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R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R答案 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K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R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大汶口遗址第一次发掘的93座墓葬中,随葬品超过30件的有9座,其中有一座墓葬随 葬110件器物,而其他大部分则是在10
2、件以下。这种差异反映了当时()A.人类逐渐由迁徙到定居B.社会等级分化较为明显C.中国已经进入阶级社会D.人们以采集和渔猎为生R答案BR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石器时代,大汶口遗址不同墓葬的随葬品数量不同,反映社会产 生了贫富分化,社会等级分化明显,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业产生的意义,排除A项; 夏朝是中国进入了阶级社会第一个时期,大汶口遗址只能是由明显的阶级分化,排除C 项;材料未涉及食物生产,排除D项。故选B项。2 .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更趋剧烈,土阶层更加活跃,他们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企图影响现 实政治。下列思想家中,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的是()A.商鞅B.韩非C.荀子D.邹衍R答案C
3、K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战国时期荀子主张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C项正确;商鞅是法 家,排除A项:韩非是法家,排除B项:邹衍是阴阳家,排除D项。故选C项。3 .下图为秦朝主要交通干线图。这些道路的修建().武昌起义后,在南北双方和谈过程中,英国声称中国的战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危于外 人的利益与安全,外人应敦促南北双方应尽快达成协议,在重重压力下,南方革命党人被 迫让步。这说明()A.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B.南北和谈受到洋人阻挠C.列强希望中国和平稳定D.辛亥革命面临失败风险K答案DK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主张西方国家应对南北双方和谈施加压力,意味着干涉中国内政,且 大多数西方国家支持袁世凯,迫使
4、南方革命党人让步,辛亥革命面临失败风险,D项正 确;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列强就已经开始勾结,排除A项;材料不是阻挠南北和谈,而 是对南方革命党施加压力,排除B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和平稳定,排除C项。故选D 项。24 . 1912年3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时提出: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必须遵守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提出这一要求的目的是()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防止袁世凯独揽大权C.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D.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工答案BK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对袁世凯就任大总统提出条件,要求袁世凯必须遵守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目的是防止袁世凯独揽大权,B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是资产阶级共和
5、 国,排除A项;材料不是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而是强调防止袁世凯独揽大权,排除B 项;北洋军阀是民国军阀的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排除D 项。故选B项。25 . 19161920年间,中国面粉出超量1411. 1千关担,1921 1925年间形势逆转,面 粉入超量为3270. 4千关担,这一变化()A.助推反帝爱国斗争兴起B.深受世界形势的影响C.抵制了列强的资本输出D.壮大了民族企业力量R答案)BK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中国面粉大量出口,甚至出现了出 超,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面粉业发展形势逆转,入超严重,反映出世界形势 对中国民族
6、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巨大,B项正确;反帝爱国斗争在19世纪末已兴起,排除A 项;抵制了列强的资本输出与战后出现了面粉严重入超不符,排除C项:壮大了民族企 业力量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26 .青年杂志,1915年9月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这本杂志()凶口口口口凶A.由陈独秀在北京大学创办B.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C.因反对“二十一条”而创刊D.率先发出救亡图存号召工答案BK解析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发表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反 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B项正确,排除A项;“二十一条”是中国近代 历史上日本帝国主义采用武力胁迫和阴谋手段向
7、中国提出的攫取权益、侵害中国主权的无 理要求,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严复率先发出救亡图存号召,排除D项。故选B项。27 .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 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F1本,这一消息传到国 内,引发了()A.二次革命的爆发B.护国运动的开展C.五四运动的爆发D.国民革命的高涨K答案X CR解析1919年,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的正义要求被无理拒 绝,消息传到国内,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C项正确;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1915年护 国运动开展,1924年开始国民革命,三者与巴黎和
8、会中国外交失败无关,排除ABD项。故 选C项。28 . 1925年,在广东革命政府东征陈炯明期间,东莞、惠阳等县农民积极给革命军当向 导、搞侦查、抬担架、运粮食、送弹药等。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 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C.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D.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K答案AK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24-1927年国共合作组成革命统一战线,联合各阶级积极反帝反军阀统 治,A项正确;土地革命是1927-1937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在五卅运动蓬勃发展 的有利形势下,国共两党合作完成了统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工作,排除C项;北伐战争的 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与材
