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86124955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县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县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解决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等问题,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现就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发展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为关键,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a年,畜牧、干果、中药材三大主导产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基本形成产业链条完整、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新格局,每个乡镇(街道)建成12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村。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5.5亿

2、元,增加值达9.4亿元,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左右。建成1020个特色旅游城镇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7.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万元。二、主要任务及措施(一)推进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1.打造畜牧、干果、中药材三大主导产业全产业链。探索完善“农户+合作社+加工流通”“农户+基层供销社+合作社+加工”“基地+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融合模式,加快山地鸡、老腊肉、干果、中药材全产业链建设。(牵头单位:县农委,配合单位:县林业局、县发展改革委、县经济信息委、县供销社)着力打造茶叶、特色小杂粮、高山蔬菜、食用菌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带。(牵头单位:县农委)2.推进

3、农林种养循环融合。合理开发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推广林果、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蜂等共生模式,推进农林复合经营。(牵头单位:县农委、县林业局)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试点示范,抓好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牵头单位:县农委)3.大力发展融合型扶贫产业。推进贫困村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发展特色产业。落实产业精准扶贫到村到户的实施方案(城扶组办发201637号),支持贫困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林下经济、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牵头单位:县扶贫办,配合单位:县农委、县林业局、县旅游局、县商务局)推进全国网络扶贫试点,积极推进“互联网

4、+特色效益农业”,培育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旅游业、智慧农村等产业新业态,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电商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建设一批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点,组织一批农网对接活动,实现农产品“网上进城入户”。(牵头单位:县网信办,配合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农委、县商务局、县旅游局、县供销社)4.提升产加销融合发展水平。落实完善产地粗加工补助政策,重点支持产地加工、洗选、贮藏、保鲜、烘干、分等分级、包装运销等环节。支持企业改进技术和工艺设备,扶持发展精深加工。(牵头单位:县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县农委、县林业局)提速推进全市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建设,做大做强

5、老腊肉、山地鸡、核桃、中药材加工业,大力开发富硒产品、健康食品、特色农林产品,推进土豆、茶叶、特色小杂粮等加工业发展。积极发展特色产品产地初加工,大力推进农产品分级、贮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到202a年,三大主导产业培育35家行业集中度高、产业链条长、市场竞争力强的加工企业。(牵头单位:县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县农委、县林业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农业园区管委会)完善县、乡镇物流体系,健全公共电商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推进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健全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推进产地冷冻库、田头市场建设,强化

6、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服务。(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经济信息委、县农委、县供销社、县工商局)5.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深入挖掘特色农业基地、特色村落、农村自然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采取“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的方式,引导农户以土地、山林经营权入股或提供劳务,参与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庄发展和服务。(牵头单位:县旅游局、县农委、县商务局)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培育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传统村落,完善配套设施,培育一批以田园观光、果蔬采摘、农业科普等为特色的农业体验旅游项目,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精

7、品线路。(牵头单位:县农委、县旅游局)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到202a年,打造15-20个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大巴山森林人家总数达到3000家左右。(牵头单位:县旅游局、县商务局)6.推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农业生产性服务。探索制定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服务指导目录,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扎实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

8、会化服务试点。(牵头单位:县农委)规划建设乡镇微商圈,配置品牌连锁超市、特色市场、品牌餐饮、大巴山森林人家等商业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消费品、农资、农产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流通网络,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和各类市场主体。支持发展农村养老业和生活服务业。(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工商局、县供销社)创新农产品流通业态和农商对接模式,完善“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等产销衔接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加西部农交会等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展销会、展洽会,拓展农产品市场。(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农委)7.推进农业与文化融合发展。规划打造一批具有民俗文化生态景区和大巴山歌舞精品剧目,深度

9、挖掘传统农耕文化、非遗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策划举办农事节会,引导公众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全面扩大休闲观光农业影响力。(牵头单位:县文化委)引导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充分挖掘农产品、加工品和休闲旅游产品的文脉、工艺、文物、故事、精神等价值,推进品牌创建。(牵头单位:县文化委,配合单位:县农委、县经济信息委、县商务局)(二)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8.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农林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建成一批有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市场流通顺畅,并能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示范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到202a年,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

