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马说教学设计宝塔初中:陶莉【教材分析】马说是人教版部编2023语文八年级下册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 唐代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韩愈初登仕途, 却一直得不到重用,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人 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对统治者埋没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硬和控 诉,愤懑不平之情充溢其中。【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 点进行分析。自我意识较强,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但他们的有意注 意稳定性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积累词语与培养想象力结合起来,文 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班也不例外,学生虽已接触了文言 文
2、,对怎样学习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体印象,但还是有畏难心理。所 以要抓好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工具书、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意, 能够找出难词难句,并对课文有初步的印象。【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 文言文的能力2、领悟文章寓意3、寻求自我被赏识的途径。【教学思想】想要拉近学生和文言文的距离,教师就应当帮助学生搭建沟通古今语 文的桥梁,让他们自如的往来其间。因此本课的教学结构按照“共鸣”“争 鸣” “一鸣惊人”三个环节设计。在“共鸣”环节学生通过读的方式体会 作者情感,领悟文章寓意;在“争鸣”环节学生通过辩论方式,学会以辩证 的眼光来看待人才和
3、伯乐的关系;在“一鸣惊人”环节中学生通过交流的方 式,了解当前社会人才不被埋没的途径。【课程资源】伯乐相马故事韩愈相关资料【教学内容】马说【重点难点】.领悟文章寓意。1 .寻求自我被赏识的途径。【教学方法】朗读法、开放式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一课时【预习任务】教材助读: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 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难以找到出路。通不过科举考 试就潦倒终身,即使考上了还要受到种种限制,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韩愈自身就经历过这种遭遇,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 和抨击。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
4、(795.800)间。其时他 曾三次上书宰相求重用,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 武宁节度使张封建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好佞当权,政治黑暗, 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叫“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之叹。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一、摘录字词(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 注释,解决生疏、多音、易错字。)二、文学常识:1 .作者(掌握:名、时、地、评、作).关于“说”的文体知识三、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流畅)四、翻译: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 批注。五、文言知识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词类
5、活用及重点句子的翻译,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伯乐相马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 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 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 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 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马的古文。(板书课题一一马说) 二、共鸣(-)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新词的认知,让学生提出哪几个字音要注意: 食石见祗骈(二)学生大声朗读,寻找身影。1 .千里马的特征?(可原
6、话、可自己说)明确:日行千里一食或尽粟一石2 .千里马的遭遇?(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指导朗读,突出“也”字的不同语 气)明确:“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这里的“也”有 惋惜意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这里的“也”有不平的语气。“策之食之鸣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里的“也” 有愤慨的语气。3 .你最痛恨谁?痛恨他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疏通文意。然后指导朗读第三段,读出憎恨、鄙视 的语气)第一遍读: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 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第二遍读:
7、(你)策之不以其道,(你)食之不能尽其材,(我)鸣之而(你)不能 通其意,(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 也!(第二遍读时注意添加字和最后的感叹号所起的作用。).谁能拯救千里马?明确:只有伯乐才能拯救千里马。没有伯乐,千里马永无出头之日。也正如作者所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J 隔着遥远的时空,我分明听到了韩愈的一声叹息。可这叹息和不平真的仅 仅是为了千里马吗?4 .马说说谁呢?屏显资料:课件制作韩愈资料(一):韩愈资料(二):25岁中进士。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大量诗文作品:马说师说进学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是一
8、代语言巨匠,其语句形成成语的有:一视同仁、异曲同工、垂头丧 气、袖手旁观、弱肉强食、落井下石、牢不可破、杂乱无章、名存实亡、 再接再厉留下大量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于 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明确:看了资料二,同学们你们觉得韩愈是千里马吗?(是)那为什么会有和 千里马相似的遭遇呢?因为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得力之人 的推荐。马说说谁呢?其实说的就是韩愈自己。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达到 的一个共识是这篇文章名义上是在写马,其实是写人。马中的精品是千里 马(板书:马千里马),人中的精英是人才(板书:人人才)。作者在 其中寄寓了很丰富的情感和意图。(板书:托物寓意)所以
9、,韩愈借马的遭 遇发的不平之音也就激起了古今许多有才之士的共鸣。(三)韩愈,我想对你说韩愈写出了大家的心声,大家也拿起笔给怀才不遇的韩愈写几句安慰 的话。(下发纸条,学生写安慰的话,然后全班交流展示)三、争鸣千里马和伯乐,谁重要?(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根据学情也可以形成一个小辩论会) 屏显下图:小结:关于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刚才同 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展示了良好的口才和思辨能力。伯 乐和千里马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我觉得这张图可以很好地诠释它。两 者应当是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少了谁都会失去存在的意义。而 黑中的白,白中的黑揭示的是千里马会成为未
10、来的伯乐,而伯乐曾经也是 一匹千里马。所以当韩愈后来终于成为朝廷命官,由千里马变成伯乐后, 他(屏显资料)韩愈发现提携的千里马有:李翊在韩愈的推荐下,考中进士。培养出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提携孟郊、张籍、李贺、贾岛韩愈把孟子的地位提高到了孔子的后面,使他成为一代儒家宗师。四、一鸣惊人如果你是千里马,假如将来也遭遇到怀才不遇的情况,你想怎样获得他人 的赏识?结合练习册pll3页的创意表达。学生讨论交流后,出示太极图。教师分析:我找伯乐,是主动;伯乐找我是被动。两种方案皆可,但是无论如何选 择,要记住的是主动里会有等待,被动里其实暗藏着蠢蠢欲动的心。而两 者都有成功的案例。五、课堂小结:“文言文”三个字的意思是美好的语言文章。跨越千年,这些文章依 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智慧和启迪。爱上他们吧,同学们,因为它们是我们 民族的根,民族的魂!六、课后作业:必做题:课后思考探究P123选做题:推荐阅读如果你想知道韩愈最后怎样当上了朝廷的命官,请读康震评说唐宋八大 家韩愈。七、板书设计:马说韩愈马一一千里马人人才托物寓意八、教学评价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并采用多种形式,注重朗读,在拓展延伸和布置作业时,设计 具体的、开放性的题目使学生有话可说,并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