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说苑政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说苑政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说苑政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者之政胁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 之为贵矣。齐桓公谓管仲日:“吾欲举事于国,昭然如日月,无愚夫愚妇皆日善,可乎? ”仲日: “可。然非圣人之道。”桓公日:“何也?”对日:“夫短缓不可以汲深井,知鲜不可以与圣 人言。慧土可与辨物,智上可与辩无方,圣人可与辨神明。夫圣人之所为,非众人之所及 也。是故民不可稍而掌法也,可并而牧也;不可暴而杀也,可麾而致也;众不可户说也, 可举而示也。”武王问于太公日:“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何也? ”太公日:“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不法 法,以其所善为法者也;金令出而乱,乱则更
2、为法,是以其法令数更也。”子贡日:“叶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日政在附近而来远;鲁哀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日政在于谕臣;齐景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日政在于节用。三君问政于夫子,夫子 应之不同,然则政有异乎? “孔子日:“夫荆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志焉,故日在于附近而 来远。哀公有臣三人.内比周公以惑其君,外障诸侯宾客以蔽其明,故日政在谕臣。齐景 公奢于台榭,淫于苑园,五官之乐不解,一旦而赐人百乘之家者三,故日政在于节用。”景差相郑,郑人有冬涉水者,出而胫寒。后景差过之,下陪乘而载之,覆以上衽。晋 叔向闻之日:“景子为人国相,岂不固哉!吾闻良吏居之,三月而沟渠修,十月而津梁 成,六畜且不濡足,而况人乎? ”齐人
3、甚好毅击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当出与人相犯也日救击者 丕衽里裳察祖丕原屋处丕数受下车弃而去之,然后国人乃不为。故日:“禁之以制,而身 不先行也,民不肯止,故化其心,莫若教也。”(节选自说苑政理)【注】说苑校证认为“稍而掌”当为“称而赏”,译为轻易称赏。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日/毂击者不祥臣/其察祀不顺/居处不敬乎/ B.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日/毅击者不祥/臣其察祀不顺/居处不敬乎/ C.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日/毂击者不祥/臣其察祀不顺/居处不敬乎/ D.晏子患之/乃为新
4、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日/毂击者不祥臣/其察祀不顺/居处不敬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慧土可与辨物”与“欲辨已忘言”(饮酒)两句中的“辨”字含义不同。B. “故令出而乱”与“故幸来告良”(鸿门宴)两句中的“故”字含义相同。C“政在于节用”与“枉用相存”(短歌行)两句中的“用”字含义相同。D. “岂不固哉”与“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虽然肯定了齐桓公的想法,但又指出这并不是圣人之道,因为普通百姓远不及圣 人,所以君王应将老百姓分成三类进行统治管理。B.周武王不解为国
