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讲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文解字讲义.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河南郾城)县人,大约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54 年)到明帝永平元年(58)之间。出生在汝水旁边的许庄村。八岁入小学,读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杨雄训纂篇,史游急就篇等童蒙读物,识字五千言。稍长读论语孝经,然后攻读五经,旁及诸子百家和天文历算医药历史等书。成年时,能背诵五经,默写九千多字,应试为小吏。不久升任为汝南郡功曹,协助郡守掌管政务人事。被举为孝廉。章帝建初八年(83 年),诏令丞相设四科选举天下奇才名士,许慎被举进京。分派到太尉府,充职南阁祭酒,从事文书工作。当时经学大师贾逵奉诏令在黄门署讲授古文左传毛诗 古文尚书,许慎从贾逵学习,从此学业大进。在公事和
2、学习之余,他写了孝经孔氏古文经说和淮南子注。于是他精通今古文,被一代通儒马融敬重。到东汉藏书处东观校订五经,眼界开阔。还兼职为邓太后中宫近臣的老师。在这段时间,曾纂就五经异义十卷。积二十多年资料於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写成说文解字,并作后叙。说文解字一到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十五卷为叙目,每卷分为上下,共三十卷,按540 个部首,收字 9353,重文 1163 个,解说内容 133441 字,以小篆为主,兼有籀文古文等异体。先说明字义,在分析字形,然后辨识音读。安帝元初六年(119 年),许慎称病回家,补充修正订正 说文解字,安帝建光元年(121年)成为定稿。于 9 月 20 日派遣儿子许冲带
3、上此稿和孝经孔氏古文说,上京呈奏皇帝。十月十九日,皇帝赏赐布四十匹,以示奖励。许慎大约于桓帝年间去世,享年九十余岁。说文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东汉的客观条件和许慎的主观条件决定的。第一,周秦两汉的文字词汇研究,为说文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西周有史籀篇,秦朝有仓颉篇 爰历篇 博学篇,西汉有凡将篇 急就篇 元尚篇 训纂篇,还有成书于汉初的尔雅,西汉末年的方言,还有从地下出土的或墙壁上挖掘出来的古书,从山川得到的鼎彝上的铭文。许慎以前的经学家关于汉字音形义方面的研究成果,比如六书说,就为说文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汉代古今文学派的激烈争论,为说文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今文是指隶书,古文指战国六国古文。今文经
4、学派认为经书是圣人之言,字字句句有微言大义,大可经世致用,任意引申比附。古文经学派认为应该根据字义客观的解释经义,不应该穿凿附会。许慎是古文经学家,生活在东汉中叶之后,古文经学派逐渐兴盛,他认为文字是经义之本,王政之始,曲解文字必然篡改经义,所以立志写说文解字。第三,许慎渊博的学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使他的志向变成现实。后汉书说他五经无双许叔重。说文的历史地位 许慎作的后叙是汉字学的纲领。它系统的阐明了汉字的产生发展功用结构方面的问题。汉字的产生是社会交际的需要。圣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作八卦,但是八卦不能记录繁杂的事物。结绳也只能立下记忆的线索,但是不能适应“庶业其繁饰伪萌生”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
5、汉字能记录语言,反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叙还论及汉字内部的发展,“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许慎又说,“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说明文字是超时空的,是承载人类文明的工具。文字虽然没有阶级性,但在阶级社会里,确是统治者统治的工具之一。“盖文字者,经 2 义之本,王政之始。”六书说,本来是战国以来的文字理论,见于周礼地官保氏,直到西汉末年才有六书细目的记载,见于刘歆的七略,班固曾转引在汉书艺文志里。后来郑众给周礼六书做了一个注,但是都没有阐明六书的具体含义,更没有分析具体的汉字。许慎第一次给六书做了界说,并且在逐字的说解中贯彻了六书理论
6、。“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自许慎以后,不断有人对六书理论提出批评修正补充,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提出了象形、象意、形声三书说,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提出象形、形声、假借三书说,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中提出表意、形声、假借三书说。都有所发现。但是在普通的文字学著作中还遵从六书说。编排的独创 叙说,“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也。”部就是部首,是字形结构部类之首。按照六书的原则,分析字
