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为在线考试。一、现代文阅读(20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 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 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卜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 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 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
2、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 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 不会成为中国究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竟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 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 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 统天下的局面。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 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
3、界,最终万里 同风,成为世界时尚。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 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 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 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 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 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 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
4、 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 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 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渊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骁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
5、多元转型。1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答案】A【解析】B项,“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错,与原文第二段表达意思相反;C项,“明代” 错,应为明初:D项,属于强加因
6、果,原文最后一段为“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 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 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故选A。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答案】A【解析】A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错,从第一段段意看,其
7、目的 并非为论证优器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而在于论述“青花究崛起是郑和航海时 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 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故选A。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如果不是卜.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答案】B【解析】B项,“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于
8、文无据。故选B。(-)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材料一在个人属性中,学习成绩、城市户口、东部地区、一二线城市正向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 年级对网络素养的影响为负向。数据显示,初中生的网络素养水平高于高中生。随着学习成 绩的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也显著提高。东部地区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中部地区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出现“凹陷”状况。以城市来看,一线城市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水 平最高。从性别上看,在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方面,女性青少年优于男性青少年; 在网上信息搜索与利用、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男性青少年优于女性青 少年。在家庭属
9、性中,上网设备数量、与父母亲密程度、与父母讨论频率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有 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双亲居住,对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能力的提高有显著 影响。随着家长对青少年上网行为干预频率的提高,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显著下降。 与父母讨论的频率越高,青少年在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 面的能力越高。在学校因素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与青少年网络素养呈正相关。 数据显示,学校开设有关网络(信息)素养课程对青少年的上网注意力管理、网络信息搜索 与利用以及自我信息控制有显著的正影响;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越高,青少年网络素养越 同0(摘编自中国青少年网络