5、者多次改变法令的做法,太公说他们改变法令就是不守法,只是把自 己的喜好当成了法令,出现混乱后就会多次更改。C.叶公、鲁哀公、齐景公都请教了为政之道,孔子的回答却不同。子贡询问其原因,孔 子解释自己是依据各国情况而给出的不同建议。D.景差对寒冬时节涉水的郑人很关心,但叔向对其做法却并不赞同,指出景差身为郑国 国相,就应该从根本入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欲举事于国,昭然如日月,无愚夫愚妇皆日善,可乎?(2)夫荆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志焉,故曰在于附近而来远。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治国有二机,刑德是也。王者尚其德而希其刑,霸者刑德并凑,强国
6、比其刑而后德, 夫刑德者,化之所由兴也。德者,养善而进阙者也;刑者,惩恶而禁后者也。故德化之崇 者至于赏,刑罚之甚者至于诛。夫诛赏者,所以别贤不肖,而列有功与无功也。故诛赏不 可以缪,诛赏缪则善恶乱矣。公叔文子为楚令尹三年,民无敢入朝。公叔子见日:“严矣。”文子曰:“朝廷之严 也,云妨国家之治哉? ”公叔子曰:“严则下喑,下喑则上聋,聋喑不能相通,何国之 治也?顺针缕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实仓康,并小流而成江海。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 未尝有所不受也。”子贡问治民于孔子,孔子曰:“愫愫焉如以腐索御奔马。”子贡日:“何其畏也?” 孔子曰:“夫通达之国皆人也,以道导之,则吾畜也;不以道导之,则吾母也
7、。若何而毋 畏? ”卫灵公问于史就曰:“政孰为务? ”对日:“大理为务。听狱不中,死者不可生也,断者不可属也,故曰:大理为务。”少焉,子路见公,公以史络言告之。子路日司马为务 两国有难两军相当司马执枪以行之一斗不当死者数万以杀人为非也此其为杀人亦众矣故曰司马为务少焉,子贡入见,公以二子言告之,子贡日:“不识哉!昔禹与有扈氏战,三陈 而不服,禹于是修教一年而有扈氏请服。故曰:去民之所争,奚狱之所听?兵革之不 陈,臭鼓之所鸣?故曰:教为务也。”武王问于太公日:“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何也? ”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不 法法,以其所善为法者也。故令出而乱,乱则更为法,是以其法令数更也。”(节选自说
8、苑政理)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日/司马为务/两国有难/两军相当/司马执袍/以行之一斗/不当死者数万/以杀人为/非 也/此其为杀人亦众矣/故曰/司马为务/B.子路日/司马为务/两国有难/两军相当/司马执袍/以行之一斗/不当死者数万/以杀人为非 也/此其为杀人亦众矣/故曰/司马为务/C.子路日/司马为务/两国有难/两军相当/司马执袍以行之;一斗不当/死者数万/以杀人为/非 也/此其为杀人亦众矣/故曰/司马为务/D.子路曰/司马为务/两国有难/两军相当/司马执袍以行之/一斗不当/死者数万/以杀人为非 也/此其为杀人亦众矣/故曰/司马为务/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
9、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先其刑而后德”与“闻道有先后”(师说)两句中的“先”字含义相同。B.“宁云妨”与“宁瀛死以流亡兮”离骚两句中的“宁”字含义不同。C. “断者不可属也”与“属引凄异”(三峡)两句中的“属”字含义相同。D. “三陈而不服”与“已为陈迹”(兰亭集序)两句中的“陈”字含义不同。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治理国家有两个关键:刑罚与德教。德教是要培养善良品性并补益不足,刑罚则要惩 罚奸恶以傲效尤,王者、霸者、强国对二者的重视程度不同。8 .公叔文子担任楚国令尹,执政严酷。公叔子认为这样会使臣民闭口不言,朝野上下不 能互通消息,进而以“
10、织帷幕”等为喻,建议向明主学习。C.孔子认为治理民众应心存危惧之心,像用腐朽的缰绳驾驭奔驰的烈马一样,要引导百 姓走正确的道路,否则百姓就会变成治国者的仇人。D.对卫灵公的问题,史就、子路分别认为大理和司马最重要,而子贡表示不理解二人说 法,并以禹与有应氏之战为例,表明执掌教化的职位最重要。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诛赏者,所以别贤不肖,而列有功与无功也。(2)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不法法,以其所善为法者也。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文王问于吕望曰:“为天下若何?对日:“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 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文王曰:“善。”对日:“宿善
