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帝 渭陵》纪录片解说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元帝 渭陵》纪录片解说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汉元帝渭陵纪录片解说词在陕西省咸阳市周陵镇新庄村东南方向,矗立着一座高大的西汉帝陵,今 天,这座陵墓的封土顶部已经塌陷,不复当年的华彩。这座帝陵的主人曾被父亲预言将会断送汉家社稷,他究竟遇到了怎么样难 解的症结?历史永远令人着迷。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座帝陵附近竟找不到任何陵邑存在过的痕迹,汉高祖 刘邦煞费苦心经营的陵邑制度,为什么在一百多年后却被废止了呢?让我们拨开迷雾,还原这座帝陵的本来面目,还原那段纷扰颓唐的历史。公元前49年,汉宣帝刘询驾崩,西汉王朝迎来第八位皇帝刘爽。早在做太子时,刘爽便倾心于儒教,如今他终于有机会实践自己的政治理 想。在刘爽看来,大汉王朝在儒政的教化下,必将开启一个崭新
2、的时代。然而谁会想到,随着汉宣帝一同远去的,竟然是属于整个西汉王朝的黄金 时代。先帝大行,新君即位,刘爽端坐在未央宫大殿之上,父亲和母亲的形象长 久地在他脑海中回荡。刘爽是汉宣帝的长子,宣帝少年时期流落民间,与许平君结为夫妻,生下 刘爽,八岁时,刘爽被册立为太子。与雄才大略的父亲不同,刘爽酷爱儒家经典,他曾向父亲进言,建议多用 儒生,却遭到斥责。汉宣帝对太子说:汉朝的制度本就是霸道与王道并用,怎可只用儒教?庸 俗的儒生,不明时事,又怎能委以重任?最终,独揽大权的王莽追贬傅氏为定陶恭王母,褫夺了她的汉元帝皇后封 号,还命人挖开傅氏的陵墓,取走太后玺绶,并将封土夷平,因此,今天所见 的傅氏陵墓仅为
3、残迹。两座皇后陵墓,令渭陵在西汉帝陵中独一无二,除此之外,渭陵还有一些 不为人知的陪葬墓,隐藏着刘爽更多的秘密。这些陵冢有序地排列于渭陵陵园东北方500米处,东西4行,每行7座, 共28座,当地百姓称之为二十八宿墓,咸阳县志则称之为七妃墓。这片陪葬墓群所埋葬的应是刘爽的嫔妃,从渭陵开始,西汉帝陵陵园中, 有了规划一致的妃子陵园,这似乎是一种讽刺,当国势开始衰败,妻妾们便成 为了皇帝的生活重心。除了这些妃子墓,渭陵著名的陪葬墓便不多了,历代西汉帝王都拥有庞 大、辉煌的陪葬墓系统,它们主要属于皇帝的各级夫人、诸侯王、列侯、大臣 等。然而,刘爽推崇的儒学强调三纲五常等伦理思想,家族墓地逐渐兴起,世
4、家大族不再对陪葬帝陵感到特别地荣耀,皇权的衰落,也令朝廷无力召唤大族 为帝陵陪葬。渭陵的从葬坑也不复往日之盛,许多陪葬器物都遭到了限制,大有日渐微 末之势。因此,渭陵也成为从葬坑制度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与衰落的帝陵一样,刘爽的生命力也在年复一年地走向下坡,公元前33 年,刘爽在未央宫驾崩,终年仅42岁,谥号孝元皇帝,葬于渭陵。史学家往往用柔仁好儒形容刘爽,他不仅改变了西汉的政治面貌,更改变 了中国的政治面貌,正是从他开始,儒家学说成为了每一个封建王朝统治方法 的核心理念。这样的皇帝,难道不该是一位能力超群的圣明天子吗?然而,历史往往令人唏嘘不已,刘爽既没有吞天吐地的豪迈之气,也缺乏 强悍有效的政
5、治手段。他过于笃信儒家政治理念,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失去了平衡,再加上他亲小 人而远贤臣,最终导致大权旁落,为国家埋下了祸患。刘爽走得匆忙而困惑。为什么仁人爱民的国策不能令百姓安居乐业,不能 让官员克己奉公,不能使国家重回巅峰?刘爽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太子刘鳌身上,刘瞥,这匹寄托着汉宣帝和 汉元帝两代帝王厚望的千里马”,又能为这个国家带来什么呢?大汉王朝已经来到了悬崖边上,它将怎样步入属于自己的宿命深渊呢?帝 国的斜阳逐渐西沉,黑夜即将来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 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汉书元帝 纪)对太子忧心忡忡的汉宣帝