10、素养有待提升)材料二未成年人在家上网的比例最高,且从81.陶增加到94. 6%,网吧上网比例从37. 6与下降 到17.7机这与青少年整体上网地点分布的变化趋势相同。从网络接入方式看,手机上网使 用率从63.0%上升至81.2%,台式机上网选择率从75.0%下降到70. 2机 在互联网时代,智 能手机相比于传统的PC (台式机)工具更加适用于碎片化的场景,未成年人更加青睐高度 自由化的手机终端,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PC时代或许将没落。在使用行为上,未成年 人的搜索引擎使用率有大幅提高,已经从70与左右提高到了 85%左右,网络游戏和论坛使用 率出现了同步下滑趋势,但网络游戏的使用率仍然处F
11、69. 2%。笔者认为:将未成年人玩网 络游戏看作洪水猛兽是不合理的,只要进行健康的引导,不失为缓解学习压力和提高情商智 商的有效工具。网络购物使用率从16.现增加到了 43. 9%,超过4成的未成年人有网购行为, 这其中也包括一定的非理性购买行为,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知情的情况下随意网购的现象层 出不穷,这需要家长、电商、政府的共同努力,从家庭监管、行业自律和法规完善等角度乡 管齐下,以保护未成年人网购权益和引导其正确进行网购。(摘编自青少年网民群体特征与上网行为的动态变迁一一历年中国青少年上 网行为调查报告研析) 材料三“历年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使用行为”统计图表(单位:%)级指标二级指标200
12、9 年2010 年2011 年2012 年2013 年2014 年2015 年信息获取搜索引擎73.984. 782.384. 180.581.686.6网络新闻72.070. 161.873.874.5交流沟通博客68.674. 171.965.076.744.437.6即时通信77.082.686.085. 191. 193.092.4社交网站50.962.057. 755.645. 7电子邮件56.255.047.216. 337.637.834. 5论坛31. 734.925.830.721.421. 118.0网络娱乐网络音乐88. 185. 181.282.883. 777.580
13、.2网络视频67.066.666.866. 472.969.475. 4网络文学47. 148. 144.446.945.046.944.6网络游戏77.274.872.968.465.764.366.5商务交易网络购物26.532.936.545.250.056.961.3网上支付22.927.831.941.639.048.862.0网上银行21. 126. 129.640. 137. 013. 745. 6(摘自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注】:“娱乐、沟通”是青少年这一群体的主要上网动机,青少年对于网络新闻的关注度 相对较低。青少年倾向于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QQ、微
14、信等即 时通讯网络软件迅速快捷的优势也是电子邮件、博客使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网络 视频能够以电脑或者移动设备为终端,进行可视化聊天,这能够有效满足青少年即 时交流和学习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很多家庭都给子女更多的零花 钱。4.下列对“历年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使用行为”统计图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从信息获取方面看,网络搜索引擎使用率明显要高于网络新闻使用率,这与青少年 的主要上网动机“娱乐、沟通”有关。B.在交流沟通方面,即时通信使用率保持在高位且整体呈增长态势,原因就在于青少 年倾向于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C.网络视频使用率整体呈增长势头,是由于网络视频
15、能够以电脑或者移动设备为终端,进行可视化聊天,能够满足青少年即时交流和学习的需要。D.从商务交易方面看,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使用率整体呈高速增长态势, 原因之一是很多家庭为子女提供了经济基础。【答案】B【解析】B项,“原因就在于青少年倾向于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这 一表述不当,归因不全面,除了这一主观原因外,还有客观原因,即QQ、微信 等即时通讯网络软件具有迅速快捷的优势。故选B。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材料一从个人、家庭、学校三方面分析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因素;材料二从上网 地点、接入方式和上网行为等角度分析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变
16、迁。B.手机上网使用率上升,台式机上网选择率下降,这是因为智能手机比PC工具更适用 于碎片化场景,更受未成年人青睐。因此,PC时代或许将要没落。C.在使用行为上,网络游戏的使用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这表明:网络游 戏是未成年人缓解学习压力、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D.要防止未成年人进行非理性网购,引导其正确进行网购,就需要家长、电商、政府 共同努力,从家庭监管、行业自律和法规完善等角度多管齐下。【答案】C【解析】C项,“网络游戏是未成年人缓解学习压力、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推理欠 充分,由前面的信息不能得出后面的结论。故选C。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
