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陵》纪录片解说词第十集:登峰造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唐帝陵》纪录片解说词第十集:登峰造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唐帝陵纪录片解说词第十集:登峰造极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渭河北岸,浩浩荡荡的大唐皇家陵区,群山起伏。与 大多如今颓败凋零的大唐陵阙相比,唐睿宗桥陵的规模和形制不但显得尤为崇厚, 而且以其精美绝伦的石刻艺术,获得了 桥陵石刻甲天下的美誉。然而,当我们翻开史籍,在字里行间,却很难勾勒出这位墓主的真实面容。 在一次次重要的历史瞬间,他留给后人的,始终是一个沉默的背影。在一次次关 键的决断时刻,有关他的记忆又留下太多的空白,隐藏在他身后的这些秘密,如 同这旷野上的石像一样,已经在这里沉默了千年。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七月,那是一个潮湿而炎热的夏天,但重新登上帝位 的李旦,却没有因此而产生一丝烦闷。在刚
2、刚和平化解了继承人问题之后,这位 年近半白的皇帝不但激情满怀地选择了 “景云”这个饱含深意的年号,作为自己 亲政纪元的开始,同时迅速启动了姚崇、宋璟为代表的一批德才兼备的务实派臣 僚,辅佐太子,展开了一系列针对中宗一朝弊政,拨乱反正的改革计划,大唐的 朝纲开始焕然一新,史称“景云之初,翕然复有贞观、永徽之风”。然而,正当这个历经变故的王朝,以一种生机勃发的姿,重新展示在世人面 前的时候,刚刚亲政不到十个月的李旦却忽然在一日朝会之上,表达了自己的隐 退之意。”朕,素怀澹泊,不以万乘之贵。今,欲传位太子,何如?在史料的记载中,这位以淡泊好让而著名的皇帝,似乎没有遗传母亲对权力 的无限渴望。为了让出
3、一再弃而复得的地位,李旦总是费尽了周折,但很少有人 知道,对于此刻的睿宗而言,栖身九五,并不可怕,而误入歧途的太平公主才是 让李旦真正坐立难安之人。精美文物和壁画里,我们仿佛依旧可以触摸到那个自信开放、壮怀激烈的伟大时 代。而这个时代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也成为激励一代代国人不断前行的自信与梦 想。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睿宗李旦的同胞妹妹,自幼颇受 武则天所喜。史称,太平公主,方额广毅,多权略,不管是相貌还是性格,都与 武则天酷似。早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便因武则天的宠幸而常常参与政事,神龙政变后,太 平公主被中宗加封镇国太平公主,开府治事,从此,走上帝国的政治舞台。公元 710年六月
4、,太平公主又因与李隆基联合共同诛灭韦氏,并于殿前亲手将李重茂 拉下御座。李旦即位之后,按照惯例大封功臣,又将其封邑增至万户,太平公主 自此权倾朝野。然而,随着姚崇、宋璟,在李旦的支持下相继拜相,辅佐东宫之后,以太子 李隆基为代表的新兴政治势力,在帝国政坛上登台亮相,崭露头角之时,这位颇 具政治野心的太平公主才赫然发现,李隆基的魄力和手腕还是远远超出了她的预 料。为了继续执掌帝国权柄,重新拥立一个昏睫懦弱的人,来取代李隆基的太子 之位,成为太平公主的一心所念。为此,太平公主一再发动麾下势力,散播舆论, 扬言太子非长,不当立。一时间,朝野上下,已是浮言四起,尽管李旦为此 特意颁布制书诫谕内外,平息
5、舆论,但太平公主却依旧置若罔闻,甚至光天 化日之下,将诸宰相邀截于宣政殿外,奉劝宰相,更易太子。“东宫有大功于天下,真宗庙社稷之主,公主,奈何忽有此议?对于曾经女主乱政的历史教训,姚崇、宋璟依旧历历在目,为了避免重蹈历 史的覆辙,姚宋二人不断向李旦提议,将太平公主调离长安,以巩固太子地位, 但这位素来情感细腻的皇帝,却另有所虑。朕,已无兄弟,唯有太平一妹,岂能将其远置东郡?此事,断不可行。”陛下!”一边是羽翼日丰、功高盖主的太子,一边是素来强势、权倾朝野的妹妹,几 乎是从李旦被拥立的第一天起,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两个阵营的政治博弈,就开始 愈演愈烈。为了避免帝国的中枢再次陷入宗室相残的轮回怪圈,生
