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与阶梯训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与阶梯训练(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思维导图:重点字词: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 陶隐居集。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 居住的美好世界。与(yti):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重点句子:L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2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3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
2、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4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5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11 . D.乃是闲来之笔有误。文章结尾提及谢灵运,有与谢灵运比肩之意,感慨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 赏奇丽山水。陶弘景来到谢灵运曾涉足的山水胜地,写下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句,既表 达了自己对谢灵运的敬仰之情,又表现了自己热爱山水、陶冶性情的志趣。应选D。【点睛】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 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
3、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 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 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比照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歌,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永明十年,上表辞禄,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日:此山下是第 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
4、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 自号华阳隐居。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时沈约为东阳郡守, 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性好著述,尚奇异,爱惜光景,老而弥笃。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选出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询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四时俱备时沈约为东阳郡守B.自康乐以来自号华阳隐居C.累书要之便要还家 D.乃中山立馆乃不知有汉 .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实是欲界之仙都。(2)性好著述,尚奇异,爱惜光景,老而弥笃。1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
5、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中可以印证的 具体语句是14 .(甲)结尾处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句有何言外之意?【答案】. C12 . (1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2)陶弘景生性喜好写作,崇信稀奇怪异的事,珍惜时光,到老更是如此。13 .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14 .每经润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既有对谢灵运的钦慕,又有对如此秀美山水世人却无动于衷的惋惜,更流露出自己能从中发现无尽乐 趣的骄傲,以及期待与谢公比肩的情感。【分析】12. A.季节/当时;B.从/自己;C.同邀,邀请/同邀,邀请;D.于是,就/竟然;应选C。13 .考查学
6、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 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 删、调、换、留等译文的根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标准,句意尽量到达完美。 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实,确实,确实;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2)好,喜好;著述,写作;尚,崇尚;奇异,稀奇怪异的事;光景,时间。14 .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根底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 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 语
7、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句意:过去汉朝咸阳的三茅君修成仙,后来掌管这座山, 所以称它为茅山。故断句: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15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 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中,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 意思是:每经过两山间的流水,一定要坐或躺在水中,徘徊吟颂,不能自己。这句话具体表达证了作者沉 醉山水的愉悦之情。据此分析得出答案。16 .考查对文言文内容主旨的理解。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自从南朝的谢 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
8、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 山水之中,既有对谢灵运的钦慕,又有对世人面对秀美山水无动于衷的惋惜,抒发了作者归隐林泉的终身 志趣,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和能与谢公比肩的得意之感。【点睛】参考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 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 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字通明
9、,丹阳郡秣陵县人。永明十年,上书请求辞职,皇帝同意他的请求。自此以后,陶弘景 住在句容县内句曲山,他总是说:这座山的下面是道教第八洞宫,名叫金坛华阳之天,方圆一百五十里。 过去汉朝咸阳的三茅君修成仙,后来掌管这座山,所以称它为茅山。于是在半山腰建一座房子,自称华 阳隐居。游历许多名山,寻找访求仙药。每经过两山间的流水,一定要坐或躺在水中,徘徊吟颂,不能自 已。当时沈约任东阳郡守,敬仰他的志向气节,屡次写信邀请他,他都没有去赴约。陶弘景生性喜好写作, 崇信稀奇怪异的事,珍惜时光,到老更是如此。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文本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10、,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文本二: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无绝。鸯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文本三: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7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U)四时俱备俱()(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11、).把文本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夕日欲颓,沉鳞竞跃。18 .赏析文本三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妙处。19 .结合具体内容,任选角度分别赏析文本一和文本三写景的特点。各写出一个角度即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本一“和文本二是如何表达情感的。【答案】.全,都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20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21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大海波涌连天的气势,表现了作者的惊叹和赞美,为全诗营造出壮阔的意境。22 .例如:文本一主要通过观察视角的变化来写四时之景,顶峰清流仰俯结合,石壁青林 翠竹平视,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气象,表现出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或文本一主要通过