17、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虞谦,字伯益,金坛人。洪武中,由四于生擢刑部郎中,皆知杭州府。建文中请限僧道 田,人无过十亩,余以均给贫民。从之。泉工高召为木掌奇少血。时有诏,建文中上言改旧 制者悉面陈。谦乃言前事请罪。帝见谦怖,笑曰:“此方才辟老、佛耳。”释弗问。而僧道限 E0制竞罢。都察院论证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送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 意帝从之。天津卫仓灾,焚粮数十万石。御史言主者盗用多,纵火自盖。逮几八百人,应死 者百。谦白其滥,得论减。八年,偕给事中杜钦巡视淮、凤,抵陈州灾伤,免田租,赎民所鬻子女。明年,谦请振, 太子谕之日:“军民困极,而卿等从容请启,彼汲黯何如
18、人也。”寻命督两浙、苏、松诸府粮, 输南、北京及徐州、淮安。富民赂有司,率得近地,而贫民多远运。谦建议分四等:丁多粮 最少者运北京,次少者运徐州,丁粮等者运南京、淮安,丁少粮多者存留本土。民利赖之。仁宗即位,召还,改大理寺卿。帝方矜慎刑狱,谦等亦悉心奏当。凡法司及四方所上狱, 谦等再四参复,必求其平。尝语人曰:“彼无憾,斯我无憾矣。尝应诏上言七事,皆切中时 务。有言其奏事不密,市恩于外者。帝怒,降少卿。一日,杨士奇奏事毕,不退。帝问:“欲 何言,得非为虞谦乎? ”士奇因具白其诬,且言谦历事三朝,得大臣体。帝曰:“吾亦悔之 遂命及职。宣宗立,谦言:“旧制,犯死罪者,罚役终身。今所犯不等,宜依轻重
19、分年限。”报可。 宣德二年三月卒于官。(节选自明史虞谦传,有删改)6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A.都察院论i匡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讴骗当杖流枭 首/非诏书意/帝从之/B.都察院论讴骗/罪准洪武榜例/舄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证骗当杖流枭 首/非诏书意/帝从之/C.都察院论谑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证骗当杖流/枭 首非诏书意/帝从之/D.都察院论讴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返骗当杖流/ 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答案】C【解析】“返骗罪”为名词,作“论”的宾语,其后要断句,排除B、D项;“比
20、奉诏准律 断罪非诏书意”为说的话,其前要断句,排除A项。故选C。7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国子生”,即国子监学生。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 高学府。晋时始设,与太学并立。A. “出”,指出京受任,官职可升可降。张衡传中“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 与此处意义相同。B. “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明时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二“秀才”,是汉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置秀才科,后亦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 文中虞谦上言改旧制时就被举荐为秀才。【答案】D【解析】D项,“文中虞
21、谦上言改旧制时就被举荐为秀才”说法错误,文中此处的秀才泛 指读书人。故选D。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虞谦深受三朝皇帝倚重。他因曾上奏改革旧制而向皇帝请罪,皇帝都没有追究他的 过错。即使他因奏事不密而被贬,经杨士奇梢加劝谏,仁宗就将他官更原职。B.虞谦关心百姓疾苦。亲自前往灾区赈灾,安抚灾民。为便利百姓,还根据丁粮的多 寡制定了运粮远近的具体措施。C.虞谦执法公正。处理案件时谨慎得当,依罪定刑。他向宣宗建议改变过去犯了死罪 都要终身服役的做法,主张根据犯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划分服役年限。D.虞谦敢于直言,善于说理。多次向皇帝进言,因他所奏之言有理有据,又能切中
22、时 务,因此被皇帝采纳。【答案】A【解析】A项,虞谦“奏事不密”系他人诬告,并非事实,由后文杨士奇“具向其诬”可 知。故选A。【参考译文】虞谦,字伯益,金坛人。虞谦在洪武年间,由国子监生升为刑部郎中,出任杭州知府。 建文年间,虞谦请限制僧道占田数量,规定每人不能超过十亩,多余部分便平均分给贫民。 朱允炊听从了他的建议。永乐初年,虞谦被召为大理寺少卿。当时有诏书说,建文年间曾上 奏改革旧制的人,现在都要当面向皇上陈述清楚。虞谦于是陈述上述这件事,并请罪。皇上 见虞谦害怕,便笑着说:“这不过是秀才批判道、佛而已。”不再过问此事,但僧道限田的规 定还是被废除了。都察院讨论欺骗之罪,请准予照洪武年间公
23、布的条例枭首示众。虞谦上奏 说:“近来奉诏书要依律断罪,欺骗之罪应判杖打流放,枭首不是诏书之意朱棣听从了。 天津卫仓库失火,烧掉粮食数十万石。御史说主管官员盗用了许多粮食,自己放火来掩盖。 逮捕了近八百人,有一百人应判死罪。虞谦说处罚得过重,使得他们得以减罪。永乐八年, 虞谦与给事中杜钦巡视淮安和风阳,到达陈州灾区,免除该地出租,赎回百姓所卖的子女。 第二年,虞谦请求赈灾,太子对他说:“军民极度困敝,而卿等还从容陈请,那汲黯算什么 人? ”不久,命虞谦督管两浙、苏州、松江等府粮米,输运到南、北两京和徐州、淮安。富 民贿赂有关官员,他们都得运到近地,而贫民多要输运到远地。虞谦建议分为四等:多粮
24、最少的运到北京,次少的运到徐州,人丁和租粮相当的运到南京和淮安,丁少粮多的就存留 本土。百姓因此得享便利。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将虞谦召回,改任大理寺卿。皇上正慎重于 用刑,虞谦等人也都悉心奏请,依罪定刑。凡是法司和各地上报的案件,虞谦等人都再三审 查,必定力求公平公正。他曾对人说:“他们无憾,我也就无憾了。”虞谦曾响应诏令,上书 议论七个事项,都切中时务。有人说他上奏言事不密,向外人示恩买好。皇上因此生气,把 他降为少卿。有一天,杨士奇奏事完毕后,还不想退下。皇上问:“你还想说什么?不是为 了虞谦吧? ”杨士奇便从头到尾论说虞谦冤枉,并说虞谦历事三朝,很得大臣之体。皇上说:“我也后悔那么做。”于
25、是命令他复职。明宣宗即位后,虞谦说:“按照旧制,犯了死罪的人, 要罚终身服役。现在犯人所犯罪行不等,应依罪行轻重划分服役年限。”宣宗回书给虞谦说 此事可行。宣德二年三月,虞谦在任上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三首诗歌,完成912题。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9 .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 一二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 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一个“自”字,表 现了书生由衷的爱国激情。B.
