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5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5篇一、课前游戏,引入新课1、课前组织学生玩“踩影子”的游戏。2、课内激发兴趣。我们在课前一起玩了“踩影子”的游戏,好玩吗?自由说一说。3、揭示课题。读题,注意读好“影”后鼻韵母yn,“子”读轻声zi 。随机识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影”。学生回答后,播放多媒体课件帮助识记:一轮红日当空照着就像是“日”,地上有一棵高大的树就像是“京”,旁边有一片影子就像是我们要认识的新偏旁(三撇儿)。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借助拼音读短文,读准确读通顺。2、圈出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并想一想怎样才能记住它们。3、交流自读识字情况 认字 谁能获得“你真棒!”课件展示:电脑设置十
2、二颗星,每颗星上写着一个生字,一闪一闪真美丽,如果有同学读准了音,组对了词,老师将这颗星一点击,就会响起“你真棒!”的夸奖声。 读文 比比哪位读得好!同小组的同学轮流读课文,读得正确、通顺,小组同学齐夸“好!”读得不对帮一帮。 记字 看看谁的主意妙!小组交流讨论记字方法。全班交流,办法好,齐声夸他“妙、妙、妙!”三、了解内容,趣味诵读1、读知,了解内容读一读,说一说,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自由说,随机引导说话。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右。 指导有趣味地朗读这句话(一人扮影子,两人合作,边表演边朗诵。) 迁移运用。师:同学们以自己为中心,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是谁?右
3、边是谁?(学生自由互说)师:用上“前”、“后”、“左”、“右”向同学介绍你家周围的环境。(同桌之间互相介绍) 影子真有趣,像个小黑狗。 想象说话。师:影子还像什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用 像 说话。 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读出趣味性。师:影子确实很有趣。怎样读才能表现出来呢?大家试一试。练读同学互读指名读后评议(他读得怎样?哪里读得特别好?)赛读(谁能比他读得更好?)2、趣味诵读全文过渡:影子真有趣,练习读一读全文,看谁读得最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 小朋友们自由选择喜欢的小节,自由选择伙伴对读,评评谁读得最有趣。 伴着动作带着表情朗读短文,一边读一边用手指出前、后、左、右。也可两人合作,一人扮影子,分
4、角色表演。 试着背一背。 分组赛背短文。四、巩固练习,指导书写1、同桌互认本课生字并组词,看谁组得多。2、指导书写“飞”“马”“鸟”。 出示“飞”“马”“鸟”读一读、记一记。 观察发现,指出应注意的地方。(小组交流,互相提醒) 小朋友们仔细看看,今天又来了哪几位新笔画朋友?( )。 有了这两位笔画朋友的加入,我们怎样才能写好这三个字呢?(学生自主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笔画顺序和关键的笔画:飞 飞 不要把“ ”写成“乙” 马 马 鸟 鸟 不要写成乌鸦的“乌”) 练习规范书写。 自评互评,夸一夸写得好的,指出不足。五、拓展创新、发展语言1、游戏激趣过渡:同学们写字累了,咱们来放松一下吧!看,
5、这是什么?教师先在大屏幕上投放几个手影,如:大燕飞、小狗叫、小兔蹦引起学生的兴趣后,问学生:想不想学?(学生做手影游戏)2、拓展思路手影游戏真好玩,你还知道有关影子的哪些现象?说一说。3、编写有关影子的谜语。小朋友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只要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影子可多啦,而且不同情况下影子的大小长短方向都不同。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影子的现象编个谜语?(学生自由编)4、课后把谜语说给你的朋友、父母听,让他们猜一猜。夜晚的天空作者:林焕彰 小纽扣作者:林焕彰夜晚的天空, 小时候,藏着好多好多的小猫咪; 我喜欢弄脏衣服,他们好像很怕冷, 要常常换洗;躲在妈妈的怀里。 妈妈缝在我身上的只露出小小的
6、眼睛。 那些小纽扣,我很喜欢看看他们, 就一颗颗地脱落。他们也喜欢看看我。 哦!童年已经找不回来了,像妈妈缝在我身上的那些小纽扣。教学设计方案 篇21、认识:小步舞曲。2、欣赏小步舞曲。3、了解比捷。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能在欣赏小步舞曲中,感知乐曲婉转如歌和活泼跳跃两个不同段落主题所表现的情绪以及乐曲的演奏形式。(二)学生能乐于参与欣赏、演唱、演奏、律动等活动,并且与同伴交流实践后的感受和见解,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三)通过音乐的欣赏以及学习和理解,希望能够对西方的音乐有更多的掌握。二、过程与方法:学会用自主学习、体验与合作学习等方式,在信息交流、听、唱、奏、演等多种实践活动
7、中初步认识“小步舞曲”这一体裁及其音乐风格特点。三、知识与技能:能用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方式表现乐曲小步舞曲。教学重点欣赏小步舞曲,感知乐曲的内涵。了解比捷,了解西方音乐教学难点能用歌唱、舞蹈、演奏等手段表现自己对音乐心情的体验。教学准备一、教具准备:打击乐器、口风琴、钢琴、多媒体课件。二、学生预习:自主查寻、收集关于“小步舞曲”的资料信息。教学过程一、边欣赏音乐边介绍比捷及其求学之路。通过背景音乐和文字说明,使同学们掌握一些有关西方音乐的文化。二、初步了解小步舞曲通过文字叙述,简单了解小步舞曲。三、讲述小步舞曲的音乐内容对节奏、速度、力度、节拍以及体裁进行了解。四、结合谱例分段学习小步舞