9、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9 .下列会议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确立了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 党建军原则的是()A.中共二大B.八七会议C.古田会议D.遵义会议K答案cK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占田会议中提出“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的思 想,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c项正确;中共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排除A项;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紧急关头及时地向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反对政 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在革命中前进了一大步,排除B项;遵义会议是中国*第一 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 议,
10、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太宗说:“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 乎? ”引见诸胡使者,谓侍臣日:“汉武帝穷兵默武三十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儿,岂知 今日绥之以德,使穷乏之地尽为编户乎! ”资治通鉴唐纪材料二“以茶治边”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利用其茶叶经 济垄断权对西北游牧民族实行的一项羁縻统治政策,是融茶法、马政、边政于一体的一种 边疆经略政策。它随着唐宋时期茶法的形成、茶马互市的兴起而开始出现,至明代臻于完 善。它以西北游牧民族生活必需的茶叶作为经济武器,通过垄断茶马市场、“以茶赏
11、番” 等手段,“俾仰给于我,而不能叛”,成为“制两番以北虏之上策”,在民族史上具有较 大的影响。一一摘编自郭孟良论明代的“以茶治边”政策(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并举例说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以茶治边”的积极影响。K答案(1)政策:绥之以德。事例: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在东突厥故地设都督府, 册封东突厥贵族,建立羁縻府州:安西都护府的设置。(2)影响:维护北部边疆的稳定;加强中央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 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后世提供有益的经验。K解析(1)政策:根据材料一中“今日绥之以德,使穷乏
12、之地尽为编户”可知是绥之以德。事 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在处理民族关系时,政策比较开明的事例主要有,文成 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在东突厥故地设都督府,册封东突厥贵族,建立羁縻府州和设置安 西都护府等。(2)影响:根据材料二中“以茶治边是我国占代封建王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 利用其茶叶经济垄断权对西北游牧民族实行的一项羁縻统治政策,是融茶法、q政、边政 于一体的一种边疆经略政策,“俾仰给于我,而不能叛,“在民族史上具有较大的影响, 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维护了北 部边疆的稳定,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经济与文化
13、交 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后世提供有益的经验。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 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即使是在朝廷最核心的机构军机处中,也 有越来越多的汉人任职,直至最后他们的人数超过了满人。总之,政府的权力从满人转向 了汉人。在清代早期和中期,政府高度集权化,朝廷决定各省的政策;而在太平天国之 后,中央政府发现有必要与外省大员磋商国是,听取他们的意见。北京的衙门时常征求地 方官宪的观点,以争取他们支持自己的立场,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搜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14、1900年6月,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 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驳等和各参战国达成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 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称“东南互保”。该事件是清末各地官 方实力派汉族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满人朝廷。一一摘编自李鹏军东南互保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朝传统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南互保”事件的影响。K答案(1)政府的权力逐渐从满人转向汉人: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2) 一定程度上使东南地区免受战争的冲击: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表明中央权威
15、的 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不利于义和团运动的发展。(答出其中3点即可)K解析K小问1详析根据“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 落入了汉人之手”“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得出政府的权 力逐渐从满人转向汉人: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工小问2详析X根据“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该事件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汉族人物首次 公然聚众反抗满人朝廷”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一定程度上使东南地区免受战争的冲击;动 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不利于义和团运动的发 展。等方面进行总结。33.阅读材料,完成下