26、三四两句描写军队出征的情景。“牙璋”、“凤阙”两词,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 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C.五六两句写战斗,诗人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前句从人的 视觉出发,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的最后两句则直接抒发 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D.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仅仅四十个字,详细完整地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 出塞参战的全过程。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答案】I)【解析】D项,”详细完整地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一句错
27、,显然作 者并未写到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故选D。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注】:凉州: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作客。凉 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诗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10 .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 了凉州城的全貌。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
28、琵琶演奏的缠绵俳恻、 哀婉动人的特点。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 现凉州的宏大繁荣。D.本诗把边塞生活情调和强烈的时代气息结合了起来。诗歌所写的夜宴,更是兴会淋 漓,豪气纵横,不是盛唐人不能如此。【答案】B【解析】B项,“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错误,第一次是指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 带有浓郁的边地情调,第二次是指宴会上的演奏,哀婉动人。故选B。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余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口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树杪:树梢。1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29、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答案】C【解析】C项,从“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一句,结合地理位置分析,应该是“万 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故选C。12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与此 手法相同、感情相似的一项是(4分)A.欲暮黄鹏噤,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C
30、.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未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答案】B【解析】A项,借“黄鹏”之声传递女子“伤心”之情;C项,借“苍鸠”之声传递情人 “相思”之情;I)项,借“莺”之声传递“春”来之讯;B项,借“雁”声传递 远客“思乡”之情,与例句相同。故选B。三、语言文字运用(32分).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春节指的是阴历中“年”的开始,古人又称为“元日”“元正”等。春节和二十四节 气中的立春不一定是同时的。B.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占人写此节的诗词很多,例如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 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C.寒食节要
31、禁烟火,以纪念介子推。唐代诗人韩朝的诗句“口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 入五侯家”写的就是寒食节情景。D.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天气转暖,李清照形 容它“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答案】D【解析】D项,“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写于秋季,言寒,而不是写清明节。故选D。 14.下列语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C.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I).紫藤萝的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答案】B【解析】A、C、D项
32、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李鸿章在事先已被祖先确定好的框架内进行的所谓改革是完全无济于事的。即使他兴办 机械局、矿务局、铁道局、电报局,甚至苦心孤诣地创建了那支亚洲规模最大的海军力量- 一北洋水师,军队将领皆从英国留学归来,军事操练皆用英语,然而在这位雄心勃勃的大臣 面前,那个被罩在薄暮中的王朝就像一台过度破损的机器,早已发挥不出它应有的效率。只 有它的礼制,还在按照千百年前的模样有条不紊地运作着。李鸿章像巧手的工匠一样富于敬业精神,他意识到自己要改变些什么。( )。技术上 的进步已经事无补。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 的业绩就已经幻
33、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行为惺惺作态的更符合历史逻辑的官员们。对于一个 道德底线已经彻底崩溃的社会来说,对它进行局部修补,使它维持得久一点,对于大多数人 反而是种痛苦,倒不如使其速朽,让所有的灿烂与阴影都化成无尽的尘埃散去。15 .下列各句中与“那支亚洲规模最大的海军力量一一北洋水师”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4分)A.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一一有什么看头啊!B.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口一一好像火车站剪票处 一般的木栅子前面。C.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一一D.每年一一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答案】B【解析】A项