8、曲1、学习乐曲A段说明:依据乐曲创作背景,合理创设“舞会”情景,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舞蹈表现手段演绎此乐段,发展了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享受到美的愉悦。2、学习乐曲B段说明:利用形象、直观的图式辅助以及一系列贴近学生思维逻辑的问答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乐段情绪,并能用指挥、伴奏等方式表现该乐段。3、完整欣赏小步舞曲说明:学生在完整欣赏乐曲时能够巩固乐曲主题的记忆,并且听辨、感受乐曲两个不同主题情绪,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感受和见解。五、视频欣赏说明:通过视屏欣赏,使同学们以一个更直观的郊区去理解和学习作品,并使同学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记忆。引起学生共鸣,领悟音乐的美感,愉悦身心,
9、获取乐趣,从而激起学习的情趣。六、回答问题以及小组探讨问题说明:拓展质疑,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设计方案 篇3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 过程与方法: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3、 情感与态度: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二、重点: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三、难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四、教具:幻灯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们对梅花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2课梅花魂,读课题,质疑。那么梅花魂指什么呢?(二)整体感知:打开书,默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语句能解答你刚才的问题用笔划下来,
10、可以在边白处作简单的批注。(三)深入学习:读读你画的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梅花魂指什么呢?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以下内容随学定教)1、(13)段相关内容理解梅花的精神学生谈理解,读出体会来理解中国有气节的人和梅花一样加入课外资料:我国古代有气节的人物过渡语这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会怎样对“我”说这段话呢?(指读13段)外祖父这么珍爱这幅墨梅图,为什么把它送给我呢?2、(3)自然段相关内容理解外祖父怎么“分外爱惜”墨梅图借助外祖父的话理解“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过渡语、(、)自然段相关内容外祖父给我读思乡的诗句,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诗句想想外祖父还会给我讲关于祖国的什
11、么呢?课件:祖国的地图,山河。出示第七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简单谈,理解、自然段的相关内容过渡语(四)回归整体、填空:“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_。”、结束语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的一、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二、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三、学习一点诗词的韵律知识。教学设想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味各首诗词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难点是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领会。二、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课文。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2、。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二、学习课文。观沧海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明确:沧,是暗绿色。“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换。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3.理解内容。提问: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
13、石”的“临”作何解释?明确: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临”作“登临”讲。提问: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回答:写观海所见的情景。提问: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回答:到“洪波涌起”为止。(如有同学答到“若出其里”为止,就要引导学生明白:以下四句并非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提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