16、列要求。材料一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都不外采取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与民 主共和构成资本主义世界的两种基本政治模式。对于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来说,两者都是 现成的榜样。革命派和改良派各自择取一种榜样以打倒另一种榜样。中国究竟应采用 哪种模式,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而是由特定的时代、国情、 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决定的。但在新兴资产阶级前进的历史上,采用民主共和还是君 主立宪,对封建势力的打击程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民主共和对封建势力的打击大于君 主立宪。在那时的中国,不把皇帝拉下马,历史就不能前进。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辛亥革命失败后,反动政治势力
17、猖狂反扑,在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一股尊孔 复古逆流。袁世凯政府公开命令尊孔读经,企图在“保存国粹”的幌了下,加强对人民的 思想控制。一一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k答案HC)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起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 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发生新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 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答出其中5点即可)(2)历史背景: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
18、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企图复:辟帝制;民 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先进知识分子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 原因。(答出其中3点即可)K解析H小问1详析历史意义:根据“在那时的中国,不把皇帝拉下马,历史就不能前进”结合所学得出推翻 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传播 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发生新 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 件。K小问2详析X历史背景:根据“反动政治势力猖狂反扑”“在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 结合所学得出政治方
19、面有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企图复辟 帝制;结合所学可知,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先进知 识分子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A.旨在解决军队的调动问题B.促进了郡国并行制的推行C.推动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I).有助于提高国家行政效率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在全国修筑驰道、直道等主要交通道路,便利了政府 政令的上传下达,有助于提高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D项正确:修筑道路主要是维护秦朝 的统治,排除A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排除B项;“推动了 ”说法错误,应是巩固大 一统国家的需要,排除C项。故选D项。4 .汉武帝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
20、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尚书令的作用开 始提升,铁禄也逐步增高。汉武帝旨在()A.削弱王国B.整顿吏治C.加强皇权D.打击豪强K答案D CK解析根据材料“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尚书令的作用 开始提升,秩禄也逐步增高”可知,汉武帝的做法主要是为了掌握选官和决策的权力,加 强皇权,c项正确;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排除A项;材料与整顿吏治、打击豪强无关, 排除BD项。故选C项。5 .据魏书高祖纪载:“史臣日: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 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 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
21、。”由此可见,北魏高祖的做法()A.削弱了士族阶层的地位B.促进了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C.开启了民族交融的历程D.加快了北魏统一北方的步伐R解析X根据材料可知,北魏本来是蛮荒之地,尚武弱文,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经济文化的发 展,推动北魏政权的封建化,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削弱了士族阶层的地位,排除A 项;材料没有涉及鲜卑族和汉族的交流交融,得不出开启了民族交融的历程,排除C项: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是加快了北魏统一北方的步伐,排除D项。故选B项。6 .唐朝诗人李敬方作诗描述京杭大运河,“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 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据此可知,大运河的开凿()A.结束了南北
22、对峙B.导致经济重心南移C.带来了隋唐盛世D.具有双重的影响K答案DK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汴水通淮利最多”是肯定大运河的经济优势,“取尽脂音 是此河”是批评大运河带来的赋税沉重。具有双重的影响。D项正确;隋朝统一结束南 北对峙,排除A项;南方生产力的进步导致经济重心南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隋唐盛 世,排除C项。故选D项。7 .下表为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据此可知,科举入仕()A.扩大了统治基础B.消除了阶层固化入仕途径科举入仕胥吏出职等杂色入仕开国功臣与降归入仕门荫入仕入仕途径不详人数54034416292306比例37%24%11%7%21%C.扭转了官场风气D.实现了社
23、会公平K答案AR解析X根据材料可知,在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中,有540名官员是通过科举入仕,扩大 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B项的消除说法错误,且材料中仍有门荫入仕,排 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场风气,排除C项;除了科举制之外,还有其他的选官方式,比 如开国功臣与降归入仕、门荫入仕等,得不出实现了社会公平,排除D项。故选A项。8 . “虎溪三笑”为佛门传说,讲述的是陶渊明、名僧慧远、道士陆修静三人相谈甚欢,依 依惜别之事,这一传说的流行反映了思想界儒、佛、道三教融合的趋势。该传说可能始于()A.春秋时期B.两汉时期C.三国时期D.隋唐时期K答案DK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虎溪三笑”体