34、,表示意思的跳跃或转折;C项,表示说话中断;I)项,表示意思递进;B 项,与例句均是对前面内容的解释。故选B。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尽管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抵消掉B.尽管从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中,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消解掉C.然而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抵消掉D.然而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消解掉 【答案】I)【解析】前后句子是转折关系,用“然而”,排除A、B项:“抵消”更偏重于两者互相作 用,而此处则偏重于社会惯性对个人努
35、力的挤压,应用“消解”,排除C项。故 选Do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 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惺惺作态的官员们的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B.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所以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 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行为更符合历史逻辑的惺惺作态的官员们。C.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所以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 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惺惺作态的官员们的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D.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
36、 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的惺惺作态的官员们。【答案】C【解析】“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是“李鸿章没有找到 合适的力量支点”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A、D项;”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 无形”与“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前后照应,排除B项。故选C。新年伊始,人民军队披坚执锐、遵令而行、,真正锤炼出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底气和能力。军事训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军事斗争准备,也是生成和提高战 斗力的基本途径,是未来战争的预演。目前我军实战化训练已经开始朝着战役层面以及体系 化方向发展。实弹、实投、实爆成为部队的“家常饭”,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成了训练
37、 “标配”;演练不见预案脚本,没有“前奏”“过门”,危局、难局、险局。提高军 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实现军事训练向信息化聚焦、向实战靠拢,必须设置实战化训练环境、 运用实战化编组力量、采取实战化方法步骤,在实战化训练中发现短板、找出差距、解决问 题。通过演习总结检讨,进一步确立分数不是胜数,();对抗不是目的,只有“逼到绝 境”才能磨砺打嬴能力;胜负不是关键,只有“反思检讨”才能谋求强军之道。只有如此, 才能不断推进实战化训练向高度提升、向深度发展。打仗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枳极进行实战化训练。全军要切实以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部队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的大幅提升,做到枕戈待旦、箭
38、在弦上,对于党和人民的嘱托,我们要o确保一声令下、不辱使命!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军事训练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是未来战争的预演,也是最直接最有效 的军事斗争准备。B.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军事斗争途径,也是提高和生成战 斗力的基本准备。C.军事训练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基本准备,是未来战争的预演,也是最直接最有效 的军事斗争途径。D.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是提高和生成战斗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最直接最有效 的军事斗争准备。 【答案】A【解析】B项,“基本准备”搭配不当,“生成和提高”语序不当;C项,”生成和提高”搭 配不当
39、;D项,”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是提高和生成战斗力的基本途径” 语序不当。故选A.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学会打仗本领必须“抛下包袱”B.只有“抛下包袱”才能学会打仗本领C.只要“抛下包袱”就能学会打仗本领D.想要学会打仗本领就要“抛下包袱”【答案】B【解析】根据关联词“只有,才”的搭配,排除A、C、I)项。故选瓦.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4分)A.不负众望 B.不孚众望 C.不负众望 D.不孚众望层出不穷 屡见不鲜 层出不穷 屡见不鲜刻不容缓一言九鼎 迫不及待一言九鼎 刻不容缓一诺千金 迫不及待一诺千金【答案】c【解析】不孚众望:
40、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指为人所信服,很争 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根据句意,应用“不负众望”,排除B、D项。层出不穷: 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强调接连不断 出现,“层出不穷”符合语境。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刻 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这里应用“刻不容缓,一言九鼎: 一句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一诺千金:许下的个诺 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根据语句前后“嘱托”“一声令下” 等判断,这里应用“一诺千金,排除A、B项。故选C。四、名篇名句默写(20分).滕土阁中采用互文手法,化静