11、不祥。”是日 也,发其仓府,以贩螺、寡、孤、独。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 ”太公对日:“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日: “爱民若何? ”日:“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 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谊也,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 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彳艮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 而扰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 劳苦为之悲。”武王问于太公日:“贤君治国何如? ”对日:“贤君之治于,其政平,其吏不苛, 其赋被节,其自奉簿;不以就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
12、罪,不因喜以 赞,不因怒以诛罪,进贤举过者有赏;不幸宫室以费财,不多观游台池以罢民,不雕文刻 镂以逞耳目;宫无腐蠢之藏,国无流饿之民,此贤君之治国也。”武王日:“善哉! ”子产相郑,简公谓子产日:“内政毋出,外政毋入。夫衣裘之不美,车马之不饰,子 女之不洁,寡人之丑也;国家之不治,用疆之不正,夫子之丑也。”子产相郑,终简公 之身,内无国中之乱,外无诸侯之患也。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善断事,子 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知四国之为,又善为辞令,裨送善谋,于野则获,于邑则否。有事 及遛挣逃与之造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 客是以鲜有败事也(节选自说苑政理)
13、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事/乃载裨湛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 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B.有事乃载/裨港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 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C.有事乃载/裨遨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 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D.有事/乃载裨谋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 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4、.封疆在文中指边疆,后也指统治一方的将帅,明清两代称总督、巡抚为封疆。B. “私善”的“私”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私我也”的“私”意思不同。C.徭役指旧时官府指派成年男子的无偿劳役,包括修城、铺路和戍守边疆等。D. “遇民如父母之爱子”的“爱”与过秦论中“不爱珍器重宝”的“爱”意思相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望指出,实行王道的国家、实行霸道的国家和无道的国家,其富足的对象各不相 同。他以民为本,认为正确的治国之法应该让百姓富足。B.太公认为,治国的根本在于爱民,即顺应百姓的正当需求,而不要与之相反。善于治 理国家的人,要像父兄对待子弟一样对待自己的人民。C.贤能