12、多感官结合的手法 来写景物,晓雾将歇的视觉与猿鸟乱鸣的听觉相结合,描写出朝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 表现出万物勃发的生命力。)(也可从动静结合、色彩运用等角度来赏析)文本三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诗人俯视大海的壮阔景象,虚写大海吞吐日月、包容万象之景,表 达诗人宽广的胸襟和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如从动静结合等角度,言之有理意思对即可)23 .文本一主要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之音共赏 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文本二主要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 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
13、洁志趣。【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四时俱备:四季常存。俱:全、者B。(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17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欲:快要,将 要;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18 .此题考查赏析诗
14、句。赏析诗句一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关键词;二、剖析诗 词的思想内容;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五、揭示其蕴含的哲理。此题 可从炼字角度赏析。涌字表现出大海的汹涌,写出沧海惊心动魄的气势。这句话形象地展现了大海惊 人的力量和宏伟气象,表现了诗人对辽阔壮美的大海的惊奇和赞叹,营造出辽阔、壮美的意境。19 .此题考查分析写景特点,解答此题要结合内容分析。文本一例如:1.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顶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 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 为动。生动
15、形象的展现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山川自然的美好,寄托了作者强烈的热爱之情。2.抓住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 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文本三例如:1 .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抒发了诗人发奋进取, 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2.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结合,展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描写草 木是静态,洪波是动态,动静结合,展示了大海的大海惊人的力量和宏伟气象。21.此题考查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理解情感。解答此
16、题要结合内容分析。文本一中作者从人们对山水的态度 入手: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议论;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为描写,描写了山水、石壁、丛林、翠竹和早晨、黄 昏的景象,表达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是抒情、 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眷恋,对名利的淡泊,对自然山水的流连之情,反映了作者娱情山 水的清高思想。文本二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 鸟相鸣,嘤嘤成韵。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无绝为描写,描写了那江流险峻的山
17、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 景物,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为议论、抒情相结合,表达了作者作者对山水 的热爱,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退隐之意。【点睛】译文:文本一: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占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 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 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文本二: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
18、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 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 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 山峰,那些竭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 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 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文本三: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 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19、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似是从这浩瀚 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似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 志吧。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 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1注
20、释)仆:对自己的谦称。谢病:托病辞官。薜bi)萝:这里代指隐居的地方。梅溪:山名。 岫(xiM :山洞。英英:同嘤嘤,象声词。这里用来形容虫、鸟等动物的鸣声。2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1)五色交辉交: 2)四时俱备四时:(3)夕日欲颓颓: 4)岂徒语哉徒: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1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23 .甲文写得极其优美,其中既有顶峰人云,清流见底的 之美,又有五色交辉的色彩配合之美,还有晓雾将歇夕日欲颓的 之美,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绮丽的风光之中,形成了极美的意境。(第二空填原文句子).甲、乙两文的作者有哪些共同的情趣?请简要概
21、括。【答案】.交相,互相 四季 坠落 只,仅仅24 . 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2)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25 .山水相映青林翠竹晨昏变化.欣赏山水美景的闲适自得;沉醉山水的愉悦;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等。【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1)句意为: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交:交相,互相。(2)句意为:四季常存。四时:四季。(3)句意为: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坠落。(4)句意为:哪里只是虚言。徒:只,仅仅。22 .此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11)重点字词:未复,再也没有;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句意为:自
22、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人 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12重点字词:素,向来;葺,修筑;宇,房屋。句意为: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 子。23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顶峰入云,清流见底的意思是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 澈见底。这里既写了山又写了水。故第一空应填山水相映。五色交辉是指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由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可知,第二空应填青林翠竹。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是指清晨的薄雾 将要消散,夕阳快要落山,写了从早晨到黄昏的不同美景,故第三空应填晨昏变化。24 .此题考查文言比较阅读。由甲文实是欲界之仙都与乙文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可知,两文的作者有 欣赏山水美景的闲适自得
23、和沉醉山水的愉悦。由甲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乙文既素重 幽居山谷所资,于斯已办可知,两文的作者都有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参考译文】【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 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 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 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乙】我上个月托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众多峭壁与云霞争上下, 独