14、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洪”,大的意思。很明显,这两句是照应上文“水何澹澹”而写的。这一层6句诗,结构非常严密,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心。提问:“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明确: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沧海中运行;夜空中灿烂的银河,好像是沧海里映上去的。很明显,这不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而是他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所产生的奇特想象。启发: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通过想
15、象,我们不难体会,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胸襟开阔。根据“阅读提示”我们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解释:最后两句是一般的结束句。4.分析韵律。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峙”“起”“里”“志”等字,可见押的是“”韵。5.齐读、背诵。春夜喜雨1.解题。提问:我们从题目中可以了解到有关本诗的哪些情况?明确:季节棗春,时间棗夜,表现的对象棗雨,诗人的心情棗喜。提示
16、:诗歌就是扣住这几点来写的,我们阅读的时候要注意。2.朗读。指导学生掌握节奏。节奏划分参考: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3.理解内容。提问:一、二两句写什么内容?其中有没有诗人的感情?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一、二句是赞美春雨来得及时,开篇就扣住了题目。一个“好”字,既是对春雨的赞誉,也流露了作者欣喜的心情。一个“知”字说明运用了拟人手法。提问:三、四两句是正面写雨,写出了春雨怎样的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写出了春雨轻、细的特点,这从“潜”“润”“细无声”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启发:我们学过朱自清的散文春,其中也有写春
17、雨的句子,想一想,是怎样写的?明确:“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同样也是写出了春雨细、轻的特点,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提问:五、六两句写什么情景?跟春雨有什么关系?两个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明确:这两句写的是雨中的自然景色:因为下雨,天低云暗,野外是黑沉沉的,可是江中的渔火却闪着点点光亮。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出春雨,但诗人描绘了一幅意境幽美的雨夜图,显得春意盎然,从侧面表现了春雨的可爱。这两句在结构上互相对应:“野径”对“江船”,都是偏正短语;“云俱黑”对“火独明”,都是主谓短语。两个句子的词性完全相同。因此,对仗非常精工。提问:最后两句写的是实景还是想象
18、之景?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这两句写的是第二天早上雨后的景象,根据题目来看,应该是想象之景。点拨:诗题为“春夜喜雨”,诗人为什么要写第二天的情景呢?这是因为诗人一生饱经战患流离之苦,当时定居在成都郊外,生活得到了安定,面对绵绵春雨,欣喜之情油然而生,在描绘了雨夜的景象之后,又展开想象,写出了雨后天晴,成都城里百花盛开的美好春景。小结:读完全诗,我们不难领会,诗中尽管没有出现一个“喜”字,可是字里行间无处不洋溢着作者的欣喜。正因如此,这首诗成了吟咏春雨的名篇。值得指出的是,诗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句,不仅用字精工,体物入微,还蕴涵着耐人寻味的哲理(现在常被用来形容对人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19、,成了千古名句。4.分析韵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八句,可分为四联,每两句为一联。押韵的字是“生”“声”“明”“城”。古代韵母和相通,现代各地方言还保留着这种读法。5.齐读,背诵。书湖阴先生壁1.解题:书,写、题写。壁,墙壁。这是题写在邻居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2.指名试读,集体朗读。3.理解内容。提问:这首诗通篇写景,仔细阅读诗句,看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的顺序是怎么安排的?明确:第1句,写邻居茅屋的檐下经常打扫,非常洁静。第2句,写湖阴先生在庭院里亲手栽了许多花。第3句,写邻居家门前有条小河环绕着绿油油的田地。第4句,写远处两座大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进了满目青翠的山色。整首诗就是这样从近到
20、远,层次分明地写出了一片优美的田园风光。其中3、4两句,上句写水,下句写山,而且结构相对,词性相同,是很工整的对仗句。提问:全诗虽然全是写景,我们仔细品味一下,其中有没有作者感情的抒发?明确:作者笔下的田园风光写得清新、幽静,可见作者很喜爱这种恬静、闲适的生活。4.分析韵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韵脚是“苔”“栽”“来”等三字,通押“”韵。5.齐读,背诵。如 梦 令1.参阅注释,掌握有关内容。2.范读,朗读。3.理解内容。简介:这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了一次作者跟友人们郊游的欢乐情景。词作虽然短小,可写得富有情趣。提问:根据句号,可见词作分为三层意思。请仔细阅读课文,看它们分别写了什么意思?