6、性温和的李旦, 不得不在这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之间,左支右细,勉力平和两方利益。然而,不到一年时间里,景云之初昙花一现的政治新风,最终在这种严重畸 变的权力结构之,灰飞烟灭。姚崇、宋璟,亦被太平公主再次排挤出权力中心, 贬谪边地,变革戛然而止,史载,自是,纲纪紊乱,复入景龙之世显然,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之下,李旦萌生了隐退之念,然而,在百官的劝谏 声中,李旦还是暂时搁置了隐退的想法,但重振朝纲的热情似乎已成,过眼烟云。 在两难的现实之前,五十岁的李旦开始在道教尊崇的无为境界中探求解脱之道, 有唐一代,道教一直被尊为大唐的国教,李氏皇族大多都是虔诚的道教徒,李旦 也不例外。大唐立国之初,面对纷乱日久的
7、中原大地,拥有一半胡人血统的李氏皇族需 要一位富有威望的汉人先祖来安抚天下人心,维护帝国的统治,在高祖李渊的巧 妙布局下,老子李耳成为了大唐皇帝的先祖,道教因此被奉为大唐的最高信仰, 但自从武周革命以来,武则天开始大力推崇佛教,制造舆论,道教也因此退居从 属地位。神龙革命之后,大唐政权几经波折,最终重归李唐王室手中,为了重塑李唐 正朔,自登基亲政之后,李旦便开始大力提高道教的政治地位,他不仅再次重申 道教为帝国的第一宗教,还亲自督建道馆,建醮祈福,以自己为表率,弘扬道教。这尊被誉为“天下第一钟的青铜古钟,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因其铸造 于睿宗景云二年而得名景云钟。在景云钟上,铭刻着这样一段骈体
8、铭文,字 形气格庄肃,奇伟有力。学者们考证这正是睿宗李旦的御笔亲书,在充满敬意的铭文中,李旦在宣扬 道教教义的同时,亦希望景云钟的渺渺仙韵能够让迷途中的臣民,彻悟宇宙的大 道,重寻生命的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虔诚的皇帝,必定曾在此,焚香顶 礼,渴求消解纷争,济世安邦之道。在大唐的历史上,道教的复兴是一次重要的文化事件启李旦推崇道教之后, 声名显赫的大诗人,如李白、贺知章、杜牧、刘禹锡等都是虔诚的道教徒。在中 国文学史上,唐诗的辉煌无可比拟,但或许,正是道教追求的神仙境界培育了诗 人非比寻常的想象力。司马承祯这位来自天台山的道教宗师,正是于李白、贺知章等并称为“仙宗 十友”的道教上清派,第十
9、二代宗师。景云二年的冬天,当这位隐居多年的真人 应召入宫的时候,李旦如获至宝。而在一番促膝对问之后,司马承祯独特深厚的 学识和素养更是深深地打动了这位,在夹缝中生存的皇帝李旦,希望司马承祯能 够留在长安辅佐朝廷,成为大唐的宗教领袖。史书没有留下更为详细的记载,但 我们有理由相信,李旦挽留司马承祯,还有更为重要的目的。自从姚崇、宋璟罢相之后,朝中原本心向社稷的一派主政官员,也逐渐在太 平公主的压力下被远离中央,成为了斗争的牺牲品,时至景云二年年底,主持帝 国大政的七位宰相已是五出太平门下,文武之臣更是大半附之。李旦知道,表面平静的帝国实则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矛 盾爆发的前夜,这位
10、当世的尊师或许可以指点迷津,帮助自己渡过难关。但在司 马承祯的一再请辞之下,李旦还是答应了他,归山修道的请求,望着司马承祯离 去的背影,李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但更为严峻的危机,仍然不期而至。景云三年的春夏之际,帝国的益州、幽州,相继发生叛乱,镇守当地的唐军 几乎全军覆没,帝国的影响力在削弱,衰退的迹象已经出现,但此刻的李旦,仍 然交困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争斗之中。陛下,这个征兆,预示着帝国,将遇大祸。皇太子,当为天子啊。公元712年七月,一颗耀眼的彗星划过大唐的天际,这本来是一个正常的天 文现象,但却让李旦陷入到巨大的惊恐之中。或许在太平公主看来,这个貌似清 心寡欲的哥哥绝不像他所表现的那