7、形结构,把在结构上有相同部分的字排列在一起,用这相同部分作为统率这一部类所有字的标目,这个标目就叫做部首。将一万多个汉字以形为标准分为五百四十部,有条不紊,这是许慎的独创。当然有不完善的地方。许慎以小篆为说解对象,实际上是据义归部,是造字法部首。与后来以楷书为对象,据形归部的检字法部首相距很远。如月,篆文有代表肉、舟、月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归为一个部首。后人有所合并,南朝顾野王玉篇定为 542 首,辽代行均龙龛手镜定为 242 首,明梅膺祚定为 214 首,新华字典1966 年版定为 189 部,辞海1979 年版定为 250 部,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定为 200 部。关于部次,许慎的原则是
8、“始一终亥”“据形系联”。所谓“始一终亥”,就是根据汉朝阴阳五行家“万物生于一,毕终于亥”的说法。所谓据形系联,就是把形体相近的部首排列在一起。如一上示三王玉等。关于字次,大体上是按字义类别编排,或先实后虚,或先美后恶。本朝皇上的名讳一定紧跟在部首之后,并且不加解释。资料的宝库 说文最大限度的保存了东汉以前的汉字的形音义的材料,与之相关的词汇材料,东汉以前的百科知识。第一,说文保存了东汉能看到的篆文古文籀文或体俗体奇字今文,全书收字 9353,重文 1163,(今大徐本 9431,重文 1299),以此为桥梁,我们才能认识更早的甲金文字。第二,说文是东汉以前汉字本形本义的总汇,是解释东汉以前经
9、史子集的有力工具。说文是以分析字形分析本义为任务的。直到今天,解释古籍,编辑字典辞书,大多还以说文为本。第三,说文通过形声系统,通过读若以及假借声训重文连绵词等等,提供了大量的上古语音资料。清代说文学家,凭借它和诗经 楚辞的用韵,研究上古语音系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段玉裁的同声必同部说。3 第四,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书面上的一个字,往往表示口头上的一个词,从这个角度将,字和词具有统一性,所以能够反应上古汉语的词汇面貌。第五,说文还为我们研究东汉以前的古代社会提供了思想情况政治情况文化情况科学情况和民情风俗的宝贵资料。规范汉字的工具 说文全面系统的整理文字,长远的对文字的统一和规范产生了
10、广泛的影响。时代的局限 今本说文在释义析形分部检字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足。王 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五 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一 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析形释义都有错误。说文收字不完备,徐铉将经籍中常见的而许慎没有收的字编入“新附字”,共有 402字。如前所述,说文分部并不完善,分部繁难,有些部次说不清道理,不少字的编排没有规律可循。说文上述不足是时代的局限。许慎生活在东汉中叶,思想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当时谶纬之学盛行,阴阳五行学说泛滥,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也很盛行。王字的解说就是儒家王权神授、
11、天人感应思想的反应。一字的解说是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观点的反应,五的解说则是阴阳五行学术的反映。尽管在叙中许慎说到“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但当时出土的古文字毕竟有限,说文无一字提到是出自钟铭鼎彝。此时甲骨文还没有出现。许慎熟悉的小篆古文籀文等都不是最古的文字,有一些已经失去了原形原义,所以许慎的解释难免出现错误。今本说文是宋代徐铉徐锴兄弟的校订本,许氏原本已经失传。清朝莫友之在同治初年得到唐写本说文木部的一半,存 188 字,和徐本有所不同,这说明在说文流传过程中,有讹误。说解的特点 说文释字,常常是先释义,次析形,次譬音,末征引。氓,民也。从民,亡声。读若盲。葽,艸也。从艸,要声
12、。诗曰:“四月秀葽。”释义的体例 一、一字多义的解释。说文一般只收一个意义,有时也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常用的术语是“一曰”,也有不用“一曰”,需要读者仔细推敲的,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数读”现象,还有将另外的意义寄托在书证中的现象。诒 相欺诒也。一曰:遗也。次 不精不前也。虚 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古者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谓之虚。姘 除也。汉律:齐人与妻婢奸曰姘。獘 顿仆也。春秋传曰:与犬,犬獘。“次”字条,是一句数读例子,就是不前也,不精也。不在前面,不很精粹。“虚”以 4 下三例是别义寄于书证例子。“虚”本义是大丘,别义是人们聚居之地,井邑之类。一个字允许有两个以上的本义