21、明确:开头,“常记”二字说明这是回忆往事。“溪亭”“日暮”分别交代了那次郊游后与友人欢宴的地点和时间。“沈醉”即“沉醉”,说明大家兴致很高,喝了不少酒,结果连回家的路也辨不清了。第二层,写大家游宴尽兴后驾船回家,结果走错了路,“误入”了“藕花深处”。到这时,朋友们才醒悟过来,就争着把船划出去,一时桨声、水声齐作,把栖息在岸滩上的小鸟都惊醒了。小结:词作没有具体写郊游的过程,只是写了它的尾声,归途中迷路后“争渡”的情景,构思非常巧妙,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齐读课文,体会意境。4.分析韵律。跟前面几首诗比较,可以看出词的句子有长短是由各种词牌的词谱规定的。这首词作中的“暮”“路”“
22、处”“渡”“鹭”等字押韵。5.齐读,背诵。附:如梦令难句解析常记A溪亭日暮,B沈醉不知归路。1)包孕句,主语是作者,因自述又因格律而省。宾语是时间修饰复句,B分句的谓语是并列式,“沈醉”跟“不知归路”分别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主语。“溪亭”说明“日暮”的处所。2)“常”,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常”或“常常”,音义同于“尝”,也就是“曾经”,这里是作者追念往事,否则下文“惊起一滩鸥鹭”便讲不通了。“常”作“尝”讲,又如汉书陈涉、项籍传赞“常以十倍之地”,史记陈涉世家作“尝以十倍之地”;墨子兼爱下:“常使若二君者,”孙诒让墨子间诂:“常与尝同。”“归”,回到原地。译文:“曾经记得在溪亭日暮的时候,沉醉着不
23、知回家的路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课本注“争渡”为“抢着把船划出去”,“争渡”后面加了逗号。其实,“争”音义同“怎”,疑问代词。上文有“误入藕花深处”,下文有“惊起一滩鸥鹭”,“怎渡”就是“不能渡”,地处偏僻,因而“惊起”。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争”字条:“自来谓宋人用怎字,唐人只有争字。”唐诗“争”作“怎”的,如:“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白居易题峡中石上)宋诗如:“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又,梁庾丹夜梦还家:“离人不相见,争忍对春光?”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319页:“争,通怎,怎么。”译文:“怎么渡?怎么渡?惊起了一滩的鸥鹭。”西 江
24、 月1.参阅注释,掌握有关内容。2.范读,朗读。3.理解内容。提示:这首词是辛弃疾罢职闲居时写的。原来词牌下有标题:“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上饶西部。词作写的是作者在夜行路上的情景。这首词分上、下阕,我们分别理解。提问:上阕写到了哪些景物?作者向我们展示怎样的景象?明确:上阕写的是作者在月光中夜行所见的一片美丽景象:一轮明月高悬天边,明朗的月光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惊醒了栖息在枝头的鸟鹊。清风徐徐,送来了蝉的鸣声。走在路上,蛙声阵阵,不绝于耳;稻花香飘,沁人心脾,这一切都预示着丰收的前景。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笔下的农村夏夜充满了欢跃的气氛。齐读上阕,体会。提问:下阕写什么内容?
25、明确:下阕写骤雨将至时的景象:正赶着路,忽然乌云笼罩,空中只剩下稀疏的星星点点,紧接着就噼里啪啦地掉下了雨点。加紧脚步,赶快找个避雨的地方,哎,真巧,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了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因而内心充满了欣慰的感情。齐读下阕,体会。小结: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夜行途中所见的农村夏夜的美丽景象。尽管作者当时正罢职闲居,可是由于对生活的热爱,他即景生情,借词作表达了闲适愉快的心情。词作语言质朴,格调清新,值得我们好好品味。齐读,体味意境。4.分析韵律。押韵的字是“蝉”“年”“片”“前”“边”“见”等。5.齐读,背诵课文。三、布置作业 。1.课堂讨论完成“练习”二、五题。2.课后书面完成“练习”一
26、、三题。(沈维生)附:西江月难句解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1)这句是写夏天晴夜的情景。词跟诗一样由于格律规定了字数,要在很少的字里面蕴藏更多的意思,就必须省略一些供人们想象的词语。“明月”指明月的影子,“别”,区分出,这里是“另一枝”的意思,即树的高枝,成语有“鹊占高枝”。“惊”,不及物动词增加使动用法,“惊鹊”,鸟鹊惊心飞翔。明月照在树枝上,移动着,使鸟鹊惊心而起飞。曹操有“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的诗句,王维鸟鸣涧有“月出惊山鸟”的诗句,是类似的意境。2)通常的写法,第二部分是“半夜清风鸣蝉”,“半夜”在前面点出时间。这里先写“清风”后说“半夜”,为的顺乎“平平仄仄”的音律,以便跟“明月
27、别枝”这种“仄仄平平”相谐和。“鸣蝉”典型地写出非常炎热的夏夜。或说把“半夜”直接置于“鸣蝉”前面,可以有力地烘托夏夜极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个倒装句,通常的说法是“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因为“蛙声一片”是“说丰年”的声音,是赞丰年的清歌,现在把结果放在前面,就具有先描写再烘托的妙处,使读者体味此情。“香”字照应上句的清风,愉悦的夏夜,有声(惊鹊,鸣蝉、蛙声),有色(明月,别枝),也有香(稻花),“蛙声一片”“说丰年”,是把“蛙”人格化,感情化了,是“拟人”手法;又是一种侧面的渲染,比正面描写丰收经济得多,又生动得多了。“听取”是递进结构的复合词。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