15、的君主治理国家,不应该无功而赏、无罪而罚、游玩享乐,而应该惩罚有罪之 人、赏赐有功之人,让国内的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D.简公非常信任子产,将郑国朝政委托给他。子产也没有辜负简公的信任,在他的悉心 治理下,郑国社会安定,与四方诸侯国也能和平相处。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日也,发其仓府,以赈鳏、寡、孤、独。(2)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其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参考答案:1、C句意:晏子为此事忧虑,就造了一辆新马车,出门与别人的车撞击,(然后)说:“车 轴撞击不吉利,大概是我祭祀时不够谨慎,平日生活行为不够恭敬吧? ”“为”是动词,制造,宾语是“新车良马”,宾语后断开,
16、排除BD。“臣做句子的主语,与后文“其察祀不顺”构成主谓关系,不可断开,排除A。2. CA.“慧土可与辨物”中的“辨力辩争。句意:(对)聪明的人可以跟他辩争(一般)事物。“欲辨已忘言(饮酒)中的“辨分辨。句意: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B.“故令出而乱”中的“故,所以。句意:所以法令颁布后就会出现混乱。“故幸来告良”(鸿门宴)中的“故”,因此,所以。句意: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C.“政在于节用”中的“用”,开支,费用。句意:治理国家关键在于节省开支。“枉用相存”(短歌行)中的“用%以。句意:屈驾前来探望我(或:以屈尊的方式来探 望我)。两句中的“用”字含义不相同。D.“岂不固哉”中的“固”
17、,固陋。句意:难道不是(太)固陋了吗?“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中的“固”,本来。句意: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3. A”将老百姓分成三类进行统治管理”曲解文意,从“是故民不可稍而掌可举而示也” 可以看出,是从三个方面管理老百姓。4. (1)我想在国内采取一些举措,光明显著如同日月,无论多么愚钝的人都(会)说好, 可以吗?(2)楚国土地广阔但都城狭小,百姓有离开的想法,所以说(治理国家关键)在于使近处 的人来归附,使远方的人来投奔。参考译文:政治有三个等级:实行王道的政治(是用德来)教化百姓,实行霸道的政治(是用武 力来)威慑百姓,强横者的政治(是用严酷的刑罚)惩治百姓。这三种政治各有用处,而
18、教化是最重要的。齐桓公对管仲说:“我想在国内采取一些举措,光明显著如同日月,无论多么愚钝的 人都(会)说好,可以吗? ”管仲说:“可以。但(这)不是圣人(治国)的方法。”桓 公说:“为什么呢? (管仲)回答说:“短绳不能在深井里打水,知识贫乏的人不能跟 圣贤谈论。(对)聪明的人可以跟他辩争(一般)事物,(对)富有智慧的人可以跟他辩 争无限的事物,(对)圣贤之人可以跟他探讨精神层面的东西。圣贤所做的事情,不是一 般人所能达到的。所以(对)百姓不能轻易称赏,可以集中起来管理;不能残暴杀虐,可 以指挥并招引(他们);(对)他们不能挨户宣传诰谕,可以推荐榜样给他们看。”周武王向姜太公问道:“治理国家却
19、多次改变法令,是什么原因呢? ”太公说:“治 理国家却多次改变法令,(就是)不遵守法令,(而)是把他自己喜欢的当成法令了;所 以法令颁布后就会出现混乱,出现混乱就又制定法令,因此他的法令(就会)多次改变。”子贡说:“叶公向夫子请教政事,您说治理国家关键在于使近处的人归附,使远方 的人来投奔;鲁哀公向夫子请教政事,您说治理国家关健在于选择(好的)大臣; 齐景公向夫子请教政事,您说治理国家关键在于节省开支。三位君主向您请教为政之 道,您的回答各不相同,既然这样,那么治国(难道)有不同吗? ”孔子说:“楚国土地 广阔但都城狭小,百姓有离开的想法,所以说(治理国家关键)在于使近处的人来归附, 使远方的