6、,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乱我家者,太子也。霸王道杂之,代表了自汉武帝以来的西汉基本国策露道,就是用法家手 段,匡正国家,约束臣民;而王道,则是以儒家理念,推行德政,教化天下。在武、宣三朝的近百年时间里,以霸道为主、王道为辅的政策行之有 效,塑造了汉武盛世和昭宣中兴两段黄金时代。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六经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在历史上,武帝时期,并没有真正提出独尊儒术,但儒学的地位确实得到 了提高,至宣帝朝,儒家思想已经成为霸道的有效补充和辅助力量。事实上,汉宣帝眼中的儒学并非一无是处,儒家思想有着丰富的为政理 念,能为国家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其所倡导的大一统观
7、念更是国家繁荣稳定和 长治久安的基石。可见,汉宣帝看重的是那些胸怀天下、心系国家的真正大儒,于是指定名 儒萧望之和周堪担任太子的老师。萧望之与周堪主要为刘爽教授经学,经学原本是阐释各家学说要义的学 问,汉武帝之后逐渐特指研究儒学经典的学问,因此,刘爽的经学修为在整个 汉代帝王中首屈一指。然而,汉宣帝担心刘爽过于痴迷儒学,将来执政有失偏颇,便在临终前指 定了三位辅政大臣,除了萧望之和周堪,还有一位乐陵侯史高。史高是宣帝祖母史良娣的侄孙,深受宣帝信任,手握决策大权,可以平衡 儒生势力。然而,萧望之和周堪很快引进经学家刘向以及儒生出身的侍中金敞共参朝 政,史高渐渐被刘爽所疏远。(四人同心谋议,劝道上
8、以古制,多所欲匡正。汉书萧望之传)刘爽登基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儒学治国的时代,儒家学说认为,只要臣 民能够以君主作为道德楷模,就可以实现天下大治的理想。然而,君主的德行靠什么去约束和监督呢?只能寄希望于对君主的教育来 达到王道政治的理想。刘爽继位当年,孔子的第十三世孙孔霸上疏,请求祭祀孔子,刘爽下诏以 皇帝的名义奉祀孔子,赐爵孔霸关内侯,赠食邑800户,封褒成君。后来,孔霸去世,刘爽着素服吊祭,赐给秘器钱帛,以列侯之礼安葬,谥 号烈君。刘爽向天下表明自己一心向儒的决心,朝廷上下弥漫着浓郁的儒风,上至 公卿王爵,下至州牧郡守,都以经学为本,代代相传,乃至成为家业。对封建帝王至关重要的帝陵,也被烙
9、上了儒学的烙印,最为显著的一点就 是,刘爽的渭陵是汉朝第一个废置陵邑的帝陵,这与践行儒政有何关系呢?渭陵是汉元帝刘爽与其皇后王氏的合葬陵园,陵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已 探明的陵园有4座,建筑遗址6处,从葬坑26座,陪葬墓80余座。汉元帝陵园,位于渭陵陵园西南部,呈正方形,边长415米,覆斗形封 土,位于陵园正中,底边长168米,顶边长40米,高约29米。墓葬形制为四出墓道的亚字形,其中东墓道最长,勘探长度26米,宽7至 17米,深15至26米。在帝陵陵园内发现从葬坑8座,均分布于墓道与门阙中轴线两侧,其中封 土东侧、北侧各有两座,封土南侧三座,西侧一座。从葬坑为竖穴坑道形式,坑长5至71米,大多
10、宽约5米,距地表深约15 米,坑体深3至7米,坑内包含物为板灰、红烧土、木炭、漆皮等。与前几代帝陵相比,渭陵随葬器物并不丰富,陵园的格局也显得略小,考 古学家在渭陵及其陵园周围反复探查,都没有发现任何陵邑的痕迹。从刘邦的长陵开始,西汉帝陵一直设有陵邑,兼具维护中央集权和防御北 方威胁的双重任务,也是汉朝攘外、安内的国本,刘爽何以敢于取消陵邑呢?公元前40年,继位八年的刘爽筹建寿陵,同时,发布了一道诏令,大意是 说:根据儒家经典诗经的精神,迁移人口充实陵邑的制度使东部地区虚耗 费用,百姓破土离家,非长久之计。因此,渭陵不设陵邑,以便天下臣民安土 乐业。