24、现了儒称道三教融合的趋势,出现于隋唐时.期,D项正 确;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辞赋家,ABC三项均早于东晋,排除ABC项。故选D项。9 .北宋中期有人说:“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据此可 知,北宋奉行的“养兵”政策()A.挽救了统治危机B.增强了军事力量C.增加了财政支出D.体现了兵农合一K答案U CR解析根据“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结合所学可知,宋朝供养 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导致军费膨张,军费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大半,C项正确:材料无法 体现北宋奉行的“养兵”政策挽救了统治危机,排除A项;北宋军队多而不精,素质低 下,战斗力不强,军事力量
25、没有增强,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兵农合一,排除D项。故 选C项。1().南、北面官制是中国古代某一王朝职官设置。南面官负责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 游牧民族事务。创立这一制度的民族是()A.契丹族B.党项族C.女真族D.蒙古族R答案AK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北面官制是辽朝统治者(契丹族)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 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的两套行政体制,A项正确;党项族建立西夏,女真 族建立金朝、蒙古族建立元朝,排除BCD项。故选A项。11 .南宋实行清查与核实土地占有状况的经界法。其中,鱼鳞图是通过全盘清丈土地来核 实业户所占有的田土;砧基簿则是以人户为中心来总括本户所占有的土地
26、。遇有典卖交易,须各持砧基簿和契书进行交易。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契约文书开始出现B.南北经济差距扩大C.经济法律体系成熟D.政府允许土地交易工答案DK解析根据材料“遇有典卖交易,须各持砧基簿和契书进行交易”可知,宋朝不抑兼并,政府允 许土地买卖,D项正确;A项中开始说法不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南北经济之间的比 较,得不出南北经济差距扩大,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经济法律体系成熟,排除C项。 故选D项。12 .下图为苏轼的木石图。画中绘有枝枯木,虬屈的姿态有如扭曲挣扎而生的身躯, 显示出了无穷的活力。树脚下有一怪石,石状尖峻硬实,石皴却盘旋如涡,显现出此行顽 强的生命力。画家借把熟悉的奇
27、石、古木画在一起,更鲜明地表露了作者耿耿不平的内 心。由此可见,该画作()A.注重和强调写实B.深受商品经济影响C.讲求意境和情趣D.世俗化趋向较明显K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木石图用笔看似疏野草草,不求形似,其实行笔的轻重缓 急,盘根错节,都流露出作者耿耿不平的内心,强调意境和情趣,c项正确;木石图讲 求意境和情趣,不是风俗图强调写实、世俗化倾向,排除AD项;材料没有体现木石图 深受商品经济影响,排除B项。故选C项。13 .永乐十二年,郑和到达榜葛剌国,国王赛弗丁谴使奉表,献“麒麟”,并贡马等物。此后,海外诸国对华输出的动物随之增多。这表明,郑和下西洋()A.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B.
28、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C.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D.导致了海禁政策松动R答案X CR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榜葛剌国国王赛弗丁谴使奉表,献“麒麟”,并贡马等物,海外诸国对华 输出的动物增多,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频繁,c项正确;郑和下西洋以宣扬国威为目的, 不是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排除A项;材料强调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而不是 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海禁政策的态度,得不出海禁政策松 动,排除D项。故选C项。14 .入关前,满族重视主奴差别,强调笃诚事上的传统。入关后的清朝诸帝无不强调满洲 官僚贵族要“毋忘根本”,反对“学彼(汉人)伪习”,如“虚伪浮华、沽名钓誉、结党 揽权”。清朝诸
29、帝旨在()A.强化对思想文化的控制B.抵制儒家伦理的渗透C.确保统治秩序的稳定D.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K答案CK解析X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清朝君主强调满洲贵族重视君主的权威,抵制汉人的官僚不良习 气,维护统治秩序,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思想文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 排除B项;材料强调维护君主的权威,排除D项。故选C项。15 . 17世纪晚期,中国农民每天收入仅6钱,而其他行业的雇员每天收入3050钱。一 些农业劳动力离开土地,到工商业部门寻求更好的生计。这表明,商品经济发展() A,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促进了社会结构变动C.导致贫富分化出现I).瓦解了传统价值观念R答案BR解析X结合所
30、学知识可知,工商业雇员的高收入吸引部分农业劳动力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也活 动,表明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变动,B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商品经济发展造 成了农业的衰退,排除A项;贫富分化出现与农民纷纷到工商业部门寻求更好的生计不 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并非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 项。16 .扬谷扇车,又名风扇车,是古代中国农村给谷物脱粒用的农具,明清年间,其“机械化”程度已极高。1705年,风扇车传入欧洲后,欧洲掀起了一场改装风扇车的热潮。这A.体现了中学西渐现象B.表明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C.源于西学东渐的推动D.推动欧洲进入工业革命时代工答案)1 AK解析结合
31、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中国农村给谷物脱粒用的扬谷扇车传入欧洲后,引起改装 风扇车的热潮,体现的是中学西渐现象,A项正确;当时中国农业仍为传统农业,材料不 足以说明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排除B项;西学东渐的推动与中国农具传入欧洲不符, 排除C项;欧洲人改装农具风扇车与半个世纪后开始的工业革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 项。故选A项。17 .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的。四川、 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十年。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 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这表明,当时清王朝()A.吏治腐败加剧B.政治危机显现C.中央权威式微D.民族矛盾