10、、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00家。(牵头单位:县农委)9.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基础作用。开展乡村旅游创客行动,鼓励和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牵头单位:县农委,配合单位:县旅游局、县供销社)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引导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产业协会持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产业化全程服务,积极探索多元参与、多要素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到202a年,发展农民合作社总数500个以上,家庭农场1000个以上。(牵头单位:县农委,配合单位:县供销社)10.积

11、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形成一批服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生力量,造就一支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队伍,稳定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力量。(牵头单位:县农委)11.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优势。健全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建立起符合合作经济组织要求的组织机构、职能配置和运行机制,建成符合实际的基层组织体系,使基层供销组织成为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牵头单位:县供销社)(三)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12.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订单带动型、利润返还型、股份合作型、服务联结型、产业捆绑型利益联结机制,科学引导各类市场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积极引导各类市场经营主体采

12、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多种模式与农户建立订单生产、订单收购、二次返利等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种养、加工、销售联接紧密且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牵头单位:县农委,配合单位:县扶贫办)积极开展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将财政投入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项目补助资金的一定比例,作为涉及土地流转的农民、农民合作社成员和集体经济组织持股,项目存续期间实行固定分红。(牵头单位:县农委,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建立“金融+产业”精准扶贫机制,兼顾长期效益和短期收益相结合,落实精准扶贫贷款和农业担保贷款等金融支持政策,建立“金融+产业”精准扶贫贷款风险基金

13、池,鼓励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在农业担保贷款、农业保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牵头单位:县扶贫办,配合单位:县农委、县财政局)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契约意识,建立诚信档案,对利益联结效果不好或损害农户利益的,在项目扶持、信贷担保等方面不予支持。推行规范的合同化管理,按自愿、平等、互利原则,签订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以市场交易规则防止不平等竞争。(牵头单位:县农委、县工商局,配合单位:县林业局、县扶贫办)13.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出资、相互持股,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导和鼓励农民自愿以土地、资金、资产等要素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农产

14、品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收益更多的留在农村、留给农民。(牵头单位:县农委)(四)完善多渠道农村产业融合服务。14.搭建农村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县、乡镇、村三级信息互通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网络平台,拓展业务范围和功能。(牵头单位:县国土房管局、县农委)采取政府购买、担保贴息、以奖代补、风险补偿等措施,支持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公务服务。(牵头单位:县财政局)15.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依托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微企梦乡村等创新载体,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星创天地等新型孵化模式,完善孵化服务功能、提升孵化服务能力与水

15、平,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牵头单位:县科委)在农业产业融合领域研发、应用、示范一批新技术和新产品,培育山地鸡、老腊肉、中蜂、核桃等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县科委,配合单位:县农委、县林业局)推进“产学研推”一体化,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推广运用农业物联网等农业智能设备,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牵头单位:县农委,配合单位:县科委、县林业局)引进先进工艺技术、资金和人才,推动建设一批与农产品生产、加工相配套的农业生产企业。(牵头单位:县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县科委、县农委)16.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围绕特色效益农业全产业链,积极开展产品开发、品牌认证,培育一批有特色

16、、个性化的农林产品品牌。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可视系统和可追溯体系。(牵头单位:县农委,配合单位:县质监局)加强农产品品牌、商标权利和专利权保护。(牵头单位:县科委,配合单位:县工商局、县农委)17.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工商企业开展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园区)等项目建设,发展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牵头单位:县农委)落实*文件,合理开发“四荒”,盘活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可用林地和水面等农村资源。(牵头单位:县农委)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一二三产

17、业融合发展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考核。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合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乡镇(街道)要强化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组织领导,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底将发展形势和工作进展情况报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农委)。(牵头单位:各乡镇街道、县农委)(二)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力度。加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投入,县级财政在现有资金渠道内合理安排一部分资金支持开展试点示范。涉农基建投资和统筹资金、特色效益农业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向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倾斜。改革财政投入资金管理方式,赋予民间资本项目建设自主权,对以民营企业为主,政府

18、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给予支持的农林产业发展(含附属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凡项目业主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提供的部分,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不进行招标,由企业自主实施并承担安全、管护等责任。(牵头单位:县财政局、县农委)(三)加强指导检查。各乡镇(街道)和县级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措施,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构建利益联结等做好指导服务,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推进情况开展督促检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牵头单位: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5月25日印发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