(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11、顷者有司缘臣子之义, 奏徙郡国民以奉园陵,令百姓远弃先祖坟墓,破业失产,亲戚别离,人怀思慕 之心,家有不安之意。是以东垂被虚耗之害,关中有无聊之民,非久长之策 也。诗不云乎?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今所为初陵 者,勿置县邑,使天下咸安士乐业,亡有动摇之心。布告天下,令明知之。 -汉书元帝纪)这道诏书获得了儒生们的一致认可,然而,仅仅因为诗经中的几句诗 文,刘爽就敢于改变沿袭了一百多年的皇家丧葬制度吗?事实上,刘爽甚至在儒臣的建议下,下诏罢弃在各郡国为高、文、武三帝 设置的宗庙,拉开了西汉后期宗庙礼制改革的序幕。然而,事情绝非这样简单,陵邑是长安城周边的繁华富庶地区,迁徙而来 的
12、人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水平,而且陵邑之中多名流,人人往往以家住陵 邑为豪。那么,刘爽废置陵邑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无论是迁徙人口充实陵邑,还是在各地郡国的帝王宗庙举行祭祀,都是耗 资巨大的活动,在西汉前期和中期,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来支持这样的活动。然而,到了刘爽时期,汉朝开始显露疲态,传统诸侯国也渐趋衰弱,代之 而起的是通过土地兼并产生的豪强地主。这些新兴的地方豪强有着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皇帝也无法强令他们迁 徙人口。于是刘爽的政策只能内缩,不得不废置陵邑,罢弃宗庙。但是,来自北方的威胁怎么办?汉高祖刘邦设置陵邑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防范匈奴的侵扰。此时的匈奴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势,最后形成
13、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的 对立,呼韩邪单于降汉之后,郅支单于向西域发展,成为唯一威肋汉朝的匈奴 势力。公元前36年,时任西域都护府校尉的甘延寿与副校尉陈汤出奇兵,攻击郅 支单于,大获全胜。(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汤)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表示愿意与汉朝修好,娶汉女为澜氏,也就是匈 奴的王后,刘爽也想巩固,汉匈之间的友好关系,但让谁出嫁呢?一位名叫王婿的宫女挺身而出,做出了历史性的选择,王婿,字昭君,南 郡秘归人,拥有落雁的美貌,但未受封诰,所以地位卑微,入宫数年都未能在 御前侍奉。民间传说,西汉宫廷选秀时,要将待选女子绘制成图,供皇帝御览,为使 自己的肖像更加美丽,佳丽们都会贿赂画师。王昭君
14、为人秉正,不屑于此,于是被画师毛延寿草草绘制,故而没有受到 皇帝的青睐。其实,西汉并无这样的制度,真相可能很简单:王昭君入宫时,刘爽已经 年过四十,后宫佳丽本就众多,新进的美人无暇顾及,也在情理之中。因此,就在汉廷上下苦于没有公主和亲的烦恼之时,王昭君意识到,自己 的机会来了。王昭君做出了人生中最重大的抉择:主动请行,远嫁匈奴,这一抉择,让 历史记住了这名柔弱女子,也让世人见证了华夏女性的风采。在送婚仪式上,刘爽第一次注意到了王昭君,此时的王昭君光彩照人、顾 吩生辉,刘爽不禁大为悔恨,却只能让她随呼韩邪出塞而去,成就了一段脍炙 人口的典故。昭君出塞之后,汉匈友好更为巩固,陵邑的战略地位不再突显
15、,刘爽得以 放心地弃置陵邑,西北边疆的和平宁静,使汉民族与西域各少数名族的交往畅 通无碍。然而,虽然对外交往频繁,王朝的问题却开始显现,土地兼并加剧,农民 流离失所,新兴的地方豪强依托于土地,不尊号令,与中央政府相抗。在这样的形势下,霸道与王道谁更有效呢?在面对王朝晚期的选择性难题时,刘爽做出了推行儒政的抉择,在一定程 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使帝国免于即刻崩溃,这是刘爽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刘爽真的是T立纯任德教的儒生皇帝吗?他与儒生的关系,真的像 表面上那样和谐吗?其实刘爽真正信任的并非儒生,而是宦官,他的逻辑很简单:宦官在外没 有自己的家族,在内被土大夫唾弃,无法结党营私,只能忠心耿耿地服务