20、人来投奔。哀公有三个臣子,对内结党营私来蛊惑他们的国君,对外阻隔诸侯、 宾客来蒙蔽国君的视听,所以(我就)说治理国家关键在于选择(好的)大臣。齐景公过 多地修建亭台轩榭,沉溺在园林(之乐)中,毫不懈于感官的享受,一天当中(竟)三(或 “多”)次把人赏赐为百乘之家,所以(我就)说治理国家关键在于节省开支。”景差做郑国的相,郑国有个人冬天过河,出水后小腿冰冷。后来景差路过他那里,就 让陪乘下车而让那人上车,(并)用自己的上衣盖在他腿上。晋国的叔向听说这件事后说: “景差做人家的国相,难道不是(太)固陋了吗!我听说好官处在国相的位置上,三个月 就修好沟渠,十个月就建成桥梁,六畜尚且不会湿足,更何况人
21、呢? ”齐国人特别喜欢用车轴相碰撞来取乐,屋禁不止。晏子为此事忧虑,就造了一柄新马 车,出门与别人的车撞击,(然后)说:“车轴撞击不吉利,大概是我祭祀时不够谨慎, 平日生活行为不够恭敬吧? ”下来扔下车子丢弃了它,从此以后齐人就不(再这样)做了。 所以说:“用法令制度禁止百姓,可自己(却)不以身作则,百姓是不会停止的,所以教 化百姓的心,不如以身作则啊。5、D句意:子路说:“司马最重要。两国有了战祸,两军相遇,司马擂鼓以行军令,一次 战斗指挥不当,就要死好几万人。以为杀人是错误,这战争杀人也很多啊。所以说司马最 重要。”“行之”是“执袍”的目的,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B; “以杀人为非也”是判断
22、句,不能断开,排除C。6. AA.错误。“先其刑而后德”中的“先”是动词,可译作“尊崇,重视”;“闻道有先后”中的“先” 是名词,词义为“时间在前的”。句意:重视刑罚而轻视德教。/懂得道理时间有先有后。B.正确。“宁云妨国家之治哉”中“宁”为副词,表反问,译作“难道”;“宁瀛死以流亡兮”中 “宁”为副词,表主观选择或意愿,译作“宁可、宁愿”。句意:难道说会妨害国家的治理 吗? /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C.正确。两句中的“属”都是动词,都有连续、接续之意。句意:砍断的头不能连接上。/声 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D.正确。“三陈而不服”中“陈”是动词,同“阵列阵;“已为陈迹”中“陈”为形容词,译
23、作 “陈旧”。句意:三次列阵,有扈氏仍不降服。/已经成为旧迹。7. D原文“不识哉”一句从语境来说,应是子贡对史觥、子路的说法不以为然,认为他们 “没有见识”,并非“不理解二人说法”。8. (1)赏赐和诛杀,是用来区别贤能和奸邪/不才、分辨有功和无功之人的手段彷法。 (2)治理国家却多次变更法令,是不能遵守法令而把所喜好的当做法令的缘故啊。参考译文:治理国家有两个关键,就是刑罚与德教。行王道的人崇尚德教而军用刑罚,行霸道的 人刑罚与德教并用,强暴之国是重视刑罚而轻视德教。刑罚与德教,教化由此产生。德 教,就是培养善良品性并补益不足之处;刑罚,就是惩罚罪恶并禁止后来者效仿。所以仁 德教化最高的方
24、式就是给予奖赏,刑罚最重的就是给予诛杀。赏赐和诛杀,是用来区别贤 能和奸邪、分辨有功和无功之人的手段。所以诛杀与奖赏不能错乱,诛杀与奖赏错乱了, 善与恶也就错乱了。公叔文子做楚国令尹三年,百姓没有敢入朝的。公叔子谒见他说:“太严酷了。”公 叔文子说:“朝廷威严,难道说会妨害国家的治理吗? ”公叔子说:“执政严酷就会使下 面的臣民闭口不言,下面的人闭口不言,那上面的执政者就如同聋子,聋哑不能互通消 息,又能怎么治理国家呢?顺着针线就可以织成帷幕,汇积升斗粮食可以充实仓库,合并 小水流可以汇成江海。英明的君主,只有接受意见而不实行的,未曾有不接受意见的。”子贡向孔子询问治理民众的事,孔子说:“内心
25、危惧如同用腐朽的缰绳驾驭奔马一 样。”子贡问:“为什么要那样害怕呢? ”孔子说:“那四通八达的国都到处都是人,按 正确的道路来引导它,它就是我驯顺的家畜;不按正确的道路来引导它,它就是我的仇 敌。像这样怎能不害怕呢? ”卫灵公向史就问道:“执政以哪一个职位最重要? ”史就回答说:“大理最重要。断 案不公正,处死的人不能复生,砍断的头不能连接上,所以说大理最重要。”不一会儿, 子路来谒见卫灵公,卫灵公把史就的话告诉了他。子路说:“司马最重要。两国有了战 祸,两军相遇,司马擂鼓以行军令,一次战斗指挥不当,就要死好几万人。以为杀人是错 误,这战争杀人也很多啊。所以说司马最重要。”不一会儿,子贡入宫晋
26、见卫灵公,卫灵 公把这两人的话告诉了他。子贡说:“真是没有见识啊!从前大禹与有扈氏交战,三次列 阵,有扈氏仍不降服,大禹于是施行教化一年,有扈氏就请求归服。因此说:消除百姓 的争斗,哪有案件要办理?不摆出武器盔甲,哪有战鼓之声?所以说掌教化的职住最重 要。”周武王向姜太公问道:“治理国家多次改变法令,是为什么? ”太公说:“治理国家 却多次变更法令,是不能遵守法令,而把所喜好的当做法令的缘故啊。所以法令一颁布就 产生动乱,一动乱就另外制定法令,因此他的法令多次更改。”9、A句意:(郑国)有重要国事的时候,子产就和裨遨一同坐车到野外去,让他策划是否 可行,然后告知冯简子让他决断,派公孙挥为此准备