13、,两个意义可以用一个字来表示,都与此字的形音相关。二,连篆为句。说文每条说解之前的小篆是训释的对象,是字头。但有些是连读为篆。离 黄,仓庚也。应理解为:离 离黄,仓庚鸟。昧 爽,旦明也。应理解为:昧 昧爽,太阳出来的时候。湫 隘,下也。应理解为:湫隘的湫,低下的意思。参 商,星也。应理解为:参和商,星名。析形的术语 一、象形。常用“象形”“象之形”“从,象”说明。气 云气也。象形。牙 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果 木实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二、指事。常用“指事”“象之形”“从,从”说明。上 高也。指事也。刃 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寸 十分也。从又,从一。三、会意。常用“从,从”、“从”、“从
14、,从省”、“从,从,亦声”、“从,亦声”等来说明。伏 司也。从人,从犬。位 列。中庭之左右为之位。从人立。保 养也。从人,从。像 象也。从人,从象,象亦声。四、形声。常用“从,声”,“从省,声”“从,省声”。俄 行顷也。从人,我声。考 老也。从老省,丂声。梓 楸也。从木,宰省声。表音的方法 一、形声法。据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文六书爻例统计,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二强。三、读若法。全书共 830 例。罪也。读若愆。亼 三合也。读若集。旤 屰恶惊词也。读若楚人名多夥。征引的条例 叙:“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
15、经。”一、引用古籀。小篆上通古籀,下启汉隶,所以许慎有时引用古文和籀文。“示”下,古文示。“羌”下,古文羌如此。“蒜”,大篆从茻。古文是春秋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文字,说文注明的有 510 字。籀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说文注明的有 223 字,或称籀文,或称“史篇”。也有先叙古籀,附以小篆,是说文的变例,是为了建立部首的需要。如上部和呂部。二、引用或俗。就是或体和俗体。古籀、或俗都是重文,是一个字的不同形体。古文籀文是小篆不同时期的不同形体,或体俗体是小篆在同一个时期的不同的形体。壻,或体是婿。褎,或体是袖。附带说明一下,说文在“儿”下说儿是古文奇字人,在“無”下说“无”是奇字無。5 奇字也是
16、一种异体字。三、引用经书。说文引用四十多种,或明义,或证形,或标音。祝 祭主赞词者。从人从口。一曰:从兑省。易曰:“兑为口为巫。”香 芳也。春秋传曰:“黍稷馨香。”四、引用通人。通人就是学识精通的专家学者。说文全书有 110 多例,分别采自 39家通人的说法。四、引用方言俗语。170 多例。睇 目小视也。南楚谓眄曰睇。说文学史略 从东汉到唐代,是 说文 的起始期。代表人物是李阳冰。李阳冰是一个书法家,对 说文加以整理和研究,刊定为三十卷,修正了一些写法,有不少主观臆说,也有一些正确意见。从宋代到明代是说文学的发展期,代表人物是徐铉徐锴。徐锴是小徐,著有说文解字系传,共 40 卷,他注意从声音上
17、考察字义,这种因声求义的方法对清代训诂学家有很大的影响。此书成于南唐。宋太宗雍熙初年,徐铉与其余三位学者受诏校订说文,雍熙三年完稿,太宗命国子监雕版印刷,这就是现在通行的大徐本。他整理审定原书,将原书 15 篇各分上下,成为三十卷,依据唐代孙愐唐韵,逐字反切注音。在许慎的说解内,加上“臣铉曰”“臣铉等曰”的按语,以参校异同,辨别正俗和讹谬,又加上 402 个新附字。宋代的郑樵值得一提。他对六书理论全面进行探讨,详细论证了文字形体子母相生的结构特征。清朝是说文学的鼎盛期,从清初到清末章炳麟,凡有著述的,220 人。卓有成就的段桂王朱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全面论述了文字的音形义的关系,在古韵方面
18、有独到的发明,具体说,他校订了说文,阐明说文体例,印证古书阐述说文说解,以声音为关键,说明诂训,阐述字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与段注同时,是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段注深于形音,桂馥深于义。所谓义证,即大量征引古书来证明许慎所释本义。王筠比段桂小四十多岁,是朱骏声的同辈人。他著有说文释例 说文句读 文字蒙求。段注虽然也阐释了说文的条例,但是只是随文释例,王筠的释例真正全面系统详细的阐释了说文的条例。句读集段桂二家之说,分析文字的形义,“两家未合者,乃自考以说之”,亦“一千一百余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文”,说明字的本形本义,“通训”,说明字的引申义和假借义,“定声”,确定字的古韵地位。今人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是说文说解的总汇。收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研究说文的著作 200 余种,共 82 册。