本恶,放弃道德,施行暴政要好得多罢!布置作业拓展阅读?孟子?局部章节,积累名句。课后训练1.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1)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响为依据,论证 人有一种本能,即“”。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 “,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3)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0、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 a9 o.以下关于?孟子?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行不忍人之政,以情感为根底,推出理性结论,影响深远。B.虽然孟子周游列国受到礼遇,但他的政治主张却被讥为“迂阔,其政治理想并没有能够 实现,所以其晚年和孔子一样退而著述。C.?孟子?原本并不在儒家经典之列,直到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五经之一,其地位才最 终确立。D.?孟子?和?论语?都属于以记言为主的语体文,但后者简约、含蓄,前者那么长于论辩,气 势磅礴。2 .指出以下句子属于何种文言句式。1)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3)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
11、贼者也14)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解释以下加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是观之假设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而非恶其声而然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者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以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答案以及解析1 .答案: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3)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答案:C解析:“五经应为“四书。2 .答案:1)状语后置句。(2)判断句。(3)宾语前置句,判断句。(4)省略句。3 .答案:1)结构助词,的。代词,此。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连词,表顺承,才。连词,表转折,去|1。连词,表并列。3)语气词,表判断。代词,的人。代词,的人。4)介词,用。介词,用。与“所连用,表原因,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