11、般与世无争,只要将这太子篡位的天象向李旦 示警,他便一定会被李隆基采取整治手段,如此一来,自己就可以乘虚而入,进 一步控制帝国权柄。但她万万没有想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却使得原本已焦灼不 堪的李旦,骤然下定了隐退之年。将皇位传于才德之人,便可避免帝国的灾难,朕意,已决听到占星师的回话之后,几乎当场晕厥的太平公主,却并没有乱了方寸,为 了修正这个几乎不可原谅的弄巧成拙,太平公主立刻调动她在朝中的所有势力, 向睿智劝谏,求他收回成命。然而,决心已定的李旦根本不为所动。七月二十六 日,李旦正式颁布诏书,宣布传位太子,以太上皇自居,但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 重大刑案,及帝国大臣仍有太上皇裁决。为了政权的平
12、稳过渡,为了保护误入歧途的妹妹,李旦用心良苦,然而,如 何利用这一权力过渡的特殊时期废除皇帝另立新君仍是太平公主的一心执念。公元713年的夏天,阴雨连绵,非同寻常的寂静,似乎酝酿着不祥的变故。 六月下旬的一天傍晚,李隆基接到耳目奏报,左羽林将军常元楷和右羽林将军李 慈,近日频频出入太平府邸,形迹可疑。这道奏报立即引起了李隆基的高度警觉,作为宿卫皇城的禁军最高统领,身 份如此特殊的两个人,倘若身怀异心,对任何统治者都会构成致命的威胁。但要 仅仅以此为由向太平公主发难,势必又将引来太上皇的出面相阻,到时,父子之 间,又该如何面对?然而,正当李隆基为此踌躇不定的时候,一个原本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
13、保持中立的大臣,突然向李隆基揭发了太平公主准备于七月初四发动兵变的计划, 形势,一触即发。尽管,对于此刻的李隆基而言,诛杀自己的姑母并不是一个容 易做出的决定。但所有的迹象已经表明,一场短兵相接的较量,已是避无可避。公元713年七月初三,李隆基终于发出行动指令,首先,他命龙武将军王毛 仲率三百余名万骑卫士,埋伏在太极宫的虔化门,同时,紧急召常元楷、李慈入 宫觐见。这两个禁军将领,根本没有料到政变计划已经泄露,毫无防备地进入太 极宫后,立刻被伏兵砍杀。随后,李隆基亲率李龙范、王堀、王毛仲等十余亲信一路冲进朝堂,将依附 于太平公主的一干股肱全部斩于堂下,同时,又命兵部尚书郭元振另率一路人马, 直奔
14、太上皇寝殿。听到士兵的鼓噪声,李旦大惊失色,在几个宦官的簇拥下,慌 慌张张地,登上承天门楼,但全副武装的郭元振也旋即尾随而至。陛下,皇帝奉太上皇诰命,诛杀逆党,今日臣等,只是以诰命行事,别无 他意r公元713年,七月初四,即李隆基政变的第二天,李旦颁下诏书,宣布自即 日起,军国政刑,亦皆取皇帝处分,从此,淡出帝国政治舞台,也彻底淡出了满 朝文武,和帝国臣民的视线。三日之后,在政变中落荒而逃的太平公主黯然返回府邸,旋即被玄宗赐死家 中,经过一场又一场的政治博弈,和一轮又一轮的鲜血与死亡的洗礼,这一年, 二十九岁的李隆基终于成为名副其实乾纲独断的大唐天子。十二月初一,李隆基 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开元
15、。在大唐的历史上李隆基功不可没,他不仅一手结束了自五周政变之后王朝妇 人干政、皇权旁落的乱象,而且虚怀纳谏、任人唯贤,自亲政之后,贬谪外放的 姚崇、宋璟,先后重回长安,相继拜相。在玄宗君臣的励精图治下,开元年间, 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些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金银器,舒展典雅,华美至极,在体现了开元 年间,高超金银冶炼工艺的同时,也忠实地记录了开元盛世的荣耀。公元八世纪, 大唐拥有世界1/3的人口,粮食产量和工业产值也超过了世界的1/3 ,空前规模 的桥陵,就是在这样一个空前繁盛的时代诞生的。公元716年,七月十三日,五十五岁的李旦在太极宫的嘉裕殿病