16、皇 帝。因此,刘爽表面上对儒臣恭敬有加,实际上却将权力交给了以弘恭和石显 为首的宦官集团,开启了汉代宦官擅政的先河。萧望之对天子宠信宦官十分不满,但刘爽并不采纳老师的意见,最终,刘 爽被石显等人的谗言所蒙蔽,将萧望之下狱。然而,萧望之毕竟是帝师,当他的儿子来求情时,刘爽还是顾念师恩,下 令释放萧望之。然而,石显对刘爽说:陛下将老师下狱,天下人都认为柔仁好儒的您必定 有充分的理由,现在若将他无罪释放,那不就等于承认您之前犯了错吗?萧望 之不但不会感激,还会心存愤恨。除非将他再次关进监狱,否则他是不会反省 的。石显的花言巧语说动了优柔寡断的刘爽,下诏将萧望之再度收监,萧望之 眼看着学生被宦官操控,
17、无奈之下,服毒自尽。更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儒生被利禄所吸引,他们研习经书,只是为了贪 图禄位,尸位素餐。由于刘爽一味强调以经取土,甚至一些书呆子也被选进政府机构,大行其 道,这种局面对国家和社会影响恶劣。而此时的刘爽将权力交给宦官集团,过起了悠闲的生活,在西汉诸帝中, 刘爽可能是最具文艺色彩的,据说他写得一手好篆书,弹琴鼓瑟、辨音协律等 技艺也令人叹为观止。不过,刘爽的身体始终不是很好,据史料记载,他在30多岁时,竟然发齿 脱落,老态龙钟,这样一位病弱的皇帝,能为国家带来什么呢?刘爽沉浸在儒生与宦官为其营造的天下无事的幻境中,雄心壮志消失殆 尽,兴趣转向后宫,西汉朝廷阴盛阳衰。更致命的是,刘爽
18、的一次选择甚至间接地造成了西汉王朝的灭亡,这是一 次什么样的选择呢?渭陵帝陵陵园的西北方380米处,有一座陵园,边长约377米,园墙宽4.5米,残高2.5米至3.8米,四墙正中各辟一门,有门阙建筑。陵园中心的封土呈覆斗形,底边长约80米,顶边长约33米,现存高度 17.5米。墓葬形制呈现亚字形,四周的墙垣均于中央辟有大门,门外立有双 阙。这是刘爽的皇后王政君的后陵,就是这位皇后,间接影响了西汉最后的历 史,事情要从刘爽还在做太子时说起。二十三岁时,刘爽最喜爱的司马良娣病逝,对他造成了沉重的精神打击。 良娣,是古时候对太子妾室的称号。司马良娣临死之前,哽咽着对刘爽说,自己是被得不到太子宠爰的姬妾
19、诅 咒致死。刘爽对司马良娣的话十分笃信,将所有的妻妾都拒之门外。为了使儿子重新振作,汉宣帝让皇后挑选五位宫女给太子送去,以欢娱太 子之心,刘爽哪有心思挑选美女,将手随意一挥,说道:这个大概还算可以 吧。五名宫女中,有一位名叫王政君的姑娘,距离太子最近,皇后大喜,将王 政君送入太子宫中。第二年,王政君生下了嫡皇孙,汉宣帝为其取名刘瞥,鹫是一种千里马, 可见老皇帝对皇孙寄予厚望,这位刘鹫就是后来的汉成帝。刘爽即位后,王政君成为皇后,其家族迅速飞腾,不久,王氏外戚将会出 现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亲手结束西汉210年的统治,他就是王政君的侄子一 王莽。这位日后权倾天下、改朝换代的人,不仅颠覆了刘汉皇室,在渭陵的陵园 中竟也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究竟对渭陵做了什么?在渭陵帝陵陵园东北约350米处,有一座残破的陵冢,底边东西约150米,南北约100米,残高约2米,被当地人称为塌塌冢。这原本也是一座后 陵,难道刘爽曾有两个皇后吗?据考证,这座后陵是孝元傅皇后合葬陵,这位傅皇后本是昭仪,是刘爽十 分宠爱的妃子,其子定陶王刘康虽未继承皇位,却是汉哀帝的父亲。汉哀帝即位后,傅昭仪被尊为恭皇太后,一年后改称帝太太后,最后又改 称皇太太后,去世后与刘爽合葬渭陵,称为孝元傅皇后,家族风头一时盖过王 家。然而,傅氏死后,汉哀帝也随之驾崩,失去保护的傅家,被重新崛起的王 氏外戚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