41、为动,写出了滕土阁居高临远、风景秀丽的两句是20 .春夜别友人中将空间转移到室外,写出夜晚即将过去,分离时刻就要到来的句子是.春江花月夜中用“, ”写思妇和离人 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21 .望月怀远中张九龄用“, ”两句巧妙 地将望月和怀远、景和情联系起来。22 .望月怀远中张九龄又用“,”两句描绘出一个烛灭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的幽情意境。23 .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幌山里,用“, ” 准确地写出了天寒水少而清的景象。24 .山居秋暝中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的诗句是,。25 .燕歌行中用凄凉萧瑟的景物描写烘托死伤惨重、战争失败的悲凉气氛的句子是29.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
42、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30.将进酒中悲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句子是“君不见,,! ”【答案】21.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22.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23.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2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25.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26.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2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28.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2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0.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骁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
43、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材料一在个人属性中,学习成绩、城市户口、东部地区、一二线城市正向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 年级对网络素养的影响为负向。数据显示,初中生的素养水平高于高中生。随着学习成绩的 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也显著提高。东部地区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中 部地区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出现“凹陷”状况。以城市来看,一线城市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水平 最高。从性别上看,在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方面,女性青少年优于男性青少年; 在网上信息搜索与利用、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男性青少年
44、优于女性青 少年。在家庭属性中,上网设备数量、与父母亲密程度、与父母讨论频率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有 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双亲居住,对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能力的提高有显著 影响。随着家长对青少年上网行为干预频率的提高,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显著下降。 与父母讨论的频率越高,青少年在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 面的能力越高。在学校因素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与青少年网络素养呈正相关。 数据显示,学校开设有关网络(信息)素养课程对青少年的上网注意力管理、网络信息搜索 与利用以及自我信息控制有显著的正影响;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越高,青少年网络素养越
45、局0(摘编自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有待提升)材料二未成年人在家上网的比例最高,且从81.%增加到94. 6%,网吧上网比例从37. 6%下降 到17. 7%。这与青少年整体上网地点分布的变化趋势相同。从网络接入方式看,手机上网使 用率从63.0%上升至81. 2%,台式机上网选择率从75.0%下降到70. 2%。在互联网时代,智 能手机相比于传统的PC (台式机)工具更加适用于碎片化的场景,未成年人更加青睐高度 自由化的手机终端,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PC时代或许将没落。在使用行为上,未成年 人的搜索引擎使用率有大幅提高,已经从70舟左右提高到了85%左右,网络游戏和论坛使用 率出现了同步下滑趋势
46、,但网络游戏的使用率仍然处于69. 2%。笔者认为:将未成年人玩网 络游戏看作洪水猛兽是不合理的,只要进行健康的引导,不失为缓解学习压力和提高情商智 商的有效工具。网络购物使用率从16.巡增加到了 43. 9%,超过4成的未成年人有网购行为, 这其中也包括一定的非理性购买行为,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知情的情况下随意网购的现象层 出不穷,这需要家长、电商、政府的共同努力,从家庭监管、行业自律和法规完善等角度乡 管齐下,以保护未成年人网购权益和引导其正确进行网购。(摘编自青少年网民群体特征与上网行为的动态变迁一一历年中国青少年上 网行为调查报告研析) 材料三“历年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使用行为”统计图表(单位:%)一级指 标二级指 标2009 年2010 年2011 年2012 年2013 年2014 年2015 年信息获取搜索引擎73.984.782.384. 180.581.686.6网络新72.070. 161.873.874. 5(摘自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同交流沟通博客68.674. 171.965.076.744. 137.6即时通 信77.082.686.085. 191. 193.092.4社交网 站50.962.057.755.645.7电子邮 件56.255.047.246.337.637.834. 5论坛31.734. 925.830.721.4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