16、逝,对于父 亲的恩赐李隆基充满了感激之情,没有父亲的支持,李隆基的命运或许就是另外 的结局,光耀史册的开元盛世也绝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蒸蒸日上的帝国,需要一座与之匹配的太上皇陵,而这位一手缔造盛世的皇 帝更需要一个形象化的工程,来成全自己的一片孝心。就在这一年的夏天,数以 万计的工匠开始汇集到长安城东北,奉先县方向,一个规模空前的皇家陵寝破土 动工。然而,随着一千多年的时光流逝,曾经辉煌的礼制建筑已不复当初。但透过 这些蛛丝马迹,我们依旧可以再现这座帝陵的昔日辉煌。据考古勘测显示,桥陵在陵园形制和建筑布局长,基本沿袭乾陵程式,于陵 山主峰南腹开凿玄宫,在地面绕山修筑城垣,但陵园规模已远非昔日可
17、比。桥陵, 内城面积,12800亩,将近乾陵的4倍大小,城垣周长,13公里,只比现存的西 安明城墙周长,短750米。城垣四角均设角阙,四面各辟一门,门外各设门阙及 石狮一对。南北门外各设神道,列置石仪,神道南端依旧沿袭乾陵制度,设有乳台、鹊 台各一对。至今残存的鹊台台基,最高处仍有3.8米,包含陵墓东南方的陪葬墓 区在内,桥陵陵园占地面积超过三万亩,相当于两千八百多个足球场大小。一切 都证明了这座帝陵规模的,不同凡响。而据史料记载,桥陵建成之时,拥有地面建筑140多间,除了宏伟的九间献 殿和南司马门外,东西相对的番酋长廊之外,陵园西南的下宫更是阁楼重重,殿 堂相望,包括陵台令在内的30多名官员
18、和数以百计守陵士兵之外,另有四百多 户人家供陵园日常用度。而在丰山正南,保留至今的这40多件石刻作品,大多 仍然眉目清晰、神采奕奕。无论是门狮的威猛狞历,翁仲的雍容大度,还是石马 的正装换发,都显露着一种深邃而丰满的气质,交织着从容而喷薄的活力。懈笏,是远古传说中能够明辨是非的圣物,但作为镇守帝陵的瑞兽,桥陵懈 笏仍属首例,它们构思诡谴奇特,体态雄浑醇厚,尽显大唐盛世之雄伟瑰丽。浪漫的想象穿越时空,理性的节律力破千钧,开元盛世的时代面貌,在桥陵 的石刻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公元716年,在历时四个多月的营建之后,规模浩大的桥陵主体工程告大 成。十月二十一日,李旦正式入葬桥陵,谥大圣真皇帝,庙号睿
19、宗,睿,取英明 通慧仁圣睿智之意,在中国历史上里,李旦是为数不多不以显赫的政绩而著名的 帝王,他一生,两次登基,三让天下,总共在位八年,但正式执政只有两年。虽建树甚微,却明于识人,适时禅位,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能洞察形势, 急流勇退,最终,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天的丰山南麓,这处有着明显凹陷的山梁,被当地人称之为墓道梁。 经过上世纪中叶的考古勘测,学者们不但确定了这里就是桥陵地宫的墓道入口, 而据这些出土的封墓石条之上,依旧排列有序的铭文编号,学者们推测,这座山 陵亦很有可能未被盗掘。至此,唐朝的历史虽然尚未过半,但陵园制度已经大成,从立国之初,高祖 献陵斟酌汉魏”的亦步亦
20、趋,到太宗九峻山下开山建林的博大高显,再到高宗 李治与女皇武矍的励精图治,空前开放的时代氛围,最终迎来乾陵制度的始创规 范。然而,随着一代女皇的逝去,大权旁落的中宗李显和他凤凰山下的定陵一起, 在时光的流变之中,迅速光芒散去。但经过一个世纪的沿袭与发展,皇权的庄严与神圣终于在睿宗的桥陵之中得 到了几近完美的展现。不难发现,整个桥陵陵园的平面轮廓几乎与长安城如出一 辙,甚至连长安城东北方的大明宫的位置与形状,也高度相似。作为一个拥有世 界1/3财富的帝王,李隆基几乎将整个长安的城郭移植到了父亲的陵山之上。据史料记载,李旦入葬后桥陵的营建仍然持续了 30多年,这座修建周期几 乎跨越了整个开元盛世的大唐帝陵终于成为了一个真正镜像,与幽冥世界的王朝 缩影,和一个令人仰视的极乐世界。一千四百多年过去了,岁月的沧桑改变了太多的东西,但这些巨大的遗址仍 然震撼着访问者的心灵,它们不仅是世人眼中一座座,尚未开启的神秘宝藏,也 蕴藏着一个饱经风雨的民族,厚积薄发、锐意进取、兼收并蓄、走向世界之巅的 文明密码。在这些或广大,或高显、或奢费、或颓败的帝陵中,从那些出土于陵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