28、雨山前。1)语法上,通常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但格律不合,音律要求“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而且“雨”不能跟下句“路转溪头忽见”的“见”押韵,只能把语法结构颠倒一下。2)修辞上,两个分句除了对偶之外,又是侧面烘托的写法,“七八个星天外”是说“天空中”或“天空上”早已布满了云雨,只是山的一角还有“两三点雨”罢了。五代卢延让松门寺诗句有“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两三条电欲为雨”是正面描述。“两三点雨山前”,侧写大雨骤临,这一句很有供人想象的魅力。3)“外”是“上”或者“中”;又如:“空外一鸷鸟,河上双白鹄。”(杜甫独立)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1)单句,由于格律
29、,把“见”的宾语“旧时茅店社林边”提到前面去;一提前就显得着重,显得有着突如其来的喜悦。“旧时茅店社林边”,结构上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旧时茅店在社林边”;二,“社林边的旧时茅店”。2)“茅店”,茅舍,这里指村落里的旅馆,客栈,元稹连昌宫词有“店舍无烟宫树绿”,岑参汉川山行呈成少尹诗有“山店云迎客”。“社”,乡村祭祀土地神的“庙”,“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木。译文:“那住过的社林旁边村落的旅馆,在道路转过溪水一头忽然出现。”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通过学习,调动学生情感参与,与主人公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深刻体会课文内容。3、通过朗读,体会课文内容,用读启发学生的理
30、解,从而加强自读自悟的能力。教学重点:1、调动学生情感参与,引导学生角色互换。 2、读中质疑,读中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1)初读课文,借助认字表、字典,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注意:“忪”“茧”的正确读音。(2)学习会写的字:先给生字注音。读一读。确定容易记住的字,将难字标画出来。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字。找出形近字,写在练习本上,并练习组词:均( ) 程 ( ) 奖( ) 张( )钧( ) 逞 ( ) 桨( ) 章( )(3)重点学习易错字:“皂”的下面是七。2、找出课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标记。自学:“语文天地”中“金钥匙”的内容。试着做学习笔记。3、查找与
31、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放入资料袋。二、预习汇报、提高:1、同桌互读课文,认真听生字词语是否读得正确,并根据情况给予评价。2、同学范读,同学评议。 3、扩词练习。评判组词。4、书写指导:把难字写正确。 5、交流资料。三、学习课文内容:课文内容介绍:这篇文章写的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的真实的事情。1、用你喜欢的形式朗读课文。2、你是怎样做摘录笔记的?汇报给大家听。(以强带弱。)(1)不懂的词语方面:礼节性、镐、次生林(2)积累喜欢的词语。(3)喜欢的句子:对大手的描写及带有数字的句子。(4)不懂的句子:“我握的是手吗?分明是半截老松木。”“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5
32、)有感想的地方:布满老茧、看到一山翠绿的森林、植树26万多棵3、自我小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在文中课题下做简单笔记。4、小组讨论并汇报:(1)课文中多次描写了老张的手,找出相应的句子画出来,谈谈你的理解。(扣准课题思考问题)(2)你观察过别人的手吗?说说你的看法。5、思考文中重点问题:(1)老张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读文1、2、3自然段理解)他的手为什么会这样?(2)摸摸你的手,有什么感觉?(3)自读课文(419)自然段,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手的?你见过这样的手吗?(4)课文中多次运用数字描写,而哪些数字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呢?说说为什么?6、本文要告诉我们:因为长年累月
33、的辛苦,老张的手很不好看,可正是这双手,创造了无法估量的财富,创造了翠绿的森林。赞美老张为了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质朴心灵。修改自己的笔记。7、本文有什么特点?说出文中我最喜欢的地方,为什么?(养成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1)比喻的恰当运用:活像是半截老松木、掌面像鼓皮一样硬。(2)巧妙的数字描写:让人从空间感知事物的大小、多少。8、拓展提高:每人都有一双手,说说你最了解的手的样子及作用。(最好说说爸爸、妈妈、老师、阿姨等比较亲近的人,从而加强了解和沟通)四、大家一起长本领:(结合书后“日积月累”进行学习)1、积累手的动词。2、做翻绳和打手影游戏,观察手的动作,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出来。五、布置作业:1、完成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7页 共27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