32、激化K答案BK解析?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表明当时清王朝政治危机显现,B项正确:材料无法 体现清王朝吏治腐败、中央权威式微,排除AC项;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反映出阶级矛盾尖 锐,排除D项。故选B项。18 .某书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该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 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该书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瀛寰志略D.资政新篇K答案BK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 理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这此书中魏源提出了 “师夷之长技以 制夷”的主张
33、,B项正确;四洲志是林则徐的著作,瀛寰志略是徐继畲的思想,资 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治国纲领,不符合“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排除ACD项。故选B项。19 .冯桂芬显志堂稿载:“盖通商五口,出入各货略相抵,独鸦片价皆以现银出洋, 计每年漏银二、三千万两。”据此可推知,五口通商()A.使英国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B.导致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C.加剧了中国社会矛盾与危机D.满足了英国商品输出的要求K答案CR解析X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更加泛滥,白银继续大量外流,银贵钱荒现象 日益严重,加剧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贫困,说明五口通商加剧了中国社会的矛盾与危机,c 项正确;英国实现鸦片
34、贸易合法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导致中国丧失了关 税自主权的是协定关税,并非五口通商,排除B项;五门通商未能满足“世界工厂”英国 商品输出的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2().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欲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他先要确定煤、铁产地才 能配置机炉,他不以为然。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后,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 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炼出合格钢铁。这可用于说明,洋务企 业()A.缺乏资源与能源的支持B.没有突破传统生产方式C.资金来源完全依靠政府D.经营管理存官僚作风K答案DK解析7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总督张之洞缺乏兴办工厂的经营理念,而且
35、一意孤行,造成国家巨 大损失,具有官僚陋习。因此材料反映洋务企业经营管理存在官僚作风,D项正确;材料 大意与资源和能源的缺乏无关,而是强调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员具有官僚作风,排除A项: 材料与传统生产方式无关,且洋务企业采用了机器生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资金来源 于政府,排除C项。故选D项。21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积极通过外交手段获得了舆论支持。如纽约先驱报说,日本 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利,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对此, 清政府却亳无作为。这反映了()A.舆论影响战争的结果B.传统宗藩关系已经解体C.清廷不谙熟近代外交D.美日加紧争夺朝鲜半岛K答案cR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
36、可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利用外交手段来美化其侵略朝鲜和污蔑中国, 影响国际舆论的判断,而清政府却没有使用外交手段来应对,表明清政府还不适应近代外 交观念。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战争的结果,并且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 宗藩体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美国,排除D项。故选C项。22 .某学者认为,19世纪末的一场变法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 系统方案。平等、自由、人权等思想观念没有因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影响,相反,更加深入 人心。该学着意在说明,这场变法()A.受到了西方启蒙运动影响B.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C.秉持民主共和的思想主张D.具有促进思想启蒙的作用K答案DK解析
37、X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的变法运动是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 制,是政治民主化的尝试,推动了国人思想解放,D项正确;材料强调戊戌变法的影响,A 项是原因,排除A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排除B项;戊戌变法主张君主 立宪制,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排除C项。故选D项。23 . 19世纪后半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不断深入。其强化入侵者的政治特权, 欺压挟持宜府,非法干涉政务,侵占房产土地,盘削中国民众。此外,教会还庇护恶徒, 大力宣扬基督教,诋毁中国传统文化。材料可用来探讨()A.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影响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条件C.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D.列强推行“以华制华”的表现R答案cK解析19世纪后半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开展传教活动,“欺压挟持它府,非法干涉政务,侵占 房产土地,盘削中国民众”,“诋毁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反洋教斗争兴起,成为义和 团运动兴起的背景,C项正确;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排除A项;19世纪 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排除B项;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体现了列强 推行“以华制华”的策略,排除D项。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