27、应对的言辞,各项工作都做好了,然 后交给子太叔去执行,用以应对酬答宾客,所以很少有失败之事。“裨遨”作“载”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辞令”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行之”作“子太叔”的谓语和宾语,不能断到下句开头,排除CD。10. DA.正确。B.“私铲的“私”是“个人的、自己的“;“私我也”的“私”是“偏爱”。二者意思不同。句意: 不因为私人的恩惠妨害国法。/是(我的妻子)偏爱我。C.正确。D.“遇民如父母之爱子”的“爱”是“爱护*过秦论中“不爱珍器重宝”的“爱”是“吝惜”。 二者意思不同。句意:对待百姓好像父母爱护子女、兄长爱护弟弟一样。/不吝惜奇珍贵重 的器物、宝物。
28、11. C不应该游玩享乐”不对。文章第三段说“不多观游台池以罢民”,意为不过多观 赏游览池苑楼台来疲累百姓,可见只要不使百姓疲乏劳累,适度的游玩享乐还是允许的。 12. (1)这一天,(文王)就打开他的粮仓和钱库,救济那些没有妻子、死了丈夫、幼而无 父、老而无子的人。(2)贤明的君王治理国家,他的政令平和,他的官吏不苛刻,他征收的 赋税很少,他用来供养自身的财物不多。参考译文:文王询问吕望说:“如何治理天下?”(吕望)回答说:“行王道的国家百姓富足,行 霸道的国家有军功的人富足,勉强存在的国家大夫富足,无道的国家国库富足,这就叫做 上面君王的财富多得溢出来,下面的百姓非常贫穷,(像竹篮里的水)
29、漏得干干净净。” 文王说:“说得好。”(吕望)又说:“好事做晚了不吉祥。”这一天,(文王)就打开 他的粮仓和钱库,救济那些没有妻子、死了丈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的人。武王询问太公(吕望)说:“治理国家的方法怎样?”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 法,在于爱护百姓罢了。(武王)又问:“怎样才是爱护百姓?(太公)回答说:“(政 事)对他们要有利而不要有害,帮助他们成功而不要让他们失败,让他们生存而不要杀害 他们,要多多给予他们而不要掠夺他们,使他们快乐而不要使他们受苦,让他们高兴而不 要让他们发怒,这是治理国家的方法,役使百姓的道理,(归根结底就是)爱护百姓罢了。 百姓失去职业,就是伤害了他们;农夫失
30、去农时,就是妨碍他们的农事;对有罪的人加重 了刑罚,就是杀害了他们;增加税赋的数量,就是掠夺他们;多服劳役疲乏民力,就是劳 苦他们;劳苦他们又扰乱他们,就会使他们发怒。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对待百姓好像 父母爱护子女、兄长爱护弟弟一样,听说他饥饿寒冷就心生哀怜,看见他勤劳辛苦就替他 伤心。”武王询问太公说:“贤明的君王怎样治理国家?”(太公)回答说:“贤明的君王治理 国家,他的政令平和,他的官吏不苛刻,他征收的赋税很少,他用来供养自身的财物不 多;不因为私人的恩惠妨害国法,不裳赐无功劳的人,不惩罚无罪过的人,不因为高兴起 来就赏赐人,不因为发起怒来就杀戮人;伤害百姓的人有罪,推荐贤能检举过错的
31、人有 赏;不新建(幸通新)宫室来浪费钱财,不过多观赏游览池苑楼台来疲累百姓,不 雕刻花纹图案来娱乐耳目;公家无腐烂生虫的储藏,国内没有流浪饥饿的百姓;这就是贤 明的君王治理国家的情形。”武王说:“好得很啊!”子产担任郑国的宰相,简公对子产说:“宫内的事务不麻烦您处理,宫外的政务我不 干涉。衣服不漂亮,车马整治不好,子女的品德不高尚,这些是我的羞耻;国家治理不 好,边疆不稳定,这些是您的羞耻。”子产担任郑国宰相,一直到简公去世,国内社会安 定太平,国外没有诸侯侵犯。子产治理国事,选择贤人任用他们。冯简子善于决定大 事,子太叔仪容美好又有文采,公孙挥知晓四方诸侯情况,又善于辞令,裨诺善于出谋划 策,在野外谋划就正确,在城内谋划就不行。(郑国)有重要国事的时候,子产就和裨述 一同坐车到野外去,让他策划是否可行,然后告知冯筒子让他决断,派公孙挥为此准备应 对的言辞,各项工作都做好了,然后交给子太叔去执行,用以应对酬答宾客,所以很少有 失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