24、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山洞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 猴啼叫,这些鸣声相互混杂,声调绵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 好菊花、竹子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邪 里只是虚言!四、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在京与友人书明屠隆燕市带面衣,骑黄马,风起飞尘满衢陌。归来下马,两鼻孔黑如烟
25、突。人、马屎和沙土,雨过淖泞没 鞍膝。百姓竞策蹇驴,与官人肩相摩。大官传呼来,那么疾窜避委巷不及,狂奔尽气,流汗至踵。此中况味 如此。遥想江村夕阳,渔舟投浦,返照入林,沙明如雪;花下晒网罟酒家白板青帘掩映垂柳老翁挈鱼提瓮 出柴门。此时偕三五良朋,散步沙上,绝胜长安骑马冲泥也。25 .用/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花下晒网罟酒家白板青帘掩映垂柳老翁挈鱼提瓮出柴门。2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门)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此时偕三五良朋,散步沙上,绝胜长安骑马冲泥也。27 .顶峰入云和返照入林的入各有各的妙处。请试作分析。28 .两文作者的人生追求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简
26、要答复。你如何理解这种追求?请结合你的 阅读体验作阐述。【答案】.花下晒网罟/酒家白板青帘/掩映垂柳/老翁挈鱼提瓮出柴门。26 . 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2)此时带上三五个好友,在细沙上散步,极大地超过在长安骑马导致泥沙飞溅(的惨状)了。27 .顶峰入云的入从仰观的角度描写巍峨的山峰高入云端,运用了夸张这一修辞,突出了山峰 高这一特点;返照入林的意思是夕阳的光线射入林中,入字以动写静,渲染了朦胧而清幽的美 好气氛。28 .两文的作者皆热爱大自然的美景,表达了寄情山水的高洁追求。理解:陶弘景和屠隆都处于社会矛 盾锋利的黑暗时期,会在给朋友的书信中描绘山
27、水美景,说明自身所好,意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 慰藉和解脱。这是诗人们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洁品性的表达。【分析】.此题考查断句。句意为:在花丛下晒着渔网,酒家有白白的米饭和青青的幌帘,垂柳相互掩映,老人 提着鱼和酒瓮走出柴门。故断句为:花下晒网罟/酒家白板青帘/掩映垂柳/老翁挈鱼提瓮出柴门。29 .此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词语:(1)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 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2)良朋:好 朋友。绝胜极大地胜过。30 .此题考查赏析句子。1)顶峰入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顶峰是仰观视角,
28、入云是夸张修辞,竭力描写山之高。2)返照入林的意思是夕阳的光线射入林中,入字以动写静。结合原文,作者不禁陷入了对故土渔 村生活的回忆。他给读者展示了一幅与京城迥然不同的优美画面:夕阳西下,渔舟唱晚,阳光返照到江边 的树林,同时将沙滩映成一片雪白;归来的渔民在花下晒着鱼网,酒家的旗帜掩映在垂柳之中,悠闲的老 翁拎着鲜鱼提着酒壶走出柴门来。这是一种多么宁静、祥和、无忧无虑的生活。31 .此题考查内容理解。1)甲: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 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
29、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2)乙:屠隆心中有另一个世界,与这都市完全不同,那便是宁静与欢乐的江边小村。夕阳西下,渔舟都驶 进了港湾。阳光返照到江畔树林中,同时又将沙滩映成了一片雪白色。这边归来的渔民们在花树下晒着他 们的鱼网;那边酒家的白门青帘掩映在垂柳丛中,而悠闲的老翁正左手拎条鲜鱼、右手提个酒壶走出柴门 来。所以当他身处北京那风沙弥漫、人声嘈杂的闹市中时,他才特别思念江边小村的这一切,而他笔下的 江村,也由此显得如此诗意盎然,妙趣横生。3)由此可见,两文的作者皆热爱大自然的美景,表达了寄情山水的高洁追求。4)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
30、上最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 矛盾非常锋利,政局极度动乱,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 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说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抚慰。5)屠隆同样处于社会矛盾锋利的黑暗时期他的短文,妙在比照。两幅画面,前后对照,一面是帝都生活的 污浊、艰辛、惶恐,一面是村居生活的自由、恬淡、幽雅,对照鲜明。通过比照,令人自然而然地厌恶前 者而向往后者。短文表现了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和对乡村渔歌生活的向往。6)所以二人意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这是诗人们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 洁品性的表达。课内阅读1.阅读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答
31、复以下问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解释以下句中划线词。四时 俱 备晓雾将欧夕日欲颓答谢中书书实是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五色交辉沉鳞 竞跃(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山川之美,古来共谈。(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走防的一项为哪一项()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B.顶峰入云,清流见底,竭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32、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4)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以 两种视角,写,用笔洗练,境界清新。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 的志趣,将在山水之中流露于笔端。(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点睛】 译文: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 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
33、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 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乙:在京城街市上带着面衣(古代遮面的一种服饰),骑着黄马,风吹尘土满街飞扬。回来下马,两个鼻 孔像烟囱一样黑。人马粪和沙土混合在一起,下雨之后泥淖淹没膝盖和马鞍,百姓争着挥鞭赶驴,与做官 的人肩膀相互摩擦。大官传令带来,就飞速逃到小巷唯恐不及,用尽力气狂奔,汗水一直流到脚后跟。其 中的境况滋味就是这样。回想夕阳下的江边小村,捕鱼的船回到水边,夕阳返照进树林,沙滩像雪一样洁 白;在花丛下晒着渔网,酒家有白白的米饭和青青的幌帘,垂柳相互掩映,老人提着鱼和酒瓮走出柴门。 这时与三五个朋友相伴,在沙滩上
34、随意走走,大大的胜过在都城骑着马在泥中行进了。五、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木有瘦, 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 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 不能尽。(苏轼答李端叔书)注)轼:苏轼。瘦(
35、ying):树木上生长的瘤状物。晕fyun):环形花纹或波纹。犀:犀角。30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夕日欲颓颓: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31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32 .以下对语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山川之美的川是会意字,这里取其造字本义山谷间由山涧、溪流汇成的湍急小河。B.语段一)结尾提及谢灵运并非闲笔,而是借与谢公比肩,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C.语段一)描写的晨、昏之景与醉翁亭记中描写的山间朝、暮之景完全不同。D.语段【二)闻足下名久矣中的足下是谦辞,这里是对晚辈李端叔的爱称。33.语段一)二)题材相同,其中也
36、都有值得与言之人。但两个语段语言风格有很大差异,试比 拟两个语段句式和用词的不同之处。【答案】.坠落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30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意思对即可。). B31 .语段一):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兼用散句,整齐中有变化;为了形式上的 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语段(二):多用散句,兼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用词不事雕琢,自然成文, 涉笔成趣。(意思对即可。)【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理解整句话大意,结合文言词语积累,推出词义。大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坠落;大意: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参与
