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创新创业的互联网+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108548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0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创新创业的互联网+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面向创新创业的互联网+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向创新创业的互联网+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创新创业的互联网+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龙源期刊网 http:/ 面向创新创业的互联网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作者:李卫红 姜启波 来源:市场周刊2019 年第 12 期 摘;要:在“双创”背景下,互联网+产学研合作模式成为未来协同创新的发展趋势。传统产学研合作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源共享不充分、协作互动不通畅等问题,已经阻碍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创业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面向创新创业的互联网+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并研究了该模式的融合逻辑、主要特征和运行机制,以期为新时期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龙源期刊网 http:/ 关键词:创新创业;互联网+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1008-4428(2019)12-0114-03 一、引言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变成了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2014年 9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2018年 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其指导思想就是通过打造“双创”升级版,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提升支撑平台服务能力,推动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为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更充分就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这

3、意味着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产学研合作的支撑作用,以进一步降低创新创业主体与资本、技术对接的门槛,促进创新资源要素自由畅通流动。产学研合作实质上就是通过技术需求方(通常指企业)与技术供给方(通常指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要素的有效组合。Gibbons(1997)指出,产学研合作是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界限,相互融合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一项新的科技成果的产生,是多方努力的结果,是从基础科研到商业实体化的一个过程,所以利用产学研合作形成最终成果的过程就是科学、知识、技术生产的过程。从合作的模式上看,Atlan

4、(1987)将产学研合作模式划分为大学中的联合研发、创业孵化以及科技园区等合作模式;邱赞(2016)总结了三种合作模式:成果转化模式、项目委托模式、人才培养模式;Bolton和 Robert(1995)也提出了七种产学研合作的类型;陈超逸等(2013)认为当前国内外研产学研合作主要处在复杂协同网络合作阶段。从参与主体来看,李廉水(1998)将产学研合作模式分为政府推动型、自愿组合、合同连接、共建实体四种形式;黄胜杰,张毅(2002)总结了三种模式:集成模式、联合模式、共建模式,并且提出产学研合作模式具有网络特性;Mansfield(1962)指出,优秀的一流大学有能力确保高质量的研究,所以可以

5、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青睐,得到更多投资,产生更多的科研成果;产业界则多愿意与二流大学合作投资,但是二流大学难以成为高质量科研的大学。产学研双方通过信任和契约的双边模式基础加上政府介入(黄劲松,2015),以及高水平大学质量保证的后盾能够更好地实现“善治”。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产学研将使传统技术合作中的參与主体、合作模式、信息共享方式以及运行机制发生相应的变化。然而,当前学术界对这种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还缺乏足够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产学研的融合逻辑,总结了互联网+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互联网+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二、互联网+产学研的融合逻辑 龙源期

6、刊网 http:/ 互联网与产学研的融合,无疑会对传统产学研合作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传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由于信息不对称、资源难以整合等问题,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推动互联网和产学研深度融合已成大势所趋,互联网的实时性、高效性、跨越时空限制等特性为产学研合作带来了新优势,可以大大缓解信息不对称、资源共享不充分等问题,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网络平台,有利于科研成果快速转变为市场生产力。在互联网+产学研模式下,互联网既可作为产学研合作的新平台,也可作为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技术支撑,它在拓展产学研合作范围的同时可以推动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合作各方资源的深度耦合与协同互动。互联网+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运行逻

7、辑如图 1所示。图 1;互联网+产学研合作的运行逻辑 如图 1 所示,深色背景部分为互联网平台,它可以将产学研合作中的企业群体、创业群体、高校与科研机构群体、投资机构群体和用户群体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从技术研发、生产、投资和产品市场化的新型产学研合作创新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高校与科研机构群体可以向平台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需求方(企业群体和创业群体)提供技术成果或输出技术人才并获得相应的经济报酬;企业群体或创业群体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一个或多个高校与科研机构进行合作,通过提供研发资金、获得技术许可、直接购买或利润分成等形式获得技术成果,并转化为最终产品,满足用户需求;投资机构群体既可在技术研

8、发阶段向高校与科研机构直接投资,提供研发资金,共享技术收益,也可在技术成果转化阶段向企业群体或创业群体进行投资,提供新产品开发资金,共享产品利润。当企业或创业方、高校与科研机构方、投资方达成合作协议后,依托互联网平台,可以形成无数个产学研合作闭环创新链。此时,互联网可为各方实现信息共享、分工协作和任务耦合提供技术支持。当合作任务完成后,各主体重新回归互联网平台,开始下一轮主体匹配与产学研合作。三、互联网+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特征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与传统产学研合作模式相比,互联网+产学研合作具有如下主要特征:(一)开放式的合作创新 基于互联网平台,产学研合作各方信息比较透明,所有主体都可以根据自

9、身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资源,选择合作伙伴,成员间可以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交流合作,分享创新成果,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创新创业效率。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将尚未启动的研发项目或已经成熟的技术成果信息发布到互联网平台,吸引企业群体、创业群体或投资机构群体关注、购买或投资,从而解决资金约束,提高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企业群体或创业群体也可将技术需求信息发布在互联网平台,吸引高校与科研机构群体参与合作研发和机构群体参与投资。也就是说,在这种合作模式下,技术供给与需求、资金供给与需求都是开放的。龙源期刊网 http:/ (二)创新资源充分共享 在传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各主体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信息孤

