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2智取生辰纲教案与反思.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360181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2智取生辰纲教案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2智取生辰纲教案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2智取生辰纲教案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2智取生辰纲教案与反思.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2智取生辰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一、说教材我说课的题目是智取生辰纲,本文节选自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代表作,它是我 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课文节选局部写了晁盖、吴 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故事围绕“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一个 接着一个,读来引人入胜。本文列入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 有名片段,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其创作总体呈现如下特点:1 .注意人物语言、行动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

2、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2 .情节曲折,故事完整。3 .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4 .表达方式带有明显的说书人的痕迹。而智取生辰纲一文在创作上表达 了我国古代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二、说学生和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力,并 且已经学过了几个小说单元,已经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 同时,学生通过欣赏影视作品、阅读文本对本文节选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主 题思想等内容也有个大体的把握。因此,组织本课教学时,教师如果只停留对课 文情节、语言、动作、心理等逐条分析上,必然会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而使学 生毫无兴趣。所以,我设想抓住一点,深入挖掘,可能更激起

3、学生自动探求的欲 望,开启学生的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说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把教学目标定为:1 . 了解古典名著水浒传及其作者。2 . 了解认识杨志的性格特点,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3 .理清线索,把握小说情节开展的脉络,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 方法。4 .让学生认识到做事有头有脑的重要性。5 .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天地,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 吸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而本文的教学重点那么在于让学生了解课文“智”的所在以及作者独具匠心的 结构安排。四、说教学设计针对这篇文章,我打算以“智”为中心,从分析杨志的“智”和吴用的“智”,

4、引申到作者的“智”,进而品鉴小说结构安排的巧妙之处。五、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间播放好汉歌,上课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梁山好汉的总体印象。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梁山好汉的另一面。在这里,既没有令人眼花 缭乱的刀光剑影,也没有让人扼腕屏息的搏斗场面,有的只是智慧与智慧的较量。 请大家把课本翻开,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智取生辰纲。设计依据:通过播放歌曲和让学生谈自己对梁山好汉的印象来激发学生的兴 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为课堂的展开奠定了基础。(二)整体感知复述故事情节。设计依据: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当堂读课文必然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学生在 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让学生复述的是让学

5、生以讲代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 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三)问题探究本文题目为智取生辰纲,全文紧紧围绕一个“智”字展开。在文中“智”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杨志的智送、吴用的智取、施耐庵的智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1 .讨论分析杨志的“智”。2 .分析杨志失去生辰纲的原因。3 .分析吴用的“智”。4 .分析施耐庵的“智设计依据:以上四个问题设计是一连环扣,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就不仅 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构思的精妙、人物形象的鲜明,还可以感受到语文之 美、语言美。同时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答案,培养学生通过 语言分析课文的方法。因为任何架空语言的分析都不

6、是真正的语文学习,要让学 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从而实现 阅读能力的迁移。在分析吴用的“智”的过程中,我插入了视频欣赏这样不仅让 学生更直观了解故事情节,同时也缓解学生的课堂疲倦,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兴 趣。六、布置作业既然课题是智取生辰纲,那么就请大家从吴用的角度来改写故事。设计依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训练学生的语言 驾驭能力,实现阅读的迁移。【素材积累】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 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 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 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 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弹精竭虑,英勇奋斗,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 性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