37、,在这里是欣赏。30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那么,抓住句 中关键词进行翻译,还要注意有无特殊句式。此题中重点词有:歇:消散;舌L:此起彼伏。31 .此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A.川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选项中会意字表述错误;C语段(一)中晨昏之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醉翁亭记中晨昏之景的句子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都有早上雾气消散之景,选项中完全不同 表述错误;D.足下是敬称,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选项表述错误;应选B。32 .此题考查语言风格的比照分析。题干中提
38、示比较两个语段句式和用词,语段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均使用四字短语,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为散句,全篇整句为主,散句为辅,整散结合,使文章富于变化;同时 顶峰、清流、欲颓、竟跃等词可以看出作者在选词用字上颇多斟酌。语段二)木有慰,石有晕,犀 有通为整句,其他均为散句,全文散句为主,节奏舒缓;用词不事雕琢,自然成文,涉笔成趣。【点睛】译文(一)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 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39、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 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译文(二我向您致敬。听到您的名字已很久了,又在熟识的朋友那里常常见到您所写的诗文,虽然不多,也足 可以大体知道您的为人了。树木长有赘瘤,石头上有晕圈,犀角中间相通,用这些特征来使人觉得它美而 喜欢它,其实这都是这些东西有病之处、欠缺之处啊。我谪居到这里后无事可做,常默默地自我观察反省, 回忆三十年以来的所作所为,大多都是这种有病之处。您所看到的都是过去的我而不是今天的我啊。恐怕 只听到那种虚名而不考察真情,只注意那种现象而无视了实质
40、吧?或者是将要采取其中某一点吧?这件事 不是见面无法详谈。(6)答谢中书书中后一个书指体裁,它是一种怎样的体裁?(7)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8)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答案】(1)四季 全,都 消散 消散 书信 指人间 参与,这里指欣赏交相辉映游在水中的鱼1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两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盯 辉映。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 共同赞叹的啊。C(4)仰观俯察山之高、水之净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5)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影
41、后得意之感。(6)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7)康乐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8)最后一句。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详解】【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时歇颓书欲界 与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标准 翻译。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 异。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五色,古 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故此句
42、可以翻译为:两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盯辉映。颓, 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 儿争相跳出水面。山川:山河。之:的。共谈:共同谈赏的。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山川景色的美丽,自 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3) ABD理解正确。C猿鸟乱鸣,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通过朝与夕两 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4)顶峰入云是仰头看到的景色,清流见底是俯视所看到的景色。顶峰入云意思是巍峨 的山峰耸入云端,形容山非常高。清流见底,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直接写水的清澈。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
43、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文章只有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 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然后评论说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此时此刻的他在这里仿佛是 一位仙人,尽情享受这绝美的景色。因此这句话传达出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 的自得之态流露于笔端。(5)这篇文章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 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作者 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土相比肩。据此分析概括答题意 对即可。(6)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
44、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从这篇文章看, 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局部,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一个景物,仅仅四字, 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因此这种文体可具有文学 性。(7)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意思是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从而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8)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意思是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 丽的
45、景色了。从而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故答案为:1) 1、四季;2、全,都;3、消散;4、消散;5、书信;6、指人间;7、参与,这里指欣赏;8、交相辉映;9、游在水中的鱼(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两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 盯辉映。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 土共同赞叹的啊。C(4)仰观俯察|山之高、水之净|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5)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6)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7)康乐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
46、美的人很少。(8)最后一句。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点评】11)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2)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 译为主的原那么。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册h调、换、留等译文的根本方 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标准,句意尽量到达完美。3)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根本了解,然后根据 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准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比照即能发现问题。(4)此题考查分析观察视角能力和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观察视角有俯视、仰视、平视等,答题时 要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工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5)此题考查概括作者的感情态度的能力。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 者的感情态度;(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 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6)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此题涉及中国古代和当代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