10、岛,无法实现资源充分共享。而在互联网+产学研新模式中,各主体的人、财、信息都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互通,相互交织形成资源共享网络体系,并通过一定机制有偿使用。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合作创新,有利于知识的扩散、转移,可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盘活现有的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大大降低了产学研的共同成本,提升了产学研共同体的经济效益。(三)合作方式自由灵活 在互联网+产学研新模式下,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是各主体高度统一的目标。在这一目标的统领下,各主体是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模块。各模块根据自身优势,进行自然耦合,成为一个整体项目单元,开展产学研分工,可以最大化发挥耦合效应。互联网+产学研合作的自然耦

11、合机制可以使得最佳主体之间进行自由组合,高效完成产学研任务。(四)组织形态网络化 互联网+产学研新模式突破了原有合作模式单一线性形式,各主体之间纵横交错,形成了跨组织、跨区域的立体网络化协同创新组织。互联网+产学研合作无须建立实体机构,合作成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和分工协作。这种立体网络化的虚拟组织形式,可以产生内外联动的协同效应,有效提高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整体效率和价值。四、互联网+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 (一)信任机制 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首先必须解决合作创新成员之间的信任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引入中介评估。在产学研合作的起始阶段选择合作伙伴时,各主

12、体之间往往难以完全掌握对方的全部信息,无法对合作伙伴的可信度做出精确判断。引入中介模式,通过第三方信用机构的专业评估,可以促进各主体间相互了解和信任关系的建立。二是构建网络信用数据库。基于产学研合作各主体的历史数据,建立网络信用数据库和信用标识,可使成员之间根据历史数据对潜在合作伙伴的信用程度进行评价识别,进而提高合作效率。三是引入区块链技术。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产学研合作主体信用信息的披露和共享问题。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各个节点实现了信息自我验证、传递和管理。除了合作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

13、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区块链所有节点能够在系统内自动安全地验证、交换数据,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干预。只要不能掌控全部数据节点的 51%,就无法肆意操控修改网络数据,这使区块链本身变得相对安全,避免了主观人为的数据变更,为构建互联网+产学研合作的信用机制提供了技术基础。龙源期刊网 http:/ (二)动力机制 推动互联网+产学研合作,首先,要搭建功能完善的互联网平台。在信息服务方面,利用互联网平台,为企业群体、创业群体、高校与科研机构群体以及投资机构群体,甚至用户群体提供技术、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信息,避免“研制成功之时即落后于技术、落后于市场”的窘境;在资金服务方面,平台

14、联通高校与科研机构群体、企业群体、创业群体和金融机构群体,以较低的成本,匹配充裕的研发资金,解决“融资机制不完善、融资难”等问题;在产学研协同方面,可以实现合作各方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协同互联,对产学研过程信息化管理,实现企业产品快速迭代研发、远程技术服务、远程协助生产和远程控制等。其次,在产学研合作关系确立后,合作各方通过深入交流,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同时明确各方职责边界,从而形成目标驱动和任务驱动的双重动力。此外,各主体应在其内部实施必要的奖惩措施,按照贡献与奖励相匹配的原则,调动员工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最后,政府应加强宏观引导,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施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优化监

15、管方式,推动产学研各方积极开展合作,提高创新创业效率。(三)协调机制 構建产学研合作的协调机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任务协调机制,即合作各方如何在共同目标下协同行动,高效地完成各阶段的产学研任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产学研各主体间的信息交流更加方便高效,通过互联网平台能将企业或创业群体的技术需求高效地传递给高校及科研机构、将资金需求信息及时传递给投资机构,联通生产、研发、投资和市场环节,促进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投资机构之间的信息对称,促进从研发到产品市场化各环节的资源整合,进而实现研发、生产、投资、销售的高度协同。其次,是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合理的利

16、益协调机制,是实现产学研合作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的保证。在协调各方利益的过程中,必须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公正地评估各方做出的贡献,共同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公平地分配合作取得的收益,这样才能激发各方合作的积极性,实现多方共赢的目标。此外,在利益协调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合作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对承担风险较高的合作方给予必要的补偿,真正做好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五、总结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产学研合作创新必将成为未来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产学研的融合逻辑,总结了互联网+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主要特征,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为基于互联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研

17、究提供了一个初步框架。互联网+产学研合作作为一种新的协同创新模式,参与主体更为多元,创新要素流动更为活跃,合作过程更为复杂,对不同主体能力的动态整合以及网络治理机制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龙源期刊网 http:/ 1Gibbonsl.The new production of knowledge:the dynamics of Science and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M.London:London sage,1997,27(3):354-357.2Atlan T.Bring together industry and univer

18、sity engineering schools,“in getting more out of R&D and technology”.The Conference BoardR.Research Report,1987.3邱赞.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与创新探索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16(2):29-32.4Bolton,Robert.A broader view of university-industry relationshipsJ.SRA Journal.1995,5(26):45-47.5陈超逸.复杂协同网络下产学研合作的管理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6李廉水.论产

19、学研合作创新的组织方式J.科技管理研究,1998(1):30-34.7黄胜杰,张毅.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组织模式及其运作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6):69-73.8Edwn Mansfield.Entry GilbratLaw,Innovation,and the Growth of FirmsJ.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1962,52(2):369-370.9黄劲松.产学研合作的混合治理模式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33(1):69-75.作者简介:李卫红,男,湖北蕲春人,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企业创新管理;姜启波,男,江苏连云港人,博士,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企业创新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